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4.運動鍛煉安全常識(1 / 3)

NO4.運動鍛煉安全常識

運動安全的防範措施

青少年學生無論是進行體育鍛煉,還是進行戶外運動,都要樹立安全意識,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隻有在思想上對安全有了充分的認識,生命才有保障,青少年才能健康的成長。

運動前的防範措施

1.提高安全意識

青少年在參加體育運動或戶外活動時,要遵守規章製度和紀律,提高安全意識,做好安全事故防範預案,確保活動安全進行。

2.要遵守秩序

青少年在運動時要遵守秩序,不擁擠,不推搡,做文明的好學生。

3.要聽從指揮

在遇有緊急情況時要沉著、冷靜,聽從指揮,要在帶隊老師或學生幹部的統一指揮下處理情況。

4.要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

青少年要提高警惕,防止意外傷害事件的發生,切實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

5.要遵紀守法

青少年要提高守法意識,自覺做到遵紀守法,遵守校規校紀,以減少各種事故的發生。

運動後的注意事項

1.不宜立即蹲坐休息

健身運動後若立即蹲坐下來休息,會阻礙下肢血液回流,影響血液循環,加深機體疲勞。劇烈運動時血液多集中在肢體肌肉中。由於肢體肌肉強力地收縮,會使大量的靜脈血迅速回流到心髒,心髒再把有營養的動脈血壓送到全身,血液循環極快。

如果劇烈運動剛一結束就停下來休息,肢體中大量的靜脈血就會瘀積於靜脈中,心髒就會缺血,大腦也就會因供血不足缺氧而出現頭暈、惡心、嘔吐、休克等症狀。該情況多見於那些運動量比較大的活動,如長跑。

正確的做法是在每次運動結束後,多做一些放鬆、整理活動,如慢行,舒腿等。

2.不宜立即洗冷熱水浴

運動後大汗淋漓時,體表毛細血管擴張,體內熱量大量散發。此時若遇冷水則導致毛細血管驟然收縮,易使身體的抵抗力降低,而引起疾病。若此時馬上洗熱水澡,就會增加體表的血流量,引起心髒、大腦供血不足,有發生心、腦血管意外的危險性。

3.不貪吃冷飲

運動時會損失大量熱量,急需補充無可非議。但運動後人體消化係統仍處於抑製狀態,貪吃大量冷飲,極易引起胃腸痙攣、腹瀉、嘔吐、並易誘發胃腸道疾病。

4.不宜立即大量喝水

劇烈運動後如果因口渴一次性喝水過多,會使血液中鹽的含量降低,天熱汗多,鹽分更易喪失,降低細胞滲透壓,導致鈉代謝的平衡失調,發生肌肉抽筋等現象。

由於劇烈運動時胃腸血液少、功能差,對水的吸收能力弱,過多的水分滲入到細胞和細胞間質中。腦組織是被固定在堅硬的顱骨內,腦細胞腫脹會引起腦壓升高,使人頭疼、嘔吐、嗜睡、視覺模糊、心律緩慢等“水中毒”症狀。

一次性喝水過多,胃腸會有不舒適的脹滿感,若躺下休息更會因擠壓隔肌影響心肺活動。所以劇烈活動後口渴不可喝水太多,應采用“多次少飲”的方法喝水。

5.不宜立即吃飯

在運動時,全身的血液進行重新分配,使得胃腸道的蠕動減弱、各種消化腺的分泌也大為減少,若在運動後不經休息立即吃飯,就容易引起人體消化係統的紊亂和功能性失調,易得病。

7.不吸煙

運動後吸煙因人體新陳代謝加快,體內各器官處於高水平工作狀態,而使煙霧大量進入體內,還會因運動後的機體需要大量氧氣又得不到滿足而更易受一氧化碳、尼古丁等物質的危害,此時吸煙比平時對你的危害更大,同時氧氣吸收不暢還影響機體運動後的恢複過程,人更易感到疲勞。

8.不宜驟降體溫

如果室外溫度較高,運動後會感到燥熱難耐,倘若此時立即走進空調房間或風口納涼小憩,會打破正常的生理調節機能,使生理功能失調,易得感冒、腹瀉、哮喘、風寒痹痛等疾病。

9.不宜大量吃糖

有的人在劇烈運動後覺得吃些甜食或糖水很舒服,就以為運動後多吃甜食有好處,其實運動後過多吃甜食會使體內的維生素B1大量被消耗,人就會感到倦怠、食欲不振等,影響體力的恢複。

因此,劇烈運動後最好多吃一些含維生素B1的食品如蔬菜、肝、蛋等,如你運動後愛吃甜食則更應多吃蔬菜等食品。

10.不宜飲酒

劇烈運動後人的身體機能會處於高水平的狀態,此時喝酒會使身體更快地吸收酒精成分而進入血液,對肝、胃等器官的危害就會比平時更甚。長期如此可引發脂肪肝、肝硬化、胃炎、胃潰瘍、癡呆症等等疾病。運動後就是喝啤酒也不好,它會使血液中的尿酸急劇增加,使關節受到很大的刺激,引發炎症,造成痛風等。

運動鍛煉的基本常識

“生命在於運動”,經常運動,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強身健體,延年益壽,可以減少和避免現代“文明病”的發生。青少年學生正處於長身體的時期,應該重視體育鍛煉,要積極參加體育運動。

運動對身心的積極影響

1.對肌肉骨骼的影響

(1)肌肉。發達肌纖維增粗,肌肉粗壯有力,肌肉內的能源物質上升,產生“超量恢複”效應即運動所致的物質消耗,在恢複中不僅複原,而且超過運動前的水平,有一種輕鬆感。積累之後,顯示出運動的效果。

(2)骨骼。改善骨骼代謝,骨骼更堅實,肌腱韌帶強勁有力,關節靈活穩定,適應能力上升,否則易骨折。

2.對肺的影響

肺活量增加,血液氧含量增多,耐力水平提高。

3.對物質代謝的影響

對能源物質和氧的利用充分、完善,有利於節約能源,減輕心血管的負擔,能消除體內過剩的脂肪,達到體型美。

4.對中樞神經係統的影響

調節興奮與抑製過程,使活動趨於平衡,反應靈活,對外界適應力強,緩解精神壓力,有利於消除心理緊張,改善睡眠,培養堅忍不拔的頑強性格,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5.增強免疫力,抗病,經常運動的人容光煥發,情緒飽滿,樂觀開朗,精力充沛,體型優美,更具魅力。

運動的類型與選擇

體育鍛煉的項目很多,按其不同特點分成若幹類型。

1.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

(1)有氧運動。在運動過成中,所有消耗的氧量通過呼吸和血液循環能得到及時補充,使之基本平衡。如長跑。

(2)無氧運動。在短時間內消耗大量的氧,通過呼吸所攝取的,氧不能滿足體內能量的代謝的需要,人體肌肉中的代謝隻好通過無氧酵母菌的途徑提供能量,而無氧酵母菌的產物乳酸還必須通過有氧代謝才能徹底分解,在乳酸徹底分解以前,體內欠下的一筆“氧債”,這樣的運動叫無氧呼吸。如短跑,短遊泳等。

2.等長運動和等強運動

(1)等長運動。肌肉兩端固定,盡管用力,但無關節活動,這時肌肉的張力增大而速度不變,叫等長運動。靜力性運動,如舉重處於穩定狀態時。

(2)等強運動。隨著肌肉的收縮,引起明顯的肌肉收縮和關節活動,這時肌肉的長度改變而肌肉的內部張力相對穩定,叫等強運動,如跑步。

3.耐力運動,速度運動和靈活性運動

(1)耐力運動。以耐久為主的運動,增強有氧代謝和心肺功能,促進脂肪代謝,有利於防治心血管病和控製體重,如長跑、快走等。

(2)速度運動。以肌肉在短時間內產生的“爆發力”以取得最大的速度為特點。如短跑、短遊泳等。

(3)靈活性運動。以動作快速變化,以提高靈活性為特點,如體操、跳水、武術等。

4.綜合性的運動

兼有耐力,速度和靈活性的特點,如球類,按運動項目分類有:田徑、球類、體操、拳擊、遊泳、舉重、武術、冰上運動等。

5.運動類型的選擇

一般不建議青少年學生選擇有氧運動、等強運動和耐力運動,對於青少年學生來說跑步、快走、啞鈴等運動項目已經可以滿足增強心肺功能和促進新陳代謝的需求了。可以根據自己的健康狀況,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場地設備條件進行選擇。

運動鍛煉時注意事項

1.避免片麵發展

青少年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時,切記不要老做一項活動。因為青少年正處於長身體的時候,老做一項活動對少年兒童的全麵發展不利。長期鍛煉一個項目,可能會出現畸形發展,影響他們的身體健康。為此,就要幫助和引導青少年自覺地參加各種體育鍛煉,使他們的身體得到全麵發展。

2.規範鍛煉動作

青少年可塑性大,進行體育鍛煉時錯誤的動作很容易形成。因此,對青少年的體育鍛煉要嚴格要求,不應該放鬆。如果青少年鬆鬆散散,不按規定動作嚴格要求,很容易形成錯誤的做法和習慣,長期下去會影響鍛煉效果和孩子們的健康。

3.運動量不宜過大

因為青少年學生正處於長身體的時期,發育不完全,所以不宜進行過於集中的練習。而且鍛煉的方法也要多樣化,不要老做一項活動,這樣會使他們的身體出現畸形。運動的時間也不宜過長,中間要安排適當的休息,保證他們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