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聰明的恐龍
我們知道一個人,聰明就是他的智商高,而智商高的高低是由腦含量所決定的,一個人的腦含量高,大腦表麵積和人的體表麵積的比例大,就說明這個人聰明。恐龍也不例外,但哪種恐龍最聰明呢?
那就是不大出名的鋸齒龍,鋸齒龍出現在白堊紀末期,屬於獸腳類,它的個頭不大,隻有2米左右,也許是為了生存吧它們終日為了食物“絞盡腦汁”。俗話說,腦子越用越靈,所以,它的大腦慢慢地進化了,因此,也就變聰明了。
雖然,人們至今沒有找到完整的鋸齒龍的骨骼化石,但生物學家根據它的一些骨片和牙齒。已推測出了它的身材形狀及大小,而且,還推測出了它的腦容量。
到目前為止,鋸齒龍的腦容量最大,智商是所有恐龍中最高的,大大的腦容量使鋸齒龍的視力和聽覺很好,它們甚至可以在夜間撲食。以致於在中生代生活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最愚蠢的恐龍
聰明和笨是相對的,有最聰明的恐龍,那肯定就有最笨的恐龍了。
當然,說笨恐龍,並不是指笨到活不下去的地步了。即使是特別笨的恐龍,也知道如何去找食,如何生兒育女,以及如何去保護自己。
那麼,這個“冠軍”被誰奪去了呢?
它是很有名的一種恐龍,名字叫“劍龍”。雖然被科學家們判定為恐龍世界中的“頭號笨蛋”,可這個“笨蛋”,在地球上也生存了一億多年,到白堊紀早期才滅絕。
劍龍繁盛於侏羅紀中期,是一種草食性恐龍,發現於北美洲,身長約9米。最大的特征是腦袋特別小,背上長著許多像劍一樣的骨板。
說它笨,就是因為它這個特別小的腦子。劍龍的腦子測試之後,發現它比一隻貓的腦子稍大一點,大約是貓腦的兩倍,還不如高爾夫球大呢,大約也就是1兩多,不到2兩的重量。
我們簡直不能想像,一個不到2兩的腦子指揮一個長達9米、重達1~2噸的身軀。想想看,這麼大的一點腦子,吃飯,走路就夠它控製的了,而且,還不一定指揮得過來。
當然,劍龍臀部還有個神經球,這還可以幫著它的大腦指揮一下。但這個神經球隻支配和控製它的後肢和尾部,並不能徹底解決實質性的問題,所以說,劍龍仍然是智商最低的恐龍。食量最大的恐龍
在侏羅紀茂密的叢林之中,食草恐龍們安詳地在樹林中穿梭往來,身體高大的伸長脖子吃樹梢的嫩葉,身體矮小的就低著頭,啃著樹底下的蕨類植物。
一般食草恐龍的食量都比較大,所以吃就成了它們最重要的工作。
但食量最大的,還要數腕龍。這種最初在非洲的坦桑尼亞發現的大型蜥腳類恐龍,身長20多米,身高達12米,總重達50餘噸,所以它每天最大的任務就是把它那巨大的肚子填飽,以此滿足那龐大身軀的需要。
也許有人會不這樣認為,他們認為恐龍是冷血動物,一天不需要吃多少東西。但是,科學家根據恐龍在上億年前留下的糞便化石,知道了腕龍的食量。腕龍一次拉的糞便達一米多高。可見它的食量是驚人的。
此腕龍食量稍差一點的是虛幻龍。人們一般把虛幻龍叫作雷龍。它也是侏羅紀時的恐龍,最早在北美洲被發現,體重超過20噸。相當於40頭牛。一頭牛一天一般要吃幾十斤草,雖然不能這樣推算,但是,大略還是可以看出雷龍的食量。
在恐龍大家庭中,食量排行老三的是達馬拉龍。達馬拉龍屬於蜥腳類恐龍,最早發現於我國。它看起來像長頸鹿,體重大的也達到了20噸。甲爪最厲害的恐龍
甲爪是食肉恐龍的主要獵食武器之一,一般認為,最大最凶猛的恐龍必然甲爪最快最鋒利。
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一些中小型的食肉恐龍在殘酷的生存競爭中,競相發展自己的“獨門武器”。
那麼爪子最鋒利的恐龍又是誰呢?是恐爪龍。
恐爪龍是生活在白堊紀時的獸腳類恐龍。它的骨骼化石是在北美洲發現的。恐爪龍身長大約3米,顯著的特點是雙腳第二趾各生有一隻彎刀似的大甲爪。
1969年,美國的奧斯特羅姆對恐龍爪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他發現恐爪龍的四肢長而有力,骨骼很輕,這就說明恐爪龍善於奔跑,它的尾椎骨長有很多骨棒,這能使尾巴保持堅挺,從而很好地控製方向,以致於在奔跑中抓住獵物。但它最大的特點還是長著一雙結構特殊的腳。它用後肢行走,腳上有四個趾,每個趾上都有鋒利長達15厘米的甲爪,第二趾上的尤其大,像個又長又彎的大鉤子,前肢上各有三個手指,指上也長有利爪,利爪相互對應,能夠抓握食物,當恐爪龍遇到獵物時,先用它的後爪向前撲抓,使其深深地紮進獵物的軀體,然後,再用前爪將獵物撕開。恐爪龍就是利用這個武器,使自己成為恐龍家族中最凶猛的類群之一。尾巴最厲害的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