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龍在恐龍時代,還有中小型的食肉恐龍,把對方掀翻在地,便開始張著大口起來。
在它的化石旁邊,科學家們還發現了一些食草恐龍的骨骼化石,那可能是它食物的殘骨。
如此巨大凶猛的恐龍,在那時,一定活得非常瀟灑自在。
最小的恐龍
在中生代的恐龍世界裏,食肉恐龍占據著一切的生存空間。
大型食肉恐龍光顧不到的地方,有誰敢在那裏稱雄稱霸呢?即使是小小的飛蟲也不放過,那就是小型的獸腳類恐龍,如小鳥龍、美頜龍。
其中美頜龍就是生活在那個空間裏的一種最小的恐龍。
它雖然個子很小,但也是非常的凶惡的,它對於地表這一層的小生靈而言,是一個嚴厲的“命運”主宰者,餓的時候,它們決不會口下留情。
1861年,第一具美頜龍的化石是在德國巴伐利亞省索倫霍芬石板石灰岩中找到的。
自此,人們才第一次認識了這種世界中最小的恐龍。
美頜龍身長06米,大小和雞差不多,它的結構輕巧。牙齒小巧玲瓏、彎曲,像劍一樣鋒利。所有下頜的牙齒都長在眼窩之前。
在德國發現的一具美頜龍的化石中,找到了一具蜥蜴的骨骼化石。它可能是這隻美頜龍的最後一頓美餐。
蜥蜴是美頜龍的主食,隻要它出現,蜥蜴們躲閃不及的都難逃惡運。即使是在空中飛的小小昆蟲,它的爪子都可以飛快地抓住、碾碎,然後吃掉。最重的恐龍
說到最重的恐龍,大家立刻會想到腕龍、梁龍等一些大型恐龍。
像腕龍,身長20多米,體重幾十噸,梁龍也是。
侏羅紀晚期的蜥腳類恐龍是恐龍世界中最大最重的,像腕龍、馬門溪龍和梁龍這些龐然大物雖然都是蜥腳類恐龍,但是,它們卻不是恐龍世界中最重的。
在侏羅紀晚期的大地上,有一種恐龍它每走過一步,都會在地上引起重重的轟鳴和微微的震顫。它,就是地震龍。
1985年,在美國的新澤西州發現了一些令人矚目和驚奇的恐龍骨骼化石,它就是地震龍的骨骼化石。
科學家們根據地震龍的內骼推測出了它的大小,它的身長大約40米,體重約100噸。這個數字,足以讓腕龍、梁龍它們讓出最重的位子。
地震龍的英文名稱叫做“selsmosauz”,意思是“震地者”。它長著蜥腳類恐龍的體型,長長的頸部,短而笨重的身軀,呈方柱形的腿,大而平的腳,長長的尾巴。
到目前為止,體型最大,體重最重的恐龍就是地震龍,但是是否還有比地震龍更大更重的恐龍呢?還有待於科學家們的進一步發現和研究。
跑得最快的恐龍
動物世界中的食肉者都各自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捕獲獵物的武器和方法。
比如說老虎的利爪、尖牙、龐大的身軀。
獵豹的閃電似的快速奔跑也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獵食方法。
在恐龍的世界裏,為了生存,都各自發揮著自己的優勢,這其中,就有善於奔跑的。
比如說雞龍、木齒齒龍、鴯鵲龍等等。而其中,跑得最快的便是奔鳥龍了,它長得看起來像沒有羽毛的巨鳥。
奔鳥龍是白堊紀時的獸腳類長跑冠軍。喙狀的嘴裏沒有牙齒,頸部比較長,後腿細而長,有利於奔跑。尾巴較硬,奔跑的時候,尾巴直直地向後伸著,在奔跑時可以用其掌握方向。
奔鳥龍發現於加拿大,身長大約35米,在食肉恐龍中,這算是偏小型的恐龍了。但它的奔跑速度極快,科學家根據腳印化石推算出奔鳥龍的速度,大約為每小時65公裏。在當時,是沒有恐龍能與它相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