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球
太陽光球就是我們平常所看到的太陽圓麵,通常所說的太陽半徑也是指光球的半徑。光球層位於對流層之外,屬太陽大氣層中的最低層或最裏層。光球的表麵是氣態的,其平均密度隻有水的幾億分之一,但由於它的厚度達500千米,所以光球是不透明的。
日冕
太陽大氣的最外層,它是一層稀薄的、完全電離的氣體。其物質十分稀薄,非常暗弱,呈白色或淡黃色。日冕的範圍很大,厚度可達幾個太陽半徑或更厚。日冕的溫度高達100萬度,並且隨高度的增加而遞增。日冕是太陽風和射電爆發的源地。
日珥
是色球層表麵向日冕噴射出的緋紅色的火焰狀氣體。又稱紅焰。日珥主要成分為氫,密度高於周圍的日冕,但溫度稍低。日珥是太陽活動的重要標誌之一,它的多少與太陽黑子相同,也有一個平均為11年的周期。
太陽黑子
太陽黑子是太陽光球表麵呈現較為黑暗的暫時性擾動區域,表現為光球上的黑色斑點。黑子區的溫度低於光球表麵溫度1000開爾文至1500開爾文。黑子在光球表麵分布不均,多成群成對出現。黑子的變化周期平均為11年,這也是太陽活動的周期。
耀斑
是色球層上空突然發亮並迅速增強的現象,又稱色球爆發。一次爆發釋放的能量巨大,相當於百萬噸級氫彈威力的100億倍!耀斑活動周期為11年。耀斑到達地球時,會引起磁暴、極光、無線電短波通訊中斷等現象。故稱耀斑為太陽活動主要標誌。
太陽風
日冕溫度高達100萬度以上,又距太陽表麵較遠,受到的引力較小,高溫發出的大量高能帶電粒子流不斷地飛逸到行星際空間,稱之為太陽風。在地球軌道附近,太陽風的速度每秒達450千米。黑子等太陽活動頻繁時,太陽風的強度和速度也相應地加大。在太陽風的影響下,還產生“磁暴”等現象。
太陽極光
太陽極光是原子與分子在地球大氣層最上層,距離地麵100千米至200千米處的高空運作激發的光學現象。
由於太陽的激烈活動,放射出無數的帶電微粒,當帶電微粒流射向地球進入地球磁場的作用範圍時,受地球磁場的影響,便沿著地球磁力線高速進入到南北磁極附近的高層大氣中,與氧原子、氮分子等質點碰撞,因而產生了“電磁風暴”和“可見光”的現象,就成了眾所矚目的“極光”。
太陽的行星
在偏心率不大的橢圓軌道上環繞太陽運行的,近似球形的天體。行星本身不發光,靠反射太陽光而發亮。行星在恒星背景上有明顯的相對運動,而且總是在黃道附近運動,行星存在一定的視圓麵,在大氣抖動下,不像點狀的恒星那樣閃爍不定。
日食的形成
如果月球運行到地球和太陽之間,日月地三者恰好或近於形成一條直線,則月影就會投向地球,在月影掃過的地麵將會發生日食。日影分本影、偽本影和半影三部分。日食一般發生在農曆初時。
日食的食相
日全食發生時,根據月球圓麵同太陽圓麵的位置關係,可分成5種食相:
一是初虧。月球東邊緣剛與太陽西邊緣相“接觸”,是日食的開始;二是食既。大約一小時後,月球的東邊緣和太陽的東邊緣相“內切”,是日全食的開始;三是食甚。是太陽被食最深的時刻,月球中心同太陽中心最近;四是生光。月球西邊緣和太陽西邊緣相“內切”,是日全食的結束;五是複圓。生光後大約一小時,月球西邊緣和太陽東邊緣相“接觸”,日食結束。
河外星係
仙女座河外星係
仙女座河外星係是現代天文學中十分重要的天體,因位於仙女座內而得名,是一個巨大的旋渦星係,舊稱“仙女座大星雲”。
它的構造與銀河係類似,有密集的核、旋臂、星係盤和星係暈,包含有3000億至4000億顆恒星,還有恒星雲和暗黑區域,另有變星、星團和新星等特殊天體。仙女座河外星係與銀河係相距200萬光年。
室女座河外星係
室女座河外星係又稱草帽狀星係,是巨大的旋渦星係,從側麵看中央突出呈球形,赤道邊緣呈盤狀,四周有旋臂。草帽星係的質量很大,約為13000億個太陽質量,其線直徑為14萬光年。有一顯著特征:一個暗條橫穿星係核。暗條是由於分布在星係盤中的塵埃和氣體的吸光作用造成的。
獵犬座河外星係
著名河外星係之一,是距離地球較近旋渦星係。位於獵犬座北麵,距離我們約1400萬光年。該星係也屬於漩渦星係,並有一個漩渦臂。天文學家認定位於獵犬座漩渦星係中一顆圍繞恒星運轉的行星,很有可能生存著地外智慧生命。這顆類似太陽的恒星被稱為貝塔CVn,其周圍的行星看起來具有一切生命和高級文明得以發展的先決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