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郵票收藏(1 / 3)

第一章郵票收藏

集郵是指對郵票和郵品的收集、整理和研究。由於郵票涉及的內容包羅萬象,因此,集郵活動已成為一項可獲得豐厚回報的經濟活動。

集郵概述

集郵的起源

世界上第一枚郵票是在1840年5月6日由英國正式發行的。這枚郵票圖案采用維多利亞女王頭像,麵值7便士。當天,大英博物館的約翰·格雷專門到郵局買下這枚郵票,並作為紀念品保存起來,這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個以收藏為目的收集郵票的人。

1841年,英國一些時髦的婦女為了裝飾開始大量收集郵票。從此以後,收集郵票的風氣也就逐漸流傳開了。

集郵的範圍

概括起來,集郵的範圍可分為:郵票類、封類、片類、戳類、郵政用品和郵政史類、集郵紀念品類。

(1)郵票

根據用途不同可分為普通郵票、紀念郵票、軍用郵票等20多種,以及小全張、小型張、小版票、小本票、盤卷郵票、電子郵票等。

(2)封

主要是指上麵貼有郵資或印有郵資的信封。有實寄封、首日封、軍郵免費封等。

(3)片

主要指各式樣的明信片、郵折、郵卡、郵筒等。

(4)戳

主要指郵政部門加蓋在郵件和集郵品上的戳記。

(5)郵政用品和史料

主要指郵政單據、航空簽條、掛號簽條、郵局代封券、封口紙、包裹單、郵資條、特快專遞簽條、保價信函封誌等,以及多種郵政資料、公文、新郵報道等。

(6)集郵紀念品

主要指紀念張、紀念卡、郵票藝術瓷盤、集郵紀念像章等。

集郵的方式

大體上可將集郵方式分為:傳統集郵、專題集郵和其他方式。

(1)傳統集郵

從世界上或者一個國家第一枚郵票開始收集,一枚不缺,其方式是異常艱巨的,對現今的普通集郵者來說是無法辦到的。但該方式還可細分為:

按一個國家或地區所發行郵票的時間先後,由不同體係郵票分別組合,形成係列集郵;如人物郵票等,按某一時期或一特定時間發行的郵票收集組合,形成斷代集郵。

(2)專題集郵

主要指專門收集不同專題或主題的郵票,組成豐富多彩的主題郵集或專題郵集。其集郵方式又可細分為按圖案、按發行目的、按主題3種類型。專題集郵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講究科學性與藝術性有機結合,要求集郵者具有較高的集郵知識水平和較深廣的文化水平。

(3)其他方式集郵

指以收集郵戳、郵政用品、郵政史料等為主的集郵方式。

集郵的工具

集郵常用的工具有:鑷子、放大鏡、量齒尺、書寫工具、護郵袋、襯紙及紫外線燈、集郵工具書等。

(1)鑷子

為防止沾汙票麵,在整理和觀賞郵票時一定要用鑷子。集郵用的鑷子是特製的,尖端呈鴨嘴形,扁平,圓滑。為防生鏽,材質以不鏽鋼的為好,而且表麵光潔、平整、彈性好。

夾取郵票時,鬆緊程度要適度,以防鑷子頭損傷郵票的齒孔,另外鑷子頭要保持清潔,夾完後,最好裝進幹淨的紙袋或塑料袋中保存。

(2)放大鏡

主要用來分辨不同版次郵票的細微差別;欣賞寸方之地的藝術風光;檢查、鑒定真偽和品相好壞的郵票等。

(3)量齒尺

這是用來計量郵票齒孔的必備工具。

(4)書寫工具

在製作郵集時,常需要在貼片上書寫文字說明,這就需要鋼筆、墨水。為了把貼片裝飾的更美,又需要規尺、繪圖板等文具。

(5)護郵袋、襯紙

護郵袋是用一種黑色襯紙,上麵罩一片透明的塑料薄片而製成,起防止郵票損傷和沾汙的作用。郵票放入其中顯得更加光彩奪目。護郵袋有多種規格,可根據需要加以剪裁;襯紙一般是指襯在郵票下邊的黑色或深色紙。使用方法、作用與護郵袋一樣。

(6)紫外線燈

這是集郵家專門用來鑒定郵票真假的工具。

(7)集郵工具書

它包括集郵辭典、郵票目錄、集郵圖鑒、集郵刊物等。

郵集的製作

一種郵集的產生,一般要經過整理和編排兩個過程。

(1)整理

整理郵票的過程,就是對郵票深入研究和探討的過程,也是去粗取精的篩選過程。在整理時,還應充實一定數量的必不可少的封、片、戳等郵品,經過精心編排才可製作出一部成功的郵集。

(2)編排

一部成功的郵集,必須具備四性:思想性,這是郵集的靈魂,一定要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知識性,這是郵集的“血”和“肉”。有了它,郵集才富有生命;完美性,這是郵集的“四肢”,郵品一定要具備所需整體,不可缺胳膊少腿,也不可一古腦全搬上;珍貴性,這是郵集的身價。物以稀為貴,存世稀少的郵品即珍貴,當然,還包含著史料價值和郵史知識。

郵集基本上具備了四性,如再編排的得法才能算是一種完美無缺的郵集。一般在設計郵集貼片時有下列四種做法:即對稱排列法;水平排列法;均衡排列法;錯落有致排列法。

郵票的計量單位

郵票最小的計量單位是枚。郵局全張是郵票印刷廠打包正式出廠投放郵局出售的成品,全張中含枚數一般多為510=50或105=50,也有810=80、54=20、44=16不等。

我國紀念郵票和特種郵票的全張規格為235330毫米。集郵者在購買郵票時,常常以套為單位。也稱全套郵票,全套郵票可以是一枚,也可以是多枚。

每張郵票由於分撕成不同的形式,使兩枚以上郵票相聯,就形成了不同的聯票。由4枚相聯的郵票組成的田字形,稱“四方聯”。它可以是同一圖案,也可互不相同而是一套郵票,如J·47“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由相鄰的兩枚以上郵票組成橫雙聯、3聯、4聯……或直雙聯、3聯、4聯……

有時整套郵票采用這種形式,形成一個完整的圖案,如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5周年”為橫三聯一套。有時整套郵票雖印在一起,但每枚郵票的圖案是獨立的,如J·122“鄒韜奮誕生90周年”為橫雙連一套,因這套郵票的麵值不同,故又稱異值雙聯。

郵票的要素

郵票的畫圖

畫圖,是郵票的畫麵,它所表達的題意和傳遞的信息,既涉及自然方麵的天文、地理和生物等諸多題材,又涵蓋社會方麵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廣泛內容。人們曆來稱郵票為百科知識、知識海洋,就是源於對郵票的共識。正因為郵票畫圖具有如此豐富多彩,包羅萬象的題材和內容,所以也有人將它稱之為郵票的靈魂。

眾所周知,郵票是國家的名片,其所以有此定義,就是因為不同國家的郵票,有它不同的內涵和外延特征。而其主要的區別之處,在於郵票所采用的繪畫樣式不同、表現手法各異、創作風格和印製水平的差距。有經驗的集郵者往往可以不看郵票國名,隻看郵票的畫圖,就能知道郵票的發行國家。

郵票的畫圖能否恰到好處地表達題意和盡善盡美地展現繪畫藝術的特色,將直接影響乃至決定郵票的生命力和藝術感染力。一些有作為的郵票設計家為之嘔心瀝血、窮其畢生精力,卻仍然感到郵票畫圖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由此可見,郵票畫圖是一項非同尋常的藝術創作,它在郵票上的作用和地位當然也非同一般了。

郵票的國名

國名,也即郵政銘記,是郵票發行國的標示,是國家主權的體現,具有至高的法律權威。除了英國郵票不印國名外,絕大多數國家的郵票都有國名,隻是標示的方法不同而已。

我國郵票的國名就有“大清國郵政”、“中華民國郵政”和“中國人民郵政”,從1992年起,改為“中國郵政”外加英文“CHINA”字樣,以與國際接軌。國名的變化反映了政權的更迭和郵政體製的沿革。

國名之文字,是郵票的組成部分,它置於畫幅中的什麼方位采用什麼樣的字體,字號,占用多大的麵幅等都有嚴格的講究,否則會損害以至破壞郵票的整體之美。

郵票的齒孔

早先發行的郵票是無齒孔的。1847年,愛爾蘭人亨利·亞策爾在朋友家做客時,見朋友用針在無齒孔郵票騎縫上紮一連串小孔,而從中受到啟發,發明了打孔機。1854年以後,英國首先使用打孔機,發行了帶齒孔的郵票。之後眾多國家效仿。

(1)光齒

指郵票的齒孔圓孔洞邊緣光滑清晰,無毛茬,齒孔中的紙屑完全脫落。

(2)毛齒

指郵票的齒孔圓孔洞邊緣不光滑,孔尖呈毛狀,圓形齒孔中的紙屑沒脫落。

(3)點線齒孔

也稱線形齒孔。由於齒孔是用線齒輪打的,因此,郵票齒孔孔洞是短線條狀的,齒孔中的紙屑不被打落,僅在郵票騎縫縫間切斷開。

國際上規定,在每20毫米的長度中,有多少齒孔就稱多少度。這種計量方法是一位法國醫生勒格拉在1866年創造的。如一枚郵票四個邊上在20毫米內有12個齒孔,就是12度,如是125個齒孔,就是121/2度。這種郵票四邊的齒孔度數相同,稱單式齒孔。如橫豎邊不相等或四邊均不相等的,稱複式齒孔。

單式齒孔郵票僅取一邊齒孔度表示即可。而複式齒孔郵票,橫豎形的則用橫豎表示郵票兩邊齒孔度,如13121/2表明橫13度,豎121/2度。如四個邊齒孔度均不相同,可按照時針方向,依次標出上、右、下、左四邊的齒孔度數,中間以乘號相連。如是三角形郵票,則按三角形左、右、底邊的順序表示,中間以乘號相連。

郵票齒孔度的測量工具是量齒尺。一般用金屬板或硬紙卡製成,上麵刻有精密的齒孔度數。它是鑒別郵票真假和區別不同版別的一項重要技術標準,集郵者應高度重視它。

郵票的版別

通常首次印刷發行的郵票稱為原版票。如果母版不銷毀,經若幹年後,在郵票訂正使用後又再次發行。盡管仍用當年的母版重新印刷,卻稱再版郵票。

1980年我國郵電部郵票發行局負責人鄭重宣布“中國不重印過去的郵票”。這就確保了新中國郵票的國際市場的信譽。值得一提的是,在原母版上已經改動,盡管是輕微的改動,但再次印刷發行的郵票被稱為改版郵票或新版郵票,不可稱再版郵票,稱其為再版郵票顯然是不科學的。

普通郵票由於用量大,同一印版郵票往往要印刷多次,這種印次,隻能名副其實地稱作是第幾次印刷,不宜稱重印,因為重複印刷在英文裏是“Reprints”即再版之意。

郵票的品相

郵票品相的好壞,好比人的相貌。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麵衡量。

(1)有無殘缺、破損

缺角少齒或有破損,無論新、舊票品相不好,為殘票。特別珍貴的稀有舊票、個別具有文物價值值得收藏除外。

(2)有無揭薄

郵票背麵有一部分被揭去的常稱之為揭薄。被揭去的部分較之周圍薄一些,如果郵票圖案完美無損,仍有一定的收集價值,但品相較差。

(3)有無折痕和褶皺

有折痕和褶皺的郵票都屬品相不好。有些輕微的折痕和褶皺,如經過熨壓,可以平整舒展複原,仍有收藏價值。

(4)有無髒汙

郵票上有墨點、茶水或其他汙斑點等都屬品相不好,但珍貴郵票可例外。

(5)有無剪壞、撕壞的地方

當然,早期無齒孔郵票由於剪、撕時,四邊不均勻或有少許剪壞,也依然具有珍藏價值。

(6)有無褪色

為保證郵票色彩穩定不變,一定要學會科學收藏方法,否則,褪色品相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