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墊背(1 / 1)

“黃萬國”附近的股民人數在穩步增加,對麵人民廣場的股市沙龍也愈發熱鬧,一份原本八毛錢的報紙《股市大哥大》供不應求,在外麵都炒到了一塊八。

股市沙龍裏的人講小道消息,講技術分析,講的頭頭是道,有時候慷慨激昂了索性踩在椅子上,桌子上講。

另一個讓“黃萬國”附近的股民越聚越多的原因是:按照規定,同一家券商不能在滬深交易所同時開設席位,可“黃萬國”冒著違規風險,通過設在深圳的二級賬戶曲線代理深圳股票的買賣,這也就為想買深圳股票的股民提供很大方便。

最高峰時光排隊購買委托單就要熬上兩三個通宵。

也是在“黃萬國”和股市沙龍裏,最先流傳出了一條重磅消息。

因去年新股發行方式存在嚴重“公共安全隱患”,每次發行都造成擁擠踩踏。江灣體育場的鐵門都被擠壞過幾次,上頭已經決定要進行全新的股票發行方式改革。

嗅到其中氣味的股民們自此緊盯著報紙、廣播、電視,終於這天他們將目光鎖定在了《上海證券報》上。

《關於上海實行1992年股票發行新辦法的全民公告》,大意如下:

凡92年發行的新股均采用認購證搖號中簽方式,新股認購證采用一次購買,全年使用的發行方式。每本認購證30元,不中簽不退款。

見識過91年新股發行時搶購浪潮的阿隆與常友柏一致認為,92年的新股也一定是次賺錢機會,而要買新股就必須先買認購證。

消息一經確實整個“黃萬國”與股市沙龍都沸騰了,每個亢奮的上海股民都在嚷嚷著自己要買多少本,馬上準備錢,借錢也要買,賣房子也要買,傾家蕩產也要買。

也不知這幫整日間“無所事事”“談股論金”的上海人是否真那麼狂熱。

可知道的是他們的狂熱僅僅是極小的一部分,絕大多數上海人,恐怕99%,對這則新聞或認購證十分冷漠。甚至壓根不曉得有這回事。

而在那狂熱的1%中,馬上又有人冷靜下來算了筆賬。

那人是在股市沙龍裏小有名氣的“張振興”,五十出頭,無論晴天雨天都戴一副解放前的墨鏡,手上捧一個紫砂茶壺。

這位“演說家”在人民廣場的股市沙龍中說:

“30元一本的股票認購證不便宜,一個工人一個月工資也就兩三百,並且這是認購證又不是股票,每次發行新股都要搖號,隻有你的認購證搖到了號才能買新股,而且也隻能買30股。”

“如果你買十本認購證,結果一本隻中了一支新股,那你每股的成本就增加一塊錢,就相當於10%了。而要是沒搖中號呢?十本認購證一本沒中不就等於300塊全交到福利院了?那這認購證還不跟買彩票一樣,是碰運氣的。如果你想要保證中簽率夠高的話,最好買連號的認購證,要買100本200本,那可就是一大筆錢了。”

善於精打細算的上海人由最初的狂熱中醒過來,聽這位“演說家”越講越在理,更有人說三十塊一本的認購證怎麼比股票價格還高?一元一股的發行價才6到8元,可認購證要30元。

不過常友柏倒是很執著,他就是那種勁頭來了一股腦往上衝的人,是傾家蕩產也要買的人,更何況此時他背後還有個墊背的在——那就是喬任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