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時間。一般不應超過5小時,原則上每小時要放鬆1次,放鬆時間為10至15分鍾。
(5)標記使用。使用止血帶者應有明顯標記,可貼在前額或胸前易發現部位、寫明時間。如立即送往醫院,可以不寫標記。
3.布製止血帶
將三角巾折成帶狀或將其他布帶繞傷肢一圈,打個蝴蝶結;取一根小棒穿在布帶圈內,提起小棒拉緊,將小棒依順時針方向絞緊,將絞棒一端插入蝴蝶結環內,最後拉緊活結,並與另一頭打結固定。
不要長時間用繃帶結紮,應每隔1小時左右放鬆10至15分鍾,以防通端肢體缺血壞死。
不久前,某縣一名30多歲的女子搭乘一輛出租車。細心的出租車司機王師傅突然發現,女乘客雙手腕部各有一道利器割傷的傷口,鮮血直流。見狀,他一邊用手壓住傷口幫該女子止血,一邊迅速報警。
公安人員接到報案後,迅速通知了120急救中心。120急救醫生趕到現場後,迅速衝上去救治。經醫生檢查發現,女子雙手腕部傷口長約3至5厘米,伴有活動性出血。幸運的是,由於止血及時,而且未傷到肌膨,該女子沒有生命危險。
掌握簡單的止血技術,不僅對自己有利,而且也能夠幫助他人。
運動骨折及固定的方法
骨折的判斷
看受傷部位的外形有沒有變化,多數骨折受傷部位的外形都會有些改變。
1.頭骨碎裂
頭骨碎裂,尤其受到重物打擊,頭骨會出現凹陷,這是“顱骨凹陷性骨折”。如凹陷很厲害,還會壓迫大腦,使腦損傷。
2.四肢骨折
四肢骨折,斷骨分離,還發生錯位,會發現傷肢縮短、彎曲,甚至折成一個角度。
骨頭折斷一定會痛,傷處還會腫起,但要注意傷處不能動,移動後會引發劇痛。病人自己一動斷骨,會感覺出一種斷骨之間互相摩擦的聲音醫生稱它為“骨擦音”,這也是骨折所特有的征象。
骨折急救要點
1.處理傷口
對於出血傷口或大麵積軟組織撕裂傷,應立即用急救包、繃帶或清潔布等予以壓迫包紮,絕大多數可達到止血的目的。有條件者,在包紮前先用雙氧水和涼開水清洗傷口,再用酒精消毒,作初期清創處理。
對傷口處外露的骨折斷端、肌肉等組織,切忌把它們送回傷口內,因為已被汙染,會將細菌和異物帶進傷口深部而引起化膿性感染。如有條件,可用消毒液衝洗傷口後,再用無菌敷料或幹淨布暫時包紮,送到醫院後再作進一步處理。
2.固定斷骨
及時正確地固定斷骨,可減少傷者的疼痛及周圍組織的繼發損傷,同時也便於傷者的搬運和轉送。
固定斷骨的工具可就地取材,如棍、樹枝、木板、拐杖、硬紙板等都可作為固定器材,但其長短要以固定住骨折處上下兩個關節或不使斷骨處錯動為準。
3.適當止痛
骨折會使人疼痛難忍,特別是有多處骨折,容易導致傷者發生疼痛性休克,因此,可以給傷者口服止痛片等止痛處理。
4.安全轉運
經過現場緊急處理後,應將傷者迅速、安全地轉運到醫院進一步救治,轉運過程中要注意一些基本事項。
轉運傷者過程中,要注意動作輕穩,防止震動和碰撞傷處,以減少傷者的疼痛。同時還要注意傷者的保暖和適當的體位,昏迷傷者要保持呼吸道暢通。
上肢骨折急救
1.上臂骨折
上臂隻有一根骨頭,名叫“肽骨”。人在跌倒時手或肘著地,暴力直接衝擊在上臂上麵,或者人在投擲時用力過大過猛,都有可能使防骨承受不了,發生斷裂。
(1)邊牽引,邊放好傷肢的位置。牽引的做法是:一手握住前臂近肘彎處,另一手握住患者的手腕。握前臂的一手,慢慢地用力,往下的方向拉。
拉時,必須順著傷肢原來的位置成一條直線,切不可猛然拉動。握住病人手腕的一手,要逐漸把前臂一點點地彎曲,使患者的前臂彎成直角,並使上臂漸漸向身體靠攏,病人傷肢手心緊貼胸壁。
這樣做,傷肢不會痛,且能放在合適的位置上。固定包紮時,要一直保持這種姿勢。
(2)用夾板固定傷肢。用兩塊夾板把傷肢夾在中間,使傷肢不能活動。夾板最好有長短多種,按病人上臂長度來選用。為了貼住傷處不痛,每塊夾板貼住傷肢的一麵,最好放上棉花墊或舊布塊,外用繃帶或布條纏好。沒有夾板,樹枝、木棍、雨傘等,都可代用。
2.前臂骨折
發生前臂骨折,多因受到外力的直接衝擊,或跌倒時手掌著地引起。
(1)牽引。一手握住病人的上臂,順著前臂的方向往上拉;另一手拉住病人的手,頂著前臂的方向向下拉。拉時要緩慢而輕,逐漸加力,使兩頭斷骨離開。前臂伸直之後可以固定。
(2)夾板固定。用寬約8厘米,長約46厘米的兩塊薄木片,兩板各裹上棉花。一塊放在前臂的手心麵,一塊夾在前臂手背麵,兩塊夾板把整個前臂夾住,兩塊三角巾折成寬條,把夾板捆住。接著一手捏住上臂,另一手握住兩塊夾板,輕輕將前臂放平,手心貼胸,手應略高於肘。用寬三角巾把前臂懸掛在頸項上。
如果一時找不到木片,可用書報代替。找幾張報紙或幾本雜誌,用這些書或報圍住前臂,一頭從肘彎以內起,另一頭包到手指,用三角巾把它捆好,再用大三角巾把前臂懸吊在頸上。注意點和用夾板固定法相同。
3.手腕骨折
常見的腕部骨折從側麵看,整個手腕不是平直的,成鍋鏟狀畸形;此外,還有腫、痛,腕關節不能活動。牽引和固定的方法,和前臂骨折相同。
(1)牽引。一手握腕、不動,另一手捏住傷指遠端,順著手指方向輕輕拉開。然後找幹淨棉花或柔軟布塊,揉成拳頭大小的一團,外麵包上一塊幹淨布片,讓傷指輕輕握住,將傷手用繃帶包紮起來。
(2)固定。以三角巾兜住前臂,懸吊在頸項上。但要注意手心朝地,傷手高於肘。
下肢骨折急救
1.大腿骨折
大腿骨,醫生叫它股骨。跌傷、暴力打擊或者受車輛撞擊等,都可引起股骨骨折。
(1)牽引。一手先托住傷腿足跟;另一手拉住足背,順著大腿方向牽拉傷腿,用力要大,但須緩慢,一點點地加力,要移動它,必須用所不的萬式做牽引:雙手托住傷肢的腳脖和腳背,用力拉向自己。
如果要提起傷腿,除了一人牽引,還需要有一人在大腿下麵和小腿肚處托住,然後再提起。
(2)夾板固定。先將傷腿伸直,和健肢並攏,兩肢碰在一起。用4至7塊三角巾或寬布條,一條放在心口處,一條放在大腿根,一條放在膝蓋,一條在小腿。三角巾都要攤平,壓在身子下麵,兩頭在身子兩旁外露。
找兩塊窄長木板條。每塊木板的一頭用棉花墊包住。長的一塊塞人腋窩,短的一塊塞人胯下。
兩塊木板,正好夾住大腿的內外兩麵。如沒有兩塊木板,有長的一塊也可,但需多一塊三角巾,把雙足捆綁在一起。
用幾塊棉花墊,塞在肢體旁和腳脖處,以免突出的骨塊相碰產生疼痛。接著,分別給每塊三角巾的兩頭打結,固定夾板。
(3)搬運。找三個人,並排單腿跪地,跪在病人同一邊的身旁。一人托頭和上背;一人托腰和臀部;一人托住大腿和小腿。一齊起立,一起放下,將病人仰放在擔架上,然後抬送至醫院。
2.小腿骨折
外力打擊或從高處跌下時腳著地,或者腳著地後猛力一扭,都能引起小腿骨折。
(1)牽引方法和大腿骨折相同。
(2)夾板固定。找一塊長木板條,一麵墊上棉花或衣服,外纏布條,用來貼在傷腿的外方或下方,夾板的一頭放到大腿上部,另一頭放到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