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5.學生自覺紀律教育的指導(2 / 3)

學生遵守課堂紀律意味著什麼?在不少為師者的心目中,就意味著學生能夠按照老師的預想、老師提供的模式、老師要求的方法從事課堂學習行為,就是學生能理解老師的意圖、順應老師的思路、密切配合老師完成教學任務。

在這種認識和理解的支配下,很自然地把抓課堂紀律作為一個重要任務,想方設法,堅持不懈,以極大的耐心試圖達到這樣的目的。其實課堂紀律管理有許多要注意的方麵,隻有真正抓住了這些重點才能管理,維持好課堂紀律,做到師生和諧。

注意事項

1.避免人為的添亂

有些課堂上的亂是我們的老師在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中考慮不周到而帶來的,教師自己添了亂。比如,在一節數學課上,老師將學生分成幾個組,每組派一位同學代表小組上台競賽。本來老師希望學生振奮精神,關注競賽內容,但提出的要求卻是:“為本組學生加油”,小學生立即來了勁:“某某某,加油!”“某某某,加油!”再控製紀律就比較難了,教學陷入了長時間停頓。

2.樹立遵守紀律的榜樣

有了榜樣,學生就有了模仿的對象,行為方式的改善就有了具體的標準。很多老師不僅注意樹立榜樣,而且注意讓學生熟悉自己的體態語,老師的體態語指引著學生的行動。

3.讓學生分享老師的情感

比如,老師說:“某某同學剛才的行為影響了其他同學學習,老師很不滿意”。“某某同學這樣做,老師很為他高興”。課堂是師生之間情感交流的場所,教師把自己真實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分享,不僅有利於紀律管理,而且可以使學生學會分享別人情感,尊重別人情感,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情感。

4.走到學生的身邊去

相對而言,教室後麵的學生更容易出現紀律問題,究其原因,教師與他們空間距離大了,心理距離也大了,而教師的影響力卻小了。特別是多媒體進入課堂以後,一些教師把鼠標當成了羈絆與學生交流的繩索,更難走下講台。因此,加強課堂紀律管理的其中一條建議就是:教師要走到學生身邊去,相對近距離地對學生施加影響。

5.使學生產生紀律需求

一般來說,中小學生參與教學活動,除了內部動機外,表揚、獎勵等外在因素也是影響學生行為的重要原因,了解和利用學生的外在需求,並使學生產生紀律需求是進行紀律管理的有效手段一般而言,如果學生的行為有利於學習,是你期望的,你就給予肯定,而且必須明確那一類行為是你肯定的;相反,如果學生的行為是不利於學習,不是你期望的,就應該給予批評,但批評也一定要指向具體的行為。

6.注意紀律要求的變化

比如,對新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你這樣做很乖”可能鞏固某些行為,但三年級,就需要從“我希望你怎麼”到“你應該怎麼”轉變,從“你乖”到“你懂得規則”的轉變,有利於將學生的行為表現從謀求老師的讚賞轉化到認可和接受紀律的要求。

有效教學與課堂紀律的實現

有效教學的理念

有效教學的理念源於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在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影響的教學效能核定運動後,引起了世界各國教育學者的關注。20世紀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論中占主導地位的教學觀是“教學是藝術”。

但隨著20世紀以來科學思潮的影響,以及心理學特別是行為科學的發展,人們意識到,教學也是科學。即教學不僅有科學的基礎,而且還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

於是,人們開始關注教學的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的理論基礎,以及如何用觀察、實驗等科學的方法來研究教學問題。有效教學就是在這一背景下提出來的。

教學作為一種有明確目的性的認知活動,其有效性是我們廣大教師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學是教師在達成教學目標和滿足學生發展需要方麵都很成功的教學行為,是教學的社會價值和個體價值的雙重表現。無論課改到哪裏,有效的數學教學是我們教師永恒的追求。

怎樣在小學課堂上達成有效教學,是目前課改熱點問題之一。然而,不管是何種教學,維持課堂紀律是提高教學效益的最基本途徑。

課堂紀律的實現途徑

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的個性也在發生著明顯的改變,維持課堂紀律對於很多教師來說已經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個性張揚,自以為是,聽不進勸告的學生越來越多,這個情況直接影響了如今課堂的紀律:當課堂上有學生發言時,往往許多學生不聽,在座位上竊竊私語。而讓他們回答問題的時候,卻啞口無言或答非所問。這樣的教學何談有效?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總結了一些課堂紀律管理策略。

1.巧妙地運用聚焦

在你開始上課之前,一定把教室裏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你的身上,如果有人在私下聊天,你不要開始講課。

沒有經驗的教師或許會認為,隻要開始上課了,學生自然就會安靜下來,以為學生會看到課堂已經開始,該進入學習狀態了。有時這會起作用,但學生並不一定總會這麼想,他們會認為你能接受他們的行為,不在意你講課時有人說話。

聚焦這個技能意味著,你應該在開始上課之前要求學生集中注意力,即隻要還有人沒安靜下來,你就一直等下去。有經驗的教師的做法是,在所有學生都完全安靜下來之後,再停頓三五秒鍾,然後才開始用低於平時的音調講課。

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發現,講課語氣溫和的教師,通常比嗓門大的教師課堂更加安靜。因為學生會為了聽到他的聲音而保持安靜。

2.處理違紀行為要及時

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違紀行為時,教師應該迅速判斷學生是有意還是無意的破壞課堂紀律,並作出反應及時處理。一般來講,如果一個學生隻是在課堂上表現得比較消極、散漫,教師不必立即公開處理,可采用沉默、皺眉、眼神提醒等方法。

如果一個學生的違紀行為已明顯幹擾整個教學過程,教師就應該立即處理,並按情況采取提示、暗示、製止,甚至懲罰的方法。如果學生為了吸引教師的注意,比如,接話、出怪聲等,教師可以暫時不予理睬的方法,課下再做出處理。

有經驗的教師一般都知道,如果讓那些出現了行為問題的學生成為教室裏的注意焦點,他們反而會獲得成就感,進而得寸進尺。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做知識的傳遞者,還要密切監控學生的行為表現,對問題的發生要有一定的預見性。然後要以不太引起別人注意的方式處理學生的行為問題,避免其他學生受到幹擾,盡量不要中斷教學的正常進行,尤其是不要頻繁地中斷教學來處理違紀行為。

3.不間斷地實時監控

實施這一條的關鍵是教師在教室裏四處走動。當學生在做作業時,在教室裏巡回走動,檢查他們做的情況。

有經驗的教師會在學生開始做作業兩分鍾後對教室進行巡視,看是不是所有學生都開始做了,都在做該做的事情。延遲兩分鍾是很重要的,因為學生已經做出了一兩道題,或寫完了幾個句子,這樣你就可以檢查是否正確。對於需要幫助的學生,教師應提供個性化的輔導。

那些還沒怎麼開始做的學生會因為老師走到跟前而加快速度,而開小差的學生也會被其他同學提醒。除非教師發現了共性的問題,否則,教師不要打斷全體學生,不要進行集體指導。

4.創設合理的課堂結構

課堂中的紀律狀況往往與教師給學生的形象、威信及處理問題的方式等密切相關。別看小學生年齡小,可“心眼”還挺大,為了維持紀律和進行課堂管理,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在各個方麵的素養水平,熱愛本職工作,對工作充滿信心,情緒飽滿地投入教學,熱愛學生,與學生建立融洽師生的關係,並注意有時應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待問題,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

首先,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結構,這是管理課堂紀律的一種有效方法。教師要花大力氣認真細致地進行教學設計,有條不紊地進行教學,情緒穩定,安全感強,教師要用學生喜歡的方法,教學藝術性和愉快的情緒,良好的心理狀態去感染學生,減少學生的背離性,避免課堂秩序的混亂。

課堂教學結構的設計既要以學生的需要、興趣為前提,也要考慮教學內容的性質。不能為了紀律好,而脫離教材的內容去講一些笑話之類的東西。

課堂常規也是課堂情境結構之一,因為必要的課堂常規可以起到安定情緒的作用,學生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當前的聽講的學習活動上。教師還應該用富有吸引力的語言和神情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合理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盡可能地參與到課堂中來。

總之,良好的課堂紀律是順利進行課堂教學活動的保證。通過課堂紀律管理,可以培養學生自覺遵守紀律的好習慣,創設一個最佳的教學環境,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提高課堂自覺紀律的方法

複式班課堂教學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教學形式,在一節課中,各班的教學內容不同,動靜交替的次數多,培養複式班良好的課堂紀律至關重要,沒有良好的課堂紀律,必能導致幹擾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會直接影響教師教學任務的完成,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如何抓好複式班學生課堂自覺紀律的培養,我們應做好許多方麵。

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教師應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學生的表率。如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應先做到,上課前做好充分準備,上課時不做與教學無關的事情,按時上課、下課,心平氣和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板書必須工整,批改作業要及時。

紀律教育,常抓不懈

低年級學生好動貪玩、自製能力差。因此必須上好思想品德課,加強小學生守則、日常行為規範的養成教育,做到天天講、時時講,平時對學生嚴格要求,使每個學生思想上、行為上有一種自覺遵守紀律的觀念,學生自己管住自己,自己約束自己。

動靜交替,嚴謹有序

課堂教學中,做到動靜搭配合理。直接教學時,教師語言要生動形象,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聽之有味、學之有趣。靜的年級自動作業要適量,難易適中,讓學生在預定的時間裏能做、會做。這樣,良好的課堂紀律自然形成,也可預防學生違紀課堂紀律的現象。

培養班幹部,發揮助手作用

優秀班幹部和得力小助手,是複式教學班學生自覺遵守紀律的關鍵。教師應經常親近他們,找他們談心,交給他們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務。比如,直接教學時,自動作業這個年級由小助手負責學習和維持課堂紀律,發現個別同學有違反課堂紀律的現象,小助手要及時加以製止。

正麵教育,表揚為主

在課堂教學時,個別學生不守課堂紀律現象時有發生。如說悄悄話、玩東西、同桌爭座位、東張西望等,教師切忌用粗暴的言行,傷害他們幼小的心靈,可用“目光”“手勢”製止這些不良現象,或讓他們板演、回答問題等,課後找他們個別談,同時鼓勵他們向守紀律、學習好的同學學習。發現他們的點滴進步及時表揚。

整頓周邊環境,靜化校園

小學生好奇心強,注意力易分散。如聽到小商小販的叫賣聲,各種機動車的響聲等,都會影響學生的課堂紀律。因此,我們必須整頓校園周邊環境,讓學生在一個安靜舒適的校園裏學習、生活。

總之,抓好複式班課堂自覺紀律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師應忠於教育事業,發揚奉獻精神。耐心教育、悉心教學,促使每個學生逐步養成自覺遵守課堂紀律的好習慣。

控製課堂教學紀律的方法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有效的課堂紀律管理,實際上是在建立有序的課堂規則的過程中實現的。教師麵對的是幾十個性格各異、活潑好動的學生。如果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課堂常規,就不可能將這些學生有序地組織在教學活動中。

落實課堂常規訓練

我們要防患於未燃,抓好初期工作。在第一節導言課上,就要向學生提出一些行為要求。如專心聽講、不講廢話、善於傾聽同學的發言等,使他們明確在英語課上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

要適時地將一些一般性要求固定下來,形成學生的課堂行為規範並嚴格監督執行,這樣不僅可以提高課堂管理的效率,避免秩序混亂,而且一旦學生適應這些規則後會形成心理上的穩定感,增強對課堂教學的認同感。如當小組討論,教師大聲喊“停”,學生並不理睬你時,就可以帶領學生邊擊掌邊說“一,二,三,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