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學校收藏活動指導(2 / 3)

收藏品通常都是三維空間的實體物品,適宜長時間保存。所以繪畫、雕塑、陶瓷是生來就適合於收藏,而音樂作為聲音就不適合,隻有音樂家的手稿,或出版的老唱片可能成為藏品。

3.收藏品具有時代或文化的意義,或者說是曆史性。

這附帶出兩個屬性:獨特性和增值性。收藏品通常都是獨特的,不可替代或複製。隨著時間的流逝,其曆史文化價值愈增,其應用性愈多。這是收藏品區別於普通商品的主要特征,是我們研究的重點。

文化意義在現代藝術中又與新潮時尚相結合。每一個新潮藝術,都緊貼著時代氣息。購買現代藝術,已經不是為收藏藝術,而是為證明買家的財力與新潮。所以,當代藝術與時裝潮流緊密相關。今天是新潮的藝術,很快就成明日黃花了。所以,現代藝術的文化價值在短期內有可能因過時而貶值。

文物的價值及辨偽

人類的文化遺存文物(解放前稱之古玩、古董)越來越被人們所重新重視和喜愛。隻要數一數由文物主管部門實施監管的古玩城、海王村、榮興藝廊、亮馬紅橋等已露出的“冰山”,就可知目前文物市場之規模,其紅火之勢撩人心動。

文物引人入勝,無非是有悠久的曆史、豐富的內涵、優美的造型、百看不厭的紋飾及聽不完的故事,當然不應避而不談其保值、增值的作用。

文物的曆史價值

文物的內在價值是先天固有的,也就是說它的曆史性、藝術性、科學研究價值是固有的。曆史性是指其生產、製作的年代;藝術性主要指其紋飾、造型、文化內涵等方麵;而科學研究價值主要指其生產、製作的材料、工藝、技術等方麵的科技含量。

文物能保值、增值,除了自身的固有價值基本因素外,受後天因素或者說社會因素影響極大。“盛世文物,亂世饑民”講的就是這個意思。太平盛世,國泰民安,文物讓人們趨之若鶩,價格自然攀漲。

文物鑒賞也就是去發現、挖掘文物的固有價值,將其展示於世,使人們能分享它的美,滿足人們在文化、精神上的需求。在這裏“鑒”字有兩層含義:一是斷代,也就是首先斷定文物的生產、製作的朝代、地點、大約生產製作的時間;二是甄別,也就是辨偽。

自文物被人們視為觀賞玩物後,作為商品在市場上進行交易,起碼在明朝已出現了。由於利益的驅使,仿造及販仿看來是勢必難免。自宋朝開始,後朝仿前朝,本朝仿本朝的刻意仿製現象並不少見,所以辨偽是必然的也是必須要做的。

文物的價值評估

根據目前國有資產評估機構對資產評估時所使用的一些辦法,無論是博物館藏品還是民間私人藏品的評估首先要請文物專家對文物藏品進行鑒定,根據其性質、質量和存量等,結合其藝術與曆史、科學等價值進行評定,然後結合同類物品同時期的拍賣價格或出國保價金額進行估價。

其實,這個價格並不等於市場交易價格,也並不能完全真實地反映這件文物藏品的價值。因為一件物品的交易價格,除了受其自身價值的影響外,還受到市場供求、買方喜好等很多因素的影響。而作為一個博物館,一個文物的收藏、研究、展示部門,以及私人收藏,這個價格隻是對其所藏文物經濟價值的參考。

有了這個價格尺度,我們就能對館藏文物、私人收藏文物的經濟價值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對文物的流動及展出也是有很大幫助的。以前的文物進出流動,包括文物收藏、外出展覽、出借研究及本館展出等,都隻是對文物數量的記錄和管理,隻停留在曆史文化價值的概念上,而有了經濟價值作依據後,則可更加直觀地看到這些文物所具有的貨幣價值。

辨偽應遵循的原則

1.曆史永遠是向前發展的,生產技術是不斷更新進步的;

2.人們的思想意識、風俗習慣會隨經濟發展而有所變化並與經濟基礎相適應;

3.以上種種進步和變化,都會集中表現在器物的生產、製作過程中,使其產品打上時代的烙印。

所以辨偽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麵進行:

1.從生產製作的器物所使用的材料上加以甄別;

2.從器物的造型上注意微小變化;

3.從紋飾(裝飾)上加以對比;

4.從手頭(重量)仔細掂量。

以上四點隻是辨偽一般常用著眼點,但具體每一類別文物的辨偽都有更加詳盡而特定的方法。當然辨偽技能的高低與個人掌握的文物知識深度與寬度以及個人的文化內涵有直接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