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
巨鹿郡張角與他的弟弟張寶、張梁號召了四五十萬人發動起義,他們頭裹黃巾,攻城略地,聲勢十分浩大。漢靈帝急忙命令各地將領興兵討伐。
幽州太守劉焉因為兵力不足,就貼榜招募兵馬。榜文到達涿郡,驚動了本地的一位大英雄。這位英雄,性情和藹,沉默寡言,胸懷大誌,廣交朋友;他姓劉,名備,字玄德,是中山靖王的後代,漢景帝的重孫。劉備幼年喪父,家境貧寒,靠賣鞋織席贍養他的母親。這一年,劉備二十八歲。
劉備見了榜文,長歎一聲。沒想到,背後有人大聲說道:“大丈夫不為國家出力,歎什麼氣!”劉備回頭一看,隻見一人:身高八尺,胡子像虎須,圓眼睛,說話像打雷一樣,看起來十分威猛。劉備問他姓名,那人說:“我姓張,名飛,字翼德,世代居住在涿郡,家裏頗有一些資財。我是一個愛交朋友的人,剛才見你看了榜文歎氣,就想問一下原因。”
劉備道:“我叫劉備,是漢室宗親。聽說黃巾軍作亂,有心救國,卻恨力量不足,因此歎息。”張飛聽後道:“我拿出錢來,招募兵馬,咱們一起行事兒,怎麼樣?”劉備聽了,十分高興,就和張飛一起到村裏的酒店去喝酒。
正喝著,看見一個人,推著一輛車,闖進酒店,坐下就喊:“夥計,快給我弄些飯,我要去投軍。”劉備、張飛定睛一看,見這人身高九尺,二尺左右長的胡子,麵如重棗,丹鳳眼,臥蠶眉,很是威風。劉備主動邀請此人吃飯,並且聊了起來。這人說道:“我姓關,名羽,字雲長,是河東解良人。因殺了當地的一個惡霸而逃亡在外。近來,聽說朝廷正在征兵,就趕過來了!”
劉備把他和張飛的想法一講,關羽很高興,他們便到張飛家裏去商議。張飛說:“我家房後有一個桃園,花開正盛,明天咱們在那兒結為異姓兄弟,今後同心協力地成就大業。”劉備、關羽齊聲說好。
第二天,他們來到桃園,擺上祭品,燒香磕頭,對天盟誓道:“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但既然結為兄弟,就應該齊心協力,扶危濟困;上報答國家,下救助百姓;不願同年同月同日生,但願同年同月同日死。蒼天大地作證,如果誰違背了諾言,就讓上天去懲罰他。”發誓已畢,三人就正式結為兄弟:劉備是老大,關羽是老二,張飛是老三。之後,還準備了兵器:劉備做了把雙股劍,關羽打了把青龍偃月刀,張飛造了柄丈八蛇矛槍。準備停當,三人聚集了五百名兵士去投奔劉焉。
從此,劉備、關羽、張飛領兵四處作戰,不斷取勝,很快就消滅了黃巾軍。朝廷論功行賞,劉備因無人推薦,隻得了個小官——安喜縣縣尉。
曹孟德獻刀
漢靈帝因病去世,宮中動蕩不安,先有何進率兵扶太子劉辯為帝,後有西梁刺史董卓率兵進入洛陽,憑借武力,殺死何進,廢去少帝,另立九歲的陳留王劉協為獻帝。董卓擁兵自重,為非作歹,掌握了朝中大權。
董卓殘害忠良,心狠手辣,激起了朝中眾大臣的憤怒。於是,王允假借生日宴慶之機,請文武大臣們到家中商議除掉董卓的計策。商議間,王允覺得無力挽救漢室,不由得傷心痛哭,大臣們也哭了起來。
這時,驍騎校尉曹操大笑著說:“大家這樣從早哭到晚,難道能哭死董卓嗎?”又說:“我有辦法殺死董卓,但需借王司徒的七星寶刀用一用。”王允聽了,轉怒為喜,立即將寶刀交給曹操。
第二天,曹操來到相府,請董卓給他一匹好馬,董卓便命呂布去挑。呂布出去後,董卓側身向內躺在床上,曹操正要拔刀刺去,誰知被董卓從鏡中看到,曹操靈機一動,急忙跪在地上說:“我有寶刀一把,特來獻給大人。”
董卓心中疑惑,但還是收下了寶刀。這時,曹操知道董卓對他已經起了疑心,便說:“我出去試試馬。”董卓同意了,曹操出去後連忙飛身上馬,策馬奔出相府,向東南譙郡而去。
董卓得知曹操逃走了,勃然大怒,立即命人繪製曹操的畫像,並向各州府發布命令,懸重賞捉拿曹操。
曹操來到中牟縣,守城士兵見他行跡可疑,便把他捉住送到了縣衙門。曹操說他是客商,姓皇甫,縣令說:“我認得你是曹操,不用隱瞞。”然後他讓軍士將曹操關押起來,又賞賜酒食給捉住曹操的軍士。
深夜,縣令叫人悄悄地把曹操從監獄中帶出來,並讓左右隨從退了出去,然後對曹操表白自己不是那種隻知道做官的人,又問曹操有什麼打算,曹操說想邀請天下諸侯共同起兵討伐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