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未捷身先死
司馬懿自上方穀一戰大敗後,十分懼怕諸葛亮,經常派人打聽諸葛亮的起居。當聽說諸葛亮做多吃少時,知他的身體已患疾病。這時,諸葛亮也常常感到身體難以支持。
這時,諸葛亮接到報告,聯合東吳攻打魏國的三路軍馬都被打敗,諸葛亮聽後,長歎一聲,昏倒在地。晚上,他仰望天空,感到自己已命在旦夕。
於是,諸葛亮在帳內設壇祈禱,他點了七盞大燈,四十九盞小燈,還設了盞主命燈,如七日內主燈不滅,便能增壽十二年。
司馬懿也從天象中猜測出諸葛亮將不久於人世,便派兵進攻以探明虛實。在諸葛亮祈禱的第六天晚上,魏延飛步前來報告軍情,不想,步伐太急,主燈被風撲滅。諸葛亮見後,歎道:“生死有命,不可強求。”說完便口吐鮮血,臥倒在床。他知道司馬懿這時前來進攻的用意,急忙派魏延迎戰,隨後傳薑維入帳,把畢生的學識傳授給他。
接著,諸葛亮授給馬岱一個密計,又交給楊儀一個錦囊,說魏延一定會造反,到時候解開錦囊,會有殺他的人。然後,寫好給後主劉禪的遺表,就安祥地逝去了,享年五十四歲。
司馬昭之心
司馬懿死後,其子司馬昭與其兄司馬師專製朝權,群臣莫敢不服。魏主曹芳時已成年,卻全無主權,每見司馬師帶劍上殿,皆戰栗不已,認為他遲早必生篡逆。
皇丈張緝、中書令李豐、太常夏侯玄三人,受曹芳密囑,合力鏟除司馬師。曹芳垂淚咬破指尖,在貼身龍鳳汗衫上寫了血詔,令三人聯絡忠義,共討權蠹。
三人出宮行近東華門,被司馬師攔住逼問:“你等與天子在密室中所哭何事?”三人咬定並無此事,司馬師叱道:“你三人淚眼尚紅,還想抵賴?”即命隨從武士搜查,在張緝身上抄出龍鳳汗衫,上有血字。司馬師看畢勃然大怒,下令將三人綁出,腰斬於市,滅門三族。又直入後宮,對著曹芳按劍立目道:“我父立陛下為君,今反以恩為仇,與二三小臣謀害我兄弟,是何道理?”說完,狠狠地擲龍鳳衫於地。曹芳早已魂飛天外,遂跪請寬恕。
司馬師轉身指著張皇後說:“此乃張緝之女,理當除去!”曹芳大哭求免,司馬師不從,喝令左右將張皇後捉出,在東華門內用白練絞死。
次日,司馬師大會群臣,道:“今主上荒淫無道,聽信讒言,閉塞賢路,不能主持天下,宜另立新君,以保社稷。”群僚都懼怕司馬師,隻好隨聲附和道:“大將軍應天順人,誰敢違命。”於是司馬師廢去曹芳帝位,另立曹丕之孫曹髦為君,由他背後操縱。曹髦年僅十四,禦殿登位,改年號為“正元”,大赦天下。文武百官,各有封賞。
正元二年二月,司馬師目瘤突然迸發,一病而亡。
司馬昭接班,受封大將軍兼領尚書職事。他從不把少主曹髦放在眼裏,一切政務不奏朝廷,就在自己府中裁處;出入常令三千鐵甲驍將前後簇擁,時懷篡逆之心。曹髦身居帝位,形同傀儡,煩悶中作《潛龍詩》自諷道:“傷哉龍受困,不能躍深淵。上不飛天漢,下不見於田。蟠居於井底,鰍鱔舞其前。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同然!”
司馬昭見詩大怒,仗劍上殿對著曹髦喝道:“我父子兄弟有大功於魏,為何視我等如鰍鱔?”曹髦不敢回答。司馬昭冷笑而去,群臣凜然。
曹髦回到後宮,忍無可忍,召來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憤然流淚道:“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朕不能坐受廢黜,今當與卿等共討此賊。”王經深知曹氏大勢已去,勸曹髦繼續隱忍。曹髦將討逆詔書猛擲於地,緊咬牙關道:“我意已決,雖死不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