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為了不使這些貝殼和蟲子附著在船底下,為了減少船殼受海水的腐蝕,就用含有毒質的油漆,如氧化銅、氧化汞和氧化鐵等(主要是氧化鐵)塗在吃水線下的船殼下。這些摻在油漆裏的含毒物質,都是紅色的,所以輪船的底部都呈紅色。

鳥為什麼能夠往上飛?

發現“地心引力”的大物理學家牛頓,還發現一條力學上有名的定律,叫做“反作用定律”。就是說:無論什麼物體,當它受到一個力作用的時候,立刻會發生一個反作用的力。這個反作用力和所受的力,大小完全相等而方向則恰巧相反。常見的例子:用手掌拍桌麵,手掌會感覺到像被木板打了一樣的痛,拍得愈重,痛得就愈厲害,原因就是手掌給桌麵一個力,桌麵立刻給手掌一個反作用力。再如:用步槍射擊,當子彈從槍膛飛出去的時候,如果不用肩膀緊緊抵住槍柄,子彈給步槍的反作用力會使槍柄後退,打痛肩膀。開大炮時,很重的炮車會向後退,也是這個道理。

弄懂了這個道理,就很容易理解鳥兒為什麼能往上飛的原因了。鳥兒同萬物一樣要受到地心的吸力,這是無法例外的。但是在天空中,誰都知道,並不是真正的空無一物,它還存在著大量我們肉眼看不見的東西——空氣。空氣這種東西盡管眼睛看不見,但是同“桌麵”一樣是一種物質,也會產生反作用力,這是毫無疑問的。逆著風踏自行車,和逆水行舟一樣困難,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鳥兒就利用這個道理,將翅膀用力向下撲打空氣,於是空氣的反作用力把鳥兒的翅膀向上推,隻要這種反作用力大得超過地心對鳥兒的吸力,鳥兒就會向上飛了。

玻璃杯是薄的容易爆還是厚的容易爆?

可是你不要以為用厚的玻璃杯就可以避免這樣的意外,其實,事情恰恰相反,越是厚的玻璃杯,倒是越易爆破。原來,爆破的原因,是由於玻璃不均勻膨脹。把開水衝到杯子裏的時候,杯子的內層先受到熱,立刻就脹大了,而它的外層還是冷的,沒有脹大,這使裏麵的玻璃拚命往外擠,玻璃杯就擠破了。薄的杯子,因為它的內層和外層同時燙熱了,達到同樣的脹大,這樣就不易炸破了。

但是,在嚴寒的時候,由於杯子外層的溫度太低,即使是薄的玻璃杯,有時也還會產生不均勻的膨脹,把杯子炸破。要避免這種情況,也很簡單,隻要先把杯子在溫水中浸一浸,這樣衝開水的時候,杯子內外層的溫度不致相差太大,也就不會炸破了。

在玻璃上能滑冰嗎?

住在北方的人,冬天可以去滑冰,可是住在南方的人,卻享受不到這種有益的運動。恐怕有人會這樣建議:能不能用玻璃來造一個滑冰場,玻璃不是跟冰一樣的光滑嗎?

可是,這個建議是辦不到的,因為在玻璃上是滑不起來的。那麼在冰上為什麼能滑冰呢?要明白其中的道理讓我們先來做一個實驗吧:在冰上輕輕的推杯子,杯子就會迅速的滑向前,可是在玻璃上卻滑不遠,總覺得杯子和玻璃像粘牢了一樣。如果在杯子底下塗上一層油,再在玻璃上滑,就覺得潤滑多了。那是不是冰上也有潤滑油呢?有的,可是冰上的潤滑油就是水。

在滑冰時,冰與冰鞋上的冰刀相接觸的地方,因受到冰刀的壓力,冰的融點暫時下降,並且冰刀滑行時與冰激烈的摩擦而產生了熱,使表麵的冰融化為一層薄薄的水,這層水就起著潤滑作用。可是玻璃在平常的溫度下是不會融化的,因此,玻璃就不能像冰一樣的給人們進行滑冰運動。

剛燒開的水是上麵的熱還是底下的熱?

水壺裏的水剛燒開,你敢把手伸進去嗎?沒有人去做這樣的傻事。但是你敢去摸剛燒開的水壺的底嗎?不敢,這不是比把手伸進開水裏更燙嗎?其實不是這樣。你隻要懂得這方麵的道理,你就敢去摸剛燒開的水壺底了。

原來液體在受熱的時候,它的體積也會膨脹起來,密度也就相對的小了。對於同樣體積的兩部分液體,密度小的那一部分比較輕;在同一液體中,輕的部分就要浮在上麵。

水在剛剛燒開的時候,壺中各部分水溫度還沒有完全到攝氏一百度。當我們把壺由火上提下來時,壺底沸熱的水已升到上部,較冷部分的水下降到壺底,因此最熱部分的水在最上麵,再熱就要化成水蒸汽逃到壺外去了。可是,這時水壺底部卻是另一種情況,那裏的水溫低於攝氏一百度,所以當壺裏的水剛剛燒開時,我們用手去摸摸壺底,就感到不大燙手了。

但是一定要注意:如果水壺裏的水已經開得很久了,那麼,你千萬不要再去摸水壺的底,因為這時候整個水壺裏的水已對流過了,壺底部分熱得跟上麵的水一樣燙手。

為什麼人有這樣高的耐熱能力呢?

原來,人體有一種奇妙的功能,它會用大量出汗的方法來調節體溫。當汗水蒸發的時候,它會從貼近皮膚膨脹的那層空氣中,吸收一些熱量,使這層空氣的溫度,減低到跟我們人體的溫度差不多一樣,因而,人能夠忍受一定的高溫。我們在夏天的天氣裏,越熱越會出汗,也正是這個理由。

火焰為什麼總是向上?

不論是夏天或冬天,是早晨或晚上,你大概都會遇到一陣陣或大或小的風。有時候,微風拂麵,愜人心意;有時候狂風怒號,飛沙走石。可是你沒有想過,風是怎樣形成的?

大大小小的風,都是太陽照射的結果。我們知道在地麵附近十公裏左右的高度內,厚厚的覆蓋著一層空氣。在陽光的照射下,海洋上空與陸地的空氣冷熱程度是不一樣的,假如你取同樣體積、不同溫度的空氣來稱一下,就會發現熱空氣比冷空氣要輕一些。正是由於這個緣故,所以溫度較高的熱空氣就會從地麵向天空升起。當四周冷空氣流過來補充的時候,就形成了我們天天所遇到的風。

因為熱空氣比冷空氣要輕一些,所以絕沒有人在燒水煮飯時候,把茶壺或鍋子放在火爐的旁邊而不放在火爐的上麵。

明白了熱空氣輕而上升的道理,你就懂得為什麼火焰總是向上的緣故了。很明顯,在火焰周圍的空氣是熱空氣,熱空氣的上升和四周冷空氣進來補充的過程,維持了燃燒的火焰總是熊熊向上。

現在你大概不難理解,教室裏的氣窗為什麼開得較高的道理了。假如你能留意一下,那麼你還可以發現不少的公共汽車的氣窗是開在天花板上的呢!

為什麼利用紅外線能在黑夜裏看東西?

當敵人的飛機在黑夜飛進我們的高射炮陣地時,沒有遇到一束探照燈光,也許會高興的認為可以自由飛行而用不著擔心了吧?可是,地麵上一支敏銳的眼睛——紅外線望遠鏡,早已發現了它。在望遠鏡裏能清楚的看到這是一架什麼樣的飛機。這時,炮兵就可以根據紅外線望遠鏡的偵察,準確的向它開炮。

不論什麼望遠鏡隻有在白天看得見目標,紅外線望遠鏡怎麼能在黑夜也看得這樣清楚呢?紅外線是一種看不見的光線,它的波長比紅光更長。凡是熱的物體——隻要它不是絕對零度,就都能輻射出這種看不見的紅外線。紅外線射到物體上最明顯的效果是產生熱。冬天當你在燒紅的爐子旁烤火時,就是因為有大量的紅外線從爐裏射到你的身上,你就感到熱呼呼的了。紅外線的波長比一切可見光的波長都長,所以它好像長有一條方便的長腿,在前進的道路上,幾乎能繞過一切障礙,就是在重霧中也能穿過。

當敵機飛進我們的陣地時,紅外線望遠鏡早就接受了由它的發熱部分——發動機輻射來的大量紅外線,紅外線在望遠鏡的“光電變換器”中產生了電流,再由電流產生可見光。於是黑暗中的飛機在鏡中就現出原形了。

紅外線就是以它的特殊本領,幫助我們戰勝黑暗,戰勝敵人。

用什麼方法拉車子最省力?

如果你拉過車子,會有這樣的感覺:當剛提起車把,要把車子拖動時,是你用力最多的時候。這時如果想偷偷懶,少用點力,車子幹脆不動;一旦車子已經走起來了,而且車上的東西擺得合適,使後頭稍重一些,車子微向後沉,那麼隻要用手握著車把子,幾乎不用什麼力量,就可以拉著車子走了。

為什麼在最初拉動車了時花的力氣特別大?為什麼按前麵所說的方法,車子幾乎可以不用什麼力量?

你知道任何物體都不可能是絕對光滑的,即使光滑得像鏡子一樣,它的表麵也還有數不清的凹凸。像這樣不光滑的兩個物體相接就是摩擦力。當車子從不動的狀態變化時,就必須克服地麵的摩擦力。由於這種摩擦力是靜止時產生的,所以叫靜摩擦力。地麵越粗糙,車了越重,靜摩擦力越大,最初時所需的拉力也越大。車子一旦拉動以後,隻要克服車輪在地麵上的滾動摩擦力就行了。

為什麼當車子微向後沉,用手握著並壓著車把拉動車子,比較省力呢?原來人手的力是不大的。想要利用不大的托力去平衡車上東西重量是很困難的,而當用手壓著車把時,實際上等於使用整個身體的重量壓下去,這就比手的托力要大得多了。

西瓜能變成炮彈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西瓜可以變成炮彈。當然把西瓜靜止的放在桌子上,那它永遠也不會變成炮彈的。那麼在怎麼樣的情況下西瓜會變炮彈呢?

舉例來說,如果對準向前疾駛過來的汽車,把西瓜投擲過去,那麼這個原來沒有傷害力的西瓜就會打壞車身,或傷害車上的人。這道理是很簡單的:汽車本身的速度加上投出西瓜的速度,就把西瓜變成了危險的、有破壞能力的“炮彈”了。一顆槍彈發射出去所具有的能,跟一個四公斤重的西瓜投向每小時一百二十公裏的汽車所產生的能是不相上下的。所以,對於一輛很快開過來的汽車,我們絕不能把西瓜、香瓜,以及這一類看來沒有傷害力的東西迎麵投擲過去,否則就會傷害人的。

對於高速度的宇宙火箭、飛船來說,在它飛行的路上,任何一個落在它前麵的物體,對於它都會就成有強烈破壞的炮彈。所以,在宇宙航行上,使科學家傷腦筋的問題中,也有這麼一個問題:如何才能避免在宇宙空間中與隕石相碰撞,因為宇宙火箭碰撞到隕石,就會出大毛病。

上身或腳不動,坐著的人能站起來嗎?

當你坐直的時候,如果你不使上身向前傾,或者把兩腳移到椅子底下去,你能從你坐的椅子上直直地站起來嗎?

你會說:“這還不容易,這是誰都會做的事情。”

好!你現在就試試看。請你準備好,一、二、三!

怎麼樣?站不起來吧!就是你用盡全身的力氣,也是站不起來的。

你一定會問:“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當你坐直的時候,你身體的重心是在腰部靠近脊骨的地方,不是在兩腳踏的麵積上。這樣你當然站不起來。要想站起來,我們一定要使上身向前傾,或者把兩腳移到椅子底下去,使身體的重心落在兩腳踏的麵積上。平時我們從椅子上站起來的時候,就是這樣做的。隻不過這個動作我們已經做得非常熟練和迅速,你沒有注意到罷了。

物體的重量會變化嗎?

一個物體有多重就是多重,難道還會一個物體在這裏是一斤重,而到了那裏隻有半斤重?物體的重量的確會變化。

我們知道,物體的重量是由於地球對它的吸引力而產生的同時,地球對一個物體的吸引力,是跟著這個物體離開地心的遠近而變化的。假如,我們把一公斤重的一塊鐵,放到離地麵六千四百公裏高空,也就是說,把這塊鐵舉到地麵離地心兩倍的距離(地球的平均半徑不到六千四百公裏),那麼這塊鐵所受到的地心引力就會減少3/4,它的重量隻有0.25公斤了。

物體重量的變化情況還多著呢!在高山上要比在平地上輕一些,在赤道上要在比兩極輕些,在水裏要比在陸地上輕得多。如果飛到地球引力及不到的高空裏去,那就根本沒有重量了。但是,不論怎樣變化,物體的質量卻是一點也不會減少的。

磨刀的時候為什麼要加水?

在嚴寒的日子裏,手指常常僵硬得不聽使喚,這時候我們往往把兩手來回摩擦,慢慢的手就暖和起來了。摩擦生熱的原理,人類很早就應用在實際生活中了,鑽木取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摩擦,究竟能產生多大的熱呢?這個問題很難用一句話來回答。隻要看看夜空的流星,就可以獲得一些啟發,流星的燃燒,就是熔點很高的星際物質在空氣中摩擦的結果!

磨刀的時候,刀在磨刀石上來回的磨,就產生出很高的熱;如果在砂輪上磨刀,那熱度就更高。刀在製造的過程中,為了增加鋼的硬度,一定要經過淬火,而磨刀時發生的熱,起了退火的作用,使鋼的硬度減低下來。

怎樣才能既磨了刀,又不損壞刀呢?也就是說,怎樣去解決摩擦中產生的高熱問題呢?隻有請水來幫助了。

你拿一塊錫到熾熱的爐子上去擱一會兒看看。不要多久,它就像冰塊似的熔化了,可是錫做的水壺,隻要水沒有煮幹,它是不會溶化的。原來錫的熔點比水的沸點高,因此,當火要熔化錫的時候,錫就把火的熱轉嫁到水裏去,而水在受到高熱的時候,就沸騰起來。如果不用高壓鐵爐,水最高溫度隻能保持在一百度,溫度再高,它就化作水汽逃掉了。錫水壺就靠水的這個特性,保住了自己,不會在火上熔化。

磨刀的時候,因為加了水,所以摩擦的高熱,也轉嫁到水裏去了,而水在高熱下蒸發著,這樣就避免了刀因過熱而損壞。在磨刀石上用手磨刀的時候,我們隻要加點水就夠了,因為這樣磨的速度畢竟很慢,熱量也就不大。

磨刀加水能夠降溫的辦法,在今日,火箭技術方麵也正試用著。火箭高速度在大氣中飛行的時候,外殼常常會因摩擦發熱而損壞,科學家將一些液體材料,貯存在火箭殼裏,殼上開了細孔,當火箭過熱的時候,液體通過細孔蒸發出來,這樣就降低了火箭外殼的溫度,而能夠保證火箭的安全飛行。

什麼是綠色食品?

綠色食品指的是無汙染、優質、安全的營養食品,包括牛奶、飲料、糧食、蔬菜、水果和調料。

我國是從90年代初開始啟動綠色食品工程的,現在已經能夠生產約8大類7000多個品種。

隨著社會進步和人類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更加注重生活質量,開始追求無汙染、高營養食品。由於環境汙染和農藥的大量使用,已使我們的土地和水源受到了不同汙染。各種食物填加劑的使用,也使許多有害物質進入食品中,對人體健康造成了不小的影響。而綠色食品的誕生對促進人體健康,改善飲食條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看來,綠色食品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也必將為提高人民身體素質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早飯為什麼要吃得好?

每天的活動需要大量的能量,能量的主要來源是糖分。有一種說法:“早飯吃好,午飯吃飽,晚飯要吃得早。”這種說法是科學道理的,尤其是吃好早飯,關係到學習質量的提高。

早餐與前一天的晚餐相隔時間一般10個小時以上,體內的能量已經消耗是差不多了,這時如果不及時補充食物,就會出同人體血糖下降,精神不振,思維不清,反應遲鈍,同時還會出現出虛汗、低血糖休克等不良反應,嚴重影響學習質量。

營養學專家認為,早飯的營養量應占全天營養量的1/3以上,應攝取足夠的蛋白質、脂肪和糖分,以補充身體消耗所需的養分。

專家們提醒,為了自身的健康,也為了學業有成,請朋友們重視早餐,重視營養補充。

茶有什麼重要功能?

茶被譽為環境汙染物的“解毒劑”,被冠以“解毒淋洗劑”、“抗癌飲料”的美稱。

在綠茶裏的兒茶素和紅茶裏的茶黃素,能與鉛、汞、鎘等重金屬離子結合成不溶性沉澱物,不被腸道吸收而排出體外。茶葉的利尿作用也有利於毒物的排出。茶葉中的茶多酚和維生素C能有效地阻斷亞硝胺在體內的合成,並能抑製細胞突變和癌細胞的形成。茶葉還有抗輻射的功能,在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的幸存者中,有飲茶習慣的人受輻射損害要輕一些。茶還有一定的解毒功能。

怎樣科學飲水?

水是人體不可缺少的物質,每個人都要不斷喝水來維持機體正常的新陳代謝,並使體內的代謝物不斷排出。但是如果飲水不當,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所以要提倡科學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