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世界近現代軍事人物(2 / 2)

1944年6月6日,巴頓升為第一集團軍副司令,第一集團軍司領布雷德利命令他到前線指揮第8軍向阿維蘭斯穿插。巴頓以裝甲兵為先導,於7月底奪取了阿維蘭斯,打通了前往布列塔尼的大門。

1945年3月21日,巴頓的第3集團軍突破了德國的齊格菲防線,擊潰了德國的兩個集團軍並將其大部殲滅。3月22日夜,巴頓乘勝追擊德軍並渡過了德國人視為防守屏障的萊茵河。

1945年4月,德軍的防禦已陷於全麵崩潰,5月9日歐戰結束,巴頓成了德國巴伐利亞州軍事長官。他因為戰功卓著而在歐洲各地受到讚揚,他一度返回美國時又成為僅次於艾森豪威爾的最受美國人民歡迎的將軍。

2、英國傑出的軍事人物

二戰初期,英國政府的綏靖政策,幾乎使希特勒輕而易舉地踏平英國。在這危難關頭,丘吉爾橫空出世,使英國轉危為安。

丘吉爾

1874年11月30日,溫斯頓·丘吉爾出生在英國牛津郡伍德斯托克鎮的布倫海姆宮。1893年8月進入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學習,1895年1月畢業。隨後參軍,參加了英國在印度、蘇丹和南非的殖民戰爭。1899年3月辭去軍職,以記者身份赴南非采訪英布戰爭。1906年1月當選為曼徹斯特百北選區議員,進入下院,主張自由貿易,反對保護主義的“關稅壁壘”政策。先後擔任殖民部次官、商務大臣、內政大臣、海軍大臣和軍需大臣、陸軍大臣兼空軍大臣、殖民大臣等要職。在任海軍大臣期間,在海軍部正式建立了作戰參謀部,大力加強海軍實力,以回擊德國對英國海上霸權的挑戰。1919年1月,出任陸軍大臣兼空軍大臣,提出新的複員計劃和征兵法案,平息了英軍中的不滿情緒。2月,攻擊俄國布爾什維克主義,積極參與策劃武裝幹涉蘇俄。1922年,聯合政府垮台,因不滿自由黨的政策而脫離該黨。1936年後,丘吉爾對來自德國的威脅不斷發出警告,主張重整軍備,反對張伯倫姑息德國侵略的綏靖政策,抨擊慕尼黑協定,主張聯合法國和蘇聯,依靠國際聯盟來阻止德國的侵略。1940年~1945年,1951年~1955年兩度出任首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聯合美國抗擊法西斯,為英國反法西斯侵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蒙哥馬利

1887年11月17日,伯納德·勞·蒙哥馬利出生在倫敦肯寧頓區板球場聖馬克教區牧師寓所。1907年,19歲的蒙哥馬利進入了桑赫斯特英國皇家軍事學院,1908年9月19日蒙哥馬利被分到皇家沃裏克郡團。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蒙哥馬利任師司令部中校一級參謀。1920年1月,蒙哥馬利跨進坎伯利參謀學院的大門,同年12月畢業後,參加愛爾蘭戰爭。1926年1月,被調回參謀 學院任教官。1930年,陸軍部選派他擔任步兵教令的重編工作。1934年被任命為奎達參謀學院的首席教官。1937年,調任第9步兵旅旅長,因帶兵有方,得到當時南部軍區司令韋維爾的賞識。1939年8月,調回國內接任以“鋼鐵師”著稱的遠征軍第3師師長。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蒙哥馬利率第3師隨同英遠征軍橫跨英吉利海峽,進入法國。1940年5月,德軍閃電襲擊西歐時,他與法、比軍隊並肩作戰,後被迫隨英國遠征軍從敦刻爾克撤回英國。1941年先後任第5軍、第12軍軍長。12月又升任東南軍區司令,負責選拔、調整、培養各級指揮官,嚴格訓練部隊,提高軍事素質。1942年,蒙哥馬利奉命飛往開羅指揮第8集團軍。

第8集團軍對北非最後勝利所作的貢獻是巨大的。它把隆美爾和他的軍隊趕出埃及、昔蘭尼加、的黎波裏,然後協同第1集團軍將他們全殲在突尼斯。從阿拉曼到突尼斯相距大約2000英裏,第8集團軍卻在3個月內拿下的黎波裏,6個月內拿下突尼斯,創下了光輝的業績。

1943年7月,蒙哥馬利率第8集團軍在西西裏登陸,與美軍勝利會師。

1944年前夕,蒙哥馬利被陸軍部電召回國接替佩吉特指揮第12集團軍群,準備在英吉利海峽彼岸開辟“第二戰場”。5月4日,駐荷蘭、德國西北部和丹麥的150萬德軍向蒙哥馬利投降。

1945年5月8日,歐洲戰場的戰爭正式結束,由德國最高統帥部的軍事代表簽署了軍事投降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