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肖像與行動描寫寫作指導(3 / 3)

4、交代身份地位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有這樣一段描寫:

劉姥姥……到了榮府大門前石獅子旁邊,隻見滿門口的轎馬。劉姥姥不敢過去,撣撣衣服,又教了板兒幾句話,然後溜到角門前,隻見幾個挺胸疊肚,指手畫腳的人座在大門上,說東談西的。劉姥姥隻得蹭上來問:“太爺們納福。”

挺胸疊肚者高人一等,與劉姥姥“撣”、“教”、“溜”“蹭”等動作所體現的窘態形成對比。在對等級森嚴的封建製度的鮮明揭示中,不難看出劉姥姥身份的卑賤和地位的低下。

5、推動情節發展

塞萬提斯在《堂?吉訶德》中有這樣一段描寫:

他渾身披掛,騎上駑騂難得,戴上拚湊的頭盔,挎上盾牌,拿起長槍,從院子的後門出去,到了郊外……他一麵說,一麵踢動駑騂難得,托定長槍,一道電光似的直衝下山坡去。

堂?吉訶德每次“騎馬”、“戴盔”、“托槍”、“直衝”這一係列富有特征性、戲劇性的行為都成為一連串荒唐可笑事件的前導,動作描寫具有凸現性格和推動情節的雙重功能。

行動寫作的技巧

1、描寫具體

請看下麵兩段話:

原句:“王敏每次聽課都十分認真,非常專心。她從來不做小動作,也不和旁邊的同學說話,把老師講的都記住了。”

改句:“上課時,王敏總是很認真地聽講。她麵對黑板,腰板直直地挺著,雙腳成九十度平踏在地上,眼睛睜得圓圓的盯著老師和黑板,有時還眨巴著眼睛思考,有時邊聽邊點著頭記。”

這兩段話,第一段,王敏怎樣認真聽課的行為動作沒有寫具體,所以讀者看不出王敏怎樣認真的樣子。第二段寫出了王敏在聽課時身子怎麼坐,雙手怎麼放,眼睛怎麼看,從而把王敏認真聽課的樣子描寫得栩栩如生,顯得非常具體、真實。隻有細致生動地寫出人物的動作,才能具體表現人物的思想性格。

2、動作描寫要細致分解

傳統的武打動作或電視鏡頭,往往把一種行為分解成若幹個部分,把一個大動作細化為幾個小動作,然後分別對每一個部分、每一個小動作按一定層次具體展示或描寫,使整個動作行為栩栩如生。

例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雪地捕鳥”:

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麵,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麵大的竹篩來,下麵撒些秕穀,棒上係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

這裏“掃”、“露”、“支”、“撒”、“係”、“牽”、“拉”、“罩”等動詞,把捕鳥的動作一一分解開來,形象生動,讓我們一看就明白捕鳥的過程或方法是怎麼一回事。

3、要選擇準確恰當的動詞

在描寫人物的動作時,使用動詞千萬不能籠統,如“看”這個動作,在不同情況下,有不同的“看”法:集中視力看叫“盯”,睜大眼睛看叫“瞪”,從小孔裏偷偷看叫“窺”,斜著眼睛看叫“瞟”,很快地大略看一下叫“瞥”,望上看或向前看叫“瞻”,以上列舉的是一些單音節詞;表示“看”的雙音節詞就更多了——飽覽、察看、打量、端詳、俯瞰、顧盼、窺探、了望、目擊、凝視、旁觀,瞥見、覷探、掃視、審視、眺望、圍觀、巡視、瞻仰等等,要仔細辨別其含義的細微差別,一旦用到,要盡量選擇最恰當的,而不宜泛泛地用一個“看”去表現這些有區別的動作。特別是連貫性動作要注意動作的前後聯係和各自特征,寫得有序而具體。

4、綜合法

即把動作描寫與語言、心理等其它描寫有機結合,取得最佳表達效果。

巴金在《家》中有這樣一段描寫:

紅梅枝上正開著花,清香一陣一陣地送到他(覺慧)的鼻端。他伸手折了短短的一小枝,拿在手裏用力折成了幾段,把小枝上的花摘下來放在手掌心,然後用力一捏,把花瓣捏成了潤濕的一小團。他並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可是他滿足了,因為他毀壞了什麼東西。他想有一天如果這隻手變大起來,能夠把舊的製度像這樣地毀掉,那是多麼痛快的事。

折揉紅梅的動作與心理融合著寫,借景寫人,以小喻大,既表現出覺慧對窒息生命的舊社會的憤恨,也微露出未經生活風暴洗禮的覺慧的性格中單純、幼稚的一麵。

5、特寫法

運用細致筆調使行為動作如影視中的特寫鏡頭凸現於讀者麵前。

海明威在《老人與海》中有這樣一段描寫:

老頭兒放下了釣絲,把它踩在腳底下,然後把魚叉高高地舉起來,舉到不能再高的高度,同時使出全身的力氣,比他剛才所聚集的更多的力氣,把魚叉紮進正好在那大胸鰭後麵的魚腰裏,那個胸鰭高高地挺在空中,高得齊著一個人的胸膛。他覺得魚叉已經紮進魚身上了,於是他靠在叉把上麵,把魚叉紮得更深一點,再用全身的重量推到裏麵去。

作者把筆墨集中在處於特定時空的魚叉上,“舉”、“紮”、“靠”、“推”等動作構成精彩的特寫鏡頭,使人從驚心動魄的搏鬥中形象地體味到人的偉力、氣魄和智慧。

6、對比法

列夫?托爾斯泰在《複活》中有這樣一段描寫:

書記官站起來,開始宣讀起訴書。……結果他的聲調就混合成不間斷的嗡嗡聲,聽得人昏昏欲睡。法官們一忽兒把胳膊肘倚在圈椅的這邊扶手上,一忽兒倚在那邊扶手上,一忽兒閉上眼睛,一忽兒又睜開,彼此交頭接耳。有一個憲兵好幾次把剛要開口打嗬欠的那種痙孿動作壓下去。……瑪絲洛娃聽著書記官朗讀,眼睛盯住他,時而呆呆不動地坐著,時而全身一震,仿佛打算反駁似的,漲紅了臉,後來卻沉重地歎了口氣,把手換一個放處,往四下裏看一眼,隨後又凝神瞧著宣讀的人。

法官們“一忽兒”中變換動作所表現的漫不經心、草菅人命,與瑪絲洛娃“震”、“漲”、“歎”等動作所表現的全神貫注、抗爭無門構成對比,讀者從中讀出了沙皇統治下底層人民的苦難冤情和法律製度的虛偽、專製。

7、特征法

精選富於特征性、個性化的詞語簡潔傳神地進行描寫。我們來看看吳承恩在《西遊記》中的描寫:

在那山坡前,戰經八九個回合,八戒漸漸不濟起來,釘耙難舉,氣力不加。……那呆子道:“沙僧,你且上前來與他鬥著,讓老豬出恭來。”他就顧不得沙僧,一溜往那蒿草薜蘿荊棘葛藤裏,不分好歹,一頓鑽進;哪管刮破頭皮,搠傷嘴臉,一轂轆睡倒,再也不敢出來。但留半邊耳朵,聽著梆聲。

“一溜”、“不分好歹一頓鑽進”、“一轂轆睡倒”等動作描寫隻能屬於豬八戒,其自私可笑的性格特征表現得惟妙惟肖。

8、寫出連貫的動作

描寫一個人的動作要進行分解,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動作是由一係列地動作構成的。把一個大動作分解成幾個小動作,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動作,一一進行敘述,那麼整篇文章就能把人物動作寫具體了。

有些同學認為人物動作難寫,原因是人物的動作往往是一閃而過,既難觀察又難描寫。其實,再複雜、連貫的動作,都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在觀察和描寫時,如果把動作分解成若幹步驟,一步一步仔細觀察,並選擇恰當的動詞一步一步地描寫,就不難把人物動作寫具體了。

例如:他把爆竹放到地上,身子離得老遠,伸長胳膊,一點兒一點兒地往前湊。他手打著哆嗦,還沒等點著爆竹芯,嚇得扭頭就跑。

這個片斷中的一連串動作可以分解為三步:一是把爆竹放在地上;二是伸長胳膊往前湊;三是手打哆嗦,扭頭就跑。可以用“放到、伸長、湊、打哆嗦、跑”等五個動詞,準確地描述出這幾個連續動作,既具體地寫出了“他”放爆竹的經過,又生動地表現出“他”膽小、謹慎的性格特點。

9、準確運用詞語描寫人物行動

這裏的“準確”,包括兩層含義:一是體現人物特點;二是符合生活實際。

這是把行動寫具體的首要條件。不同性別、性格、年齡、身份的人,行動的特點也一定是不同的;人在不同情景、環境中,行動的特點更是不同的。寫好人物的舉止動作,能更好地表現人物鮮明個性與思想境界,使人物形象更具活力。

例如:《景陽岡》一文中描寫武鬆打虎那一節,通過“劈下來、抱起、跳、退、丟、揪、按、踢、揪住、隻顧打”等一係列動作,把武鬆打虎的情景描寫得非常具體生動。因此,在描寫人物動作時,要準確使用詞語,精選動詞,力求把人物的動作寫得準確、具體、鮮明,這樣才能把人物的動作、形象,逼真地寫出來。

很簡單的事例:男生吃西瓜的行動,和女學生一定是不同的;三伏天,半天又沒喝到一口水,此時吃起西瓜的行動與平日也一定是不同的。這就提醒同學們,在描寫人物行動時,務求做到“準確”二字——抓住人物行動的特點寫,抓住人物在特定情境中行動的特點寫;實事求是,人物是怎麼做的,就怎麼寫,真實地反映生活實際。

動作描寫的注意事項

要表現人物的品質

我們經常說:“行動從思想中來”,就是說人物的行動要符合人物的思想品質,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感情,不同的內心世界。具有典型意義的人物動作描寫,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動,更加鮮明。在描寫人物動作時,不僅要寫出他在做什麼,而更重要的是描寫他是怎樣做的。通過人物的動作,表現人物性格特點和精神麵貌。

寫人敘事中穿插寫

人物的動作描寫不是孤立的,要放在具體的事件中寫人物的動作,也就是說在敘事過程中,需要表現人物某方麵的特點或品質時,可進行一連串的動作描寫,使人物通過典型的、細致的動作描寫,更形象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麵前。

用詞準確、生動、形象

行動描寫首先要做到用詞準確,特別是理解各個動詞的準確含義,在平時多積累一些動詞。

在用詞準確的基礎上還要做到生動形象,動詞要能表現人物的神態,有形象感,像播放電影電視一般,可以通過動感強的動詞、各種修辭手法和各種修飾語讓人物活起來。

描寫要具體

行動描寫不僅要告訴讀者人物在做什麼,更關鍵的是告訴讀者人物是“怎麼做”的。“怎麼做”就要求把人物具體動作描繪出來。

他一句一句地審閱,看完一句就用鉛筆在那一句後麵畫一個小圓圈。他不是普通的瀏覽,而是一邊看一邊在思索,有時停筆想一想,有時還問我一兩句。

抓住關鍵動作

個人動作、反常動作、幽默動作、誇張動作。個性動作指的是一個人常規的、符合他性格特點的行為動作。一言一行,透出性情,描寫出人物個性鮮明的動作,可以展示出人物的性格。

反常動作是指人物按其常規來說不應該做出的但在特殊情境下卻出現的令讀者竟想不到的動作。

幽默動作指的是把人物的動作和情節配合起來,故事情節的發展產生幽默詼諧的行為動作。

誇張動作指的是一些特別的誇大的平時較少出現的動作,抓住這類動作能生動的刻畫出非同尋常的景象,突出主題。

動作要能反映人物心理

動作是人物內心的外在表現,因此行動描寫要能夠反映人物的心理麵貌和思想感情。

水生小聲說:“明天我就到大部隊上去了。”女人的手指震動了一下,想是叫葦眉子劃破了手,她把一個手指放在嘴裏吮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