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探秘(1 / 3)

太空探秘

原星係與矮星係之爭

1989年夏天,阿雷西博射電天文台的一位負責人在位於室女星座η星東北1.5度的地方,意外發現了一團橢圓形星際氫雲。天文學家M·海因斯從1976年以來,就開始係統收集天空中的這類星雲,當他得知這片星雲被發現後,便同發現者共同合作,對這塊雲團進行了深入的觀測。通過連續觀測,他們得出了一致的結果:這塊雲團距離地球6500萬光年,直徑大約65萬光年,比銀河係大6倍以上,相當於太陽質量的210億倍,他們認為,這塊雲團屬於“原星係”,是一個演化很慢的星係。如果這種假說成立的話,那麼,這對宇宙大爆炸學說是非常不利的,因為宇宙大爆炸學說認為,宇宙中所有的星係都是在大爆炸後10至20億年間形成的,可這一發現卻表明,近期仍有星係不斷在生成。

也有科學家不同意上述的假說,如英國劍橋大學天文研究所的科學家麥克馬洪和伊爾文通過對這塊雲團的觀測,發現在雲團內一些不太亮的物質中隱藏著許多藍色區域,這些藍區發射的光是由電離氧和電離氫形成的,也就是說,該星係含有由坍縮星際氣體形成的新生恒星區域,說明這是一個已經成熟了的星係,應屬於正常的矮星係。

研究肇事的彗星

如今天文學家普遍認為,通古斯大爆炸係彗星所為,可能是一大塊彗星的碎片。

從調查情況看,大爆炸發生在離地麵五、六千米的空中。彗星碎片以每秒30千米左右的速度闖入地球大氣層和大氣產生強烈摩擦,產生上萬度的高溫,因此,還未到地麵便爆炸、汽化,並且發出耀眼光芒,最後煙消雲散了。有科學家進一步認為,這碎片就是恩克彗星分裂出來的一個彗核殘片,直徑有50多米,重達10萬多噸左右。人們推測1786年發現的恩克彗星,3.3年回歸一次,亮度有逐漸減弱的趨勢,說明彗星逐漸灑落到太陽係的碎塊越來越多了。就是它的一個碎片,漫遊於太陽係空間,在1908年6月30日行到地球附近,因為離地球太近了,經不起地球的“引誘”,直奔地球而來,最後在通古斯上空爆炸,粉身碎骨,所產生的衝擊波,橫掃千裏。

在通古斯大爆炸90周年到來之際,通古斯“天火”之謎的原因一直還在討論中,由於缺乏確切的“物證”,科學家對這一爆炸案將持續地偵破下去。

生命天外來源說

生命是從哪裏來呢?對這個問題科學家們給予了不同的假說。

早在19世紀末,當人們通過一係列實驗,證明在正常條件下生命不可能從無生命物質轉化而來。既然證明生命自然發生說是無稽之談,就有人把視線轉向了宇宙空間。1907年,瑞典著名的化學家阿列紐斯(1859~1927年)發表了《宇宙的形成》一書。他主張,宇宙中一直就有生命。“生命穿過宇宙空間遊動,不斷在新的行星上定居下來。生命是以孢子的形式遊動的,孢子由於無規則運動而逸出一個行星大氣,然後靠太陽光的壓力被推向宇宙空間裏。”其他科學家也證明了這種壓力的存在。因為在宇宙中類似太陽這樣的恒星多得很,故類似太陽的恒星光是處處存在的。如此說來,產生生命推動孢子運動的光壓力在宇宙中客觀是存在的,且很普遍。阿列紐斯認為:孢子在星際空間裏被光輻射推著往前走,直到它掉到或落到某個行星上,在那裏它就能發展成活躍的生命。如果那個行星上已有生命,它就和他們競爭;如果還沒有生命,但是條件具備,它就在那裏定居下來,使這個行星有了生命。

經他計算,孢子從火星飛向地球僅需84天,隻需14個月就可飛出太陽係,若要飛到距地球最近的恒星——半人馬座的比鄰星(距地球4.3光年)也不過9000年。顯然這些數字從天文學的角度來看是微不足道的。阿列紐斯還認為,孢子有著厚厚的外衣保護,所以有很強的生命力,足以忍受住遙遠的、寒冷的、沒有水分和營養的星際旅途的各種艱難,而不喪失其複蘇的能力。一旦由於純粹偶然的原因,這些宇宙間的“流浪漢”來到了一個適宜生長的環境,便開始了征服這個星球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