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普陀山
普陀山是著名的觀音道場,與五台山、峨眉山、九華山並稱為佛教四大名山。它位於浙江省東部,是舟山群島中的一個小島,全島麵積12.5平方公裏,形似蒼龍臥海,有“海天佛國”、“南海聖境” 之稱。
島上自五代後梁時期開始建廟,至南宋時,佛寺已經大盛。其中以善濟、法雨、慧濟三大寺最有名,建築宏大,十分壯觀。
7、大明山
大明山位於臨安西部順溪鎮,許多古跡都伴隨著美麗的民間傳說。山中多奇峰怪石,有“和尚取經”、“金蟾望月”、“龜豹鯨”等,造型各異,維妙維肖。
8、靈峰山森林公園
靈峰山森林公園位於浙江省安吉縣縣城西南6公裏處,屬安吉竹鄉國家森林公園靈峰景區,總麵積155公頃。靈峰山屬於天目山支脈,山形很象一把坐北朝南的太師椅,四平八穩,古人稱“風水寶地”。
9、天荒坪
江南天池天荒坪處於浙江省天目山北麓的安吉縣境內,位於海拔近千米的天荒坪,在翠竹簇擁、群山環抱之中,它以亞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天荒坪抽水蓄能電站為依托,將雄偉的電站建築與秀麗嫵媚的自然風光結合,成為了安吉生態旅遊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10、西施故裏
西施故裏旅遊區是紹興地區唯一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浣江五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以西施文化為主題,充分展示古越文化和故裏風情,該區域將建設成為一處自然風光優美、文化內涵豐富、遊覽設施健全、經濟效益良好、具有時代活力的風景遊覽勝地。
江西著名的旅遊景點
1、廬山
位於江西省北部,聳立於鄱陽湖、長江之濱,東北——西南走向,長約25公裏,寬約10公裏。漢陽峰海拔1474米,與香爐、五老等峰對峙。著名勝跡有白鹿洞、仙人洞、三迭泉、含鄱口等,是休養、旅遊勝地。
2、甘棠湖
位於九江市內,麵積有18公頃,湖心煙水亭,又名浸月亭。相傳是三國時周瑜點將台的舊址,湖為當時準備赤壁之戰訓練水師的場所。
3、石鍾山
位於鄱陽湖與長江彙流的湖口縣城之北。石山高僅30米,臨江而立,溶洞天成,江濤拍岸,發出如鍾響之聲,因而得名。
4、滕王閣
位於南昌市沿江路上的贛江邊,為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唐太宗之弟滕王李元嬰都督洪州?穴南昌?雪時,於永徽四年建閣,即以其封號為名。
5、龍虎山
龍虎山位於江西省鷹潭市郊西南20公裏處,原名雲錦山。東漢中葉,道教創始張陵在此煉丹,“丹成而龍虎現,山因得名”,龍虎山因而也成為中國道教發祥地。自張陵以後,道教天師在這裏承襲了63代,曆1900年,是我國一姓嗣教時間最長的道教,有北孔南張之稱。
6、鄱陽湖
鄱陽湖是一個古老的斷陷湖盆,約1.35億年前沉陷成巨大的盆地,距今六七千年前積水成為湖泊。由於曆史上長江改道及人類的活動,大量泥沙沉積湖中,導致湖麵不斷縮小。鄱陽湖彙集了贛、撫、鐃、信、修五河之水,再外泄入長江幹流。隨水量變化,鄱陽湖升降幅度較大,具有天然調節水量、蓄洪的功能。
鄱陽湖南北長173公裏,東西最寬處達74公裏,平均寬16.9公裏,湖岸線長1200公裏,湖體麵積3283平方公裏,平均水深8.4米,最深處25.1米左右,容積約276億立方米,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泊。
7、仙女湖
仙女湖位於江西省新餘市西南郊16公裏處,是古籍《搜神記》中記述的“仙女下凡”傳說的發祥地,是聞名遐邇的湖泊型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屬亞洲最大的亞熱帶樹種基因庫。198平方公裏的景區,50平方公裏的湖麵,島嶼星羅棋布,湖水清澈見底,原始森林神秘誘人。 仙女湖自然風光秀美樸實,具有“幽、秀、奇、雄”之特點,景區兼具湖泊型和山嶽型兩大類型。
8、通天岩
贛州市通天岩風景名勝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旅遊區。景區已通過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係認證和ISO14001國際環境管理體係認證,是全省“文明、優質、安全示範景區”。
9、梅嶺
梅嶺風景區位於南昌市西郊。山勢嵯峨,層巒疊翠,四時秀色,氣候宜人。素有“小廬山”之稱。 梅嶺原名飛鴻山,早在漢朝初年,就辟有驛道。西漢末年,南昌縣尉梅福為抵製王莽專政,退隱西郊飛鴻山。後人紀念他的高風亮節,在嶺上建梅仙壇,嶺下建梅仙觀,改飛鴻山為梅嶺。
福建著名的旅遊景點
東瀕台灣海峽、西界武夷山脈,山海輝映,千峰競秀,萬壑爭流。臨海岩岸,曲折離奇,一派南國風光,美不勝收。
1、鼓浪嶼
在廈門的西麵,隔海約700米處的一座小島,麵積隻有1.71平方公裏,在這個小島上,濃蔭覆蓋,花香撲鼻,可以說是處處似公園,觸目皆佳景;在這個島上聽不到車馬喧囂,但卻隨時可以聽到悠揚的琴聲,因此又被譽稱為“音樂之島”。島上重要的勝景有日光岩、菽莊花園等。
2、南普沱寺
位於廈門市區東南五老峰下,距市中心3公裏,因地處我國佛教聖地普陀山之南,故稱南普陀寺。該寺始建於唐,清康熙二十三年,靖海候施琅重建,占地3萬多平方米,現已有1千多年曆史。寺中的建築依山造勢,層層托高,兩廂鍾鼓樓、左側新建的慈善樓與右側普照樓左右對應,雄偉壯觀。
3、洛陽橋
又稱萬安橋,位於泉州市東北郊洛陽江入海處,故得名。是我國第一座海港大石橋,現橋長835米,寬7米,橋墩31座,石亭2座,明清重修碑記12座,橋南有忠惠祠,係紀念蔡襄造橋功勞而建。內有石碑,為蔡襄撰文書寫《萬安橋記》,橋北有昭惠祠,係奉祀護橋海神而立。
4、福州鼓山
位於福州市東郊、閩江北岸,離市中心區約8公裏,是福州市最著名的風景區。鼓山最高峰海拔925米,山上勝跡眾多,林壑幽美,引人入勝。
鼓山的一大特點是摩崖題刻比比皆是,數量達300餘處,鼓山刻石,上起北宋,下迄清代以至當代,前後延續近千年,內容豐富,字體隸、行、草、楷俱全,是福建古代石刻最多最集中的地點,堪稱福州碑林。
5、武夷山
位於福建省武夷山市的南部,有“奇秀甲東南”之美譽;景區以丹霞地貌為特色,有三十六峰,又有蜿蜒的九曲,徊旋與山間,故有“溪曲三三水,山環六六峰”之說。
台灣著名的旅遊景點
台灣是祖國美麗富饒的寶島,位於我國東南海麵上,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東臨太平洋,自古以來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名勝有日月潭、阿裏山、陽明山、北投溫泉、台南赤嵌樓、北港媽祖廟等。
1、阿裏山
位於台灣嘉義縣東北,是阿裏山脈中心群峰的總稱,包括大武巒山、尖山、祝山,塔山、石水山等18座山峰。阿裏山區是台灣著名天然森林。阿裏山風景以大塔山斷崖、塔山雲海和祝山觀日出等最為有名;三代木、姊妹潭、慈雲寺、高山博物館等也很有名。
2、日月潭
日月潭是台灣著名的風景區,是台灣八景中的絕勝,也是台灣島上惟一的天然湖泊,其天然風姿可與杭州西湖媲美。湖麵海拔740米,麵積7.73平方公裏,湖周長35公裏,平均水深40米。潭中有一小島名光華島,其上供奉玄奘舍利子,海拔745米。以此島為界,北半湖形狀如圓日,南半湖形狀如一彎新月,日月潭因此而得名。
3、西門町
西門町是台灣的“時尚櫥窗”。漫步西門町,滿眼都是漂染著各色頭發、裝束迥異的年輕人。這裏彙聚著很多麵積不大、設計也並不堂皇的小店,其服裝前衛大膽,款式奇異怪誕,代表著日本、韓國的最新潮流,因此逛、購者濟濟一堂。
4、台北故宮博物院
台北故宮博物院位於陽明山腳下,背山麵溪,落成於1965年8月。博物館內共收藏、展出1000多年來宋至清曆朝皇帝收集的稀世珍品70萬件,價值連城的極品更是數以千計,如銅器中的西周毛公鼎、散氏盤;玉器中的翠玉白菜、辟邪雕刻;書法中的王羲之《快雪時晴帖》;顏真卿、宋徽宗書法手跡;畫卷中唐至清曆代名家的代表作;瓷器中的宋、明、清名窯名家親製品,官窯製禦用藝瓷等,還有大量為目前有關當局秘而不宣的國寶級文物。
5、淡水
淡水,是一個充滿曆史的小鎮。它早在1858年就開港通商,是台灣北部最早開發的港口。今日的淡水鎮,商旅船舶的熱絡景象雖已不再,但走在淡水街道上,一座座紅色的陳年洋樓,閩式、日式的舊建築,仿佛都在訴說著小鎮的悠悠往事——從300多年前西班牙人進占、後來荷蘭人入侵、清朝的統治,到日據時代的一段段曆史舊事。
6、太魯閣
地處台灣東部花蓮縣的太魯閣,以峽穀景觀聞名。沿著立霧溪的峽穀風景線行,觸目所及皆是峭壁、斷崖、峽穀、連綿曲折的山洞隧道等風光,遊人無不讚歎造物者之鬼斧神工。
7、花蓮
在花蓮台東一帶, 除了閩、客人外,以阿美族、卑南族、布農族、排灣族為多,充滿濃鬱的山地風情。
他們每年如期舉行傳統祭典,為日漸式微的傳統文化,保留了傳承的火種。
8、高雄
高雄是台灣南部的海港,也是台灣最大的工業重鎮。遊客可搭乘觀光客船,由高雄港出發,環繞高雄港口,欣賞高雄港區的雄偉建設與美麗風光。
9、中興塔
中興塔,高約43公尺,共有7層樓,登高飽覽澄清湖的風光。 最後,可到佛教聖地佛光山參觀。佛光山開山三十多年以來,為中國佛教帶來中興的氣象。內設東方佛教大學以及十二尺高大佛並有四十尊小佛圍繞。
華中地區著名的旅遊景點
湖北著名的旅遊景點
長江橫貫東西,漢水縱穿南北。西部崇山峻嶺,東南湖澤遍布。臨江沿山一帶多為名勝古跡集中之地。
1、黃鶴樓
巍峨聳立於武昌蛇山的黃鶴樓,享有“天下絕景”的盛譽,與湖南嶽陽樓,江西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期吳黃武二年,傳說是為了軍事目的而建,孫權為實現“以武治國而昌”,築城為守,建樓以嘹望。
2、龜山
位於漢陽長江大橋北堡,適當漢水注入長江之處。與蛇山相對峙,有“龜蛇鎖大江”之稱。
3、東湖
位於武昌東郊,全湖麵積37平方公裏,其中水麵積占33平方公裏,主要的遊覽區集中在湖的西北角上,有聽濤軒、行吟閣、九女墩、湖心亭等勝跡。
4、明顯陵
明顯陵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湖北省鍾祥市城東郊的鬆林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親恭壑獻皇帝和母親章聖皇太後的合葬墓,是我國數千年曆史長河中最具特色的一座 帝王陵寢。
5、恩施大峽穀
恩施大峽穀 “八百裏清江,每一寸都是風景。”湖北清江恩施大峽穀位於長江三峽附近的鄂西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屯堡鄉和板橋鎮境內,是清江大峽穀中的一段。
峽穀中的百裏絕壁、千丈瀑布、傲嘯獨峰、原始森林、遠古村寨等景點美不勝收。
6、古隆中
位於襄樊市西15公裏的隆中山之東,為三國時諸葛亮故居所在地。
現存的景點就有三顧堂、武侯祠、三義殿、抱膝亭、六角井、梁父岩等10餘處,並陳列諸葛亮的著作,曆代名人來此者,多有題吟刻石於壁上。
7、武當山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在均縣境內,為我國名山之一,著名的道教聖地。主峰海拔1612米,方圓達400平方公裏,山上有12峰、24澗、11洞、3潭、9泉、10地、9井、9台,其風景勝跡,於此可見其盛。
現存的殿宇,係明永樂年間所修,建築群相當龐大,包括8宮2觀、36庵堂、72岩廟、39橋、12亭等。另有各種神像、經籍,大體保存完好,所以具有很高的古代藝術與曆史研究的價值。
8、三峽景區
三峽西起四川省奉節縣的白帝城,東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關,跨奉節、巫山、巴東、秭歸、宜昌五縣市,全長約200公裏。
(1)石寶齋。忠縣的石寶齋位於一座的孤峰上,高12層,登頂可覽長江風光。
(2)張飛廟。位於四川省雲陽縣城靠長江南岸的飛鳳山麓上,有結義樓、望雲軒、助風閣、得月亭等建築,“江上清風”四個大字遠遠可見。
(3)八陣圖。位於奉節縣城外江邊,是三國諸葛亮以“天、地、風、雲、龍、虎、鳥、蛇”推演兵法之地。
(4)白帝城。位於江邊紫色的白帝山上,原名紫陽城,三國劉備托孤之地,李白“朝辭白帝彩雲間”即是指此。
(5)瞿塘峽。以“雄”著稱的瞿塘峽全長8公裏,是三峽中最短的一個。峽口山岩上有“夔門天下雄”五個大字,沿江而下有粉壁牆、孟良梯、倒吊和尚、犀牛望月等景。
(6)巫峽。以“秀”著稱的巫峽西起大寧河,東到湖北的官渡口,長約40公裏。
(7)西陵峽。以“奇”著稱,西起秭歸縣香溪,東止宜昌市南津關,長約76公裏。峽內有兵書寶劍峽、牛肝馬肺峽等。
湖南著名的旅遊景點
1、嶽麓山
嶽麓山坐落於長沙市湘江西岸,主峰海拔297米。自東漢以來,便是遊覽勝地,山上山下,景點星羅棋布:愛晚亭、嶽麓書院、麓山寺、雲麓宮、禹王碑、黃興墓、蔡鍔墓等。
2、洞庭湖
位於中國湖南省北部,長江荊江河段以南,是中國第四大湖,僅次於青海湖、興凱湖和鄱陽湖,也是中國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南納湘、資、沅、澧四水彙入,北與長江相連。
3、嶽陽樓
為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坐落於嶽陽市西麵。瀕臨洞庭湖,扼守長江口。素有“天下洞庭水,嶽陽天下樓”之稱。
嶽陽樓的建築風格頗為獨特,3層,飛簷盔頂,木質結構。高25.35米,寬17.2米,深14.6米,占地251平方米。樓中央由4根楠木支撐,樓頂覆以黃色琉璃瓦,造型奇偉,如古代武士的頭盔。樓頭正麵“嶽陽樓”三字由郭沫若書寫。
4、桃花源
位於桃源縣西南15公裏的水溪附近,因晉代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與《桃花源詩》而得名。
景區內景點頗多:桃花溪、窮林橋、菊圃、脾廊、方竹亭、水源亭、遇仙橋、秦人洞、高舉閣、桃花觀等,近年又修秦人村、秦城等。
5、鳳凰古城
鳳凰古城,是中國最美麗的小城,也是中國最浪漫的小城。鳳凰古城分為新舊兩個城區,老城依山傍水,清澈的沱江穿城而過,紅色的砂岩砌成的城牆,南華山襯著古老的城樓,清朝年間的城樓,鏽跡斑斑的鐵門,依稀可見當年威武的模樣。
6、張家界
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湖南省張家界市境內,2004年2月被列入世界地質公園。公園以峰稱奇、以穀顯幽、以林見秀,以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砂岩峰林地貌景觀為核心、以岩溶地貌景觀為襯托,兼具成型地質剖麵、特殊化石產地等大量地質遺跡,構成獨具特色的砂岩峰林地貌組合景觀。
張家界“峰三千,水八百”。這裏有三千多座奇峰拔地而起,形態各異,似人似物,神形兼備。飛瀑、溪流、散布其間,森林茂密,花草遍地,宛如一幅巨大的山水畫。公園中的金鞭溪因流經金鞭岩而得名,全長5710米,穿行於深壑幽穀之間,溪的兩邊千峰聳立,高入雲天,樹木繁茂,濃蔭蔽日,素有“山水畫廊”、“人間仙境”。
7、韶山
韶山自然、生態環境優良,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區,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6.7攝氏度,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358毫米,無霜期長達280天左右,年均日照數達1717小時;森林覆蓋率達56%,空氣十分清新,有“天然大氧吧”的美譽。
8、衡山
位於湖南省衡山縣西,湘江中遊西南岸,是花崗岩斷塊山體。大小山峰七十二,主峰祝融峰海拔1290米,是“五嶽”中惟一位於我國南方的一座。
9、芷江
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勝利的標誌性建築芷江抗戰勝利受降紀念坊以及盟軍第二大機場芷江機場、中美空軍聯隊俱樂部、受降堂、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六軍團司令部舊址、湘西剿匪烈士紀念塔等一大批紀念性建築在境內熠熠生輝。
10、炎帝陵
位於炎陵西南15公裏處的塘田鄉鹿原坡。鹿原坡又名白鹿原,它是中華民族始祖炎帝神農氏的陵寢。
河南著名的旅遊景點
河南地屬中州,為我國重要的古文化發祥地之一。鍾靈毓秀,物華天寶,吸引著大量的遊客。
1、開封
開封是一座聞名中外的曆史名城,有悠久的曆史,曾有6個朝代在此建都,名勝古跡甚多,馳名中外。
2、龍亭
位於市區的西北隅,座落在北宋和金代的遺址上,原是宋代禦花園的一部分。現在所見到的龍亭,是清初時在明代周王府“煤山”舊址上建築起來的“正壽宮”的正殿。
3、相國寺
位於市區中心,聞名遐邇,是我國著名的古刹之一。寺址原是戰國時魏公子信陵君的宅第。至北齊天寶六年開始在此建寺,名為建國寺。唐睿宗時重建,改名大相國寺,俗稱相國寺。
4、鐵塔
位於市區東北隅,正名應作佑國寺塔,始建於北末皇右元年。八角十三層,高55.08米。外鑲褐色玻璃磚,其上雕有飛天、降龍、菩薩、力士、花卉、人物等50多種紋飾。
5、洛陽
洛陽西依秦嶺,東望嵩嶽,南有伊闕,北屏邙山,群山環抱。洛河與伊水流經其地,山容水態,風光秀麗,故號稱“九州腹地,十省通衢”。曆史上曾有9個朝代在此建都,為我國遠近聞名的曆史名城。
6、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南郊12公裏處的伊河兩岸。經過自北魏至北宋400餘年的開鑿,至今仍存有窟龕2100多個,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3600餘品,多在伊水西岸。數量之多位於中國各大石窟之首。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
7、白馬寺
白馬寺位於今洛陽城東約12公裏處,這裏北依邙山,南臨洛水,寶塔高聳,殿閣崢嶸,長林古木,肅然幽靜。在它的東麵不遠處,蒿榛叢莽的古城垣,依然斷斷續續逶迤在伊洛平原之上,勾勤出一座昔日大國京都的宏偉輪廓。那就是東漢洛陽城的舊址。
白馬寺初創於東漢永平十一年,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由官府正式創建的第一座寺院,是源於南亞次大陸的佛教在遼闊的中華大地賴以繁榮發展的第一座菩提道場,故曆來被佛教界稱為“釋源”和“祖庭”。
8、關林
關林始建何時已無從稽考,現存的關林位於洛陽市南7.5公裏的地方,為三國時蜀國大將關羽的墓地。重建於明萬曆二十年,清乾隆年間加以擴建,形成現今占地180畝的規模。
關林的建築很有特色,它是按帝王宮殿式樣建造的,它以舞樓、大門、儀門、大殿、二殿、三殿、牌坊、墓家到後門為其南北向中軸線,其他建築的布設皆沿此線左右對稱,錯落有致,嚴謹有序,為中國古代建築的典型代表。
9、中嶽嵩山
古稱中嶽,位於華北大平原西部,河南登封縣北,屬伏牛山係。山勢峻奇,高峰有:東麵的太室山,為主峰,海拔1440米;中為峻極峰;西為少室山。
10、少林寺
在河南登封縣城西北15公裏的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始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527年,印度僧人菩提達摩在此首創禪宗,唐初,少林寺和尚佐唐太宗開國有功,從此,僧徒常習武術,禪宗和少林武術負有盛名,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