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5.美化校園活動的案例(1 / 3)

NO5.美化校園活動的案例

利用變廢為寶美化校園

教學目標

1.通過本次活動,了解自己身邊廢物汙染的情況,使學生認識到作為廢物的垃圾對環境汙染的危害。

2.學會利用廢舊物品製作工藝品,美化生活。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

3.了解學校綠色小銀行活動意義,倡導學生積極參與到綠色小銀行的活動中去。增強學生保護環境的責任感,養成良好的環境道德和環境行為習慣。

教學重難點

學會利用廢舊物品製作工藝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增強學生保護環境的責任感,倡導學生積極參與到綠色小銀行的活動中去,養成良好的環境道德和環境行為習慣。

教具、學具

舊報紙、易拉罐、塑料瓶、玻璃瓶、藥盒、廢布、膠水、針線、彩筆、雙麵膠、剪刀等。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1.活動準備

(1)觀察周邊垃圾對環境的破壞。有條件的學生把它拍下來。

(2)準備好舊報紙、易拉罐、塑料瓶、玻璃瓶、藥盒、廢布、膠水、針線、彩筆、雙麵膠、剪刀等。

2.活動過程

(1)畫麵導入主題

教師出示一組環境被嚴重汙染了的圖片。

請學生幻燈出示自己拍到的周邊環境汙染的照片。

讓學生談談自己在放學路上觀察到的環境汙染現象。

談談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說明:此教學環節重在引導學生認識到垃圾汙染的嚴重性和破壞性,懂得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2)教師出示圖片

教師向學生出示一組學校環境優美的圖片

說明:圖片的差別可以帶動學生心理上的強烈對比,美好幹淨的環境令人愉悅,而渾濁肮髒的環境令人作嘔,學生在情緒的對比中更能深刻明白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也為此次活動奠定了基礎。

引導:正是由於有強烈的環保意識,才使得我們的校園如此美麗。這正是我們開展的實踐活動——綠色小銀行,美化小校園。板書課題。

(3)我為“小銀行”添光彩

課件展示學校綠色小銀行的開展情況,激發學生的交流欲望。如何讓“小銀行”開展的有聲有色?

說明:通過這一教學環節讓學生明白:不光收舊利廢是環保行為,撿起一片紙,收起飲料瓶,清理垃圾箱,擦洗牆麵不文明語言,不隨地吐痰等一些細小的行為都是在為“小銀行”添光加彩。

幻燈出示綠色小銀行活動資料,即變賣廢品照片、各班小銀行月收入例表。

請你做小行長的話,如何使用小銀行收費?小組交流製定規劃。

說明:引導學生學會自主支配使用小銀行收費,公開收支情況,如幫助經濟有困難的學生買學習用品,為班級買衛生工具,給學生發學習獎品,幫助孤寡老人等,讓學生感受到小銀行收費雖少,卻可以做很多有意義的事情,即培養了學生幫助他人的優秀品質,又激發了學生參與小銀行活動的積極性。

(4)環保大行動落實

師生在認識了垃圾的類別和危害後,就應該積極行動起來,為了地球的健康,為了我們共同生活的這一片天地,保護環境,保衛地球。現在就用自己的智慧,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一起來尋找拯救環境的良藥。以小組為單位,大家共同探討,交流分享。

以小組為單位,創寫環保的公益廣告。

奇思妙想,聯係實際,讓學生說說生活中的浪費現象如何改善?如一次性筷子是對木材的極大浪費,可以發明可食用的各種味道的筷子,既減少了浪費又促進了消費。啟發學生從各個方麵想象。

在校園裏號召大家合理丟棄垃圾,不要汙染環境。

(5)生活中有許多東西是可以回收利用的,也有許多東西可以製作成小玩具、小裝飾,來美化我們的生活。

課件出示:廢舊物品製作的小玩具、小裝飾。

展示幾件手工製作,激發學生動手創作的欲望。

下麵動手試一試:

取出一些廢棄物,如舊報紙、易拉罐、塑料瓶、藥盒、廢布等,學生可以組成單位帶來材料。

請學生發揮想象,可以用這些廢棄物製作什麼小物品?可以組內討論,自己思考。

學生分組進行製作,學生可以自己獨立製作,也可以全組共同製作。

說明:教師要在學生製作的過程中巡視,提醒學生注意安全,幫助學生進行一些難度較大的製作,並維持紀律。對於速度較慢的學生要進行幫助和提醒。如果有的學生製作完成,可隨時展示,及時表揚。通過這一環節,既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提高了學生動手製作水平,又培養了他們的審美能力與想象創新精神,發揮了他們的智慧,發展了他們的個性。

活動後展示作品,評出各獎項。

作品舉例:雪碧的瓶子改製成的花籃;舊報紙做的燈罩;碎布條做成的拖把;易拉罐做成的煙灰缸;沒用的CD做成的裝飾門簾;小藥盒做成的針線盒……

教師可以誇讚“同學們的手真巧,原來我們可以用我們的雙手變廢為寶。請大家在自己的作品上寫上要求大家保護環境的話語。”然後評出最佳創意獎和優秀設計獎等若幹獎項。

說明:設獎的目的不僅肯定了同學的智慧,也激發了他們創新發明的興趣。

3.活動總結

環保及自然資源與我們的生存息息相關。環保不隻是一句口號、一種觀念,而應該是一種生活方式。大家應該把環境保護意識付諸每個小小的行動,少一分破壞,多一分建設,珍惜任何可以再利用的資源,通過自己的眼睛觀察、頭腦思考、心靈體會,把廢棄物中可以再利用的豐富資源,用我們的聰明智慧與靈巧雙手,賦予它們新的藝術生命力!

用自己的慧思巧手,將它們“化腐朽為神奇”!

4.活動延伸

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愛護環境,並落實到日常的生活中去。你在這次活動結束後,還會繼續怎樣做呢?

(1)爭取多一點時間和機會呼籲全校師生行動起來。

(2)留心觀察,發現有嚴重環境的汙染要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

(3)向社會中的各界人士宣傳環保知識。

(4)嚴格監督自己以及身邊的親人,妥善處理生活垃圾,增強環保意識。

利用藝術設計美化校園

活動目標

1.讓學生直觀感受環境藝術與人類的關係,認識到環境藝術的涵義。

2.運用所學的環境藝術的知識,對校園環境進行調查,了解、分析,並得出整治美化的策劃方案。

活動內容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調查校園環境,形成關注環境、關注自然的意識。在美化校園的係列活動中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創造精神,培養實際操作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形成創造成果。

活動時間

三周。

第一周 調查階段

1.教師在教學中運用課件展示出生活中街道整治工程前後對比的圖像,讓學生直觀感受環境設計與人類的關係,認識到環境藝術的涵義,並通過師生對話,讓學生了解什麼叫環境藝術設計?為什麼要進行環境設計?怎樣關注環境保護?

2.教師用課件展示學校以前的校園環境資料圖片,提出:“我們了解學校的昨天,再讓我們了解學校的今天,最後讓我們設計學校的明天。”隨即按學生的專長、能力等條件進行搭配,分為幾個小組,到學校進行現場調查,要求各組:

(1)分工合理。

(2)寫出調查報告。

(3)寫出設計方案。

3.學生分組到學校各處進行較全麵的認真調查。可以谘詢學校分管領導或老教師,分別對校門、教學樓、食堂、運動場、綠化區等方麵的造型、朝向、麵積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師在整個調查活動中給予啟發和指導。

4.學生通過對學校校園環境的過去與現狀調查,以審美的眼光觀察校園環境與設施,提出將校園改造成生態化、藝術化校園的若幹建議,並寫出了調查報告和總體布局設計方案。如合理布局校園綠化帶,增設草坪與花台,建立文化藝術廊,繪製校園藝術牆等。

第二周 策劃設計

1.教師就平麵布局設計圖怎樣畫,設計說明怎樣寫,建築造型怎樣畫,各種圖標怎樣畫,比例尺的計算等問題,與學生進行對話、答疑、用課件展示國內外校園環境總體布局、建築造型圖標等方麵的相關圖例,提供參考,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形成改造校園的良好願望。師生共同確定“愛我校園”的活動主題,根據活動主題,進行美化校園的策劃。

2.學生分組討論各自獲取的信息資料,並進行綜合分析。教師讓學生自主選擇內容,利用已有的美術設計知識,以分組或合作的方式進行方案設計。在設計過程中,學生不僅要考慮造型設計如何與環境相適應,還要考慮色彩搭配與材料的運用。甚至要用到數學知識進行材料計算與經費預算。

3.各組通過對校園的調查,完成自己的整套策劃方案,並各自展示出來,大家相互交流、欣賞、評價。有的針對方案策劃,有的針對環境綠化設計,有的針對環境雕塑設計,有的針對人們休息場所設計等等。

第三周 設計與實施階段

這一階級首先由師生共同組織一場別開生麵的“校園環境設計競標會”。先由各組代表作設計的展示和設計說明的陳述,再由其他同學對設計提出質疑和修改意見。學生爭論不休,氣氛達到高潮。最後,全班學生對各組的設計進行評選,教師對“中標”設計頒發獎品。

師生共同完美“中標”方案,然後分組實施操作。這一階段學生表現出更高的參與興趣,動手動腦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發揮。如負責繪製100米校園藝術牆的學生,利用美術課與課外活動時間,從丈量、粉刷牆壁到放大草圖,填色勾線,整理加工,每一個環節都認真參與,尤其是那幅長100米的表現優美自然風光的生態藝術牆繪製完工後,全校師生表現出由衷的欣喜,參與完成設計繪製的學生更會興奮不已,他們深深體驗到了創造與實踐的樂趣。

成果呈現

這次活動的最後一個環節是由學校組織一次觀摩展示會,邀請家長、社會人士、學校師生參觀藝術牆,觀摩上百幅學生設計草圖與活動過程錄像,由參與製作的學生介紹作品,並征求觀摩者的意見,同時還邀請“小記者”來現場采訪。

活動延伸

同學們,通過這次活動的開展,看到自己的作品,有什麼感受?希望大家能夠通過此次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增強自身的環保意識,爭做環保小衛士,為家鄉的環保事業作出一份應有的貢獻。

利用綠化效果美化校園

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為指導,進一步綠化、美化校園,建設綠色校園,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為師生創建優美的工作學習環境,營造出濃厚的校園寧靜氣氛,合理布局校園綠化美化結構,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建立組織,加強領導

成立綠化領導小組

組 長:××

副組長:××

成 員:××

領導小組定期研究綠化美化工作、規劃綠化布局、設計綠化平麵圖,使綠化工作做到有領導、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

工作原則

全力將可綠化麵積進行綠化,將精力放到新開辟出的新可綠化地帶,使新增綠化帶要和原有的綠化格調一致,注重基礎工作就是長期工作,抓基礎要思長遠,注重品種搭配,合理栽種,增加垂直綠化麵積,建立完整的綠化體係。

將學校可利用的一切都利用起來,逐步發展實施,完成規劃任務。

1.從學校實際出發,結合上級文件精神的要求進行工作。

2.發揮校園麵積小的特點,分塊布局綠化,加強領導,高度重視,體現分布均衡,突出重點,盡可能的增加綠地麵積,加大覆蓋率,沒有死角。

3.必須做到除必要的道路和活動場所外,所有地麵均被綠化帶覆蓋。

4.必須體現綠化效果的立體性,除草地外,應考慮栽種適合生長且便於護理的灌木、喬木,體現層次感。

完成綠化美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