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

人物類

懶漢

從前,在一個村子裏有一戶人家。這戶人家有三口人,夫妻倆還有一個孩子。

這家的男人平日裏什麼活兒都不做,連自己的飲食起居都懶得動,是個遠近聞名的懶漢。

懶漢的祖上留下了些財產,懶漢就靠這點兒老本生活,日子一天天衰落下去。

每天早晨,妻子做好了飯,叫他起來吃飯,三番五次地催他,仍然懶得動。沒有辦法,妻子隻好等自己做好了飯,先照顧孩子吃完飯後,才有功夫去叫丈夫起床。

可是,幾乎每天都是千呼萬喚後還叫不起來他,妻子無奈,隻好來推他,拉他,最後,連推帶拉地把他從被子裏拖起來,他才慢慢地坐起來,等著妻子把飯菜端到床上,把碗筷送到手裏,才肯張口吃飯。

吃了飯後,便又鑽進被窩,不論能不能睡著,隻要躺著便覺得舒服。

飯後,妻子隻好自己帶著孩子下地幹活兒。地裏的莊稼因為沒有勞力,妻子忙不過來,全都荒了。每年僅有很少的一點兒收成,全家一年的口糧尚且不夠,更何況零用錢呢?隻好常常依靠妻子娘家的接濟才勉強度日。

一年,逢大旱年頭,別人家都無多少餘糧,隻好靠野菜度荒年,懶漢家的日子就更難。

這天,懶漢的妻子看看缸裏僅有的一盆麵,知道以後的日子難熬了,隻好再去娘家借糧。臨走前,她把那盆麵做了一張很大的餅,中間挖去一塊給孩子吃了。剩下的這圈大餅,整個套在了懶漢的脖子上,告訴他:

“我帶孩子回娘家借糧,三兩日便可回來,怕你懶得做飯,把這張大餅留給你,夠你幾天吃的了。”

懶漢點點頭,又睡了。

妻子帶著孩子回到娘家,細說了家中狀況,母親心中難過,懊悔為女兒找了這麼一個人家,害得女兒受苦。母女倆抱頭痛哭了一場,母親執意留女兒住幾天再走,女兒答應了,心想:

“反正孩子他爹也有吃的。”

過了三四天,懶漢的妻子回到家裏一看,丈夫已經餓死了,脖子上的餅隻嘴前的部分吃光了,後邊的根本沒動。

打井

從前,村子裏有一個很勤快的小夥子。就是做事馬馬虎虎的。

有一天,村裏的幾位老年人聚在一起,商量為村民們打水井的事。後來,老人們想在村西再打口井,這樣,用水就方便了。

老人們決定派一個人去後山打井師傅那兒學習打井技術,回來好指導村民打井。那個勤快的小夥子自告奮勇要去學習,老人們同意了。小夥子收拾好行李就出發了。

小夥子來到後山,拜見了那位打井師傅,對他說明了來意,師傅收留了他。

打井師傅再去打井時就帶上小夥子,好讓他跟著學習。小夥子倒也很用心,緊跟在師傅的身邊,認真地觀察他怎樣打井。

一連幾天,小夥子都跟著師傅在現場忙碌著,他記下了井的深度,井口的尺寸,還有井麵上的設計以及打井需要的技術和工具。這一切都牢牢地記在心裏之後,小夥子告別了打井師傅,回到了自己的村子。

村裏的老人們聽說他回來了,都來詢問他學習的情況,小夥子胸有成竹地說:

“各位老伯請放心,我組織人打井已經很有把握了,就把這個任務交給我吧,保證十天內打出一口最標準的水井。”

老人們答應了。小夥子在村裏組織了幾個壯勞力,便開始籌劃打井計劃,並很快付諸實施。

十天之後,老人們接到小夥子的邀請,去參觀新打的井。老人們如約來到村西,遠遠地就看到果然有一口新井。

老人們走到井邊,看看井沿修得很整齊,也很美觀,比原來那口井漂亮多了。井上的轆鏟也安裝好了,搖把打磨得鋥亮。老人往井下一看,不禁都愣住了:原來井裏沒有水。老人忙問: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小夥子也說不上來,隻好連夜去請教打井師傅,打井師傅來到新井邊,察看和詢問了有關情況之後,不禁搖搖頭笑了:

“不同的地方,井的深度需要的也不一樣。隻有打出水來,這井才有用啊!”

不辨真假

從前,有一個老漢以養魚為生,每年他光在魚塘裏放養很多魚苗,到年底就能收獲上百擔大魚,他因此日子過得很寬裕。

有一天,老漢發現水塘旁邊有一條小魚已經死了。老漢挺奇怪,他決定觀察一下,是誰和自己搗亂。

老漢整個上午都躲在房前的柴垛旁,沒見任何動靜。吃中飯的時候,他幹脆把幹糧拿到柴垛旁吃,以便繼續觀察。突然一隻水老鴨飛到了水塘邊,左右張望了一下,便飛到水麵上,瞄準了一條小魚,一口吞了下去,正當它再次想啄水裏的魚時,老漢衝到水塘邊,高聲喊:

“喂——”

水老鴨嚇得急忙飛走了。

老漢想:

“這樣下去可不行,我也不能天天躲在這裏看著呀,必須得想個辦法,阻止水老鴨來偷魚吃。”

老漢想來想去,最後決定做一個稻草人,讓這個稻草人來嚇唬水老鴨。於是就用稻草紮了一個假人,給假人披上蓑衣,再把一個草帽扣在假人的頭上,最後用竹竿挑起稻草人綁在了水塘邊的柱子上。

到了中午的時候,老漢又到柴垛旁觀察,看稻草人是否起作用。隻見水老鴨又準時飛來了,它剛想飛到水麵上去吃魚,一下子看見了水塘邊的稻草人,水老鴨以為又是老漢來轟它呢,急忙飛走了。

老漢躲在柴垛後邊,把這一切看在眼裏,心裏別提多高興了,他心想:

“這個辦法真不錯,今後我就不用為防水老鴨浪費時間了。”

老漢從此放下心來,隻管幹他的活兒,不再注意水老鴨了。

水老鴨第二天又飛來了,它不敢貿然飛到水塘邊,隻在稻草人的頭頂上空盤旋。它試探著飛近稻草人,看到沒有什麼動靜,幾番過後明白稻草人沒什麼用途,便放下心來,又去水塘裏啄小魚了。

過了幾天,老漢發現水老鴨來到魚塘照吃不誤。非常生氣,但又想了一個辦法,他幹脆自己裝成稻草人,一動不動地站在水邊。水老鴨再次飛來時,肆無忌憚地落在老漢的草帽上,被老漢迅速地一把捉住了。

父子養蜂

從前有個老漢很擅長養蜂,他養的蜂釀的蜜甜美可口,營養豐富,很受人們喜愛,甚至有人專門從很遠的地方來買他家蜜。

養蜂給老漢帶來了越來越多的財富,他的家境優裕,簡直可以和官宦人家相比。

有一年,老漢不幸患病,久治不愈,去世了。他的兒子繼承了他的養蜂業。

隨著老漢過世,很多蜜蜂便結隊飛走了。過了些日子,又飛走一群,一年的功夫,蜜蜂已經所剩無幾了。

鄰居有位好心的老人看到這種情景,便來看望老漢的兒子,問他究竟是怎麼回事。

老漢的兒子把自己怎樣養蜂、取蜜的事講給他聽,老人聽完,連連搖頭:

“孩子,你父親在世時,可不是像你這樣做的。

我親眼看到你父親侍候蜜蜂像照顧小孩子一樣用心。蜂房排列整齊有序,舊蜂房和新蜂房一目了然。還有蜂房的窗戶朝向哪邊都是有規律的,不可以任意調換。那時候,你父親還雇了不少人幫助照顧蜜蜂,指定五個蜂房由一個專人看護。

你父親養蜂時的情景,至今還曆曆在目。他每天不辭辛勞地觀察蜜蜂的生活,注意調節室內的溫度。稍有空閑,就圍著蜂房轉,看什麼地方該重新修補了,什麼地方該加固了,很少看到你父親無所事事。

對養蜂我並不在行,但有些道理是一樣的。比如,取蜜吧,你父親從沒有把蜂巢裏的蜜一下子取光過,每次都要留下足夠的蜜給蜜蜂享用。還有,你父親每當看見一群中出現兩個蜂王時,總是及時為它們分群,免得它們自相殘殺。

你隻看到你父親養蜂掙下了這麼大的家業,卻不知道那是靠辛勤的勞動和智慧換來的,像你這樣隻會坐等取蜜,遲早會敗了家業。”

老人的一番苦口婆心的話,老漢的兒子卻一句也沒聽進去。結果,不到三年的時光,養蜂老漢辛苦掙來的家業全被兒子揮霍一空。

人們都為之搖頭歎息。

貪心的商人

從前有一個商人,做生意賠了本,便開始出門遠遊。

這天,他來到了一片森林。這片森林由一頭獅子統治著,一隻羚羊和一隻野牛被獅子任命為自己的重臣。因為他倆跑得快,和善且又能主持公道。當獅子在森林裏一眼瞥見商人時,不禁大怒說:“你竟敢踏進我的國土?你要用性命來抵償你的大膽行為!”

羚羊和野牛看見商人發抖的樣子很是同情。野牛趕緊對獅子說:“大王,你的威名傳到了人間,你應該高興才對呢!”羚羊在一旁應和著說:“出於對國王您的信任,這個人才來到您的林子裏,他隻是來看看,我們動物在您的保護下是多麼幸福。因為人類沒有您這麼一個公正而仁慈的國王。”野牛又趕忙補充說:“看那人對您是多麼的敬畏,他竟不敢同您攀談了。”一番話說得獅子樂滋滋的。

獅子讓商人走近些。羚羊悄悄對商人說:“要想活命的話,趕快在他麵前跪下!”野牛也低聲說:“吻他的腳。”嚇得半死的商人一切照辦,這才合了獅子的意,還高興地邀請商人到林子裏麵去作客。

獅子讓商人講講人的情況,談談他自己的情況。商人終於悲傷地把自己的情況講了出來。野牛充滿同情地說:“瞧,國王,絕望和困境逼他來投奔您了。”獅子曾劫持過一個商隊,因此擁有無數的珠寶、黃金和錢。獅子把這一切都放到商人麵前說:“你喜歡什麼,盡管拿吧。”商人從沒見過這麼多的錢財,便貪婪地大把大把裝著,把全身的衣袋和背兜都塞得滿滿的。他再三地謝過獅子後,便踏上了回家的路。回到家,商人償還了所欠的債務,買來了新的貨物,他的生意又興隆起來了。可自從他過上好日子後,卻一天也沒忘記獅子的財寶。他老是後悔自己當時太膽怯,竟沒有把那些可愛的財寶都拿回來。因此,他決定再去拜訪一次獅子。

當商人來到森林邊時,遇到的竟是灰狼和胡狼,他們不管商人如何解釋,依舊十分粗暴地把他拖到了國王那兒。

灰狼顯出負責的樣子說:“國王,您的規定是不準人類入內,可這個家夥卻把戒令當兒戲。”胡狼也滿腹牢騷地說:“大王,虛偽的人類我們已經領教過了,他們總是用卑鄙的手段追殺我們,大王您能饒恕這個違犯您戒令的家夥嗎?”獅子在灰狼和胡猴的挑唆下也來了火,便惱怒地對商人說:“你這個貪婪的家夥,是不是又來要我的財寶?”商人嚇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就在這時,羚羊和野牛從遠方跑來了,明知商人來林子的目的,但也不願意眼看著獅子把他殺了,因此羚羊趕緊懇求說:“大王,無論是天上飛的、地上爬的,還是海裏遊的、陸上跑的,可都在稱頌著您的英明。如您把這個人殺了,那會給您帶來怎樣的聲譽呢?”野牛趁機又說:“大王,我看不如把這個人放了,也免得玷汙了您的聲名。”

這一番話,大大減輕了獅子的怒氣,於是獅子說:“兩位大臣,你們說得很對,雖然我知道這家夥是為了什麼而來的,但我仍要再次放了他,免得玷汙了我的好名聲。”因此,獅子對灰狼和胡狼說:“你們兩位再把他趕出森林去吧!”雖然一路上灰狼和胡狼對商人很是粗暴,但商人依舊為自己能活著出來而感到高興。

聰明的農夫

從前有個農夫,一天早晨,騎著牛去耕地。他走過森林,突然聽到有人在裏麵哭叫著。農夫決定走進森林去看個究竟。農夫走進樹林,就看到一件非常非常奇怪的事:一頭大熊同一隻小兔子在打架。

“啊喲!我可從來沒見過這種事!”

農夫說完,哈哈大笑起來。“喂,你這個沒有頭腦的人!”熊向農夫喊道,“你再敢嘲笑我,我要吃掉你和你的牛。”農夫不敢笑了,他又是勸,又是求,要熊不要吃掉他。熊怎麼也不答應。農夫又請求熊在傍晚之前不要吃掉他,讓他耕好一塊田,否則他的全家整個冬天就要斷糧了。

“好吧,”熊說,“就照你說的,傍晚前不吃你,但是到時候請別見怪,我一定要吃掉你。”熊說完,去幹自己的事了。農夫悶悶不樂地耕地,絞盡腦汁也想不出對付熊的辦法。

中午時分,一隻狐狸跑到田裏。狐狸看到農夫在發愁,就問他發生了什麼事,是不是需要幫助?農夫講述了與熊發生的糾紛,“這區區小事,算得了什麼災難,”狐狸說“你不要難過,熊不會對你怎麼樣的。你和牛都不會死,甚至還可以得到一張熊皮作外快!假如我幫你擺脫了災難,你給我多少報酬?”

農夫不知該付多少報酬。他真想把一切全給狐狸,但是農夫窮得一無所有,狐狸又要得很多。最後終於達成一致:10隻公雞和10隻母雞。農夫雖然答應了,但是他不知道怎麼辦,不知道到哪裏去準備這些東西。

這時狐狸說:“農夫你現在聽好,晚上熊來時,我藏在灌木叢裏裝成獵人的樣子吹牛角。熊一定會害怕,請你將它藏起來。你把熊裝進口袋裏,吩咐它不得動彈。這時候,我會走出來,問你:‘你袋子裏裝的是什麼?’你要回答‘燒壞的樹樁。’你再拿起斧頭朝熊猛砍,熊就馬上一命嗚呼了。”農夫聽了這麼好的主意,心中大喜。

事情正如狐狸說的那樣進行著:熊中了圈套,農夫和牛都得救了。

“怎麼樣,我的主意不錯吧?”狐狸問,“誰還能比我想出更好的主意?你要永遠記住:不要力取,要智取,現在你去準備好報酬,明天我來拿你欠我的東西:10隻公雞、10隻母雞。注意,雞要肥的,你在家等我,否則你要吃苦頭的!”

農夫把熊裝到大車上拉回家。他吃完晚飯,安安心心地睡一覺,欠狐狸報酬的事,他連想也沒去想。因為農夫已向狐狸學會了:要智取,不能力取。

第二天早晨,農夫剛睜開雙眼,狐狸已經來了。狐狸使勁地敲門,說是要索取10隻公雞和10隻母雞。

“馬上給你,馬上給你!我的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