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煙標收藏
煙標,就是卷煙商標,隨著時代的變遷,煙標在不斷擴展和深化實用價值的同時,也深刻反映出其時代特色。因此受到廣大煙標愛好者的喜愛。
煙標概述
煙標的起源
煙草文化同酒文化、茶文化一樣,有著悠久的曆史和深刻的文化內涵。煙草的種植、傳播和使用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同時,它又與社會文化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形成了獨特的煙草文化。
煙草的出現,是同大名鼎鼎的新大陸發現者哥倫布緊緊連在一起的。據史料記載,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從印第安人的聖薩爾多瓦多島上帶回了煙草的種子。500年來煙草傳播至世界每一個角落。
我國無論是從“三尺童子,莫不食煙”的祟禎年間到清朝光緒年間的卷煙產生,還是至今早已普及的機製卷煙,其間經曆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階段。我國最早的煙草發源地是明代萬曆年間的福建漳州。我國第一部煙草專著是清雍正年間的《金絲錄》,多為明末清初有關煙草的記錄、論述、詩詞等,反映了中國煙草早期的發展情況。
我國最早出現的煙標,也許是1889年輸入的美國杜克洋行煙草公司的“小美女牌”香煙,委托上海美商茂生洋行試銷。1889年美國人菲理斯克從美國帶來的“品海牌”和“老刀牌”香煙到上海來販賣。以及英商惠爾斯公司也將“絞盤牌”、“三炮台牌”等香煙輸入我國,由上海英商行代理經銷,這些是最早進入我國市場的舶來品。
從煙葉、旱煙、水煙、鼻煙至卷煙,是社會進步的具體表現。19世紀以來,我國仍習慣於吸食土製的煙絲,至20世紀初,世界卷煙托拉斯英美煙公司來華設廠,就地產銷吸食攜帶方便的卷煙和我國民族煙草工業的產生和發展,改變了國人吸煙習慣。
有了卷煙,就有了包裝,有了包裝,就有了牌名。卷煙成為一種商品而流通、競爭。為了吸引眾多的吸煙者,香煙製造商和經營商利用新穎的包裝、價格便宜的特點,廣為宣傳和推銷。早期香煙的包裝,不光是僅僅依靠煙標的牌名和圖案,推銷的手段還有報刊雜誌上的大幅廣告,印製精美的香煙廣告月份牌。
月份牌香煙廣告始自19世紀末,是一種新穎、特殊的廣告形式,一般為實力較強的企業所采用。它由畫家繪製,印製精良,具有現實性和實用性。煙商為促使煙民競購自己公司產品,別出心裁印製了以集成整套可換取昂貴物品或以單片、數片即可換取小禮品為誘餌的香煙牌子,頗受煙民歡迎。英美煙草公司印製的“清末仕女”350片一大套,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的“香草美人圖”100片一套,以及“封神榜”、“水滸”、“濟公”、“東周列國誌”、“聊齋”等成套香煙牌子,已成為被人尋覓的收藏品。
煙標的曆史
煙標,就是卷煙的商標。煙標的命名,是近期的事情。在中外辭典中,找不到煙標的名字及注釋。早些時候,煙標的代名詞是煙盒、煙皮、煙包、煙殼、煙紙等,這些均是以卷煙包裝的形象和材料來稱呼的,當其內在的涵義和作用被人們真正意識到時,才正式冠以正統的煙標稱號。煙標現已被越來越多的愛好者所收藏,成為繼郵票、火花之後的世界三大平麵收藏品之一。
由於我國是個煙草種植和生產消費大國,煙標的牌名之多也可以號稱世界第一。據不完全統計,近百年來產生了約1100家煙廠15萬種香煙牌名。在眾多的煙標上,展現了祖國的名山大川、彙聚了古今人物、敘述了神話故事、再現了奇花異草……包羅萬象,使煙標成為一種集中了曆史文化、民族文化的特有之物。
煙標的產生至今已有百年,早期煙標多出自上海。由於上海是中國卷煙的策源地,在建國前不到50年的時間裏,產生了近350家民族煙廠,經曆了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的民族經濟發展。1905年至1906年在上海開設的民族卷煙工廠計有福壽、泰東、自新等20餘家。至1924年,上海的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和華成煙草公司已成為最大的兩家民族卷煙廠,曆經同外資煙廠競爭的坎坷,最終成為民族卷煙工業的象征。
從20世紀初至40年代,上海民族煙廠生產出大約上千種牌名的卷煙。南洋廠的“黃金龍”、“白金龍”、“銀行”和華成的“美麗”、“金鼠”、“二旗”曾盛極一時。當時較有名的有華菲、福昌、三興、華東、信遠、中和、大東南、新民、華品、昆侖兄弟、上海公信、德興、華明等煙廠也推出“大百萬金”、“雙貓”、“英雄”、“北極”、“金虎”、“香賓”、“高而富”、“幸福”、“飛童”、“華船”、“仕女”、“嫦娥”、“獅球”、“強國”等香煙牌名。
為了永久保存這部分留存的煙標,充實我國煙草史料,使百年來這種風格各異的早期煙標,對我國現在和今後的煙標設計者有所借鑒,國內出版了《中國早期煙標集》,收集了早期煙標800餘種,成為信實可靠的史料,為我國早期煙標研究填補了空白。
煙標的收藏價值
從收藏的角度講,曆史久遠的東西和存世量少的東西為稀罕之物。那麼,建國初期的煙標,仍然不失為煙標收藏中的佼佼者。20世紀50年代的抗美援朝時期,曾有國營中華煙草公司和公營新中煙廠出品的“飛馬牌”、“東華牌”,分別以“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增加生產,支援前線”16個字,記錄了這段曆史。
大運煙草公司的“抗美牌”,在煙標牌名的左右兩側分別寫上“打垮美帝粉碎侵略陰謀,發展生產支援抗美援朝”字樣,中國福新煙公司的“勇士牌”,也以“抗美援朝立大功,全國全家都光榮”的宣傳性文字,表達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的決心。
20世紀60年代初,麵臨三年的自然災害,國家號召克服困難,增產節約,煙標上也及時以“響應號召,增產節約,提高品質,簡化包裝”、“為顧客打算,為人民服務”等文字。
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中國步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在此時的煙標上,同樣反映了曆史的變更。煙標包裝上的文字,從早期的廣告型型轉變為說明型、紀念型。
20世紀70年代至今的煙標,就牌名圖案設計而言,除了商標和包裝功能外,更具知識性、藝術性和欣賞性。早期的煙標設計,除了牌名、圖案、廠名、煙支數外,大概多餘的東西是不會再考慮上去的。
南京卷煙廠“金陵十二釵”煙標,12枚一套,由名家劉旦宅作畫、周汝昌作詩、陳大羽篆書,逼真地再現了黛玉葬花、妙玉奉茶、迎春誦經、探春結社、元春省親、惜春描圖、寶釵撲蝶、湘雲拾麟、鳳姐設局、可卿春困、李紈課子、巧組紡織這《紅樓夢》人物十二群釵的藝術豐姿。
全套煙標以高超的國畫藝術和美妙絕倫的七言律詩,塑造了富有典型性格的紅樓人物,極富民族色彩,成功地刻畫了這一藝術題材。難得十二釵煙標的藝術設計,受到了消費者和收藏界的高度重視。
“萬春樓”煙標則表現了三國中的10位代表人物,由呂布、貂蟬、曹操、司馬懿、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孫權、周瑜所組成。煙標上的一段文字:“萬春樓,坐落於四川南充西山。據考,西晉陳壽在此寫下了舉世矚目的史書《三國誌》,後有《三國演義》膾炙人口,其人物、其韜略計謀,令人拍案叫絕!實乃當今學習借鑒之本也。”十分精煉地點出了主題。
以臉譜形式記錄古典人物的“臉譜”牌套標,介紹了張飛、孫悟空、典韋、竇爾墩、關羽5位人物及其譜式,其中張飛的煙標說明:“《蘆花蕩》戲中張飛奉諸葛亮之命,假扮漁夫,預伏蘆花蕩,向周瑜領兵到來,突擊阻擋,擒而縱之。一名《三氣周瑜》,張飛‘十字門’譜式。”這番旁白,將張飛的使命交代得清清楚楚。這套煙標又介紹了京劇《鬧天宮》、《古城會》、《戰宛城》等,可謂為國劇的振興做了宣傳,又為煙標中的臉譜專題填補了空白。
成套煙標的產生,表現了卷煙推銷的一種手段,特別是在旅遊景地推出如“青島美”、“西湖”、“隆中”、“長江旅遊”等風景套標,設計者將大自然賦予的美移至這方寸之中,再輔以短小精悍的文字說明。這種既積極推銷產品,又宣傳旅遊文化的手法,受到中外愛好者的歡迎。
不但我國有套標,國外也有上乘之作。僅日本的觀光煙標中,就有許多是套標。東歐諸國,尤其是前蘇聯生產過許多內容豐富的套標,宣傳各加盟共和國的風土人情。西方的煙草大國也有套標問世,精美的印刷,精心的設計,為煙標文化增色不少。套標魅力在於:我國的煙廠眾多,題材廣泛,可供雅俗共賞。其收藏價值在於設計精巧,選題上品,又屬稀少產品,成為收藏追求的目標。
單枚煙標的設計,如“一品梅”、“東渡”、“徐霞客”等,也以簡練的文字說明,畫龍點睛般地介紹了“位至一品”的周恩來“舉世一品”的道德風範。“鑒真大師8世紀中葉經張家港東渡日本”的壯舉以及“我國明代傑出的旅行家、地理學家”徐霞客的曆史貢獻。煙標的妙趣橫生,離不開其知識性和藝術性。
紀念標的收藏價值
煙標中,還有一種紀念性的煙標受到特別歡迎。這是為紀念某一事物或某一事件而專門設計印製、受時間限製、含有紀念文字和圖案的煙標,已成為繼成套煙標之後的第兩大收藏專題。
我國的紀念煙標,幾乎在新中國成立後的每個煙廠中都可以找到,據不完全統計,至今約有132個煙廠,在420種牌名中產生了約650種紀念煙標。紀念標中最有影響的一個特別專題是紀念偉大祖國的生日,從共和國5周年生日,天津煙廠推出的“恒大”、“金鹿”開始,直至45周年,先後有50種牌名的紀念標產生。
紀念標的產生有3種。一是專門設計,其牌名圖案、文字是前所未有的;二是運用原牌名商標,在煙標副圖上新設計紀念文字和相關圖案;三則為加字印製,這是最簡單的方法,其牌名圖案均不變,也達到紀念的目的。
深受歡迎的紀念煙標當數充滿文化氣息的藝術專題,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國內外交流交往越來越多,各煙廠不失時機地在煙標上做好“紀念文章”,在此不妨羅列:長春電影節、白洋澱荷花節、霧鬆冰雪節、國際秧歌節、朝鮮民族節、少林武術節、國際牡丹花會等。涉及其中不光是過節觀光競賽,更是進入了一個綜合的藝術殿堂,給人們以美好的精神享受和文化品味。
還有一種贈送的紀念煙標受到收藏者的追求。這些香煙作為慰問品用來贈送而不銷售。如來風煙廠的“列車牌”,標明“湖北省人民政府慰問品”;紅河煙廠的“凱旋牌”,標明“老山作戰紀念”;徐州煙廠的“紅杉樹牌”,標明“抗洪救險”等字樣。這種含有特殊意義的贈送對象的紀念標,僅在其限定範圍內贈送,尋覓難度極高,因此成為收藏品中的“軍用品”。天津廠的一枚“恒大”煙標,上書“向台灣軍民致以節日的問候”,據說是通過飄流形式經海峽到達台灣寶島的。極難到達收藏者手中的紀念煙標,因此分外珍貴。
稱好的煙標為藝術品,首先是精美。一般的包裝之物,即使再完美,也是用之棄之,而煙標被廣大愛好者所鍾愛,正是由於其有曆史文化的延續性,有欣賞價值。煙標不光是煙草業的一種包裝物,更是成為收藏界乃至全社會的一種文化資源。煙標從一個側麵反映了煙草業的發展史,更能反映社會的發展史。煙草文化將隨同祖國文化傳播而繼續延伸。
煙標分類
散標類煙標
散標,顧名思義就是與其他煙標不同名,並獨自成篇的煙標。它是煙標諸多品種中的大戶,最多、最常見的煙標即非此君莫屬。散標並不寂寞,它已形成一個大家族,包括大路標、下馬標、絕版標、打樣標、紀念標、中煙標和國外散標這八類煙標。
“大路標”即大路貨,市麵上或集友中流行的、人人都有的常見煙標。如“大江”、“南京”、“雲煙”等煙標。
“下馬標”,即由下馬廠所生產而流傳的煙標。如貴州省黔東南州卷煙廠的“合作”煙標,產於20世紀60年代末,由於該廠已關閉,此標因此而走俏。
“絕版標”,即煙廠雖在,但已不再生產、製版件已毀的某種牌名的煙標。如“金鍾牌”煙標,1968年出品,標上印有“抓革命,促生產”字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