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玉石收藏(3 / 3)

一般人在博物館隻能隔著玻璃看,應該盡可能多的上手細看各門各類的古玉。摸多了就能感覺出其中的區別。真古玉器玉質老舊、手感沉重、外表柔滑、沁色自然、刀工利落、包漿滋潤。新玉沒有這些感覺。

至少宋代就出現仿古玉。當時有人以虹光草偽造雞血沁,清以後造假越來越多,也有前無古人的創造,如狗玉、羊玉、風玉等新品,引人上當。

古玉器的仿品、贗品。大都采用價格低廉的岫岩玉、獨山玉、藍田玉或其他低質雜玉,這些玉硬度大都低於55。和田優質玉料現在每年產量極少,市場價每千克已逾10萬元,其硬度為6至65,因成本和加工難度高,作偽者極少采用和田白玉。一般小鋼刀硬度為55左右,用力戳玉器,仿品、贗品就可以一目了然。

目前市場上已經出現的以玉粉經人工高壓合成的偽玉。顏色和硬度近似和田玉,鑒別時要特別留心。真古玉有土沁、石灰沁、水銀沁、屍血沁、朱砂沁、銅沁、表麵氧化層等。

贗品的沁斑有的是油炸的,有些是火烤的,有些是用化學藥水浸蝕的,弄清楚相真品和贗品在顏色、光澤、厚薄諸方麵的差異和區別十分重要。

玉器表麵的雕刻線條斷麵不同。有V型,半圓型和U型等,U型是現代機器工特征。雕刻的線條槽口表麵皮殼。在顏色、包漿等方麵一致的是真品,線條槽品兩側邊有毛道崩裂現象是現代“機器工”的特點。

玉器辨偽方法

目前在玉器的識偽中沒有儀器進行有效的測試,但是利用我們掌握的科技文化知識,利用客觀科學的理論分析,完全有能力對玉器真偽進行有效識別。

(1)從玉器使用材料上辨別

主要有白玉、青玉、黃玉、碧玉、岫岩玉等,而目前贗品有相當一部分使用的新開發的石料、礦料,或用黃岫岩假冒黃玉。在實踐中必須掌握和分清真偽玉器材料上的差別,分清同一種材料的新舊差別。

要知道硬度、密度的不均勻性及玉石材料的可滲透性。當掌握了玉石材料的基本特性以後就能夠分析古玉在特定環境和條件下,埋藏的時間長短,對玉器本身應該造成的影響,有哪些氧化腐蝕特征,並掌握其演化過程的各種特征規律。

而贗品不是根據材料的特性,也不根據真品的各種特征,隻是根據真品的表麵效果進行模仿,違反了自然氧化和演變的規律,與真品有本質上的差別。

這種受浸蝕而老化的現象與贗品使用新材料或老舊殘料進行重新切割磨製加工,成型後所暴露出來的新工藝麵會產生明顯的色差或破壞原有的氧化皮層。因為從古至今所使用的都是千百萬年形成的同一種材料,在辨偽中隻能把識別材料作為辨偽的依據,如果材料上無法有效地確認差別,應該從其他方麵繼續搜尋真偽的差別證據。

目前贗品所使用的是一些質量極差、價格極低的玉石雜色料或石性嚴重的次料進行偽造。成型以後再進行人為強化腐蝕,造成玉器表麵形成極厚的氧化腐蝕皮層。這種皮層容易脫落而且脫落後根本沒有潔淨透潤的質地。這種花地雜色料是曆代古玉不使用的,隻是現代騙人用的一種石料。

(2)從造型結構上確認真與偽

在辨偽中,有些玉器可以從造型結構上確認真與偽,但是有些高仿贗品極難識別。在這種情況下,要從其他方麵搜尋真與偽的差別證據由於民間玉器的風格造型極其古怪複雜,因而不能以器型風格決定其真偽,而隻能作為感覺效果判斷的一項參考。

玉器藝術的工藝與美術的完美結合體,古玉完美地體現了工藝效果。

而贗品在這方麵有明顯缺陷和不足,要麼結構造型美而工藝技術磨製卻達不到這種效果,要麼工藝設計有缺陷。我們必須承認,機械化程度的高低必然會對產品的工藝質量和標準造成程度不同的影響。

從古至今製造玉器設備工藝和工具材料在不斷地改革發展提高,因此不同的曆史時期也就產生了不同的工藝技術特征。當我們掌握了真品的基本特征,就會認識到現代贗品哪些部位工藝不對,哪些工藝技術磨製有缺陷。

要認識到玉器的加工方式從古至今始終利用的半手工半機械化的方式,在實踐中必須分析工藝效果,哪些是機械設備本身的性能造成,哪些又是人為手工操作的不穩定性造成,從這方麵區別真偽。另一方麵要有能力認識磨製水平的差異所造成的某些工藝效果,識破贗品故意製造工藝誤差或某些工藝技術缺陷,對比真偽玉器工藝死角部位的差異。

古玉器的加工磨製主要采用遊離沙式的研磨方式,這與現代贗品的固定磨削式的成型的玉器有明顯的工藝差別。要掌握曆代古玉在工藝磨製程序方麵的規律,以及各種工藝技術處理手段方麵的特征規律,對比贗品哪些部位的程序和處理手段有差別。

(3)了解贗品的製假手段和技術

要分析和掌握真偽玉器的玻璃光效果差別,以及一般光亮玉器差別,並分析出光亮方麵的技術和材料差別及造成這種差別的原理,從而區別真偽亮度效果差異。

玉器被氧化浸蝕部位大部分是由於某部位的硬度、密度及耐腐蝕性差造成的,特別是由於內部應力造成的玉器裂紋,這種狀態會被首先滲透或浸蝕,它與贗品人為製造的假效果有結構上的差別。

現代贗品利用色料、邊角髒料假冒玉器的氧化,特別是利用材料本身的氧化石假冒,這種造偽已成為當前最重要的模仿手段。實際上這類被假冒的部位其硬度、密度結構和色差,與真品存在本質上的差別,必須識別哪些是色料雜料和天然氧化皮仿造的贗品,哪些是真正腐蝕受沁。

真正的古玉無論受到哪些氧化腐蝕受沁都會產生硬度變化、色差變化、滲透過度等現象,而贗品人為製造的明顯的滲透現象、硬度變化、色差和過度等現象。要在廣泛的實踐中掌握真品氧化腐蝕受沁的特征規律,在此基礎上區別哪些是人為的強化作偽,哪些是玉器的真正腐蝕受沁。

(4)生坑與熟坑玉器的辨別

所謂生坑玉器的指出土以後沒有進行過任何清造處理,玉器本身粘附著各種沉積物質,而且附著力極強。而贗品是采用人為製造在玉表的附著物,這種人造附著物質粘結密度及粘結力很差,這是辨別真偽的一方麵,生坑玉器應沒有任何人為處理留下的痕跡。

半生坑玉器主要指出土後經過人為的清洗處理,這類玉器已失掉了生坑玉器的種種出土特征。一般情況下,死角部位或某些腐蝕殘損部位能夠留下沉積物質,由於清洗有些部位會出現輕微劃痕,工藝棱角出會產生輕微的人為致殘現象。

而仿造半生坑玉器的贗品主要采取製造表麵氧化層工藝方麵采用保持工藝棱角部位的鋒利度,死角部位沉積物質附著力卻很差。要特別注意並有能力區別半生坑玉器。當前仿造半生坑玉器的贗品有相當數量流入市場。

半熟坑玉器的指出土後經過幾年或幾十年的收藏,手感及透潤程度並沒有達到相當的熟舊程度。這類玉器表麵有氧化質感並有輕微的磨損,輕微的棱角碰傷,有些死角部位仍然存留沉積物及其他各種特征。

這種玉器必須進行全麵的分析,仿造成這類玉器的贗品主要是采取球磨振蕩設備及噴沙設備製造表麵氧化質感效果,使整體結構及工藝棱角產生圓滑過度。這類玉器的仿造難度很大,與真品對比會找到贗品的很多漏洞。

熟坑玉器是長期收藏把玩使玉器的工藝棱角有相當的圓滑過度,手感極好。

在玩中人體的汗液、酸、堿、植物蠟等滲透到玉器縱深,使玉器內部折射光加強反射到玉器表麵形成半透明狀態的油透感,經過人為長期盤磨會使玉器表麵產生不同時期的劃痕重疊現象,有些殘損會產生殘痕圓滑過度。而贗品不具備這種時間和條件,因此隻能采取加強表麵光亮度的手段進行假冒。當前有一定數量的假熟坑玉器,仿造效果普遍不佳。

必須掌握贗品用氫氟酸進行腐蝕所產生的各種狀態。這類贗品殘留有的毒氣體對人體危害極大,不能在房間內擺放或隨身佩帶。

收藏玉器不能局限性隻懂得玉器,必須對雕塑、瓷器、繪畫、竹木牙角、金銀銅器等古董項目有識別真偽的基本能力。其他類古董的真偽所表現的特征規律與玉器是相通的。辨偽首先要確認真品,隻有在實踐中掌握真品的實質,才能夠具備識偽的能力,才能進一步研究和探討文化內涵。更不要采取自我封閉的收藏方式。

玉器保養方法

(1)徹底清洗法

用一個小碗或茶杯盛裝禦守鹽溶解後的溫水,每次10克,每次浸泡24小時。最後用一條柔軟的無棉絨布拭幹即可。禦守鹽清洗對於人工處理的寶石影響很大,會讓人工處理部分顯現。但是對天然的部分不影響。而且每月用禦守鹽清洗玉石,可以消除玉石上的死皮組織免去真菌滋生。

(2)冷水浸泡法

用一個小碗或茶杯,將禦守鹽放入碗中,把玉石浸在水中約30分鍾,然後用一個小刷子,在玉石前後左右輕輕刷洗,再在水中揮動一會兒,拿出來用紙巾拭幹即可。

(3)快速清洗法

購買一點禦守鹽,把玉石埋起來淨化,洗滌玉石。每次埋放需要24小時,這樣有一個缺點就是如果是人工處理玉石禦守鹽會讓人工處理部分顯現。所以如果是人工處理的玉石不能用禦守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