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26幢大樓建造於本世紀20、30年代。凝聚著各國著名建築設計師和中外能工巧匠的心血,是他們智慧的結晶,是人類建築史上一份寶貴的財富,有著“萬國建築博覽會”之稱。
5、豫園
位於上海南市城隍廟側,可分為六個景區。豫園的圍牆,上飾遊龍蜿蜒起伏,把園林30多畝的地方分隔成不同的景區,以虛隔作幛景,似隔非隔透出園林豐富的景層,成為豫園內一大特色。毗鄰豫園的城隍廟,原為一座古廟。光緒年間,在廟前後逐漸聚集了不少江湖藝人,加上附近開設有不少茶館、食肆,這一帶變得異常熱鬧,極富地方色彩。
6、南浦大橋
南浦大橋是上海市區第一座跨越黃浦江的自行設計、建造的雙塔雙索麵迭合梁斜拉橋。全長8346米,主橋長846米,跨徑423米,通航淨高46米,橋下可通行5.5萬噸巨輪。它是目前世界上第四大雙塔雙索麵斜拉橋,呈“H”形的主橋塔高150米。主橋設有6條機動車道,橋麵總寬為30。35米,兩側各設2米寬的人行道,遊人可乘坐電梯到達主橋,一覽浦江兩岸無限風光。
7、楊浦大橋
楊浦大橋是繼南浦大橋之後又一座跨越黃浦江的自行設計、建造的雙塔雙索麵迭合梁斜拉橋。於1993年10月竣工通車,她與南浦大橋遙相呼應,是內環線高架連接浦東與浦西的過江樞紐,總長為7654米,跨徑為602米,主橋長1172米、寬30.35米,共設6車道。楊浦大橋為雙塔雙索疊合梁斜拉橋。呈倒"Y"形的主橋塔高208米。
8、黃浦江遊覽
黃浦江遊覽,是上海旅遊中的一個重要的傳統旅遊節目,它不僅在於黃浦江是上海的母親河,代表著上海的象征和縮影,還在於浦江兩岸,薈萃了上海城市景觀的精華,從這裏你可以看到上海的過去、現在,更可以展望上海的燦爛明天。
9、東方明珠
在外灘對麵的黃浦江邊,矗立起一座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廣播電視塔,她猶如一串從天而降的明珠,散落在上海浦東這塊尚待雕琢的玉盤之上。在陽光的照射下,閃爍著耀人的光芒,成為上海新的標誌性建築。
10、陸家嘴中心綠地
占地10萬平方米的中心綠地位於延安東路隧道出口處,在陸家嘴金融中心區的核心部位,是上海規模最大的開放式草坪。湖畔的景觀蓬主桅杆高28米,蓬形為白色的海螺,又像船帆,給人以無限遐思。
綠地進口以“春”為主題的塑像,由8朵綻放的鋼結構“鮮花”組成。蜿蜒在綠地中的道路,勾勒出上海市白玉蘭花的圖案,恰似一幅上海市市標,白玉蘭的中間,是8600平方米的中心湖,設計成浦東地圖版塊的形狀。
陸家嘴綠地的草皮麵積6.5萬平方米,有的是從歐洲引進的冷季型草,四季常綠。綠地中央和北部點綴著垂柳、白玉蘭、銀杏、雪鬆等花、灌木、喬木類植物,充滿著生機和活力。
11、濱江大道
采用了具有層次的立體設計,在鋪滿鮮花綠草的坡地頂部,人們可以站在較寬敞的平台上一覽浦西外灘氣度不凡的美景。在濱江大道富都世界段,一個由舊碼頭改建的遊艇碼頭獨具情趣,碼頭上豎立了一個引人注目的巨大鐵錨和建造幾個纜樁。由百餘個噴水頭組成的巨大噴水池中安裝了彩燈,在夜色中大放光彩。
12、金茂大廈
金茂大廈位於上海浦東新區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黃金地段,與著名的外灘風景區隔江相望。金茂大廈由中國上海對外貿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造、管理,美國芝加哥SOM建築事務所設計。
金茂大廈高度為420.5米,是目前世界第三、中國第一高樓,占地麵積2.3萬平方米,地上88層,地下3層,裙房6層,總建築麵積29平方米。大廈裏有辦公樓、金茂凱悅大酒店、觀光廳,等等。金茂大廈既有現代氣派,又有民族風格,堪稱上海邁向21世紀的一座標誌性建築。
13、國際會議中心
上海國際會議中心位於浦東濱江大道,與外灘隔江相望,與東方明珠一起組成小陸家嘴地區的一道著名的景觀。現代化的會議場館,4300平方米的多功能廳和3600平方米的新聞中心以及各種大小規格的會議廳及會場近30個可以充分滿足各類會務的需要,中心還擁有各式各樣的豪華賓館客房,高級餐飲設施和舒適的休閑場所等。
14、世紀大道
世紀大道西起東方明珠電視塔,東至世紀公園,全長5公裏,是中國第一條景觀道路。世紀大道總寬度為100米,含31米雙向六快二慢的主機動車道和6米寬的機動車輔道,主道和輔道間有綠化隔離帶。
世紀大道的景觀設計采取非對稱性斷麵形式,在大道北側人行道上布置了八處遊憩園;在嶗山路西和揚高路路口設置了兩處雕塑廣場,以及休閑小品、藝術畫廊,等等。
15、古猗園
古猗園位於上海市嘉定縣南翔鎮。始建於明代,距今已有400多年曆史。園內有精致的亭台樓閣,茂雅的小軒長廊,石徑曲水,盤槐古樹,四季名卉,別具風格。是上海市郊遊覽勝地。
16、大境關帝廟
大境關帝廟位於南市區大境路。原是上海城牆西門北城箭台,明朝萬曆年間建廟以供關帝,後幾經重修。現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17、靜安寺
靜安寺位於上海市南京西路1686號。向為著名江南古刹。據碑誌,建於三國吳大帝孫權赤烏十年,創始人為康僧會。寺址原在吳淞江北岸,初名滬瀆重元寺,唐代一度改名永泰禪院。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始改名靜安寺。南宋嘉定9年因寺址逼近江岸,晝夜受江水衝擊,寺基有傾圮之危,住持仲依乃將寺遷至蘆浦沸井浜一側,即現今寺址。
18、玉佛禪寺
坐落在市區北側的安遠路、江寧路口。玉佛寺建於1918年,是一座仿宋殿宇建築,布局嚴謹,結構諧調,氣勢宏偉。寺內中軸線上,依次為天王殿、大雄寶殿、玉佛樓,左右兩側有臥佛堂、觀音殿、銅佛殿和齋堂,錯落有致。每逢初一、十五或佛教傳統節日,善男信女,三皈居土,接踵而至。院內香煙飄鐐,福燭高照,都市風光中的叢林名刹,別有一景。
19、龍華寺
龍華寺是上海地區曆史最久,規模最大的古刹,距今已有1700多年曆史,按佛經上彌勒菩薩在龍華樹下成佛的記載而定名為龍華寺。現今龍華寺的殿宇大部分屬清同治、光緒年間的建築,並保持了宋代伽藍七堂製的格式。占地達2萬餘平方米。建築麵積為5219平方米。沿中軸線長194米,依次排列著彌勒殿、天王殿、大雄寶殿、三聖殿、方丈室和藏經樓等六進殿堂。
安徽著名的旅遊景點
江淮橫貫省境東西,淮北平疇,一望千裏;江南山巒連綿,群峰聳翠,碧水回環,景點集中,極富天然情趣。
1、琅邪山
琅邪山,位於滁州市西南。因東晉琅琊王即元帝避難於此得名,海拔317 米。層巒疊嶂、曲徑幽泉、林壑幽美、琳宮梵宇、隱伏山間,有“蓬萊之後無別山”之譽。山中有琅琊寺、醉翁亭、無梁殿等古跡和摩崖碑刻數百處,以及歸雲洞、石上鬆等勝跡。
2、天柱山
在潛山縣境內,係霍山山脈之主峰。主峰天柱峰,海拔1485米,群峰兀立、石骨嶙峋、陡如層塔、奇峭險峻、直插天表,有“峰無不奇、石無不怪、洞無不杳、泉無不吼”的美譽。四周有飛來、天獅、蓮花、觀音、黑虎等峰,危崖羅列,怪石嵯峨;奇鬆秀竹、飛瀑流泉遍布穀間,霧海雲煙蒼茫無際、瞬息萬變,雄、奇、靈、秀兼而有之。
3、九華山
在安微省青陽縣西南,舊名九花山,因有九峰,形似蓬花,故名。由花崗岩構成。主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素有“東南第一山”之稱。有東岩、回香閣等名勝,是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故有“佛國仙城”之稱,現已辟為遊覽區。
4、黃山
黃山位於安徽省黃山市西北風景秀麗的皖南山區,向以“三奇”、“四絕”名冠於世,其劈地摩天的奇峰、玲珠剔透的怪石、變化無常的雲海、千奇百怪的蒼鬆,構成了無窮無盡的神奇美景。黃山1990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
5、八公山
八公山又名北山,位於安徽省壽縣城北2.5千米,是中國七大古城牆之一。曆史上淝水之戰的古戰場,“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典故即指此。也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神話傳說的發生的。八公山景色秀美,有珍珠泉、瑪瑙泉等24泉和淮南王廟、碧霞元君廟等古建築及多處古墓葬等。
6、采石磯
在馬鞍山市西南7公裏翠螺山麓,與南京的燕子磯,嶽陽的城陵磯合稱為“長江三磯”。
7、排雲亭
位於黃山的西海,每當夕陽西斜,層巒盡染,氣象萬千,是觀賞雲海的絕佳之處。
8、巢湖
巢湖也稱焦湖。位於合肥市南,湖成鳥巢狀,故名。是我國第五大淡水湖,麵積800平方千米,三麵環山,一麵臨田,山秀田翠,秀美怡人,水天一色,古人曾讚歎“太湖淡雅西湖媚,末若巢湖氣象雄”。
9、清涼台
位於黃山的北海,淩晨可來此看壯觀的雲海日出,附近的“石猴觀海”,遠處的“兩仙下棋”、“十八羅漢拜觀音”等惟妙惟肖。
10、逍遙津
位於合肥市東北隅,古為肥水上的津渡,現為公園。公元215年曹操大將張遼擊敗 孫權大軍於此。湖中小島上有張遼衣冠塚。湖東南有教弩台,傳為曹操訓練弓箭手之處。
11、屯溪老街
位於黃山市區,為保存完好的古老街道,長約1500米。在整潔迂回、紋理如畫 的青石板路兩旁,清一色的黛黑馬頭牆、青瓦白牆的房舍、樓閣旖旎相連,猶如一幅動人的水墨圖畫。
山東著名的旅遊景點
山東地踞渤海、黃海之臻,黃河橫貫,峰巒起伏,東嶽泰山,久聞於世。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齊、魯諸國,在此創建。留下了很多的古代文明遺跡,名勝古跡。
1、泰山
位於山東省中部,京滬鐵路東側,綿亙濟南市與泰安、曆城、長清三縣之間,長約200公裏。成山於太古代,為片麻岩和花崗岩構成的斷塊山地,古稱“東嶽”,亦稱岱山、岱宗。主峰玉皇頂,海拔1524米,次於華山和恒山,居五嶽第三位。古以東方為萬物交替、初春發生之地,故有“五嶽之長”、“五嶽獨尊”的稱譽。山峰突兀峻拔,雄偉壯麗,有南天門、日觀峰、經石峪、黑龍潭等名勝古跡。泰山是我國山嶽公園之一,又是天然的曆史、藝術博物館。
2、曲阜
曲阜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故裏,自漢以來,曆代帝王都尊孔,因此曲阜成為聖地,留下許多重要的古跡,現今則成為旅遊勝地。主要是孔廟、孔府及孔林三處。
3、蓬萊閣
位於蓬萊縣城北一公裏的丹崖山之巔。麵對渤海出口,殿閣淩霄,雲煙繚繞,素有“仙境”之稱。
4、青島
青島市的地勢為北部海拔較高,由北向中部和西部逐漸降低,東南沿海地區和膠州灣沿岸地區地勢較低,青島北部及東南部主要是山地和丘陵,嶗山山地就在此,該山脈越膠州灣伸向膠州、膠南境內。
嶗山是道教名山,嶗頂為全山最高處,海拔1133米,也是青島市最高的山峰,在全省居第二高度,僅次於泰山頂峰,是我國沿海諸山中最高的山峰。
5、壽丘少昊陵
壽丘離曲阜城中7公裏左右,相傳是軒轅黃帝的出生地,現有龜跌碑等紀念遺跡。少昊是黃帝之子,三皇五帝中五帝之一,相傳葬於壽丘。宋時對少昊陵進行了大修,建成一金字塔型陵墓。
6、威海
位於山東半島東部、黃海之濱的一顆璀璨的明珠,與韓國隔海相望,是我國距韓國最近的地區。是國務院批準的沿海經濟開放城市,擁有國家一類對外開放港口到到到到石島港。
威海總麵積多平方公裏,人口70萬,海岸線總長達到1000多裏。三麵環海,氣候溫和,風光秀麗,名勝古跡眾多。成山頭、桑溝灣、石島、槎山四大風景區絢麗多姿,各具特色,構成千裏海岸旅遊線,每年都吸引著大批國內外客人遊覽觀光。
江蘇著名的旅遊景點
江蘇省地處長江下遊,東臨黃海。境內河道縱橫,湖泊密布;平丘緩崗,山林疊翠。特別是沿江兩岸,名勝古跡星羅棋布,一向為中外旅遊者所矚目。
1、中山陵
位於南京市東郊鍾山之南麓,是我國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陵墓所在地。
2、靈穀寺
位於鍾山之東南麓,為鍾山重要景點之一。原寺是南朝梁代時建於鍾山西南麓獨龍阜之下,後因明太祖朱元璋選作墓地,遷至現址,當時規模宏大,有僧千名,占地33.33公頃。現所見的寺址,係清同治年間的龍王廟改建。
3、靈穀塔
1929年建成中山陵墓後,在靈穀寺之後建國民革命軍烈士紀念塔,塔高60米,9級塔身。
4、明孝陵
在中山陵之西約1公裏處,鍾山南麓。獨龍阜玩珠峰之下。為明太祖朱元璋與馬皇後的合葬墓。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完工於洪武十六年。但整個陵園的建築群,直到永樂十一年才告結束。1961年列入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國家文物保護單位。
5、梅花山
位於明孝陵之前,山下原是三國時孫權和他的夫人步氏及後妻潘氏的墓地,故又稱孫陵崗、吳王墳,今已湮沒。而在山麓建巨大的孫權石像及十幾塊有關孫權生平事跡的畫像,作為紀念。
6、紫霞湖與正氣亭
位於明陵東北側,係紫霞洞之下的山澗中築堤堵流而成,水清透明,久旱不涸。
7、玄武湖
位於南京市東北,玄武門外,緊偎市區。麵積472公頃,其中陸地1公頃,水麵368公頃,環湖周長10公裏有餘。由於湖區在鍾山北麓,九華山、北極閣又與之毗鄰,故表現為南京的山、水、城三者協調構築的風光特色。
8、莫愁湖
位於南京市水西門外,靠近秦淮河,水陸麵積46.66餘公頃,周長5千米。莫愁湖的形成,是長江與秦淮河交彙淤積的結果,迄今約1000多年。相傳南齊時,洛陽少女莫愁遠嫁到建康(南京)盧姓家,居此而得名。
9、瞻園
位於南京市區瞻園路上,與太平天國博物館毗鄰。占地8000多平方米,原為明代開國功臣徐達的府第西花園。
10、煦園
在南京市區長江路的原國民政府總統府內,原是明初漢王府的西花園,明永樂二年明成祖先核次子朱棣高煦在此建王府,故稱煦園。清代成為總督署。1853年3月,太平天國定都南京,煦園又成為天王府的西花園。
11、雨花台
位於南京市中華門外。當地崗巒起伏,海拔60米左右。又名梅崗,東晉時梅頤將軍屯兵於此而得名。
12、夫子廟
夫子廟與秦淮風光帶位於南京市城南貢院西街一帶。夫子廟是供奉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夫子的殿宇。始建於宋景佑元年,後多次重修,自1984年以來,以此為中心,營造了一大批古建築群,形成秦淮風光帶。
13、中華門城堡
位於南京市南邊,原是明代的聚寶門。因門對聚寶山?穴即今之雨花台而得名。南接秦淮河上的長幹橋,北接內秦淮河上的鎮淮橋。
14、棲霞山
位於南京市東北太平門外22公裏處。瀕臨長江,青峰連綿,山高440米,周圍17千米。是南京郊外的重要遊覽勝地。乾隆皇帝到此遊憩以後,曾題詩讚稱“第一金陵明秀山”。
15、棲霞寺
早在南齊時,隱士明僧紹居此,後捐獻宅第改建為寺廟,名曰“棲霞精舍”,山名即由此而來。其後,寺宇多次毀壞,又多次重建。現存的棲霞寺是1919年重建,1979年修整的。
16、千佛岩
位於棲霞寺後側,為石窟造像之處。計佛龕294個,佛像515尊。開創於南齊永明二年,遲於大同的雲崗石窟,而早於洛陽的龍門石窟,但因年久風化剝落,原佛的麵貌已很少見到,成為殘缺的古跡,但仍具有重要的曆史價值。
17、鎮江三山
(1)金山。位於鎮江市之西北,因唐代僧人裴頭陀在此獲得黃金數鎰而得名。一座孤山,周長520米,海拔60米,兀立於衝積江岸之上,三麵瀕臨長江,一麵連接陸地。金山寺,即江天禪寺,是主要的遊覽景點。
(2)焦山。位於鎮江市之東北,長江之江心。山高70米,滿山蒼翠,宛如碧玉,浮現於江水之上,故又名浮玉山。因東漢末年,焦光隱居於此,故名。今在山之西北麓,尚存三詔洞,為焦光當年之居所,皇帝曾三次下昭,請他去做官,均遭拒絕。洞內立焦光塑像,作為紀念。山麓的定慧寺及寶墨軒是此間的著名景點。
(3)北固山。位於鎮江市北的江邊,山高50米,山頂有甘露寺,傳為劉備招親之處。
18、瘦西湖
位於揚州市西郊,緊偎市區。原為長江衝積平原上的廢棄河道。南朝以來,辟為遊覽勝地。
19、平山堂
位於瘦西湖畔蜀崗峰上。係北宋時歐陽修任揚州太守時所建。
20、大明寺
亦在蜀崗上,與平山堂相鄰。始建於南朝宋代年間。唐代高僧鑒真大師在此居住並講學,名氣大盛。
21、蘇州園林
蘇州園林的代表作是“拙政園”。拙政園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並稱我國四大古典名園。
浙江著名的旅遊景點
浙江省地居東南,瀕臨東海。山青水秀,物華天寶;文史薈萃,人傑地靈。古跡名勝,馳名中外。
1、宋城
杭州宋城旅遊景區位於西湖風景區西南的之江旅遊度假區內,北依五雲山、南瀕錢塘江,是中國最大的宋文化主題公園。城內鬥拱飛簷、車水馬龍,精彩豐富的民俗活動和氣勢恢宏的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再現了宋代都市的繁榮景象。
2、烏鎮
烏鎮地處浙江省桐鄉市北端,西臨湖州市南潯區,北界江蘇蘇州吳江市,為二省三市交界之處。烏鎮原以市河為界,分為烏青二鎮,河西為烏鎮,屬湖州府烏程縣;河東為青鎮,屬嘉興府桐鄉縣。它是一個典型的南方秀麗小城,是許多旅遊者趨之若鶩的一處遊玩聖地。
3、西湖
西湖位於杭州市中心,舊稱武林水、錢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稱西湖。湖麵南北長3.3公裏,東西寬2.8公裏,水麵原麵積5.66平方公裏,包括湖中島嶼為6.3平方公裏,湖岸周長15公裏。水的平均深度在2.27米左右,最濘處有5米多,最淺處不到1米。如今伴隨著“西湖西進”擴大為6.5平方公裏,基本達到了300年前西湖的麵積。
4、錢塘江
錢塘江是我國浙江省第一大河,發源於安徽省黃山,流經安徽、浙江二省,古名“浙江”,亦名“折江”或“之江”,最早見名於《山海經》,是越文化的主要發源地之一。
河流全長688千米,流域麵積5.56萬平方千米,年均流量442.5億立方米,河口潮汐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為472萬千瓦特。新安江與蘭江是錢塘江的源頭,於上海市南彙區和寧波市、舟山市嵊泗縣之間注入東海,其中杭州附近河段,稱為“之江”或“羅刹江”。錢塘江潮被譽為“天下第一潮”。
5、千島湖
千島湖位於浙江省杭州西郊淳安縣境內。它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44處國家級風景區之一,也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國家級森林公園。它是1959年為建造新安江水電站而築壩蓄水形成的人工湖。
因其山青、水秀、洞奇、石怪而被譽為“千島碧水畫中遊”。湖區麵積573平方公裏,湖中擁有形態各異的大小島嶼1078座,平均水深34米,能見度米9到14米,屬國家一級水體,被原新華社社長穆青讚譽為“天下第一秀水”,整個湖區分為東北、東南、西北、西南、中心五大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