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世界近現代軍事人物
1、美國傑出的軍事人物
華盛頓領導了美國人民的獨立戰爭,是美國人心目中的永遠的戰神;艾森豪威爾和巴頓則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抗擊法西斯的英雄人物。
華盛頓
1732年2月 22日,華盛頓出生於弗吉尼亞州的一個種植園家庭。16歲時華盛頓成為一個土地測量員。1753年,法軍入侵弗吉尼亞,華盛頓參加了抗法軍隊,被委任為陸軍中校。此後,華盛頓統帥著一支小規模的弗吉尼亞人的隊伍保衛著邊界,他已成為一名陸軍上校。1759年華盛頓回到他在芒特弗農的種植園,成為弗吉尼亞州議員。並迎娶了瑪莎·卡斯蒂斯為妻。1775年5月,華盛頓作為代表出席了第二次大陸會議,並被選舉為軍隊總司令,開始了他領導美國獨立戰爭的曆程。華盛頓表現出非凡的組織才能和堅毅不拔的精神,經過8年的奮鬥,在1783年華盛頓領導北美人民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嬴得了獨立,美利堅合眾國誕生了。1789年華盛頓當選為美利堅合眾國的第一任總統,並於1792年連任總統。1796年離職後,華盛頓回到故鄉的種植園過著恬靜的生活, 1799年 12月 14 日,華盛頓病逝。
艾森豪威爾
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1890年10月14日出生於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丹尼森,1911年,艾森豪威爾考取美國海軍學院,卻因超齡而未被錄取;後經該州參議員推薦,考入美國軍事學院,即西點軍校。1915年,艾森豪威爾從西點學校畢業並獲得少尉軍銜,旋即赴得克薩斯州聖安東尼奧任職。1917年4月,美國對德國宣戰之時,又晉升為上尉。戰爭時期留在國內任訓練教官。1918年6月,艾森豪威爾晉升為少校臨時軍銜。
1940年2月艾森豪威爾調到駐加利尼亞的第15步兵團任職,11月升任第3師參謀長。1941年3月,升為第9軍參謀長。1941年6月出任第3集團軍參謀長,晉升為準將。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發生之後,艾森豪威爾調任陸軍參謀部任陸軍參謀部作戰計劃部副部長,1942年2月,升任作戰計劃部部長。就在此月,馬歇爾將作戰計劃部改組為美國陸軍最高指揮機構作戰部,並於3月任命艾森豪威爾為作戰部部長。
1942年7月,鑒於北美英軍及遠東美軍接連受挫和丘吉爾的極力支持英美發動北非戰爭,8月,艾森豪威爾被任命為實施北非登陸的盟軍最高司令。盟軍司令部設在倫敦,根據美英聯合參謀長會議的指示指定作戰計劃。
1943年6月,艾森豪威爾親自指揮盟軍攻占潘特萊裏亞島作為空軍基地。9月8日,艾森豪威爾進軍意大利本土,經過一場激烈的戰鬥,最終於10月1日進占那不勒斯。
1943年11月,艾森豪威爾被任命為指揮“霸王”行動的盟軍最高司令。1944年6月6日淩晨,“霸王”作戰計劃開始實施。空降部隊在諾曼底地區的要害地域降落。自8月8日起,盟軍通過機動兵力從北、西、南對法萊斯形成包圍態勢,至20日,諾曼底戰役至此結束,德軍損失約40萬人,盟軍損失約21萬人。8月25日,盟軍解放巴黎。9月1日,艾森豪威爾將司令部移駐法國並從蒙哥馬利手中正式接管地麵部隊的指揮權。4日,艾森豪威爾命令阿登以北部隊必須占領安特衛普,突破 各菲防線,然後奪取魯爾區;阿登以南部隊必須突破 各菲防線,然後奪取法蘭克福。12日,艾森豪威爾晉升為五星上將。
德國投降之後,艾森豪威爾出任美國駐德占領軍司令。1945年12月,艾森豪威爾出任美國陸軍參謀長。1948年,艾森豪威爾退出現役,出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1950年,艾森豪威爾出任北約組織歐洲盟軍最高司令。1953~1961年,艾森豪威爾連任兩屆美國總統。
巴頓
1885年11月11日,喬治·巴頓誕生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南部的一個富裕的軍人世家。1903年,巴頓進入弗吉尼亞軍事學院,一年後又被保送入著名的美國陸軍軍官學校——西點軍校。
1910至1914年,巴頓擔任了陸軍參謀長伍德的副官,後來又成為陸軍部長史汀生的副官,這對巴頓以後的發展產生了較大影響。
珍珠港事件爆發後,巴頓擔任了美國第一裝甲軍軍長。
1943年初,巴頓接替第2軍軍長職務。在巴頓的率領下,第2軍連戰皆捷,收複了全部失地,而且有力地配合了英軍將領蒙哥馬利率領的盟軍在突尼斯南部對軸心國軍隊發動的總反攻,最終導致突尼斯的25萬德意軍隊於1943年5月13日向盟軍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