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吐痰(1 / 1)

盡管他們的聲音已有意壓低,但在安靜的圖書館裏仍然清楚入耳,與他們同樣的還有壓低聲音在閱覽室裏打電話的。電話接起來就開始聊,不見有人出去打的,他聊得聲音再低,周圍人都聽的一清二楚,於是想要專心學習的人無法再專心,隻陷於被竊竊私語不斷煩擾的漩渦。

為什麼他不出去呢?又或者為什麼沒人讓他出去呢?周圍的大部分人應該都很反感這種行為,但卻人人默默忍受。

在二號閱覽室一個小時,曹清波沒下筆半個字,在隨處可見的“閱覽室內請保持安靜”的標語下,擾人的雜音不斷。

此時的他在外人看來或許就像個抱怨東抱怨西的怨婦,又不是外賓,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

其實他也沒有抱怨,他隻是忽然覺得,咱們在倡導“精神文明建設”的工作中缺少了重要的一環,在文明建設中過多的、理想化的提倡“我”這個主題,“我該如何如何,我不該如何如何”,而忽略了“你”或“他”的這個主題。

換句話說也就是缺少了,或忽略了一種“指責式”的精神文明建設。

無論是地鐵乞討,地鐵小廣告,亦或是圖書館聊天打電話,大多數人都選擇忍讓,這就是缺乏“指責式精神文明建設”的結果。

指責別人的不文明行為,當然也是精神文明的一環而且是比自身做好文明建設更重要的一環。

也就是說指責別人的不文明行為,比自己做好文明更重要。

這是從人性的角度出發的,是真正符合人性的精神萎靡建設方法,一個人隻有通過感到羞恥,愧疚,甚至受到處罰後才會明白該怎麼做,該如何文明。

沒有指責,光靠自己領悟,或空蕩蕩的文字標語宣傳,絕不會生成真正的精神文明,所謂吃一塹長一智,你不吃這個“塹”,怎麼去長“智”呢?

所以就出現了在我們視線所及的地方,皆是“善良者彷徨無助,邪痞者梟叫狼嚎”的景象。

這正是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缺乏了極為重要的“指責式文明”的結果。

曹清波戴上耳機播放音樂,隔絕了閱覽室中的幹擾,紀旭思索道:

缺乏指責式文明的結果所體現的方向,小到圖書館聊天,地鐵乞討小廣告,大到毒油、黑心油。正是這種全社會都缺乏的“指責式文明”才讓人的不斷向惡,正是缺乏了“指責式教育”才不斷事不關己的縱容黑心老板,油小作坊發展大大規模成體係的生產。

這兒少了“如何去指責別人”,這樣一堂極為重要的精神文明建設課程,亦或是幾十年前在“混亂的文化革命”中,過分表現了“指責批判”的恐怖,才令當今的人們不敢再去觸碰“指責式教育”這一重要課題了。

但“指責式精神文明建設”就是“犬道”嗎?學會如何去指責別人就是“犬道”嗎?

曹清波兩手呈拳撐在兩邊太陽穴,對麵的學生聊夠了天後整理起看了六秒的書本走了。

他想著如果要進行“指責式教育”必須從兒童開始,在小學裏開設“如何指責別人的不文明行為”這樣一堂課,聽來十分荒謬,但其實意義重大。

因為從基本人性常識來說,你在指責別人的同時汪汪也會反省自己,隻有自己在某方麵做好了才能理直氣壯的去指責別人不是嗎?

你不可能一邊隨地吐痰,一邊指責旁邊的人別隨地吐痰吧?

另外超過十八歲的成年人性格已基本定型,你再怎麼跟他進行“指責教育”都無濟於事,更別提像曹清波這種四五十歲的人了。

所以,要進行指責式教育必須從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