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口號(1 / 1)

而在小劄村有從前的土坯房,有新建的小洋樓,通水通電交通順暢,村民的院子裏都停著摩托車,這樣的村子會供養不起孩子嗎?

才這麼想一間掛著紅牌的村黨委辦公室出現在前方,村黨支部在一間老舊磚瓦房內,而引人注目的不是磚瓦房,而是磚瓦房上用紅色油漆寫著的六個大字。

那字可真夠大的,一個字少說占一平米。六個醒目的大字如此寫道:

別跪了!站起來!

噗。

曹清波見過很多農村的滑稽標語,諸如:

“該流不流,扒瓦牽牛”

“放火燒山,牢底坐穿”

“光纖沒銅,偷也沒用”

不勝枚舉,可像這句“別跪了,站起來!”那樣讓人哭笑不得的標語還確實少見,顯然當地政府也十分清楚這小劄村是個什麼路子,要不然也不會義憤填膺的寫下“別跪了,站起來”這六個大字。

在村子裏晃一圈後采更加明白,這樣的村子不是供養不起小孩,而是靠小孩才造就了這樣的村子,多虧了有村支部在這兒,若沒黨,任由村民自由發揮的話,這兒的標語必定變成:

“多生孩子少養豬,進城要飯速致富”

原來要飯,也能成為一方支柱產業。

曹清波去敲村支部的門,敲幾下才發現門上掛鎖,鎖眼生鏽,而在一旁的水井房裏此時倒探出個腦袋。

是個穿軍棉襖的五十歲男人。

“你找誰?”男人用甘肅方言問。

“哦師傅你好,我是南京大學的老師,是來研究甘肅農村春節文化特點的,這是我的證件。”

曹清波隨口扯謊,正要掏證件,男人瞟一眼說:“我不識字。”

“哦。”

“你說你是什麼玩意?”

“南京大學老師,來做春節文化研究的。”

“春節老師啊。”

“……是大學老師。”

“大學老師,知道了,知道了。”

“師傅你們這哪有住的地方?招待所,旅館。”

“這沒有,有也不開,這過年節的。”

“那哪能找個住的地方?我不白住,一百一天。”

“哦?”

中年男人走近,曹清波摸出包煙,兩人一塊點上,抽了幾口。

“那你要不住蛾家?我家有兩間房空著。”

“行啊,有個地方住就行。”

中年男人姓房,叫房愛國,領著曹清波去他家,路上曹清波叫來兩個孩子。

按理說一個村子的孩子,同村人應該能認出來。可乞討兒童常年在外,有時候春節也不會回來。因為春節乞討更容易討得更多。春節裏人人都出手大方,大發善心,加上兩個孩子一身新裝,所以房師傅並沒認出這兩個從乞討村出去的孩子。

孩子一路低著頭,走進房家院子。兩層小洋樓蓋的還算漂亮。他媳婦好奇丈夫帶回來的陌生人,房師傅說道:

“城裏來的大學老師,在家住兩天。”

“都要過年了住什麼啊?”

“人家給錢。”

“這行,趕緊進來,來快進來。喲,還帶著兩個娃娃。”

新蓋小樓裏一間簡單的客房,讓人忘記西北農村皆是窯洞的舊印象,房家阿姨捧來鋪蓋被褥,讓他們放心住著,這房間可暖和。

房家人都出去後曹清波坐到野子身邊問她,“自己家是哪棟房子還記得嗎?”

野子輕輕點頭。

“那想不想回家看看?”

女孩猶豫了,習慣性的低頭剝指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