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是怎樣誕生的(2 / 3)

從發掘的這些化石上,我們知道了恐龍的身軀是怎麼由小變大的,種類是如何由單一變多樣的。

還有一個重要的事實就是:早期的恐龍已獲得了進步的走路姿勢,即變匍匐爬行為行走的姿勢。它們能用後肢站立、行走或奔跑。而在那時,除恐龍外,還沒有其他爬行類能做到這一點。可以說,這是動物進化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步。

恐龍的智力

人們熟悉的恐龍,如馬門溪龍、雷龍、梁龍、劍龍和甲龍等,身軀大,腦袋小,一眼望去,給人以傻乎乎的感覺。

有的學者用計算恐龍“腦量商”的辦法來測量恐龍的智力水平。“腦量商”是根據恐龍的體重、腦量及現生爬行動物的腦量大小按一定公式算出來的。被測的恐龍腦量商越小,它就越蠢笨;腦量商越大,它就越聰明。

經測量,馬門溪龍等蜥腳類恐龍的“腦量商”最低,隻有02~035。難怪這類恐龍看起來帶有一副傻相!它們不隻是樣子傻,而且行動也不靈活。當敵人來的時候,它們有的被嚇得傻呆地站在那裏,不知所措,有的則躲進深水裏。根本就想不出對付敵人的辦法。

甲龍和劍龍的“腦量商”為052~056,它們雖說不上有多聰明,但卻不像蜥腳類恐龍那樣蠢笨低能。食肉龍來犯時,它們能甩動長有骨刺或尾錘的尾巴給敵人一點顏色看看,使敵人不敢輕舉妄動。

角龍的“腦量商”在07~09之間,在素食龍中可算較有心計的一類,大敵當前,它們敢於針鋒相對,發起衝鋒,拚死一搏,而且行動神速。

在素食龍中,最有智慧的要屬鴨嘴龍。它的“腦量商”為085~150。鴨嘴龍雖沒有什麼能打擊敵人的武器,但嗅覺靈敏,視力強,發現敵情能迅速躲避。鴨嘴龍靠自己的這點“小聰明”,與不共戴天的敵人——霸王龍周旋了一代又一代。

肉食恐龍都比食草恐龍聰明。大型食肉龍,像霸王龍,“腦量商”達到1~2。

小型的肉食龍中的恐爪龍腦量商超過5,比霸王龍大3~4倍,盡管它個子比霸王龍小得多,但卻比霸王龍機敏靈巧,殺起植食龍來也格外凶猛、神速。它的後裔窄爪龍的腦量商又高了許多。窄爪龍比恐爪龍個子還小,但在恐龍家族中卻是智力超群的一族。

恐龍的智力各不相同,由腦量的大小決定。它們中有比較呆傻的,也有比較聰明的。在中生代的地球上,它們都有自己的位置,各按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統治地球達1億多年。

恐龍的大分化

隨著三疊紀和早侏羅紀恐龍王朝的結束,恐龍史上新的一章——恐龍大分化的曆史開始了。在侏羅紀中期,由於部分淺海侵入大陸內地,在地質記錄上,陸棲的四足類動物顯得很貧乏。”在中侏羅紀時,恐龍得到了迅速發展,它們不論在種類上還是在數量上都大大超過了三疊紀和早侏羅紀的祖先,其中,蜥龍類表現得更為明顯。到了中侏羅紀以後,恐龍才真正成為動物界的統治者,無論在有沼澤的密林中,還是在空曠的高地和草原上,處處都有它們的身影。這時,它們還沒有真正的競爭者,它們未來的強敵——哺乳動物還處在萌芽階段。侏羅紀中期的恐龍化石產地最有代表性的地點是中國四川自貢的大山鋪、新疆的準噶爾盆地和阿根廷高原的帕塔貢盆地。

四川自貢的大山鋪是中侏羅紀的恐龍動物群中最典型的代表。有大的蜥龍類——蜀龍,峨嵋龍和酋龍;原始的劍龍——華陽龍和肉食性恐龍氣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