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現在活著的親戚
包括恐龍在內的爬行動物,絕大多數都未能逃過6500萬年前的那場大劫難,而成為曆史長河中的匆匆過客。
但也有少數的成員,從中生代一直繁衍至今。這些成員僅有四類:龜鱉類、鱷類、有鱗類(蜥蜴類和蛇類)以及喙頭蜥類。
這些爬行動物沒有同恐龍一起絕滅而一直活到今天,究其原因,可能與它們對環境有較強的適應能力有關。
蜥蜴類和蛇類在今天地球上的爬行動物中非常繁盛。它們生活的範圍比較廣闊,從熱帶到溫帶都能見到它們的身影。蜥蜴在地球上的出現比恐龍晚得多,大約在侏羅紀的後期才演化出來。到白堊紀初,有的蜥蜴為了適應特定的生活環境,逐漸失去了四肢而演變為蛇。
龜鱉類爬行動物(特別是龜)也是一類活得不錯的恐龍的親戚。它們的資格相當老,自三疊紀中晚期出現,至今常盛不衰,而且秉性十分保守,近2億年來,身體的基本結構變化不大,始終穿著厚厚的鎧甲。它們作為一個物種,如此長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有這身堅固的外殼的緣故。
在現在爬行類中,隻有鱷類與恐龍的親緣關係最近。鱷類大約與恐龍同時出現,在中生代有第二統治者稱號。是一類惟一能與恐龍匹敵的動物。它們親眼目睹恐龍及其他親戚們一個個的滅絕,自己卻奇跡般地活到今天。
恐龍在世的親戚,除了這三類外,最後一類是喙頭。喙頭蜥是蜥蜴的近親,體長60厘米,模樣有點像蜥蜴。三疊紀早期它們的祖先就已出現在地球上2億年了,樣子基本上沒改變。喙頭蜥在地球上的數量很少,被稱為“活化石”,大部分生活在新西蘭南部荒僻半島上,目前正處在人類的嚴密保護之下。
科摩多龍的真實麵目
在印度尼西亞的科摩多島,生活著一種可怕的動物。
它們體長可達2~4米,重達100~150公斤,這種動物主要以野豬和鹿為食,就是比它重幾倍的水牛,它也敢吃,有時也吃人。幼體則以昆蟲、小型哺乳動物為食。
它們捕獵時,有時一動不動地守在那兒,等獵物一出現,就猛地撲過去,先咬斷獵物的腳筋,使它們不能動了,然後再吃。
有時,就用鋼鞭似的大尾巴把獵物猛地掃倒,然後,再撲上去一口咬斷獵物的脖子。
據目擊者說,它們吃東西時不加咀嚼,到了嘴裏,就生吞活咽下去。吃整個小羊,就像吞肉丸子似的,一口一個,對大一點的動物就撕下肉來,囫圇吞下,這種捕食方式,和霸王龍非常相似。
但它究竟是不是恐龍呢?
1910年,兩個荷蘭人無意中發現了一隻被科摩多島土人打死的長約2米的恐龍狀的家夥。他們異常興奮,立刻買下屍體,帶回荷蘭給科學家們研究。
人們一陣興奮,以為找到恐龍了。
後來,才知道它們隻是一種大蜥蜴,現在被稱科摩多巨蜥。
它們雖然不是恐龍,但與恐龍有親緣關係,它們之所以能從恐龍時代一直活到今天,主要是因為科摩多島上林茂草盛,潮濕悶熱,氣候和自然環境與中生代很相似。
這種巨蜥目前世界上隻有500~2000隻左右,它已被列為世界級保護動物。恐龍的對手
中生代,是恐龍獨尊天下的時代,不管是地上走的,空中飛的,水裏遊的,恐龍們都處於絕對優勢的地位。
這個時期,有與恐龍相匹敵的對手嗎?有是有,隻不過是少量的。那就是偶爾想與恐龍們爭一爭的鱷類。恐龍時代的恐龍決沒有能與之大規模匹敵的對手。
鱷類和恐龍出自同一個祖先——槽齒類,它的資格和恐龍一樣老。雖然沒有稱霸於中生代,但顯然它們比恐龍有耐力,它們存活到了今天。在當今的世上,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它們也可以說是一方霸主。在中生代,鱷類也初露鋒芒。
在美國的德克薩斯州白堊紀晚期的地層中發現了“怖鱷”。“怖鱷”身長將近20米,僅頭長就有2米,而且寬大,七八輛小轎車排起來的長度和它差不多。
在它們出現的水邊,恐龍們都要十分小心,即使霸王龍碰到它的嘴邊,那也十分危險。
如此龐然大物,又是口生利齒的凶猛肉食動物,所以對當時的恐龍來說,是一種很大的威脅,即使是最凶猛的霸王龍,碰到它也是凶多吉少。
怖鱷在白堊紀的晚期,是惟一能與恐龍進行較量的水陸兩棲動物。當然除了怖鱷之外,現在還沒有發現其它的能與恐龍較量的對手。恐龍的逐漸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