邁進鬆濤館的門檻後,蔡文姬的裝扮讓正在座中央揮斥方遒大聲談論的曹操為之一驚,隻見蔡文姬披頭散發,不做梳理,而且還赤著足,隱約可見足下血跡,可見這蔡文姬是徒步走來丞相府的。曹操見此情景,忙問:“蔡文姬為何這樣?如此匆忙?”蔡文姬旁敲側擊指出所恢複的文學典籍還需要改正,曹操一下明白了蔡文姬原是來給董祀求情的。隻是,他對董祀的怒氣尚未消退,而且當著眾多謀士的麵,曹操也不好將自己剛剛發落的命令收回。於是,便也沒有太多熱情,隻是冷漠地問她:“文姬,董祀他捏造史實,罪該如此,你就不要自輕自賤,為他求情了!”
聽到曹操這麼說,蔡文姬心裏竟然多了一絲把握。因為,如果董祀沒有犯下其他的錯誤或者說是罪過,那麼立傳一事尚還不至於罪當處死,應該還會有挽回的餘地。
隻是現在曹操還在起頭上,而且玲瓏剔透的蔡文姬也明白,大庭廣眾之下,是絕對不能夠給魏國公難堪的。於是開口說道:“魏國公對文姬有知遇之恩和提點之愛,並委以重任,續寫《後漢書》和為您立傳。隻是,這兩項任務裏都有文姬的責任在,今天董祀因此獲罪。我實在於心不安,更於心不忍。若董祀真的被治罪,臣也寧肯與之共同承擔!”
曹操聽了蔡文姬這一番情真意切,又擲地有聲的話之後,當即也沒有了底氣。隻是礙於麵子,不肯承認是因為傳記有的地方寫得有損自己的形象。便看向遠方,表情凝重,沒有言語。
蔡文姬猜到了曹操心裏,大概是轉過了些許道理,隻是還需要一些思考時間,和一個合適的借口。她便再走一步上前,說道:“魏公,為史學者。隻有一條原則不可不遵守,那就是尊重曆史,還原本真。任何一個人,都必然會有優缺點。正是因為不完整,這個人才更加鮮活。而且,英雄的氣質也更加突出。董祀是一個追求真實的文人,更是處於對您的忠心,才如此嘔心瀝血的編寫啊!再者,如果傳記中何處讓魏國公您不滿,我們重新編改就好,您實在無需動怒,甚至將一個忠臣下獄治罪啊!”
蔡文姬的這一番話,讓曹操有些無地自容,也是發自心底地欽佩。想著不愧是大學者蔡邕的女兒,骨氣奇崛啊!
下麵的其他人,也是本來就覺得董祀此次獲罪實在是冤枉,看到一介女子都能如此仗義執言,據理力爭。便向曹操建言道:“魏公,蔡文姬說的有道理啊!”
這一席話,說的曹操心中也是矛盾不已,仔細一想,也覺得對待董祀的懲罰有些過重了,當即曹操便吩咐下人賜蔡文姬鞋襪,但是依舊不願意承認自己犯了錯誤,隻對文姬說,自己雖然對董祀懲罰過於嚴重,但是之罪的文書已經下發了出去,沒有辦法改變了。
蔡文姬見曹操這樣說,便明白曹操這是知道自己做得不對,在給自己找借口,於是說:“魏公帳下良駒無數,武將成群,何必吝惜一匹快馬,一名士兵去追回那文書,而不肯救一位忠心耿耿的垂死之人呢”
這下,曹操的氣勢更加弱了,見蔡文姬一臉的義正詞嚴,和當年的蔡邕簡直一樣,知道這事情是躲不過去了,可依據曹操的脾氣秉性,在如此眾多的人麵前收回命令,那是萬萬做不到的。隻見曹操對蔡文姬說道:“我知道了,你先回去吧!”
蔡文姬聽到曹操這樣的答複,知道不可以再貿然的繼續頂撞下去了。於是便退出了門口,落寞又不安地低下頭,準備回去,另做打算。
這時候,一個清脆溫婉的聲音說道:“蔡夫人,魏公和卞夫人的感情一向很好,他又很聽夫人的規勸,您不妨去拜見一下卞夫人,和她說明情況,”
文姬抬頭看了看說話的這個人,是個很年輕的姑娘,但是打扮得十分大方得體,猜著應該是卞夫人的貼身丫鬟,否則不會對曹操和卞夫人的生活如此熟悉,和了若指掌。“也許,跟卞夫人說了可以更快的救出董祀呢。”想到這裏,文姬連忙對姑娘道了聲感謝,便快步去往卞夫人那裏。
見到卞夫人之後,文姬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如實地告訴了卞夫人。而卞夫人也果真如大家所傳聞的一樣,端莊大方,溫柔得體。她知道蔡文姬是個才女,更是個心地善良的好女人。於是,便寬慰她說:“文姬妹妹,你放心吧。我一定會勸說魏公放了董祀的。你看你奔波了許久,還是先回去歇歇吧。”
“也好,文姬謝過卞夫人。”說著,行了一個叩拜大禮,便退出了卞夫人的住處。
回去梳洗過後,卻依然心裏惦念難安。靠在床邊,也實在是沒有食欲下咽任何東西,不知不覺,竟然坐在那裏睡著了。
等到蔡文姬,朦朦朧朧之中感覺到晨光穿過竹窗,進入屋裏的時候。睜開眼,已經是第二日了。
她穿好衣服,正要去梳洗之時,卻看見一個人向門口走來,她努力地睜大雙眼,去確認那個人就是董祀。不過是兩三日不曾相見,董祀竟徒然滄桑了許多。
蔡文姬顧不得形象,連忙向董祀跑去,幾個蓮花健步,就撲到了董祀懷裏。
董祀也是無比激動,身體不住地抖動,當他知道是蔡文姬在曹操麵前赤足散發,力爭給自己洗脫了罪名,心中甚是感激。
而今日之所以能回來重新見到蔡文姬妹妹,他才發覺,自己在這許久以來的朝夕相處中,對她的牽念已經有多深重了。
對於董祀的感激,蔡文姬卻受之有愧。蔡文姬知道,這些年來一直是董祀陪伴在自己左右,給予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董祀即是工作上的好助手,也是蔡文姬心理情感的傾聽者,而兩個人的感情隨著長期的交流,而相互憐惜,相互幫助。每每在一起,總有說不完的話題,文姬對董祀的依靠,已經日益加深。
對於這樣一個知己,蔡文姬內心很是感激,是董祀,在自己迷茫傷心籠照著自己的心神之時,給予了指明燈一樣的引導,這幫助,就仿佛是在狂風巨浪之中的扶持,雨後甘霖般的滋潤著文姬的心。讓這滿腹經綸的才女重拾信心,重新找到人生的奮鬥目標,脫離了精神的苦難。
如果這次若是失去了董祀這一個知己,沒有了董祀這個自己的心靈支柱,那麼恐怕蔡文姬也對將這世界失去了信心。蔡文姬奮力覲見救董祀,甚至不惜惹怒曹操,實際上也是在拯救著自己,拯救自己的心田。
當兩個人再次相聚的時候,這種難後重逢的心境,是如此的刻骨銘心,隱藏的對對方的依戀瞬間爆發出來。此刻他們才明白,原來,對於彼此而言,對方是那麼的重要,重要到不惜舍命營救。
蔡文姬雖然身處故鄉中原,但是在這中原已經沒有親人,也許隻有自歸漢路上,以及恢複典籍的過程之中,一直陪伴自己的董祀,才是自己最親近的人了。蔡文姬把董祀當作自己的依靠,作為自己在中原的唯一親人,這種依賴,這種知己的情懷,可以讓蔡文姬不惜一切去營救董祀。
蔡文姬也是女子,當會見曹操的時候,也是有一些恐懼,自己雖據理力爭,但是對於掌管朝政的曹操來說,能夠做到在眾人麵前坦承自己的錯誤就已經顯示了曹操是一個知情達理的人,不過這官場的阿諛奉承,讓曹操有些失去了為事之準則。蔡文姬在和曹操對話時,心中也是焦急不已,恨不得用什麼方法逼迫曹操馬上放人,甚至不惜用自己的性命去交換董祀。
曹操被蔡文姬的真性情所打動,事後,曹操對眾人說,蔡文姬真乃蔡邕蔡博士之女,一姿一舉,皆蔡邕之所能為之。
誰說女子不如男,在這件事情上,蔡文姬所表現的出來的淡定和從容大氣,不僅讓董祀感恩,讓曹操欽佩,更是被當日在場的諸位臣子所傳頌。也正是因為這件事情,讓蔡文姬的名聲再次被鄴城百姓街聞巷議。人們都感到欣慰,雖然蔡邕不在了,但是這個女兒卻是光宗耀祖勝過男兒。她既有女兒家的柔情萬種,更具備了很多男子都沒有的才學和知識,這樣的結合使她不管遇到怎樣的困難,都能夠依靠自身的實力而化險為夷,可以讓她走入一段美好的生活。
在蔡文姬身上,三分柔情,七分英氣,釀在一起,就是一個傳奇。
4.推心置腹曹丞相
經過了這件事之後,曹操是當真更加的欣賞蔡文姬,被蔡文姬正義凜然,堅持信念的品格所感動。對待蔡文姬更是尊敬有加。知道文姬是一個大才女。因此甚至有什麼決策也會和蔡文姬一並商量。
曹操求賢若渴,一門心思地希望一統中原,對天下廣招人才。把自己比作周公吐脯般,甚至不惜一切手段把人才弄到自己身邊。自己就曾作詩:“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這樣言辭懇切的詩歌,正是曹操求賢的佐證啊!
一日,蔡文姬前往曹操住處去共同商討事宜,卻隱約之間聽聞一老人哭泣,循聲來到一個房間,內坐著一位老婦人在那哭泣,隻見這老婦人坐在桌旁,飯菜擺在這桌子上已經涼透,她卻一口都沒有動過。文姬不知道是什麼事情,會讓這老婦人如此痛苦不思茶飯。文姬看見這一場景,頓生憐憫。想到如果自己的父母尚在這世上,應該也是這般年紀了。她不禁疑惑,這到底這是誰家的母親,孩子們竟忍心讓其如此哭泣傷心。文姬最見不得誰難過,於是便進屋詢問情況。
文姬進入房中,詢問老婦人為何傷心,竟然以至於茶不思飯不想,這老婦人見蔡文姬麵帶關切,一臉同情,便向蔡文姬說了悲傷的理由。
原來,這老婦人不是別人,正是曹操一直渴求的賢才徐庶的老母親。曹操希望徐庶可以歸於自己帳下輔佐自己一統霸業,隻可惜當年徐庶曾目睹曹操大開殺戒,曹操斬殺黃巾農民起義的農民絲毫沒有手軟,哪怕是手無寸鐵的降兵。徐庶心知曹操心狠手辣,可以為了目的不惜犧牲一切,他也深知曹操所說的,“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這話,曹操絕不是信口開河。
所以,盡管曹操多次誠心邀請,但徐庶仍舊不為所動。後來,通過好友的介紹,徐庶被邀請之劉備帳下,為劉備效力,這讓曹操大為惱火。
這徐庶不出山也罷了,怎還和自己的敵人劉備為伍。這讓曹操無法接受,便想了一個法子,先下手為強,把徐庶的母親從鄉下接到了鄴城,妄圖以此威脅徐庶歸來。自古百善孝為先,當時世人都知道,這徐庶是有名的大孝子,母親若在鄴城,徐庶必然會棄劉備而來到鄴城服侍母親,可徐庶的母親擔心兒子的安危,害怕兒子來了之後,因為事前輔佐劉備而遭到曹操的迫害,所以才如此憂愁。
可曹操打著自己的如意算盤,想到那個時候,徐庶就會不得不為己所用了。於是曹操熱情款待著徐庶的母親,把她安置在了這個驛站住下,每日有人伺候,同時向外散布消息,希望以此刺激到徐庶,好讓他速速歸來自己麾下,他時刻等待著徐庶的反應。就在曹操還在為自己有這個計策而沾沾自喜坐等徐庶歸還的時候,曹操不知道這件事背後的來龍去脈已經被蔡文姬知道得一清二楚了。
蔡文姬是性情中人,聽罷了敘述母親的哭訴,心中也是一陣悲傷,不由得怪怨曹操怎能用此方法招納賢才。於是便在第二天天一大亮就早早地去曹操的府中求見,曹操心中自然生疑,但是還不知道蔡文姬是因為什麼事兒這麼早就登門拜訪。
曹操見到蔡文姬,心中自知有事,平日裏蔡文姬因為整理書籍幾乎不出院門,如今登門造訪,必有所求,於是便開門見山地詢問蔡文姬有什麼要求。
蔡文姬見曹操如此直接,便詢問了徐老夫人和徐庶的事情,曹操這才想起來,原來蔡文姬和徐庶的母親是住在同和一個驛站。便解釋道:“徐庶乃當今賢士,能力僅次於臥龍、鳳雛,在當今戰亂軍閥割據的時期,擁有這樣的賢士,可為如虎添翼。隻因當年在朝廷衝撞董卓而被迫離開朝廷,過起了隱居生活,如今我已掃平北方叛亂,一統中江山指日可待,可是那徐庶我三番五次誠心邀請,都不答應出山,總是借故推脫。誰知後來竟然投靠了劉備,這分明是沒有把我曹操看在眼裏。”曹操說著,怒氣就湧上心頭。
蔡文姬見曹操生氣,也不懼怕,便對曹操說:“君子愛才,以德招之,要以德服天下,這樣,天下賢才能人才會追隨著你而毫不動搖。用這種手段是不能收服人心的,即使你把徐庶困在你身邊,他的心也不在你這一邊,那你招納來的賢才即使再多,也是沒有一點作用的。”
蔡文姬的話句句敲擊著曹操的心,就如同山間寺廟裏傳出來的鍾聲,雖然文弱隱約,卻聲聲入耳進心,激策提醒著迷途之中的人們,看清方向,選對方法。
蔡文姬對著曹操字字忠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敘說著,曹操說不過蔡文姬,隻好轉移話題,說道這是政治上的事情,一個女子家不要過多幹涉,便開始詢問起撰寫《後漢書》以及恢複典籍的事情了。
蔡文姬知道這個時候曹操已經心軟了,便和曹操商議起編撰書籍的事情,蔡文姬對曹操表達了自己的想法。驛站雖然舒適,但是人來人往好不安靜,不是撰寫詩書的好地方,希望曹丞相能夠在自己的父母合葬的墓旁修幾間屋子,自己打算為父母守孝,並能安靜地完成父親的遺願。曹操聽聞此事,想到編纂史書的確是一件需要靜心研究的事情,而且如果有一個安靜的環境也是大有裨益。況且,自己始終是蔡文姬敬佩有加,隻要是她提出的要求,自己又能夠做到,那便是除了一口答應,絕對沒有猶豫的。於是,簡單的交談幾句之後,蔡文姬便回去了。
蔡文姬找過曹操之後,不多久,徐庶果然離開劉備,來到鄴城尋找母親。曹操心中甚是高興,當下便安排母子倆相見,並馬上任命徐庶為尚書仆射一職。隻是不想徐庶對此並無任何表態,見到母親便叩頭大拜,母親見到自己的兒子也已是老淚縱橫。徐庶見曹操並沒有難為自己的母親,心中安穩了不少,隻是對於曹操的邀請仍然不願出山,苦於母親在此,於是便服食啞藥,口不能言,立誓終身不為曹操出一謀。
這樣的孝子,使得曹操也沒有辦法。但是求賢若渴的名聲已經在外,就算如今徐庶真的隻是單享俸祿,而不出一計,曹操也不可能得才而誅之。那樣的話,恐怕普天之下,再也不會有賢人趕來投奔曹操。天下三分的爭鬥,豈不是在一開始人才的儲備上,曹操就將敗陣給川蜀的劉備和江東的孫權。
所以,曹操對於徐庶的所為並沒有過於憤怒,而是仍然給予徐庶官職,並提前發放俸祿以便於徐庶侍奉父母。
曹操這一不符合他平時作為的處理方法,讓當時曹操身邊的人大為驚訝,人們當初都推測曹操可能會在憤怒之下,將徐庶殺掉,可是他卻沒有這樣做。也許,是因為蔡文姬的話,他真的能夠明白。即使不願接受,曹操依舊能夠感受到蔡文姬當時的推心置腹的話語,那一句句話語,無不證明著蔡文姬對於自己的真誠之心。而曹操並沒有太多的表態。但在心中大家都能明白,身為一世奸雄的曹操,眼中能夠容得下別人如此說教自己的人,也許隻有蔡文姬能夠做到吧。
自古忠孝難兩全,對於徐庶這件事來講。他服食啞藥,不獻一策。是為對先前主人劉備的忠義,而自己寧肯傷害自己,也不要母親傷心,放棄遠大前程和政治抱負,陪伴年邁的母親,這是孝。孝順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曆久彌新的美好道德品質,也許隨著曆史發展,我們不再需要那種自殘似的臥冰求鯉的愚孝,但是每個人都不應該忘記父母對自己的生養之恩。
正如徐庶的妥協,正如蔡文姬對於父親遺願的畢生堅持。而且,孝更是我們必須堅持的原則和品行之一。或許我們不能一直做得到不退步,但是即便是退步我們也要有原則。隻有做到堅持自己的原則,才會贏得別人的尊重。如果當初蔡文姬沒有勇敢堅持地去救董祀,那麼她便不會有今天董祀的全心全意的愛戴與陪伴,更不會有曹操如此推心置腹的信任。
堅持原則就猶如登山一樣,也許每走一步,都會碰到碎石咯腳,但是隻有一往無前地繼續向上前行,才會最終到達壯美秀麗的巔峰,才能體會到“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壯誌,才會毫不遺憾地感覺到前進路上的每一滴血汗都沒有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