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真半天沒有說話,房間裏一片寂靜,李清見他雙目微閉,仿佛沒有聽見自己說話似的,不禁又追問道:“難道大師以為李清所言不值一聽?”
鑒真搖了搖頭,略略睜開眼睛笑道:“人說智者可看百年,可李施主的目光又何止百年,話雖有幾分道理,但所言都在假設之上,如何能讓人信服,但李施主心懷天下民眾之心,卻讓大和尚深感慚愧,我不妨送李施主一言,也算結今日之緣。”
此結果也是在李清的意料之中,自己的進勸蒼白無力,毫無事實根據,可他又能說什麼呢?倭寇犯境還是七七事變,李清不禁深感無奈,或許來見見鑒真大師也是一個目的吧!
“大師看透人世,悉知人間善惡,李清年輕淺薄,對前路甚感迷茫,身處朝廷亂局而不知進退,願聽大師妙揭!”
鑒真微微一笑,“這不是逼死老和尚嗎?”
“水滿將溢,月盈必虧,做人存七分素心,凡事留三分退路。”鑒真言罷,再不肯睜眼。
意思就是叫自己做得不要太過分了,道理很簡單,李清也明白,可要能做到這一點,卻又千難萬難,官場上講究對敵人手段狠辣,決不容情,他可能存素心嗎?留三分退路倒可取,但不是現在。
李清見鑒真已不再言,便悄悄退出,主持已經離去,外麵一個人也沒有,他走了幾步,忽然感覺後麵似有腳步聲,回頭卻不見人,李清快跑幾步,衝出院門,卻猛地停住腳步,回身笑吟吟地等著。
一陣雜亂的腳步聲和互相埋怨聲響起,他麵前赫然出現兩個僧人,正是那兩個日本僧,榮睿和普照,李清笑道:“你們二位還不死心嗎?”
他忽然有一點擔心,自己對鑒真所言會不會被這二人聽去,隻見兩人對望一眼,榮睿軟語相求道:“我們知道侍郎大人也難辦,所以隻要侍郎大人送我們一艘船便可以了。”
旁邊普照接口又道:“我們也不會白要侍郎大人的船,侍郎大人不是來推行鹽法嗎?我們知道有個地方藏有一支船隊,足有上百艘,上麵載滿了鹽。”
這消息確實意外,上百艘都載滿的話,少說也有十幾萬石,“你們怎麼會知道?”李清不露聲色又問道。
二人歎了口氣,“我們為了弄船,揚州附近的江河湖泊都跑遍了,也是無意中發現。”
這時,忽然聽見外麵一片喧鬧聲,李清扭頭,卻見第五琦、高適等一大幫人指著自己快步走來。
“你們怎麼找來的?”李清驚喜交集。
第五琦嗬嗬笑道:“我們見到你的馬,知道你和郡主上山了,便一路問來,正好遇見在求佛的郡主。”
李清閃目向後看去,隻見李驚雁站在不遠處,神情扭捏且擔憂,李清知道她的心思,是怕自己把昨晚之事說漏嘴。
李清打了個哈哈,“找到了就好,我們這就回去。”
“侍郎大人,那我們的事?”旁邊兩個僧人見李清要走,急忙緊張地問道。
“放心!我不會忘記。”
李清拉過第五琦,指著兩名僧人對他笑道:“這兩個和尚知道有一處地方藏有十幾萬石鹽,想用這個消息和我們交換一艘船。”
第五琦一怔,隨即大喜,他急將李清扯到一邊,在他耳邊低聲道:“我沒來得及向你稟報,昨日我去鹽倉盤庫,發現就在一個月前有二十萬石官鹽報廢,據他們說是風浪將船隊掀翻,問他們傷多少人卻說不出,我就懷疑其中有問題,難道這就是他們說的鹽不成?”
李清眼睛已經眯成一條縫,二十萬石,好大的手筆,恐怕隻有慶王或永王才拿得出手吧!他微微冷笑道:“此事休要聲張,等晚上再集中人手去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