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女童(1 / 1)

老譚舉起半杯紹興酒說:“我講兩句啊,像我們這種家庭式的編輯部現在是真不多了。”

“都絕跡了。”潘巍插一句。

“噢都絕跡了是吧,那咱們也是吃一次少一次了,要我看啊這一屋子的人一塊吃火鍋,不光增進感情,還能增加工作積極性,那可比叫外賣各吃各的要好多了是不是?”

“來,我帶頭先喝點,你們也少來點,這天也涼颼颼的吃了去去寒。”

曹清波喝了半杯橙汁幾口羊肉後便不奉陪了。他坐到窗台邊打開電腦塞上耳機,聽黑豹的《為所有愛我們的人》。

在屏幕上調出穀歌地圖,他久久的看著那地圖,而後開始逐一標出幾個區域,並且慢慢縮小那些區域。

南京火車站、華僑路、新街口、夫子廟……他一一記下這些地方,而後提上包外出。

“清波,你不吃了嗎?你才吃多少啊?”老譚在後麵喊。

耳順之年的老譚一聲聲喊著,曹清波不怪他,人到了這年紀總有得過且過混日子的時候。

他坐上車按照剛才標記好的區域一一探尋,這一“探尋”就探尋了足足一個星期。明明是自己從小長大的最為熟悉的南京,但隻要換個角度儼然另一番風景。

睡在車裏的曹清波打開空調,萬籟俱寂中卻有陣陣耳鳴。

在南京火車站前廣場,有十六個乞兒,由四個大人帶領,每天早上七點出現,晚上十點乘黑車離開。

在華僑路西內環高架下,有十個乞兒穿梭在車流滾滾的馬路中,每次紅燈他們兩人一組,小的先向司機乞討,無論討沒討到,大的都會在車窗縫上塞小廣告。

小廣告內容不是辦假證,就是電招校花學生妹。

新街口商業區幾天觀察,前後出現共三十一名乞兒,其中除了沿街乞討外,還采用了假扮遇困學生或孝女救父的橋段。

不知生死的老父躺在街邊蓋上一床棉被,六七歲的女童在寫滿粉筆字的地上,倒栽蔥似的拚命磕頭,那磕頭的頻率之快叫人咋舌。

夫子廟,表演翻跟頭或鐵鎖勒喉的乞兒有六位,全是六到十二歲的男童,並不見有大人在旁邊,孩子在表演間歇會自己去向圍觀群眾討錢。

秦淮河,比鄰夫子廟,有乞兒三十位,清一色十歲以下的女童,每個女童手上都捧著數支玫瑰花向河岸邊幽會的情侶兜售。情侶不買女童就會抱住她的大腿不讓走,直到掏出十塊或二十塊買一支爛了的玫瑰花為止。

有時秦淮河邊情侶不多,她們也向單身男女強賣,時常發生拉扯謾罵情況。

曹清波微閉著眼,這各處乞兒無疑都是被人從各地農村租來的留守兒童,他們和租他們的老板主要居住在南京近郊,潥水區的趙家棚子,六合區的樓莊,以及高瓊區的戴村。

而帶領孩子的大人不會輕易出現,他們會在暗中監視著孩子,乞討到的錢的多少決定了他們今天能不能吃飽肚子。有時候路上的人喝了一半扔了的飲料,他們會撿來馬上喝了。

這不是報警能解決的問題,即便罰款了,教育了,甚至將孩子送回原籍了,用不了多久他們又會出現在老地方,重操舊業。唯一不同的是,那些重新帶回來的孩子身上會多久處疤,以警告他們下次別再讓警察逮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