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指導(1 / 3)

NO1.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指導

學生愛國教育的指導內容

愛國主義是人們世世代代鞏固發展起來的對祖國的一種深厚感情,是“愛”的教育中的最高境界。曆經磨難、飽經滄桑的人們都有刻骨銘心的親身經曆,所以對祖國有著深深的眷念和愛。

現在的青少年學生,生逢盛世,早已習慣了和平時代的幸福生活,一說到愛國,就覺得空洞教條,仿佛離自己遙不可及。如何觸及青少年學生的靈魂,對他們進行有效的愛國主義教育呢?

從了解曆史文化開始

我國的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我們每個中華兒女的寶貴財富。如果沒有對祖國的了解,就根本談不上愛。莊嚴的國旗國徽是我們國家尊嚴的象征,幅員遼闊的疆土和天然雕飾的自然風光是我們無盡的驕傲,彪炳千古、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是我們最好的榜樣,蘊含著成敗經驗的曆史是我們的一麵鏡子……

我們要針對不同時期學生的心理特點,采取多種途徑、多樣形式進行生動活潑地教育,讓青少年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領會到愛國的真正含義,在耳濡目染中彰顯愛國情懷。

1.了解祖國國情,培養愛國意識

當青少年學生看到五星紅旗和國徽或聽到《義勇軍進行曲》的時候,一定要讓他們知道那些就是我們祖國的象征,以培養孩子的愛國情結和愛國意識,讓孩子與祖國共榮辱。

低年級的學生,我們應以感情教育為主。比如,老師可組織學生坐在一起聊聊國旗的來源,可以形象地講講關於八國聯軍如何瓜分我們的國家,可把八個國家比做是八個壞人,霸占了我們的房子,但是我們中國人不屈服,大家團結起來共同把八國聯軍趕跑了,為了紀念我國革命先輩的流血犧牲和革命的勝利,從此以後就有了國旗。

要告訴青少年學生如果不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成功,不尊重國旗,那麼也就不尊重我們這個國家,也就不尊重這個社會。學生雖然年齡小,但是對國旗的尊重也會慢慢積澱在他們心中,內化為一種愛國意識。

2.領略祖國河山,增強民族自豪感

“江山如此多嬌”,且不說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築群故宮和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建築工程長城等,單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春景就足以讓青少年學生驚歎不已,就會時刻感受到自己祖國大好河山的秀麗。

低年級的學生,我們可以讓他們看著地球儀認識我國地圖,了解我國的地圖是什麼形狀,有多少個省,多少個民族,哪個省在我國的什麼位置。還可以用多媒體播放我國的自然風光圖片,把祖國美好的一麵展示給他們,以培養他們對自己祖國的自豪感。

雖然青少年學生的年齡小,還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文化底蘊,但是,好玩的地球儀、秀美的圖片還是可以引起他們很大興趣的,再加上教師有趣地講解,學生們就更喜愛了。這樣,祖國的概念就會在這種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形式中自然種植在他們的意識中。

中高年級的學生,對我國的名勝古跡、祖國的大好河山已經有了一定了解,一些條件好的學生還有過很多次跟名勝古跡、自然風光的親密接觸,所以可以采用知識競賽形式,如說說“中國之最”,比比誰是“中國名勝通”,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對名勝古跡有更全新的認識,培養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榮譽感。

3.深諳愛國故事,浸染高尚人格

“中華五千年,英雄千千萬”。中華五千年的曆史就像一幅浩瀚的畫卷,無數愛國誌士就是鑲嵌在這幅畫卷上最耀眼的明珠。

如果說宋代著名政治家範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對於小學生理解起來有些困難,那麼我國航天英雄楊利偉曆經磨練征服太空,奧運柔道冠軍冼東妹忍受離別女兒一年之久進行艱苦訓練,北京學生梁帆參加“世界兒童為和平為未來”活動時要求升起中國國旗,這些既平凡卻又震撼心靈的愛國事跡,就足以喚醒現代青少年學生對於榜樣的最深刻記憶。

學生的年齡小,我們要盡可能把愛國主義的榜樣生活化、藝術化、具體化、形象化,比如,可以采取講英雄故事、看愛國電影、讀偉人傳記、唱愛國歌曲等多種形式讓愛國英雄人物形象深深植根於學生幼小的心靈深處,讓他們從小就對英雄人物的行為有一種認同感,他們能夠在這些事跡中認識到我國人是偉大的,都擁有一顆忠於祖國的中國心。

我們可以采取唱《北京的金山上》、《我愛北京天安門》、《放牛的孩子王二小》等愛國歌曲,聽通俗易懂的英雄故事,讓低年級的孩子了解愛國故事,通過讀愛國書籍和收看愛國主義教育的專題節目,對中高年級的學生進行愛國英模人物的形象教育。

從生活細節之處開始

思想決定行動,有愛國之心才能有報國之誌。反過來,行動也會指引思想,隻有將愛國之心落實到日常的行動中,才會讓青少年學生心中莊嚴的種子生根發芽。

很多人片麵的認為熱愛祖國、維護國家利益對小學生來說太難,做出一番大事還得他們長大了才能幹,所以小學生的愛國主義很難落實到實際行動當中。維護國家利益是愛國,愛護一草一木也同樣是愛國。愛國主義教育並不是抽象的、遙遠的,而是可以具體到日常生活之中。

我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引導,從小事、小節、細致具體的行為入手,在點滴小事中引申發掘出其愛國積極的一麵,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1.愛國從身邊開始

首先,愛祖國,從愛媽媽做起;愛祖國,從愛家鄉開始;愛祖國,從愛身邊的人開始。一個人如果不熱愛自己的故鄉,不熱愛家鄉的父老鄉親,不熱愛養育自己的土地,他還會熱愛自己的祖國嗎?家鄉是我們生長和生活的地方,一草一木皆是情。

其次,我們就是要愛身邊的人。家人、老師、同學,是生活在孩子身邊的人。我們要引導學生從孝敬老人、尊重老師、團結同學這樣的小處入手,培養他們健全健康的人格,讓他們意識到這樣既是對自己負責,又是愛國的具體體現。

2.愛國從愛國旗開始

國旗是一個國家的標誌,不愛國旗也不會愛自己的國家。當五星紅旗一次次在奧運賽場上升起時,每一個有道德的中國人都會滋生出自豪感;當神七登上太空,五星紅旗在太空中搖擺時,全中國人民都無比驕傲。但是,我們也常常看到,有些學生在學校升國旗的莊嚴時刻,還在嬉笑打鬧、隨意走動。每當國歌奏響,國旗升起的時候,我們教師首先要麵對著國旗肅立,給學生做出一個行為的榜樣。

3.愛國從小事做起

愛國常常在一個個微小的地方,隻要一個人心係祖國,哪怕在一件平常的小事上也能表現出愛國之情。主動承擔責任、愛校愛家是愛國,愛護環境、節約用水、節約用電是愛國,樹立遠大理想的教育,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是愛國,盡量購買物美價廉的中國製造是愛國……

我們要培養學生從最普通、最平凡的小事做起,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加強自身修養,完善自己的人格。愛國無小事,事事皆能愛國。一個人如果連這些“小事”都做不到,怎麼可能在祖國最需要他的時候挺身而出去做“大事”呢?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呢?

4.愛國從節日活動開始

重大節假日要給學生們營造一種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氛圍。清明節是紀念祖先和先烈的日子,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最好時機。

在清明時節,學校可組織學生參加清明節掃墓活動,讓他們自己製作小白花、花圈,向已逝的親人、先烈莊重地送上思念與敬意,讓他們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先輩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換來的,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安心學習。

國慶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光輝節日,是祖國的生日。在這個舉國歡慶的日子裏,我們可以為學生營造喜慶的祖國生日的氛圍,引導學生回顧曆史,展望未來,鞭策學生更嚴格地要求自己,激勵自己,規範言行舉止,樹立強烈的曆史責任感,立下“棄燕雀之小誌,慕鴻鵠而高翔”的誌向,做新世紀的小主人。

端午節、建黨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日等很多節日都是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的最佳時機,我們要在不同的時候,有針對性地開展相應活動,給學生適當引導,讓他們在活動中共同享受到了一份濃濃的愛國熱情。

愛國主義是青少年學生成長的指路明燈,是他們成長道路上的指南針。培育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給學生一顆中國心,是教育工作者的天職。我們要把愛國主義融入每節課、融入每件事中去,由近及遠,由抽象到具體,由情感熏陶到道德情操,讓愛國主義成為我們教育的主旋律!

科學教學中的愛國教育指導

如何在科學教學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這是人們長期探討的問題。因此要總結教學實踐中的實際經驗,在教學中做好關於愛國主義教育的許多方麵。

收集資料

我們教師在備課中,要注意收集愛國主義教育資料,除認真地吃透“大綱”和“教材”的愛國主義教育內容外,還要善於收集許多素材。

1.收集發明創造事例

如教學《熱空氣》一課時,我們就可以收集三國時期諸葛亮利用熱空氣上升原理造出“孔明燈”的故事等。我們在備課時,有了這些內容,上課時我們就能把握時機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教育,培養學生們的民族自豪感。

2.收集現代科技成果

如在教學《反衝》中,我們可以向學生介紹我國“神舟六號”發射成功的報道。通過這些內容的教學,學生們就會自覺地體會到社會主義祖國欣欣向榮的景象。

3.挖掘鄉土教育因素

比如在教學《玩石頭》的時候,我們備課就可以收集舉辦“金沙奇石展”的故事,從而把學生對石頭的愛上升為對家鄉的愛,對祖國的愛。

4.收集科學家的故事

科學家是我們偉大的榜樣,是我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內容,他們的愛國故事,對學生起著重要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注重課堂教學

把愛國主義教育融於科學知識教學中,讓兩者有機融合。如教學《指南針》一課時,教師可以說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我國人民發明了第一種指示南北的儀器,即司南,它是指南針的始祖。這樣短短幾句話,就能激發學生們的愛國熱情。

1.聯係實際

進行思想教育,最忌隻喊大而空的口號。在教學中,我們可以聯係實際從小處著眼,如我們教學《美麗的大自然》時,就應該帶著學生們去感受家鄉的藍天白雲、青山綠水、田園果林等,讓他們在生活中感受到科學之美,從而聯想到祖國之美。

2.通過質疑

首先提出問題,然後啟發學生思考,最後解決,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受到教育。如教學《青蛙》一課時,教師可設題:青蛙是我們的朋友,還有哪些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呢?它們如今的生活好嗎?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它們呢?通過以上問題的解決,學生就會受到愛護有益動物的教育,也就會自覺地保護有益動物,保護生態平衡。

開展課外活動

一般科學教材,都編排了大量學生參觀的內容。在這一環節中,我們要善於抓住其中的愛國主義契機。如在教學《卵石的形成》一課時,除了指導學生考察上遊、中遊、下遊的石頭外,還要指導學生收集卵石,展覽卵石,參觀奇石館等,從而培養他們對卵石的愛、對家鄉的愛、對祖國的愛。

語文教學中的愛國教育指導

愛國主義教育是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的作用是卓有成效的途徑。愛國主義教育與其他思想教育一樣,除了注重提高被教育者的思想認識、規範其行為外,利用時機培養意誌、潛移默化地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是不可缺少的環節和途徑。

“滲透式”教育方法的內涵

“滲透式”教育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實踐方式。同時,由於“滲透式”教育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它消除了學生可能出現的疲倦乃至於抵製的心理,這種無意識記憶在較長時間裏會顯出它的牢固性。

中小學語文課文大都飽含著豐富的思想情感,是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思想的好教材,但其中的思想因素是蘊涵在文章內容之中,通過語言文字表現出來的。所以,語文教學中的愛國主義教育必須是“滲透式”的教育,而不能是“單刀直入”式的政治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