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奇跡(3 / 3)

五顏六色的水池

距鬆藩56公裏處有一黃龍寺,位於海拔5588米的寶頂山北側,旁邊有一黃龍溝。黃龍溝內有成百上千的彩池,千姿百態,密布全溝。

這些彩池每個麵積都不大,僅1畝左右,流動的水清澈見底,在池內湧起千萬條微波,在陽光的折射下,每一條微波就是一條閃射著五顏六色的小彩帶,千萬條微波織成了五彩斑斕的池麵,一池比一池晶瑩美麗,微波吹動,波紋變成一個個圓形的、菱形的五彩波圈,池麵就產生橙、紅、黃、綠、青、藍、紫各色繽紛的線合成的彩網,熠熠生輝。到此觀看的人都久久不願離去,但這些彩池的形成原因卻是個謎。

潼塘三絕

湖南省醴陵市有個潼塘村,村裏有口奇怪的水塘。一是此水塘裏的水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不管用多少水車、多少抽水機抽水,塘裏的水絕不會因此而減少許多。二是水有特殊功效。塘裏水冬溫夏涼,四季恒溫。而且無須投魚苗入塘,每年可捕魚3000多斤。塘邊的住戶,常飲塘中水,人均壽命比鄰地高10多歲,沒有60歲以下病亡的。三是水的顏色怪異。塘的東南約三分之一的水麵,每年冬末至春天二月前,中間呈現一條截然分界線,一邊呈醬油色,一邊呈碧綠色。潼塘的種種怪現象,至今也無法破解。

忌葷塘

富源縣老廠區押租鄉黃草山老寨村邊,有個容水特別少的小水塘。它自1959年成塘到現在,天再旱,水塘的水也不會幹;雨再多,水也不會溢出塘外;接連挑幾十擔水水位也不會下降半寸。但是,如用銅瓢舀水或在水塘邊洗牛羊肉,水就會幹,什麼原因至今無法解釋。也許它就如隻吃素不吃葷的人一樣。

使帽子落下又飛起的溝

瀘西縣三塘鄉村下,有一名叫風埡口的地方。站在這裏,遠看是峰巒疊嶂,向下看是懸崖峭壁,一線南盤江蜿蜒腳下,從江麵到此直線距離約有1000米左右。風埡口三麵環山,一麵朝南,每到開春季節,這兒的風特別大。人站在這裏把草帽或篾帽向萬丈深淵的溝底擲去,風會把帽子高高懸起,然後再慢慢落回原處。無論往返多少次均依然如故,誰也無法把帽子擲到溝底。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人們正在研究之中。

會狗叫的島

在夏威夷群島中,有一個會狗叫的島,名為考愛島。島上有些地方,隻要人一走動,腳下會傳來“汪、汪”的狗叫聲。初到島上的人,往往會嚇得心驚肉跳。

這些狗叫聲是從何而來的呢?原來這些地方的表層覆蓋著厚達18米的珊瑚、貝殼層。“狗叫”聲就是從這些砂粒裏發出來的。如果抓起一把砂粒在手中揉搓,手中也會發出“狗叫”聲!

使人失蹤的島

有座使人失蹤的島位於加拿大,名為薩博島。這個小島方圓僅數英裏,但人們都稱它“惡魔島”。

薩博島之所以被稱為“惡魔島”,是因為最近300年來,這座島周圍的海麵簡直成了災禍之地,前後大約有大小五百餘艘船隻,在那裏莫名其妙地失去控製而沉沒在北大西洋底,共有水手、乘客、漁民一萬餘人葬身魚腹。據有幸逃生的人形容:當船隻挨近“惡魔島”時,人們便會聽見令人心悸的哭聲或呻吟聲,有時還會看見一艘模樣恐怖的“鬼船”在迷霧中急駛而來,這時,船隻便會猶如陷入漩渦而失控,加拿大海運局的專家也告誡國內外的船隻:“惡魔島”實際上是比“惡名遠揚”的百慕大三角洲更可怕的地方,不要輕易接近它。但“惡魔島”的形成原因至今仍是一個謎。

會蛤蟆叫的塔

河南陝縣有座塔會發出如蛤蟆一樣“咯咯咯”的叫聲,該塔有9層高,全部用磚砌成。隻要你在塔下鼓掌,塔會發出“咯咯咯”的蛤蟆叫聲。你巴掌拍得越響、越快,塔學蛤蟆叫的聲音也越起勁越響亮。蛤蟆塔的名字也是因此而來的,但塔為何能學蛤蟆叫的原因卻仍是個謎。

三角形的108塔群

108塔位於寧夏青銅峽水庫西麵峻峭的山崖上,因塔數而得名,因此又稱百八塔。百八塔座西朝東,背山麵水,隨山勢鑿石分階而建,自上而下,按1、3、5、7……19奇數排列,構成了一個等邊三角形的大型塔群。塔的底座為磚砌八角形頂彌座,塔身似覆缽,塔頂如寶珠,高2米左右,是一種實心喇嘛塔。最上一塔,形製特大,以下逐層按比例縮小,遠望能觀塔群全貌,很符合視線的透視原理,體現了古代匠師的聰明才智,真稱得上是別具一格。

傳說,這裏曾是穆桂英的“天門陣”、“點將台”。其實,108塔是佛家慣用之數,念佛108遍,數珠108顆,曉鍾108響。這裏的108塔,估計與佛教密宗《金剛頂經》中昆盧庶那108尊法身有關。但真正的緣由是什麼,至今還是一個謎。

蛙塔

在衡山——南嶽廣濟寺一塊田地中,曾出現成千上萬隻石蛙聚會的場麵。有時一對對疊堆而起竟有二三尺高,出現罕見的“蛙塔”奇觀,可稱是南嶽一大奇景。石蛙是南嶽山上珍貴的兩棲動物,成蛙有碗口大小,樣子可愛。

會哭的廟

據史書記載,鹹豐元年(公元1851年)六月的一天晚上,浮梁的一座城隍廟裏突然發出一陣陣聲音,一會兒像是怨女泣訴,一會兒又像鬼神號哭,令人恐懼萬分,直到白天此聲才漸漸消失,而且以後再也沒出現過。這一奇怪的聲音,至今仍是一個沒有破解的謎。

城牆三哭

據史書記載,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七月的一天夜裏,安徽省合肥縣的城牆竟然一夜連“哭”3次,而且聲音非常大,居住在周圍的居民都聽到了這一可怕的聲音,而且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一個個都嚇得整夜不敢合眼。但後來再也沒發生過這類事,也不知道到底是什麼原因。

外國的長城

朝鮮長城:朝鮮有一千裏長城,是從1033年到1044年修建的,總共用了十二年時間,長達370多公裏。從朝鮮西北部鴨綠江下遊起,沿著崇山峻嶺伸展到東海的東朝鮮灣海濱。

印度長城:國外至今保存最完好的長城就是印度長城,它修建於500多年前,是印度人民為了抵禦外來侵略而修築的,全長70公裏,建有烽火台32個。

澳大利亞長城:外國最長的長城是澳大利亞長城,它建於本世紀60年代,位於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州,長達5531公裏,高1.8米,當時造這條長城的目的是為了保護羊群不受澳洲犬的侵擾。該長城每年維修費高達50萬美元。

英國長城:在英國的英格蘭與蘇格蘭之間沿著分界線有一條逶迤的土牆,稱為英國的哈德良長城,全長117公裏,自東海岸至西海岸。公元117年,古羅馬皇帝下令建造,用以抵禦外族對英格蘭的侵略。

德國長城:外國最早的長城就是德國長城,它修建於公元1世紀,是古羅馬人在萊茵河和多瑙河之間修建的“防禦牆”,以後不斷擴建加長,總長達584公裏。地球難題

為何地球上有傷口

在許多人的眼中,我們生活的地球應是一個圓形的,其實不然,在這個“圓滿”的地球上,有許多難以愈合的傷口,誰也不知道那“傷口”是怎樣形成的。幾萬年過去了,至今仍留給我們許多未解之謎。

地球上最大的傷口是東非大裂穀和海底深處的大裂穀。

東非大裂穀從北亞的南土耳一直延伸到非洲東南的莫桑比克海岸。裂穀跨越50多個緯度,總長超過6500公裏。人們稱它是“地球上最大的傷疤”。裂穀底部有些地方深不見底,積水形成40多個條帶狀或串珠狀湖泊群。其中東非坦噶尼喀湖,是全球最深的湖泊,水深超過1400米。而在無水的裂穀帶,巨大而狹長的凹槽溝穀,兩邊是陡峻的懸崖峭壁。東非大裂穀究竟是由河流衝刷而成,還是因為地殼沉降形成一個夾在兩邊的峭壁間的“地塹”,至今未有定論。

大陸為什麼會消失

好端端的大陸,怎麼會突然消失?

博物學家兼地質學家路易·阿加西在綜合各種研究成果以後,於1837年首先提出了冰河期的概念。

地球自轉在重量不平的兩個冰帽影響下,產生了一種離心力,而離心力的力量又傳達到了堅硬的地殼上,強度不斷地增加,聚集到一定的力量後,便會製造出一種地殼與地球本身之間的反動,從而造成兩極的地塊往赤道方向移動。

地球的引力與冰河期的開始與衰退有什麼關係?原來,在南北極的地塊突然移向氣候比較溫暖的低緯度地帶時,冰塊迅速溶解。同樣的道理,原來在溫暖的低緯度地帶的土地,突然之間被移至南北極地帶時,氣候異變,很快便鑽到冰原之下了。

因此,在上一個冰河期時,北歐和北美的大部分土地,並不是因為某種神秘的因素使得天氣逐漸轉寒而被覆蓋於厚重的冰塊之下,主要還是因為當時的地塊離北極圈比今天要更近,所以才冰雪遍地。仍然是基於同一道理,威斯康星和烏姆冰河期於公元前1500年開始融化時,並非地球天氣變異,而是因為冰原移動到溫暖的低緯度地帶所致。

在亞特蘭蒂斯島文明時,曾有好幾百萬居民,並孕育出地球曆史文明迄今為止的最高峰,可是它怎麼會突然之間沉沒於海,並且消失得無影無蹤呢?看來,我們把關注的重心落在南極洲也許正是解開這樣一個謎底的關鍵。

美洲大陸是誰最早發現

1492年10月12日,偉大的航海家、探險家哥倫布發現了美洲大陸。從那天起,他的名字便被載入史冊。然而最近有些曆史學家提出這樣一個疑問,真是哥倫布最先發現了美洲大陸嗎?

誰最早發現美洲?關於這一點,自18世紀60年代起,人們便開始爭論不休。

1761年,法國漢學家金勒根據中國古書《梁書》的記載,對哥倫布發現美洲的說法提出了異議。金勒認為,如果古書記載無誤的話,最早發現美洲者應是公元5世紀的中國僧人慧深。以後美國、哥倫比亞、墨西哥都有人發表文章,同意金勒的看法。

1987年,墨西哥的古斯塔沃·巴爾加斯教授綜合了專家們的意見,以大量的實物和圖片,寫了一本名為《最早發現美洲大陸的是中國人》的書,該書談到,在哥倫布以前大約1000年,中國南北朝宋文帝的時候,一位名叫慧深的僧人曾率人乘帆船離開中原,沿阿留申和阿拉斯加航行,到達當時被稱為扶桑國的墨西哥。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同意巴爾加斯的觀點。挪威考古學家就認為,最先發現美洲的並非中國人,而是挪威航海家雷夫·艾裏克。他們的說法並不是毫無根據的,因為早在中世紀時,北歐就發現過一本名叫《紅色艾裏克世家》的羊皮書。書上曾提到一個長著紅頭發的挪威人發現了格陵蘭島,並將全家都移居到那兒。

隨著爭論的持續,對美洲大陸發現權各種學說猶如雨後春筍般層出不窮。

南磁極為什麼能變成北磁極

地球是個大磁體,它有兩個磁極,一個是北磁極,一個是南磁極。一個在北極,一個在南極,但它們並不在兩極中心,而是在極點附近。也就是說,北磁極並不位於北極點上;南磁極也並不位於南極點上。所以指南針指的方向並不位於真正的南北方向上。

但奇怪的是磁極並不是不變的,它一直在忙著搬家,在地球的曆史上,它已經搬過無數次家了。

就拿現在南磁極的位置和40年前相比吧,它的位置就移動了300千米。而在過去的350年中,南磁極的緯度曾經變動14°,經度變動29°。

如果它的移動令人驚奇的話,那更使人不可思議的是地磁兩極還會顛倒,互相對調住處,即地磁北極變成了地磁南極;地磁南極變成了地磁北極。在過去的450萬年間,這種情況發生過3次。這種神秘的自然景觀引起了一些科學家的關注。

1967年,科學家斯蒂納提出,地磁場極性的變化與地球追隨太陽作環繞銀河係中心的運動有關。他指出,銀河係中心也存在著一個磁場,它集中在銀道麵上,並在銀道麵上下呈現相反的方向。當太陽在環繞銀河係中心運行時,會在銀道麵上下作波狀起伏運動。如此不斷往複三次多,平均往複一次的時間為0.77年。

但不容置疑的是,地磁搬家和倒轉的這種古怪脾氣,會給地球上的生命帶來很大的影響。當地磁處於反向的轉折階段,磁場強度會逐漸降低到零值。這時期由於地球缺少了磁保護傘,大量的宇宙粒子便乘機溜到地麵上來。這曾經給好多動物帶來滅絕之災。

所以現在科學家正極力關注著磁極的變遷,努力試圖揭開它的疑謎。

大地沉浮之謎

相傳1831年7月7日,在地中海西西裏島西南方的海麵上,突然間煙霧騰空,水柱衝天,火光閃閃,在一陣震耳欲聾的轟鳴,夾雜著刺耳的“噝噝”聲中,從海裏升起一座高出海麵60米、方圓約5千米的小島,熱氣騰騰的像個剛出籠的大饅頭。英國國王立即向全世界宣布,這個新誕生的小島是英國的領土,並命名為尤麗娘島。誰知在3個月後,尤麗娘島竟然不辭而別,悄悄地隱沒在萬頃碧波中不見了。

海島為什麼會隱而複現,現而複隱呢?滄桑之變的原因,主要是由於地殼不停地運動的結果。由於地殼的運動,使某些地區的陸地沉降或者抬升,引起周圍海麵的變化;由於地殼的運動,使某些地區的海麵上升或者後退,引起陸地的沉浮。時間老人告訴我們地殼運動是緩慢的,地質曆史是漫長的。滄桑之變,從地球誕生以來,就從來沒有停止過,直到今天依然存在著,在將來也一定不會終止。

地上為何長“白毛”

在古代,許多地方在地震之後,地上就會長出白毛。

在我國地震曆史資料中,關於地生白毛的記載很多。例如,公元535年12月,南京地震之後長出二尺高的白毛,公元548年10月,江南地震也出現了同樣的現象;公元1691年4月,“福州地震,泥土生毛”;公元1785年3月,“福建南安地震生毛”。從這次地震以後,就很少有地震後生白毛的記載了。

科學家們通過翻閱大量的地震曆史資料發現,這種白毛大多在南方長出,而在北方卻很少見。並且這些白毛在春夏季容易生長,秋冬季卻很少有,它們絕大多數是白色的,但也有少量的黑、黃、紅毛長出。

科學家們認為,不管怎麼說,地震後長白毛這一現象是客觀存在的。但是,現在為什麼見不到了呢?為什麼會地生白毛?這種白毛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由於缺少這方麵的材料,一時無法解答。有人設想,如果白毛是一種豎立的絲狀物,可能與地震時產生的靜電作用有關。但這也隻是一種設想。

死神島是怎麼回事

在距北美洲北半部加拿大東部哈利法克斯約百公裏的北大西洋上,有一座令船員們非常恐怖的小島,名叫“塞布島”。

最初它是由沙質沉積物堆積而成的一座長120公裏、寬16公裏的沙洲。在最近200年中,該島已向東遷移了20公裏,長度也減少了將近大半。全島一片細沙,十分荒涼可怕,沒有高大的樹木,隻有一些沙灘小草和矮小的灌木。

此島位於從歐洲通往美國和加拿大的重要航線附近。曆史上有很多船舶在此島附近的海域遇難,近幾年來,船隻沉沒的事件又經常發生。估計先後遇難的船舶不下500艘,其中有古代的帆船,也有現代的輪船,喪生者總計在5000人以上。因此,一些船員對此島非常恐懼,稱之為“死神島”。為了找到船舶沉沒的原因,不少學者提出了種種假設和推斷,例如,有的人認為,由於“死神島”附近海域常常出現威力無比的巨浪,能夠擊沉毫無防備的船舶;有的人認為“死神島”的磁場不同於其鄰近海麵且變幻無常,這樣就會使航行於“死神島”附近海域的船舶上尋航羅盤等儀器失靈,從而導致船舶失事沉沒;較多學者認為,由於此島的位置經常移動而它的轉移也在不斷變化,島的附近又大都是大片流沙和淺灘,許多地方水深隻有2~4米,加上氣候惡劣,常常出現風暴,因此,船舶很容易在這裏擱淺沉沒。關於“死神島”之謎,仍需要今後繼續地深入探索和研究。

幽靈島失蹤之謎

所謂的“幽靈島”指的是海洋中行跡詭秘、忽隱忽現的島嶼,而並非是那種由於漲水或暴風雨衝走部分河岩或沼澤地而形成的漂浮島。

1943年,日本海軍、空軍在太平洋和美軍交戰中節節失利。設在南太平洋所羅門群島拉包爾的日本聯合航洋總部遭到美國空軍猛烈轟炸。為了疏散傷病員和一些戰略物資,一日本偵察機發現距拉包爾以南一百多海裏的海域有一個無人居住的海島。這島上綠樹成蔭,有小溪流水,幾十平方公裏的麵積,又不在主航道上,是一個疏散、隱藏傷員的好地方。於是日軍將一千多名傷病員和一些戰略物資運到這荒無人煙的海島上。傷病員安居後,日軍總部一直和這裏保持聯係,經常運來食品和醫療用品。誰知一個多月以後,無線電聯係突然中斷。日軍總部擔心美軍襲擊並占領該島,馬上派出飛機、軍艦前來支援,但再也找不到該島。一千多人和物資也隨小島一起消失了。美國偵察機也發現過該島,並拍了詳細的照片,發現有日軍躲藏,等派出軍艦前來搜索時卻發現這裏水域茫茫一片,什麼也沒有。

這海島和島上的一千多人哪裏去了?戰後,日本、美國都派出海洋大型考察船前來這一海域搜索,並派出潛水員深入海洋底部找尋了較長時間,未發現任何蹤影。

蛇島為何隻有蝮蛇

在我國遼寧省旅順西北的渤海中距老鐵山角約30公裏處,有一個麵積約1平方公裏,由石英岩、石英砂岩等組成的島嶼。這裏地勢險峻,從西北向東南方向傾斜,海拔215.5米,有很多海蝕洞穴和灌木叢草。由於在這個島上有許許多多的蝮蛇,因而,人們把它稱為蛇島,也稱小龍島。

蛇島以蝮蛇的數量眾多而馳名中外。當你踏上蛇島,你就會發現,無論在樹幹上或草叢中,也不論在岩洞裏或石縫內,處處都有蛇。它們有的盤踞在那裏,有的正在爬行,還有的張口吐舌,好像要吃人似的,露出一副凶相。這些蛇會利用各種保護色來保護自己,當它們倒掛在樹幹時就像枯枝,趴在岩石上時又好像岩石的裂紋,蜷伏在草叢間時活像一堆牛糞。

目前據統計,蛇島上的蝮蛇有14000多條,並且每年增加1000多左右,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麼它們的種類隻有蝮蛇一種呢?

有人認為,蛇島的麵積很小,可供蛇類吞食的東西有限,捕食鳥類也並不容易,往往還會遭到老鷹的襲擊,對於那些食性狹窄、自衛能力又很弱的一般蛇類來說,難以在島上生存,而蝮蛇的食性相當廣,獵食和自衛能力也很強,在長期的自然演化中,蛇島上隻留下單一的蝮蛇。

但也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來反駁,蛇島周圍海域共有5個小島,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又差不多,為何其他4個島上沒有蝮蛇,而隻有蛇島上有這樣多的蝮蛇呢?看來,這個謎還有待於科學工作者的進一步探尋。

羅布泊是遊移湖嗎

羅布泊位於新疆塔裏木盆地東部,人們雖經多次考察,但還是沒有找到羅布泊的確切位置,於是科學家們對羅布泊是否是遊移湖產生了爭論。

公元1876年俄國探險家H·M·普爾熱瓦斯基曾到羅布泊考察,發現羅布泊位於塔裏木河口的喀拉和順境內,比我國地圖所記的位置還要往南。而中國地理文獻所記載的羅布泊的水,都已幹涸,變成了鹽灘。

德國的李希霍芬持反對意見,他認為普爾熱瓦斯基所考察的也許並非是中國清朝地圖上的羅布泊,真正的羅布泊還在普氏考察的北部。

後來,英國的斯坦因、瑞典的斯文赫丁等先後到羅布泊地區考察,認為爭論的雙方都沒錯,真正的原因是羅布泊發生了遊移。斯文赫丁還推測了羅布泊遊移的原因,他認為羅布泊遊移是由於進入湖中的河水(塔裏木河)夾帶著大量泥沙,泥沙沉積在湖盆,使湖底抬高,導致湖水往較低的方向移動。過一段時期後,被泥水抬高露出的湖底又遭受風的吹蝕而降低,這時湖水又回到原來的湖盆中。羅布泊像鍾擺一樣,南北遊移不定,而且遊移周期可能為1500年。

我國地質學工作者認為是河流上遊的農墾引水灌溉造成了羅布泊水源枯竭,而並非是羅布泊遊移他處。

同時有考察報告證明:羅布泊最低處為778米,喀拉和順最低外為788米,相差10米,水往低處流,不可能發生羅布泊倒流喀拉和順的現象。

由此看來,羅布泊曾是否是遊移湖又成了一個不解之謎。

“死亡穀地”的可疑跡象

死亡穀在巴基斯坦信德省的印度河流域。

1922年,印度考古學家班納吉帶領考古隊渡過暴漲的印度河,來到河心一個草木蔥蘢的小島考察。

他們在土層下發現了一塊熔點約15000℃、殘留著放射能的奇怪的熔岩,人們在厚厚的土層下找到了史前文明遺跡。在遺跡中,人們發現了一些精致的象形文字。這些文字證明生活在公元前4000年的印度人民已擁有高度發達的畜牧業和農業,懂得金屬加工,如煉銅、煉錫、煉金和煉銀。

經過仔細發掘,考古學家在城堡遺跡上找到發生多次猛烈爆炸的證據。爆炸中心1平方千米半徑內所有建築物都成了粉末。離爆炸中心較遠處,人們挖到許多人的骨架。在考察中,人們驚奇地發現,摩亨佐·達羅城焚燒後的瓦礫場,看上去極像原子彈爆炸後的廣島和長崎,地麵上殘留著遭受衝擊波和核輻射的痕跡。死亡穀地是不是核爆炸造成的?

絕大多數人認為,核爆炸在當時是不可能的。因為在公元前3000年的青銅器時代,印度、巴基斯坦哈拉巴文明時期的古人,不可能造出代表先進科學技術的原子彈。其他一些學說,如遠道來訪地球的外星球宇宙飛船的襲擊和失事之說,又找不到令人信服的確鑿證據。那麼該如何解釋廢墟中存在的放射能和古堡上空存在的人形圖案呢?這確實令世人百思不得其解。

卡什庫拉克山洞脈衝信號之謎

20世紀80年代,前蘇聯巴諾夫斯基教授與其他學者一起去考察了卡什庫拉克洞穴。教授一行人進入洞穴後,就屏住了呼吸小心翼翼地行走,要是不小心一腳踩空了,就會像走在結了冰的斜坡上似的,有一股力量會拉著你往下滑。

以前,人們曾經在這個洞穴的深處開辟了一個專用的洞穴實驗室。探險隊的學者走到這裏後進行了一些必要的試驗、測量,用來觀察人的心理變化。在一塊岩石上,已經安置了一台磁力儀。在儀器的刻度盤上,還有數字在不停地閃爍著。學者們發現,儀器刻度盤上的數字是在不停地變化的。這也就是說,洞穴的電磁場是經常擺動的。在眾多的信號中,有一個嚴格固定的脈衝出現。經過一係列的試驗,學者們終於弄清楚了,原來脈衝就來自洞穴深處。

開始,人們以為這大概就是岩石的地球物理特性決定的,然而,有關專家研究了信號和記錄後,作出了結論:在卡什庫拉克記錄到的信號和任何自然現象無關。具有這種振幅變化的頻率脈衝,隻能是人工裝置發出的。進一步的研究還發現,記錄到這種脈衝信號的時間和人們在洞穴中出現神經過敏、感到壓抑以及驚慌失措並跑向光亮地方的時間,竟然精確地保持著一致;而且,越往洞穴深處,這種狀況就越明顯。這種時候,在洞口的蝙蝠、鴿子也開始騷動,不停地在洞裏亂飛。

當人們注意到這一現象後,便有意將一些軟體動物帶入地下進行試驗。果然,當脈衝信號一出現,這些軟體動物就蠕動起來。但是這個信號究竟來自何方呢?至今無從知曉。

京城大爆炸之謎

公元1626年,明熹宗朱由校在位的第六年,5月30日上午9點左右,京城晴空萬裏,陽光明媚。突然,有個巨大的響聲從東北方向漸漸傳至京城西南麵,同時,灰塵湧向天空,房屋也搖晃起來,這一陣天崩地裂的巨響,打破了京城的平靜。緊接著一個巨大的火球從京城上空東北方向向西南直奔而來,隻聽得一陣震天駭地的聲響——王恭廠的火藥庫頃刻間變成一片火海。

整座京城煙霧彌漫,狂風四起,沿途的房屋、樹木、家具、人畜紛紛被卷上高空,形成黑壓壓的一片蘑菇雲。

這場由狂風、爆炸、地震共同侵襲的大劫難前後持續了2小時之久。當京城漸漸恢複平靜後,人們發現王恭廠附近地麵出現嚴重地陷。陷坑長30米,寬約15米,深達7米。地麵上一片狼藉,到處是血淋淋的死屍。在紫禁城裏,石駙馬大街一尊5000斤重的巨獅子不翼而飛。後來,人們在城外的寶文具找到了它。它在空中“飛行”了好幾千米;大木頭被甩到七八十裏外的密雲縣;有的人被甩到180公裏外的薊縣。

這場災難是由什麼引起的,由於當時科學還不發達,人們無從知曉。

神秘的恐怖翻車帶之謎

在美國愛達荷州的州立公路上,離麥克蒙14.5公裏處,有一個被司機們稱之為“愛達荷魔鬼三角地”的恐怖翻車帶。當正常行駛的車輛一旦進入這一地帶就會突然被一股人們看不見的神秘力量拋向空中,隨後又被重重地摔到地麵上,造成車毀人亡的慘重事故。一位名叫威魯特·白克的汽車司機就是經曆過這一恐怖拋車事件的幸存者,每當他回憶起那次曆險都會感到心有餘悸。他說:“那天天氣晴朗,我所駕駛的兩噸卡車一切正常,當我行駛到那個鬼地方時,汽車突然偏離了公路,‘騰’地翻倒在地。”

據統計,在這同一地點,已有17條性命被以同樣的方式斷送掉。人們感到奇怪的是,這段公路與別的地方公路相比沒有任何異常現象,同樣是寬闊平坦的康莊大道。然而它所造成的死亡率卻是其他路段死亡率的4倍。

在波蘭首都華沙附近的一個地方,也是一個令司機感到提心吊膽的恐怖之地,走到這裏的司機一般都會繞路而行,因為駕車來到這裏的司機往往會感到腦袋昏昏沉沉,如同沒睡醒似的,從而導致了大量車禍的發生。

在中國的蘭(州)新(疆)公路的“430”公裏處,也同樣發生這種情況,不但翻車事故頻繁發生,而且翻車的原因也莫名其妙。一輛好端端的、正常運行的汽車行駛到這裏,有時便像輪船進入百慕大一樣,突然無緣無故地翻了車。這種車毀人亡的重大惡性事故每年少則發生十幾起,多則二三十起。盡管司機們加倍小心,但這種事故仍不斷發生。

起初,有人分析可能是道路設計有問題。為此,交通部門多次改建這段公路,但翻車事故仍不斷出現。

美國的“死亡穀”之謎

美國的死亡穀位於加利福尼亞與內華達之間,它是一條長達220公裏,寬6至26公裏,麵積約1408平方公裏的大穀。死亡穀兩側是頑石突兀的峭壁,險象環生。1841年,美國有一支尋找金礦的勘察隊因迷失方向而錯入穀中,結果不可思議地突遭死難,幾乎全軍覆沒。1949年,又有一支探險隊偶入穀地,也被一種神奇的力量所殺,隻有幾個人僥幸逃脫。然而,沒有多久,他們就莫名其妙地一一死去,死者連死因都無法查明。後來,曾有數批探險人員前去揭謎,但多數也屢屢葬身穀中,死亡原因至今未曉。

科學家們經過仔細調查研究,雖未發現新的線索,但卻發現一個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怪現象,這個凶險莫測的死亡之地竟是鳥獸的“天堂”。據統計,在這裏大量繁衍著二百多種鳥類、十幾種蛇類和一千多頭野驢。各種各樣的昆蟲多如牛毛,它們在這裏悠然自得地生活著。至今,誰也弄不明白死亡穀為什麼對人這麼凶殘,而對動物卻如此寬容厚愛。

前蘇聯的“死亡穀”之謎

在前蘇聯堪察加半島的克羅諾基自然保護區內有一個死亡穀。它長二公裏,寬一百至三百米。地勢凹凸不平,坑坑窪窪,不少地方天然硫磺嶙峋地露出地麵。這裏像墓地一般死寂,到處躺著狼獾、狗熊以及其他野獸的屍體,陰森恐怖得令人毛骨悚然。據統計,這條死亡之穀已吞噬了近三十條人命。許多科學家曾多次冒著生命危險前去考察探險,但其結果不得而知。有的說罪魁禍首應是積聚在陷阱中那使人窒息的硫化氫和二氧化碳氣體;也有的說是烈性毒劑氫氰和它的衍生物,各種說法都有。奇怪的是,離死亡穀隻有百米路之遠的地方,有幾戶農民生活著,卻依然平安無恙。

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和瓦維爾諾湖附近,也有兩條死亡穀。與美國的死亡穀相比,情況恰恰相反,這裏的死亡穀對人類是挺“和善友好”,受害的隻是那些飛鳥走獸。據科學工作者統計,每年在這裏死於非命的各種動物達三千六百多頭。

黑竹溝之謎

黑竹溝位於四川省峨邊縣彝族聚居的小涼山中的一處叫斯合的山穀裏,那個穀被稱為死亡之穀。那兒是一片方圓約200多平方公裏的原始森林,充滿了神秘色彩。

黑竹溝有片杜鵑池,人稱公杜鵑池;哈曲鄉有片杜鵑池,人稱母杜鵑池,它們遙遙相對。當地彝胞說,如果公母杜鵑池都傳出嗚嗚的哭聲,天氣就要變陰、下雨。

黑竹溝的關門石是個恐怖地帶。彝族獵手或牧羊人來到跟前,便不敢向前走。據說誰進去了,就永遠出不來。

黑竹溝裏有大熊貓。但這些熊貓不愛吃竹子卻愛吃羊。熊貓吃羊與別的野獸不同,隻吸血、腦髓和肝髒,吃飽後就頭枕著羊的斷肢在羊圈裏抱頭大睡。彝胞們知道熊貓是國寶不敢加害於它。孩子們進山也都結伴而行,害怕受到熊貓傷害。本屬素食性動物的大熊貓為何改素吃葷呢?而且,珍稀動物大熊貓,在這裏不僅發現黑白相間成條紋,還有黑白顏色呈圓形花紋的,其花紋大如碗口,不規則分布,當地人稱為花熊貓。它究竟屬於熊貓的一種,還是大熊貓的新品種,還在考察之中。一位老獵人說,這一帶的大熊貓數量也超出原來的估計數量許多,僅一條溝就有二三十隻之多。

黑竹溝的神秘現象還有許多,但每一個都讓人費解,直到今天也都是一些未解之謎。

雲南有四大毒泉嗎

諸葛亮南征的故事中提到過雲南有四大毒泉——啞泉、滅泉、黑泉、柔泉,但到底雲南有沒有這樣的四個毒泉呢?現在,人們認為很可能有。盡管《三國演義》是小說,許多人物和情節都是虛構的,但其中涉及的大量天文、地理、氣象等知識,並非都是虛假的。

有人推測,所謂啞泉,可能是一種含銅鹽的泉水,也就是硫酸銅(膽礬)的水溶液,稱為膽水。

所謂滅泉,很可能是水溫極高的溫泉,古人也稱為湯泉。雲南地處活動強烈的滇藏地熱帶上,現在全省已發現了四百八十餘處溫泉,是我國僅次於西藏的地熱資源最豐富的省區。

在騰衝縣城東北40~50公裏、曲石鄉小石塘村附近,還有一處毒氣泉叫扯雀泉。據說如有飛鳥從這兒飛過,就會不打自墜,一個個被“扯下來”毒死,所以獲得如此惡名。幾十年前,扯雀泉是一個熱浪滾滾的溫泉,周圍雲蒸霧罩,後來由於山洪暴發帶來的泥沙掩埋住泉眼,才變成今天這樣一口以噴氣為主的泉。有人認為扯雀泉就是三國時代的柔泉。

不過,《三國演義》上提到的柔泉,並非溫泉,卻是水冷如冰的冷泉。雲南有沒有冒出毒氣的冷泉呢?看來還需要進一步勘察調查。而且啞泉係膽水之說,也僅是推測,並沒有發現具體地點。至於“黑泉”至今沒有找到,還是個謎。

南宋古井的奧秘

1962年夏,在廣東省南澳島的海灘上,一位到海邊撈蝦的青年發現一口水井,並在井口四角的石縫中撿到四枚宋代銅錢,分別鐫刻著“聖宋元寶”、“政和通寶”、“淳熙元寶”、“嘉定通寶”。這是海灘古井在解放後第一次被發現。據當地漁民回憶,此海灘東以前便有一口古井時隱時現。古井用花崗岩條石砌成,呈正方形,直徑約1米,深1.2米。尤其令人驚歎不已的是,古井盡管常常被海浪、海沙淹沒,一旦顯露,井泉便奔湧不息。盡管其四周是又鹹又苦的海水,湧出的井水卻質地純淨,清甜爽口。

經有關部門考察分析,發現古井所處的海灘原是濱海坡地,後因陸地不斷下沉,形成海灘,古井也就被海沙吞沒了。被厚沙覆蓋的古井一般難以被人察覺,但當特大海潮襲來,驚濤駭浪卷走大量沙層,它便會裸露出來。

人們已初步掌握了海灘古井的奧秘純淨甜淡的井水是滲入地下的雨水彙集在因陸地下沉地勢明顯降低的海灘所形成的。一旦井露,地下水坑有了出口,在水位差的壓力作用下,就會在井底形成泉湧之勢。同時,滲入地下的淡水在底質為沙的古井內遇上海水,由於沙的孔隙中水質點較為穩定,淡水和鹹的海水混合非常緩慢。又因為海水比重稍大於淡水,所以淡水可以“浮”在海水表麵,並把海水壓成一個四麵,淡水則成為一個雙凸透鏡的形狀,稱為淡水透鏡體。把苦鹹的海水倒入古井,隔一會兒,人們汲上來的依然是淡水,因為海水沉入“淡水透鏡體”下麵去了。

但為什麼古井水比當地自來水還純淨,卻仍然是個謎。

風動不倒石之謎

石頭也許是地球上最平淡無奇的東西了,然而,有些石頭的特性和不尋常的身世來曆卻也著實讓人不可思議。譬如,在福建東山島銅山古城東門海濱的懸崖峭壁之上,有一塊奇石——風動不倒石。此石高4.73米,寬4.57米,長約4.69米,形似古猿人的頭部化石,斜立於一塊臥地盤石上,兩石吻合點僅0.33米見方。

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遊客或合力以雙手推之,或運氣以兩足蹬之,都隻能使它搖晃,而不至翻倒。如果找來瓦片置於石下,選擇適當位置,一個人就能把這碩大的奇石搖動起來。此時瓦片“咯咯……”作響,須臾則化為粉末,奇石搖動的軌跡就更為明顯。

令人百思不解的是,力量可以使它晃動,而無形的風竟也能使它搖晃。更叫人稱奇的是,“七七事變”後,日軍陸海空部隊3次武裝血劫東山島,連風動石也不放過,他們動用軍艦把鋼索係於石上,開足馬力企圖把奇石拉倒。突然,“嘣、嘣……”幾聲,鋼索斷為幾截,日本人的妄想也隨之斷了。

真是奇怪,這塊石頭與所踞的石塊接觸麵那樣小,是什麼原因讓它穩穩站立而不倒下呢?

傳音石之謎

在意大利西西裏島有個叫“狄阿尼西亞士的耳朵”的山洞。關於它有這樣一個傳說:古代一個叫狄阿尼西亞士的暴君,手段殘忍,選了這個山洞監禁政治犯。獄卒伏於洞頂,用耳朵監視犯人的一舉一動。犯人間的交談,對統治者的不滿言論,籌劃中的越獄行動,一字一句都傳到狄阿尼西亞士那裏去。許多義士因此慘遭殺害。後來,犯人隻敢細聲耳語,但仍被獄卒聽去。犯人終於明白,囚洞處處有耳朵。

這個奇特的山洞從洞頂到洞底深40米,人在洞頂貼耳俯壁細聽,可聽到洞底人的呼吸聲,更何況是人的喃喃耳語了。但至今人們仍無法解釋清楚這其中的奧秘。

五彩石之謎

五彩石位於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境內廣袤的維多利亞大沙漠中,這塊岩石周圍有9公裏,高330米,這塊石頭就像一座小山。當陽光從不同角度照射巨石時,會出現許多不同的顏色。澳大利亞旅遊局為了招攬遊客,把這塊巨石當作一旅遊奇觀,讓旅遊者能欣賞到從清晨日出和中午陽光直射,直至夕陽西下時岩石顏色變換的奇景。至於這塊石頭為何可變色,人們則久久不解其中之奧妙所在。

琢磨不透的石獅

在湖北省鍾祥縣客店鄉元台村五組退休幹部高濤家的一間約10平方米的廂房中,長出了一頭石獅。

60多歲的高濤說,這間房屋是他的前四輩老人修造的。由於當時感到很費力,沒有把地基上一塊小的石頭挖掉。350多年來,這塊石頭逐漸長成為長約360厘米、寬約230厘米、高約210厘米的大石獅,並且這具石獅仍在繼續長大。

這頭石獅還是當地的“義務天氣預報員”。一旦石獅身上“發汗”,就會下起雨來;如果“汗珠”滾流,則將有大暴風雨來臨。

為什麼這塊石頭會長大呢?並且還會預報天氣呢?人們未弄清原因。

護珠塔為何斜而不倒

比薩斜塔以斜而不倒聞名於世,但我國的護珠塔也是這樣的。它位於上海市“鬆郡九峰”的最高峰天馬山上,建於1079年,是一座七層八角形磚木結構的樓閣式寶塔,高約30多米。底層三分之一的磚已沒有了,整個斜塔僅靠不到三分之二的底層磚牆支撐著。現在護珠塔向東南傾斜近7°,有人認為它比世界著名的比薩斜塔傾斜得更厲害,稱得上是世界第一斜塔。

塔雖傾斜,但曆經狂風暴雨、台風地震,卻始終屹立於天馬山巔,斜而不倒。但其斜而不倒的原因卻眾說不一。

第一種是當地傳說,塔是向東南傾側的,而在塔的東南麵有一株銀杏樹是一位仙人在五百年前種的,樹雖枯死,但它依靠神力,對護珠塔遙相支撐,使塔不倒。但這隻是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說。

第二種說法是根據當地的氣候,護珠塔建在沉陷不勻的地基上,東南方向土質較軟,西北方向土質較硬,塔於是向東南方向傾斜。但浙江一帶多東南風,塔的傾斜力與風力相平衡,使護珠塔迎風挺立,斜而不倒。

第三種意見認為與建築材料有關,古代用糯米汁拌以桐油石灰來黏合磚塊。據說用這種粘合劑來建築,時間愈久愈堅固。加上古代建築技藝的精湛,使護珠塔能夠渾然一體,塔磚不至於一塊塊塌落下來。

護珠塔斜而不倒的原因到底是哪一種,還不能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