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調溝通
進一步增強中小學法製宣傳教育合力。首先是要加強各職能部門之間的協調。明確各職能部門在青少年法製教育中的職責,既避免重複交叉,浪費人才、物力、時間,又避免互相推諉扯皮,產生“空白地帶”,形成各部門協調配合,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良好運行機製。
然後是要加強學校與社會的協調。在充分發揮學校法製教育主渠道作用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學生離校期間的管理,發揮社區熟悉情況、近便安全的優勢,組織青少年積極參與社區法製宣傳教育各項活動,使青少年法製宣傳教育與全民法製宣傳教育相互結合,相互促進。三是要加強學校與家庭的協調配合。家庭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搖籃,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家庭教育對青少年成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要進一步加強全民法製宣傳教育,努力提高家長的法律素質,為青少年學生做好示範。要通過“大手小手互牽”等行之有效的形式建立起學校、家庭的聯動機製。
創新形式
不斷提高中小學法製宣傳教育的針對性。首先要充分利用現代傳媒,用優秀、生動、形象、直觀的法製教育內容,搶占各類傳媒陣地,引導青少年抵製消極、醜惡的影視作品和黃、黑網吧的負麵影響。
要總結現有成功的教育方法,大力開展法製講座、法律知識競賽、法律征文、模擬法庭、法製文藝小節目、法製手抄報等活動,豐富青少年的業務活動內容;要根據不同年齡段青少年的特點,編寫適合其生理心理特點的法製課教材,提高針對性。
然後要結合道德規範教育和科技文化知識的學習開展青少年學法用法活動。法律與道德規範有著天然的聯係,科技文化水平的高低對法律知識的學習領會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法律、道德、文化三者在內容、形式上互為補充,互相銜接,因此要搞好三者的結合。
最後要把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預防、打擊青少年違法犯罪與加強青少年法製教育結合起來。加強青少年法製教育不僅僅是讓青少年學法懂法守法,更重要的是要讓青少年樹立法律意識,提高運用法律保護自身和他人合法權益的能力與水平。中小學民主法製教育的措施
組織措施
各級黨委宣傳部門、政府教育行政和司法行政部門要高度重視,加強對中小學法製教育工作的領導。教育行政部門要從實際出發,製訂法製教育的實施計劃,整合當地德育、教研、科研等部門的力量,進行法製教育的研究和實踐;學校由校長或分管校長負責,把法製教育作為教育教學和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除學科課程所占課時外,每學年要根據法製教育的要求和實際情況,結合學校課程實際,安排合理的課時用於法製專題教育活動,法製專題教育的時間納入學校總體教學計劃,確保課時,保證質量。
資源利用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多方開發和利用校內外豐富的法製教育資源,加強法製教育的軟件建設,積極開發圖文資料、教學課件、音像製品等教學資源;利用網絡、影視、圖書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社會資源,豐富法製教育的內容和手段。司法、公安部門應選擇適合青少年參觀的相關普法教育機構和設施,開辟為中小學法製教育基地,向未成年人開放,為青少年法製教育服務。
各地進行法製教育使用的相關材料必須科學、係統、權威,既要符合青少年認識特點和成才需求,又要充分體現法製教育的科學性、規範性、嚴密性。原則上以結合相關課程教學為主,不另外編寫法製教育教材,也不得強行組織學生集體購買。
隊伍培訓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有規劃地培養專兼職相結合的法製宣傳教育隊伍,鼓勵有條件的中小學聘任法製教育專、兼職教師。要對全體教師進行有關法製教育基本知識和必備能力的培訓;對學科教師、法製教育輔導員要加強專業技能的培訓,尤其對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曆史與社會、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課程教師加強法律專業知識的培訓,培養、壯大和提高法製教育的師資隊伍。
社會支持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積極依靠司法、行政執法部門和社會專業機構的力量,為廣大中小學師生提供法律谘詢等專業支持,開發開放法製教育資源,提高法製教育的質量;要積極協調社區、家庭等社會資源,提供充足的教育設施和條件,為中小學生法製教育營造良好的環境。
中小學民主法製教育的實施
中小學生法製教育要以有機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各門學科、各個環節、各個方麵為主,同時,利用課內課外相結合等方式開展形式多樣的專題教育和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要重視整合學校、家庭和社會的法製教育資源,發揮整體合力,提高法製教育的實效。
學科教學中實施
1.骨幹學科教學
小學的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等學科,初中的思想品德、曆史與社會、地理等學科,高中的思想政治、曆史等學科,是法製教育的骨幹學科。要在這些學科的教學中挖掘法製教育內容,增強法製教育,分層次、分階段,適時、適量、適度地對學生進行生動活潑的法製教育。
(1)小學階段。《品德與生活》:在學生能感受、能觀察、能體驗的日常生活中滲透法製教育,采取適合小學生接受能力的各種生動有趣的活動方式,使學生初步了解法律,引導學生初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品德與社會》:在學生思考和探究的學習過程中滲透基本的法律知識教育,理解法律在社會生活中的意義,認識法律在維護社會秩序中的重要作用,學習運用法律知識思考和分析一些簡單的社會生活現象,學習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規範自身行為,從小做一個知法守法的公民。
(2)初中階段。《思想品德》:結合學生的品德修養,采取分散與集中相結合的方式,將法製教育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在小學法製教育的基礎上,了解法律是具有強製性的行為規範,了解我國法律對未成年人的特殊保護,學會運用法律維護合法權益;了解我國法律對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規定,增強自我防範意識;了解憲 法和法律對公民權利和義務的規定,能夠正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了解依法治國是我國的治國方略,增強依法辦事意識,自覺維護法律的權威。
《曆史與社會》:結合具體的教學情境和內容,體會現實社會生活中相關法律規則和製度的意義;從曆史角度了解我國的民主與法製建設,依法行使公民的權利,自覺履行公民的義務,承擔應有的社會責任。
《地理》:結合中國的自然資源的教學,了解保護自然環境和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所應遵循的公約、法律和法規,滲透法治觀念,培養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和環境觀。
2.相關學科滲透
語文、生物、體育等學科蘊涵著豐富的與法製教育相聯係的內容。教師要在學科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挖掘法製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法治文明、公平正義、恪守規則等方麵的教育。例如,語文課通過文學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滲透崇尚公平正義、違法要承擔責任、履行義務光榮等教育;生物課對學生進行保護環境、熱愛生命、尊重人權的教育;體育課對學生進行遵守規則、崇尚公正的教育等等。各相關學科對學生滲透法製教育,要充分運用與學生密切相關的事例,學科史上的有趣材料作為教學資源,利用多種手段和方法開展法製教育活動。
專題教育中實施
采用必要的專題教育形式,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治觀念,提高法製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興趣、思想認識、行為表現和社會實際出發,開展靈活多樣、富有成效的專題教育活動,倡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實踐體驗的學習方式。法製專題教育要與道德教育、心理教育、青春 期教育、生命教育緊密結合,與安全、禁毒、預防艾滋病、環境、國防、交通安全、知識產權等專項教育有機整合,使之融為一體。
課外活動中實施
課外活動是學生學習法律、踐行法律的重要途徑。要充分利用班團隊活動、學生社團活動、節日紀念日活動、儀式教育、社會實踐活動等多種載體,開展生動活潑的法製教育活動,增強學生依法律己、依法辦事的自覺性。
1.班團隊活動
少先隊和共青團組織要積極創造條件,為學生提供有意義的法製教育活動,使學生真正懂得集體要有紀律、要有規則,每個集體成員要懂規則、守規則,要在享有法定權利的同時履行應盡的各項義務。班集體活動要結合學生思想和行為的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法製教育活動。
2.學生社團活動
學生社團是幫助學生增強法律意識的重要載體。要支持和指導學生社團廣泛開展與法製教育相關的校園文化活動,大力發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興趣小組,逐步培養學生參與群體生活的能力、按規則辦事的習慣。結合不同社團活動的特點,進行相關法製教育,充分發揮學生思想活躍的特點和開拓創新的能 力,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的法律問題,參與法製實踐與宣傳,積極承擔社會責任。
3.節日、紀念日教育活動
要充分利用現有中國傳統節日、法定節日和紀念日,如“3.15”消費者權益日、“6.26”國際禁毒日、“12.4”全國法製宣傳日等,開展有針對性的法製宣傳教育活動。
4.儀式教育活動
學校要通過學生入學儀式、開學典禮和畢業典禮、18歲成人儀式以及入隊、入團、入黨等各種儀式,精心組織設計,滲透法製教育,使學生了解自己的健康成長與法律的關係,培養愛法、敬法的情感,增強守法、用法的能力。
5.社會實踐活動
學校要組織學生到人大、法院、監獄等機構旁聽和參觀,開展模擬人大、模擬法庭等活動,通過了解和分析真實的事例,了解相關法律,增加法製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