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學生愛國主義教育指導(2 / 3)

如果因為語文本身具有思想性,要完成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的任務而把語文課變成半語文半政治,變成思想教育的工具,就違背了語文課的特點,而且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達不到教育的目的。因此,能夠做到愛國主義教育“潤物細無聲”的“滲透式”教育,是語文教學中愛國主義教育的最佳途徑和方法。

“滲透式”教育方法的實施

1.深刻理解教材,把握主動權

進行“滲透式”愛國主義教育必須站在對整體中學語文教材的認識的製高點,對教材內容有完整的理解。要清晰地認識到每篇教材除了應傳授的科學知識之外,還應弄清楚思想教育內容是在教材哪些內容中體現出來的,而不應毫無聯係的硬性加入。

對於大綱中規定的思想教育內容,教師應了然於胸,正確辨析哪些篇目承擔著哪些方麵的教育內容。即便是愛國主義教育,也有具體的內容。例如,有中國人民革命鬥爭史、革命史、創業史和繼承發揚愛國主義光榮傳統的教育,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展前景和報效祖國的教育,也有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利益的教育,還有準確認識中華民族優秀思想文化傳統的教育,等等。

2.根據教學內容,具體分析

愛國主義雖然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內容有所側重,卻不能主觀偏頗,脫離課文內容。如果流於形式,聲東擊西進行,就會使語文的思想性和文學性兩敗俱傷。現今中學語文課本選用的篇目,多數體現了時代性和學生的實際需求。但不同體裁,不同文章的思想因素各不相同。

因文施教是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前提。例如:我國著名文學家魯迅的《記念劉和珍君》屬於記敘範疇,作者濃鬱的愛國情感是在敘事、抒情和議論中抒發出來的,適宜用以情感人的方式來感染教育學生;而魯迅的《拿來主義》是論說文,作者對國民黨的痛恨之情和對民族文化的深切關注是在說理論辯中表達出來的,以理服人激發學生愛國情感是上乘方法。

不同體裁用不同的方法教育是合情合理、尊重現實的表現,但具體教育的內容還需要因文而異。文言文是中學語文課的重要內容,愛國主義教育在文言文中主要是進行民族悠久曆史和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巧妙創設情境,進入角色

動人心者,莫過乎情。良好的情境是學生自覺接受教育的情感氛圍。在語文教學中有意創設情境,是潛移默化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有力方式。

中小學語文課文有較強的思想性,有的篇章充滿了詩情畫意,有的字裏行間融入了作者真摯熱烈的感情,關鍵在於教師精心發計,充分利用,使學生進入角色。

情境的創設必須結合課文內容進行。既可以把情境作為講讀教學的引子,先入為主;也可以在講讀即將結束時展示情境,以收到言雖盡意不止的效果。

還可以在講讀過程中根據具體內容隨時隨處進行。創設情境的方法也是靈活多樣的,可以利用作家作品、時代背景的介紹完成;也可以通過巧設問題,在層層深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創造情境,在逐步設置問題上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在解決各個問題中完成愛國主義教育的任務。

4.開拓第二課堂,增強教育

語文第二課堂是語文教學的補充和延伸,其具有靈活性、獨立性和自願性,是學生獲取知識,發展能力,陶冶性情的新天地。

豐富多彩的語文第二課堂可以為學生提供觀察社會,體驗生活的機會,使學生在主動參與的前提下,受到各種教育。例如,在寫作課外小組活動中,除了把學生帶入生產生活的第一線,讓學生直接感受生活,獲得第一手寫作材料。還可以適機進行書評、影評、觀後感等生動活潑的活動,調動學生的熱情和積極性。

數學教學中的愛國教育指導

新課標也指出,要“根據數學的學科特點,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的教育,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教育,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但數學學科其德育功能相對於一些文科來講是隱性的,潛在的,因此,我們要想在數學教學中做好愛國主義教育,確實有一定的難度,這就需要我們數學教師去努力鑽研和探究,需要從多方麵入手。

利用數學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在我們現行的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初中數學教材中,有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素材,在教學中適時地、自然地利用它們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指導學生閱讀《有關幾何的一些知識》、《中國最早使用負數》、《勾股定理》、《關於圓周率》、《我國古代有關三角的一些研究》、《我國古代的一元二次方程》等閱讀教材後,告訴學生,我國自古在數學研究應用方麵就有輝煌的成就。

如祖氏公理的發現早於世界其他國家1100多年,楊輝三角的發現先於其他國家400多年;祖衝之對圓周率π值的計算、負數的使用、方程組的解法都比歐洲早1000多年,我國古代的科學成就令世人矚目。

但是,我們也要告訴學生,不能停留在感歎我國古代數學的輝煌上,因為從明代開始,我國數學就逐漸落後於西方了,導致勾股定理在世界大多數國家被稱為畢達哥拉斯定理。

直到20世紀初,中國數學家踏上了學習並趕超西方先進數學的艱苦曆程,如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教授發起、推廣的優選法,被廣泛地應用於生產和科學試驗,創造了很大的經濟價值。陳景潤成功地證明了數論中“(1+2)”定理,被譽為“陳氏定理”。

美籍華裔科學家楊振寧、李政道、吳健雄因在科學上的巨大成就而榮獲諾貝爾獎等,這些真實典型的數學史實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勵起學生學習的進取精神,同時也可使學生認識到閉關自守的無益,切實感受到我國改革開放的意義。

利用教材內容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通過教材中的有關內容編擬既聯係實際又有思想性的數學題目,反映我國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改革開放政策的正確性和祖國建設的偉大成就等有關內容,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熱愛社會主義製度、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的思想教育;使學生了解我國的國情,激發他們為四化建設、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不斷努力。

利用古代數學題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我國是數學題最早的發源地之一,在國內外的許多數學遊戲、趣味書裏,都可看到它的影子與原形。在講平麵圖時,引入我國古代人民創造的益智遊戲“七巧板”,讓學生通過拚圖得到各種美麗的圖案;講解方程組時,可以收集一些古算題、古算詩,讓同學依次吟讀古詩、講解古詩,尋求解題的方法。

利用數學教學活動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德育滲透不能隻局限在課堂上,應與課外學習有機結合,我們可以適當開展一些數學活動課和數學主題活動。例如,了解國旗,可以從國旗顏色、圖形的所表達含義入手,再進一步讓學生計算五角星各角的度數,長和寬的比;又如,讓學生去查找世界文化遺產長城總長約為多少米?再用科學計數法表示出來,通過讓學生計算,從中可更深刻提升愛國主義教育。

又如,在抗洪救災中,我國把數學運用在衛生遙感技術上,精確測定了長江大堤。幾厘米的傾斜度,為抗洪救災提供了重要保證。利用這些事實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另外要根據學生的愛好開展各種活動,比如,開展知識競賽,講一講數學家小故事等,相信這樣一定會起到多重作用的。

祖國在進步,家鄉在發展,明天也將更輝煌,而創造明天的勞動是艱辛的,我們的青少年一代肩上任務繁重,這就要求我們學生要有強烈的自豪感、責任感。為此,我們教師必須教育學生好好學習,為建設美好的中國打好紮實的基礎。

化學教學中的愛國教育指導

結合化學教學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各個學科有不同的特點。中學化學教學大綱明確規定:“要根據中學化學學科的特點,緊密結合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

愛國主義,是點燃中國人民為祖國興旺發達、繁榮昌盛而獻身的精神火炬。無疑在中學化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在化學課堂教學應從以下幾個方麵來進行。

以古今成就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5000多年光輝燦爛的曆史,在化學上也有巨大的成就,對人類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比如,在講燃燒中,介紹北京周口店人類古遺址中發現的厚達兩米的木材燃燒之後形成的炭灰層;講化學變化、化合與分解反應時,介紹我國古代煉丹術的創造發明,證明我國對有關汞的性質、硫和汞化合時的比例等有價值的化學變化規律的認識比阿拉伯煉丹家早了500年。

在講解化學實驗操作時,講述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錄的200多種藥物製造方法,就已廣泛應用了灼熱、溶解、沉澱、過濾、蒸發等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方法。通過這些豐富的史料,既增長了學生的知識,也增強了他們的民族自豪感。

在新中國化學化工取得的輝煌成就中也有許多可以作為愛國主義的生動教材。如在蛋白質教學時,講述1965年我國首先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在探索生命起源方麵邁出可喜一步,在全世界引起轟動。

在石油一節教學中,介紹了解放前在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下“洋油”充斥市場的辛酸過去和在黨的領導下開發大慶油田,繼而開發勝利、大港、渤海灣等大油田,使石油產量躍居世界前列的豪邁曆程,無形之中給學生很實際的愛國主義教育,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

結合名人事例進行愛國教育

在講解製堿工業中,介紹我國著名化學家侯德榜的事跡。在英國某公司壟斷國際市場,對外封鎖技術,企圖將中國製堿工業扼殺於搖籃之中時,他懷著報國決心,於1921年漂洋過海,返回祖國,日夜奮戰在工廠,終於在1926年在塘沽堿廠生產出純度為99%的潔白純堿。其產品暢銷日本及東南亞各國,榮獲美國費城萬國博覽會金獎。此後,又精心實驗,刻苦鑽研,提出了先進的“侯氏製堿法”,這一成就一鳴驚人,令世人刮目相看,為中國人民爭得了榮譽。

在講原子結構、原子能應用時,介紹我國“兩彈”元勳鄧稼先報效祖國的先進事跡。鄧稼先解放前留學美國獲博士學位,為了發展祖國的原子能工業衝破種種阻撓,毅然回國,他說:“我要把生命獻給祖國”。他用自己的行動實踐了自己的諾言,用生命譜寫了愛國主義的篇章,使許多學生深受感動。

結合實踐教學進行愛國教育

我在化學教學中還注意與生產實踐結合,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到工廠實地參觀學習,使學生學習到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親自體驗到祖國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比如,講化肥時我帶領學生到縣化肥廠參觀,並告訴他們,解放前被稱為“肥田粉”的化肥都要依賴外國進口,如今僅江蘇省就有上百家化肥企業。這使學生不僅看到科學知識的力量也感到祖國今天的強大。

講究方法,提高教育有效性

1.有機結合,自然滲透

在化學教學中有效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一要緊緊地把握學科的特點,以知識開路,使愛國主義教育和化學知識教學有機結合、自然滲透,讓學生在學習化學知識的同時受到愛國主義思想的熏陶,獲得潛移默化的效果。否則,就會造成“硬貼”、“橫插”的現象發生,導致愛國主義教育和化學教學形成“兩張皮”。

2.形式多樣,適時教育

教師要善於發掘教材中的愛國主義教育因素,安排好教育的內容,形成係列化教育體係。同時還要從學生和教材的實際出發,進行適時教育。適時教育契機的選擇不僅為教材內容所決定,還為學生心理效能所製約。隻有在合適的時機進行教育,方能防止盲目性,克服隨意性。做到寓教育於知識之中,輔知識以教育含義,情理相濟,水到渠成。

3.廣泛遷移,深化觀點

在教學中有必要拓寬教材中的愛國主義教育內容,深化教育觀點。現行化學教材中,初中課本提到的科學家好多人都是外國人,其中除對個別人介紹其主要業績外,大多數隻是點到了名字,所以在教學中應該補充、突出新中國的科學成就和中國科學家的事跡。又如,進行環境保護教育,不能隻停留在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水平上,而應引申、遷移、升華到愛人民、愛勞動、愛社會主義祖國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