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版圖幾何圖形之謎
在幾十個世紀以前,人類尚處於石器時代,曾經有人在地麵上設置了幾何圖案一般的網絡。石器時代的許多部落沿著直線建立起聖地。這些直線延伸長達數千米,它們縱橫交錯,共同組成了這個網絡。
1921年6月,英國攝影家阿爾弗雷德·瓦特金斯試圖在地圖上找出一條正好經過一些巨型石碑建築物的最短路線,他想在這些地方拍些照片。在地圖上,他用紅筆圈出他找到的地點,突然,他驚呆了:他所標出的地點都位於一條直線上。走這條路,他幾乎可以如閑庭信步一般信馬由韁。
由於直線上大都是語尾中有ley、lay、lea、leigh的地名,因此他就將此直線命名為“雷線”。
著名的英格蘭斯通亨格石圈位於索爾茲伯裏市的西北。從斯通亨格向石器時代的索爾茲伯裏舊城廢墟連一條線,延長這條線,它通過索爾茲伯裏市的大教堂,然後到達克利伯裏角鬥場和弗蘭肯伯裏野營地,所有這些場所都是史前的人類遺跡,其中索爾茲伯裏城的大教堂原先曾是某個異教舉行儀式的場所。
德國也存在這樣的直線網絡。威斯巴登市北郊有個地方叫內羅堡,以前是異教神廟所在地。從這兒略朝東南方向引一條直線,橫穿威斯巴登市中心,通過美因茨的老城區,穿過沃爾姆斯大教堂,到達施佩耶爾大教堂。
亞琛、法蘭克福、維爾茨堡、紐倫堡以及多瑙施特勞夫位於同一條直線上,直線的終點是瓦哈拉,這條直線總長約300千米。這裏有一座銘記大德意誌豐功偉績的魯姆斯神廟,在傳說中,它是北方之神奧丁的冥府。
由看不見的直線所組成的網絡遍布整個歐洲。斯特拉斯堡南部,北緯48°與49°之間有一條自東向西的直線,它穿過一係列的村莊與城鎮,諸如聖歐蒂爾、巴爾蒙、旺蒂尼、多姆雷米、旺德維爾、如安維爾、楓丹白露、冬布蘭、露茲、貝勒·埃杜阿爾、威爾菲特、沙·特爾、盧普等等,最後到達大西洋上的小島開桑。這條直線並不直接穿過城市與村莊的中心,而是穿過它們郊外巨型石碑的廢墟。
西班牙西北部有個著名的聖地,名叫聖地亞哥·孔波斯特拉。據傳說,查理大帝也曾前往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朝拜,而他所走過的這條路又稱為“星路”。
這條星路位於北緯42°46′,自東向西橫貫整個比利牛斯山脈。在這條路線上所有的村鎮,名稱中均含有“星”的字根。
德語中的“Stem”(星)在拉丁語中為“Stella”,法語中為“Etoile”,西班牙語中則為“Estrella”。現在請看地圖:在軌線東端,是居民點文待耶,它位於盧茲那克附近,接著是比利牛斯山脈南側的埃思迪昂,桑普特一帕斯附近的裏薩拉,潘普洛納附近的裏薩拉加,萊昂山區附近的裏斯亞,每一個村莊的名稱中均含有詞根“星”。最後到達的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的名稱中,也含有這一詞根。
毋庸再次強調,以上的每個地點都曾經是石器時代的異教聖地。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什麼結論呢?這條位於北緯42°46′的星路穿越丘陵和山區,從東邊的地中海一直通向西邊的大西洋。如此宏偉的規劃究竟是如何實現的呢?
某些地區被一種巨大的五角星形覆蓋著,這一現象的確有些令人困惑不解。從外形上看,星形有五角,因此,有時人們稱之為女妖之足或五星。
在卡爾斯魯厄市就有這樣一個五角星形,它是由該市居民金斯·穆勒博士發現的。
在卡爾斯魯厄市北部的艾根斯泰因有一座教堂,以前它是某個異教的祭堂所在。從這裏向南引一條直線,橫穿卡爾斯魯厄到克羅斯特瓦爾德,史前這裏也曾經奉行過異教的宗教儀式。然後,向西北方向引直線到布歇爾堡的大教堂,再向東連接克萊因一斯泰因巴赫的教堂,最後是聖文德林大教堂,它位於卡爾斯魯厄市西南角的拉斯達特萊茵瑙,回到出發點文根斯泰因大教堂,我們就得出了一個巨大的五角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