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絲燕能做3個窩,在做第一個窩時,正值脫毛時,所以窩裏有毛,稱毛燕。第一個窩被人們采摘以後,金絲燕就做第二個窩,叫官燕,古時候要把它向皇帝進貢。如果第二個窩又被采走,金絲燕就被迫做第三個窩,由於粘液已經太少了,它連血都吐了出來,所以窩裏含有血色,這叫血燕。
竹節蟲為什麼能保護自己?
竹節蟲身體長得細長,一般在10—30毫米,最大的330毫米,6條腿長得更是又細又長,整個身體形狀就如同一根帶杈的小樹枝,所以當它爬到樹枝上的時候,幾乎成了枝的一部分枝條,冷眼一看很難看清它到底躲在了哪裏。竹節蟲的身體顏色還會根據環境的顏色變化,所以從顏色上敵人也能以發現它。有一種竹節蟲,形狀和顏色都酷似綠色的葉子,平時它們就棲息在植物的枝葉上,白天不出去活動,靜伏著不動,到夜裏才尋找食物。它的這種形狀、顏色和生活習性,使它很好地保護了自己。
瓢蟲為什麼吐黃水?
瓢蟲長得很小,爬行得也緩慢,所以在自然界它是個弱者。為了保護自己,當它被敵人逮住時,就吐出一種黃色的汁水,這是一種氣味很難聞的汁水,會把其他昆蟲和小鳥嚇跑。所以當遇到敵人襲擊時,瓢蟲會口吐黃汁,借以保護自己。
蚯蚓有眼睛嗎?
蚯蚓沒有眼睛。可是,蚯蚓卻能感覺到光的明暗,如果把它放在有小孔的盒子裏,幾小時以後,它就從小孔逃走了。原來,蚯蚓的身體表麵到處都有感光細胞,尤其身體前端的口器上的感光細胞特別多。這些感光細胞就有眼睛的作用,能感覺到光的存在,以及辨別光的強弱。蚯蚓不喜歡陽光,大部分時間在地下活動,夜間才鑽出地麵來活動。
螞蟥怎樣運動?
螞蟥在遊泳時,身體平躺著,波浪式遊動,速度很快。
如果附著人或牲畜的身體上,用前後兩個吸盤先後輪流吸在皮膚上,運動身體。
在人或牲畜身體上運動。
蛞蝓和蝸牛是一個祖先嗎?
蛞蝓是一種軟體動物,它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腐爛植物多的地方,小朋友在公園裏、房屋附近、田間、樹林等地方都能見到它。蛞蝓與蝸牛是一個祖先,在遠古時代,它們的祖先生活在水裏,後來為了適應環境的變化,來到陸地上生活。它們呼吸用的鰓逐漸退化,有一些在外套膜的內壁形成密密的血管,而且身體能分泌粘液,用以代替原來的鰓進行呼吸,並把背上的保護殼退化掉,進化成為蛞蝓。而另一些卻仍保留著保護殼,成為今天的蝸牛。它們雖然是同一個祖先,但早已不是同一種動物了。
潮蟲為什麼把身體蜷起來?
潮蟲的學名叫鼠婦,是一種最常見的節肢動物:因為潮蟲特別喜歡潮濕,所以在那些潮濕的地方,隨處可以見到它們。見過潮蟲的小朋友都知道,有的潮蟲會把身體蜷縮起來,成了一個很小的圓球形,它們叫球潮蟲。這是為什麼呢?球潮蟲肚子很柔軟,而背部卻較堅硬,當遇有敵人出現時,它們就向內蜷起來,成了一個較硬的球,這樣是為了防禦敵人侵害。另外由於潮蟲喜歡潮濕,當環境幹燥的時候,球潮蟲會忍受不了,因此把身體蜷起來。
菜粉蝶是益蟲還是害蟲?
菜粉蝶對卷心菜和芥菜特別感興趣,它一聞到芥子油的味道立即就飛來了。菜粉蝶能夠憑嗅覺毫無偏差地找到卷心菜和芥菜。它不光要吃,還在葉背上產卵。一隻菜粉碟一生大約產卵500粒,卵孵化後成為菜青蟲,專吃菜葉。菜粉蝶繁殖率極高,一年可達10代。小朋友想一想,一隻菜粉蝶一生要產下多少菜青蟲。
毫無疑問,菜粉蝶是害蟲。
蝸牛爬行時為什麼留下一條濕線?
蝸牛是背著房屋行走的軟體動物,樣子很好玩,頭上還有一對角,所以叫蝸牛。
蝸牛的眼睛很怕強光刺激,所以總是在黃昏和夜間出來活動,吃蔬菜和葉類小植物,應該說,是害蟲。但它本身又可以食用,是人類的一道美餐。廣東人將蝸牛和蘋果配在一起做菜,叫“福壽螺”。
蝸牛身體柔軟,很怕地麵硬東西磨損,所以爬行時從足腺中分泌一種滑膩膩的黏液,以減輕足部與地麵的摩擦。這樣,也有利於足的快速移動。
所以,蝸牛爬過後,身後總要留下一道亮亮的濕印。
螞蟥為什麼一見鹽就死?
螞蟥也叫水蛭,是一種吸血動物。它身體兩端各有一個吸盤,吸血時能緊騍吸在人或動物皮膚上,吸盤形成一定狀態,越拉越緊。所以,當螞蟥吸在身上時,不要拉,隻要用手重重地拍一下被吸處附近的皮膚,皮膨脹一收縮,使吸盤失去真空狀態,螞蟥就會自行掉落。
如果給螞蟥身上撒點鹽,螞蟥不久就會死去。螞蟥身體表麵是表皮細胞分泌的角質膜,角質膜上分泌黏液,滑溜溜地不易被捉。當撒上鹽後,身體裏的黏液就往外冒。鹽見黏液便溶化,在螞蟥體外形成濃厚的鹽溶液。由於滲透作用,使螞蟥體內的液體流出來。這時,螞蟥全身不斷收縮,體內黏液擠淨,身體幹癟,不久就死了。
什麼鳥喜歡在水邊生活?
不同的鳥類選擇不同的棲息地和生活區域,因為它們已經習慣了比較固定的生活方式和習性。
專門喜歡生活在水邊的鳥類有小白鷺、紅冠水雞、翠鳥、白腹秧鳥等候鳥,還有冬候鳥。冬候鳥每逢冬季來臨,就會從遙遠的北方飛到南方過冬,也有少數鳥夏季出現在南方水鄉。
我國最大的鹹水湖青海湖上有一個小島,叫海西皮島,每到初春,就有十幾種飛禽從南方飛來,在此築巢繁殖後代。成群的魚鷗、斑頭雁、鸕鶿等在水邊覓食嬉戲,這裏成了鳥兒的天堂。生活在水邊的鳥大多都是捕魚能手,如鸕鶿、鵜鶘等,它們的消化能力很強。
聽到烏鴉的叫聲不吉利嗎?
人們聽到喜鵲喳喳叫,會開心地認為有喜事降臨,聽到百靈清麗的叫聲,會感到心情舒暢。而一些人一聽到烏鴉的叫聲,會沮喪地認為會有惡運降臨,不吉利。
實際上這種看法是不科學的,有偏見的,烏鴉是人類的朋友。盡管它有時也啄成熟的穀物,但功大於過。
烏鴉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有1000多個品種,喜群居,屬雜食性鳥類。它是鳥類中最進化的一種,比較聰明。它的叫聲有著不同的含義:當遇到險情時,發出鳴叫大家一起逃散;發現大量害蟲時發出“啾啾”的叫聲,召喚同伴啄食害蟲;發現幼鳥走散時呼喚兒女快到父母身邊。
烏鴉的叫聲與人的命運毫無關係。
鸚鵡是怎樣吃食的?
鸚鵡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森林,全世界大約有300個品種,在我國約有8種。大多數鸚鵡生活在澳洲、非洲和美洲。它們棲息在樹上,吃植物的果實或昆蟲。
鸚鵡吃食主要靠堅硬的嘴。它可以把果實的殼鉗破吃裏麵的果仁。澳大利亞的一種鸚鵡竟能吸破椰子殼,吸吮裏麵的甜汁。南美洲的金鋼鸚鵡能像人一樣抓起果實放到嘴裏吃,它還能用嘴撕開樹皮,吃藏在裏麵的天牛幼蟲。
新西蘭有一種啄羊鸚鵡,喜歡吸食羊身上的寄生蟲,後來竟啄食起活羊肉來,進而發展到襲擊羊群的地步。澳大利亞有一種鸚鵡,經常成群結隊把樹上的花搗得粉碎,吃花蜜。有些聰明的鸚鵡還能模仿人說話的聲音。
鳥類的歌聲能表達情感嗎?
我們人類表達情感的方式多種多樣,而動物也有它們自己的情感表達方式。許多動物接受信息主要靠眼睛,而比較容易被眼睛接收的是色彩和動作信號。如雄孔雀的屏色彩鮮豔,能引起雌性的注意,同時也是對其它雄鳥的警告。
在鳥類中,最能表達情感的應該是它們的歌聲了,婉轉悠揚,清麗動聽的鳴叫內含著鳥兒的豐富情感。如雲雀動聽的鳴叫吸引著同伴前來約會;鳥媽媽的鳴叫呼喚著小寶寶快快跟上,不要掉隊;鳥爸爸憤怒地吼叫驅趕著入侵者。當鳥兒一起聚會的時候,大家會用鳴叫表達興奮的心情。澳大利亞的琴鳥不但會用動聽的鳴叫吸引同伴,同時還豎起琴狀尾羽翩翩起舞,以表達依戀之情。
鴿子是怎樣找到家的?
鴿子是鳥類中飛行速度較快的一種,時速可達80公裏。鴿子的機智、勇敢和堅毅的性格在長途飛行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然而鴿子能在幾千裏之外準確找到自己的家,最根本的原因是它能根據地球磁場的變化,利用太陽的位置辨吸方向。
早在2000年前的古羅馬,人們就用鴿子傳遞信息。我們把替人傳遞信息的鴿子叫信鴿。現代人們用鴿子進行體育比賽,這種鴿子叫賽鴿。在現代軍隊中,盡管已經有了各種各樣現代化的通訊設備,但仍然在訓練優良的信鴿,以備在其他通訊設備失靈或發生故障時使用。
為什麼說鷹有雙千裏眼?
鷹在100米以上的高空能看,見小蟲子,你相信嗎?這是事實。而人的眼睛要看清10米以外的蟲子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為什麼鷹的眼睛如此銳利,這要從它眼睛的構造說起。鷹眼視網膜的錐狀細胞數量是人的8倍,達到每立方厘米150萬個。視網膜上的中央凹比人多一個,專門用來看側麵的物體,使視野加寬。視網膜上還有突出的梳狀體,又使進入眼內的影像更加清晰。
由於以上原因,鷹在千米高空,能準確判斷地麵上的小兔或蛇,甚至小鳥也就毫不奇怪了。
人的眼睛不要說與鷹相比,就是與一般的鳥相比也自歎不如。
貓頭鷹什麼時候捕食?
貓頭鷹是人類的朋友,因為它消滅大量田鼠,為人類減少糧食損失。它白天睡覺,夜間捕食。這是由它獨特的生理結構決定的。
貓頭鷹的眼睛非常獨特,視網膜裏有許多圓柱感光細胞,感光非常靈敏。白天光線強烈的時候,它什麼也看不見。但是到了夜晚,哪怕隻有微弱的光線,它都能看到獵物。貓頭鷹的雙眼長在臉部同一平麵上,向正前方,視野相當集中,能分辨物體的距離,它的脖子能轉180°這些都有利於它準確追捕目標。
另一個追捕獵物的有利條件是它的耳朵與其它鳥不同,它的耳廓發達,耳孔很大,能聽到周圍發出的微弱聲音,且飛行動作隱蔽無聲。
誰是鳥類中的壽星?
火烈鳥喜歡生活在鹹水湖、海灣或沼澤地帶的邊緣,成群的火烈鳥就像一團燃燒的火焰。
火烈鳥跟鶴相似,嘴彎曲,頸部很長,羽毛呈白色微紅,趾間有蹼。喜食小魚和蛤蜊,也吃昆蟲和小草。它屬於大型鳥類,體長約1—1.5米,擅長遊泳。每年春天定時脫換羽毛,初換新裝時,顏色更加豔麗動人,惹人喜愛。
火烈鳥喜群居,經常成千上萬隻聚集覓食和嬉戲,過著紅紅火火的大家庭生活。
火烈鳥是鳥類的壽星,最高可達80歲高齡。主要生活在地中海沿岸,是那裏的主要鳥類之一。
鳥有哪些奇異的巢?
鳥的生活習性不同,築巢的方式方法就會不同。築巢是為了生兒育女,繁衍後代,當然不能馬虎。這個時候,鳥會拿出看家本領,修建出來的巢真是千奇百怪,式樣各異。
每到繁殖季節,或雄鳥築巢,雌鳥幫助,或雌鳥築巢,雄鳥鳴叫助興,偶爾也幫忙銜幾個樹枝。夫妻倆恩恩愛愛,共築愛巢。它們根據各自的習性、愛好,身處的環境,修建的巢大小、式樣,可以稱作鳥類建築的博物館。有線巢、吊巢、台巢、泥巢、紡織巢、縫葉巢、浮巢、樹洞巢、穴巢等等。大自然養育了這些可愛的小精靈,這些小精靈也以它們精湛的技藝回報著大自然對它們的厚愛。
誰是鳥類中的音樂舞蹈專家?
生活在澳洲的琴鳥,羽毛呈濃茶褐色;背部帶紫灰色;雄鳥的尾羽呈U型,赤褐色,像古代西方的豎琴。
琴鳥中的音樂舞蹈專家指的是雄性鳥。雄鳥有16根很長的尾羽。琴鳥身長約1米,尾巴長約70厘米。每當繁殖季節到來時,雄鳥就會展開尾羽,邊歌邊舞,向雌鳥表達愛慕之情。雄鳥美妙的歌聲和優美的舞姿很快會令雌鳥陶醉。而雌鳥的舞蹈並不出色,但它的鳴叫卻與眾不同,模仿出其它鳥或動物的叫聲娓娓動聽。
猛禽是怎樣捕食的?
鳶也叫老鷹,禿鷲又叫“座山雕”,它們是大型猛禽,鶚是中型猛禽。在自然界這些猛禽都是弱小動物的天敵。如鼠、兔、家禽、小型家畜、蛇、鳥和魚等都會成為他們襲擊的對象。
猛禽的眼睛十分銳利。鷹的眼睛每立方厘米有150萬個視覺細胞,是人眼視覺細胞的7.5倍。無論它們是在空中飛翔,還是站立在高高的山頂上,他們都能看到小動物,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俯衝下去,小動物隻能束手就擒。它們用尖利爪子牢牢地抓住“戰利品”騰空飛去,找一個安靜的地方享用美味的佳肴。
蜂鳥的特殊本領是什麼?
蜂鳥是世界上最小的鳥,同人的拇指大小相近,產於南美洲。它有很高的飛行技巧和驚人的速度。
蜂鳥的翅膀短小而有力,扇動速度達到每秒鍾70次,是鴿子的10倍,因此它具有其他鳥沒有的飛行“特技”,能倒退飛行;停在空中不動;像直升飛機一樣垂直升降。這些飛行“特技”一是因為翅膀扇動速度快,二是因為它翅膀前端有轉軸關節,能使翅膀變換方向,自由調節。
蜂鳥的體型雖小,但它的耐力卻很大,每年它都要飛越800公裏寬的墨西哥灣去“旅行”。還能飛到海拔5000米的高山上去采集花蜜。像這樣的壯舉,絕大部分鳥是無法辦到的。
織布鳥是怎樣築巢的?
鳥類中有個縫紉大師——縫葉鳥,還有一個織布的能工巧匠織布鳥。但是它織的不是布,而是巢。
織布鳥像熟練的織布女工一樣,用植物纖維在樹上給自己編織出一個精美的巢。在我國雲南的西雙版納有一種名叫黃胸織布鳥,體形小巧如麻雀,羽毛美麗。每年3月至8月間是織布鳥婚配繁殖期,這時鳥巢的主體結構由雄鳥完成。它把葉片撕成條狀纖維,排列著係在樹枝上,然後認真編織起來。紡織成功的巢像一個瓶子,空心,底部的邊上留有向下開的出入口。以後的工作由雌鳥完成,它負責內“裝修”,鋪好“產床”,並用柵欄攔好巢口,防止卵滾出去和敵人入侵。
織布鳥織巢的工具同縫葉鳥一樣,是它的喙。用喙銜著植物纖維穿針引線,那熟練的技法令人稱絕。
園丁鳥是著名的建築師嗎?
園丁鳥生活在澳大利亞和新幾內亞,又叫造園鳥或花亭鳥。是一種比較珍貴的鳥。
園丁鳥很有名氣,因為它很靈巧,建築巢很有藝術性。它會用樹枝搭建像亭子或頂子呈拱型的建築,內部裝修也很舒適華麗。首先由雄鳥選擇一塊地方,收拾幹淨後銜來樹葉圍出一塊場地,然後用樹枝編織搭建,編好以後,找來苔蘚鋪好庭院。園丁鳥很有審美觀點,整個巢穴建好之後,為了讓新房有喜慶氣氛,還要出去找一些貝殼、花朵、玻璃等放入巢內裝飾一番。有時人類使用的小物品,如戒指、小手絹等也會被它銜來擺在巢內。雄鳥費盡千心萬苦將新房裝修一新,為的是將新娘招引入門。由於園丁鳥的高超建築藝術,人們封它為鳥類“建築師”。
鵜鶘為什麼大嘴巴?
鵜鶘生活在水邊,魚是它的主要食物。它有一個長長的大嘴巴,嘴巴下麵還連著一個大大的具有彈性的囊。這個囊是它最顯著的特征,也是它謀生和養育後代的重要工具。
它頜下的囊像一張性能優良的漁網,當水中有許多小魚時,它就張開嘴巴把囊一同放入水裏向前遊去。過一會兒,囊裏裝滿了水和魚。鵜鶘把嘴巴一閉,將水從囊中擠出來,魚留在了囊裏。這樣的動作重複幾次,囊裏就裝滿了魚。這個囊裏能裝大約15公斤的魚,或者14公斤的水。
鵜鶘在喂雛鳥時,母鳥要先將魚吃下去經過消化以後再返到囊裏,讓孩子們在這個特殊的大碗裏盡情地享用美餐。
鳥類是由始祖鳥進化來的嗎?
1861年,在法國發現的始祖鳥化石,使人相信它就是最原始的鳥類。以後的人們也都接受了這種觀點,並把這個定論寫進了書裏。但是,盡管中外科學家對鳥類的研究取得了一係列重大進展,然而鳥類起源仍然是一個沒有完全破解的謎。有待於科學家們進一步研究。
近年來,我國科學家在遼寧省西部地區發現了大量早期鳥類化石,包括中華龍鳥、原始祖鳥、遼寧鳥和孔子鳥,似乎為解決鳥類起源帶來了希望,但這些發現倒使問題複雜化了。中華龍鳥的前肢過短,很難演變成具有飛行能力的鳥類前肢,可能是一種滅絕動物。
有專家認為,要弄清鳥類的祖先,應該到更為古老的地層中去尋找,我國遼西地區最有希望。
鳥類為什麼要遷徙?
鳥類遷徙與它們發育周期和生存條件變化等因素有關,這是動物界常見的一種現象。
鳥類遷徙時有的陣容龐大,隊列整齊;有的單獨行進,自由自在。如鶴、大雁和野鴨遷徙時,往往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由同類中的長者帶路。夜間棲息時,大多由孤雁擔任警戒任務。個體較小的鳥前進成零亂的陣容,無序地飛行。而猛禽則常常單獨飛行,同類之間會保持較大的距離。由於鳥的體型、力量的差異較大,所以飛行高度不同。天鵝、鷹等飛翔能力極強的鳥,飛行高度可達8000米以上,而一些較小的鳥類,一般隻能飛300~1500米。
世界上什麼鳥最大?
現代鳥類中鴕鳥最大,它生活在非洲沙漠荒原,高可達3米,頸長,頭小,嘴扁平,翼短小,不能飛,腿長而有力,善走。雌鳥灰褐色,雄鳥的翼和尾部有白色羽毛。它們以草、種子、野果、昆蟲和軟體動物為食。
鴕鳥生性膽小,遇到危險時會把頭埋入沙中,以此認為是安全防禦,這真是自欺欺人。或者邁開強有力的雙腿疾走或奔跑,此乃明智之舉。
在沙漠地區,經過訓練可供人騎,羽毛可用來作裝飾品。現在有人大量飼養,以供食用。
天鵝怎麼會遊泳?
天鵝又叫鵠,是一種鳥。形狀像鵝,體形較大,有白天鵝和黑天鵝之分。腳和尾都短,有蹼,生活在海濱和湖邊,善飛,主食植物,也吃昆蟲。
天鵝的遊泳本領來自於它的羽毛和腳上的蹼。天鵝體內有很多脂肪,尾部有能提供油脂的尾脂腺。在身體的表麵覆蓋著一層厚厚的不易透水的羽毛。
天鵝經常用嘴梳理這些羽毛,同時將尾脂腺分泌出來的油脂擦塗在羽毛上,使羽毛不易被水打濕。羽毛產生了較大的浮力,再加上像槳一樣的蹼不斷地劃水,天鵝就可以悠然自得地在水麵暢遊了。
為什麼鳥的嘴形狀各異?
鳥的嘴形各式各樣,這與它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慣有直接的關係。經過漫長的演變,鳥類已經習慣了所生活的環境。在這個環境中,如何選擇和捕捉獵物對嘴的形狀提出了要求,所以求食也是為了適應環境和生存的需要,也就決定了嘴長成什麼形狀。
如鸚鵡上唇厚硬的嘴對於壓裂幹果非常方便;仙鶴的嘴細而長,捕捉淺水魚蝦得心應手;鷹的嘴堅硬而帶鉤,捕捉和撕裂動物輕而易舉;燕子的嘴扁而闊,張開以後呈平形四邊形,在空中飛行時捕捉昆蟲毫不費力。
巨嘴鳥的嘴特別大一定很重嗎?
巨嘴鳥因種類不同,嘴顏色也不一樣。它的嘴是身長的三分之一,長得特別粗壯。嘴根部的骨頭像海綿一樣多孔,外殼很薄,表麵看起來又大又粗,實際上並不重。在捕捉昆蟲和啄食時非常輕巧靈活。
巨嘴鳥吃果實時有一個很奇特的動作,總喜歡把食物拋向空中,然後昂起頭來準確地接住吞入口中。它們輕易不到地麵活動,即使下到地麵,也有一隻巨嘴鳥站崗放哨,以防止天敵的偷襲。
巨嘴鳥生活在南美洲亞馬遜河的河口一帶,一般身長約50~70厘米。
啄木鳥啄樹洞是磨嘴嗎?
啄木鳥穿梭於樹木之間,不停地在樹洞裏啄來啄去,它這是在捉食害蟲,並不是磨嘴。
啄木鳥體形嬌小,長約15~20厘米,腳短,趾端有銳利的爪,善攀緣樹木,嘴尖而直。尾羽粗硬,在樹上啄蟲時可起到保持穩定的作用。
啄木鳥被人們譽為“森林醫生”,因為它消滅了大量的林木害蟲。它的嘴直而有力,能捕捉到隱藏在樹木當中的害蟲。它的舌頭也很特別,細長而柔軟,能伸到嘴外10多厘米的地方,並且伸縮自如。舌尖長有倒戧刺和粘液,不論害蟲,幼蟲和蟲卵藏在何處,都會被它消滅幹淨。
有人作過統計,在過冬季節我國森林中70%—80%的害蟲是被啄木鳥消滅的,它不愧是森林衛士,人類真誠的朋友。
鳥類為什麼能在空中飛翔?
鳥類能在天空中自由飛翔的主要原因是一身輕柔的羽毛和翅膀以及特殊的骨骼構造。
鳥類的羽毛使它們的身體呈流線型,在空中運動時受到最小的阻力有利於飛翔。強有力的翅膀上下扇動,產生了飛翔所需的上升力的推進力,使鳥在空中自由翱翔。
鳥類的骨骼又輕又結實。它們的胸骨既薄又輕,高高的龍骨突使胸堅固挺直,強壯的肌肉附在上麵。鳥類的骨骼很少有關節,整塊的身體骨架能抵抗外界的壓力。大多數鳥的骨骼都是中空的,其中有一些內部有骨絲支架,既堅硬又不失屈撓性。鳥類肺髒中8個薄壁的氣囊,伸展到內髒各個器官和骨骼內,也起到了減輕體重的作用。
黃蜂是怎樣消化食物的?
世界上大約有12萬種蜂,它們是膜翅目昆蟲。它們有各種不同的生存和生活方式,以食物來說,有采集花蜜的,有吸取樹汁的,有食蟲為生的。
黃蜂是蜂類的一種。其獨特的消化食物方式確有絕妙之處。動物消化食物的方式大多是細胞內消化,但黃蜂消化食物的方式是體外消化。黃蜂最愛吃蜘蛛,當它捕捉到蜘蛛後,先把消化液注入蜘蛛體內,這種消化液不僅能消化掉蜘蛛體內的蛋白質,甚至可以消化掉蜘蛛的外殼。然後,黃蜂再細細品嚐獵物。
蠍子是怎樣捕捉獵物的?
蠍子是五毒之一,它尾部鋒利的尾刺與毒腺相連,分泌的毒液足以致獵物於死地。
蠍子有一對強大鋒利的螯足,遇有獵物先用雙螯牢牢夾住,再用尾刺把毒液注射進去,等獵物麻醉或死亡後,再用小嘴巴慢慢享用。蠍子求愛的方式很有意思,雌雄相互追逐,雙方大螯足牽在一起跳舞。盡情舞蹈之後,雄蠍子把精夾放在地上,雌蠍把精夾放入自己的生殖腔。蠍子是卵胎生動物,生出來的是小蠍子。當蠍子遇到危險和防敵害時,會馱著小蠍跑掉。
蜘蛛都是舍命求愛的嗎?
蜘蛛的求愛方式各不相同,但結局都一樣,這就是交配以後,雄蜘蛛會被雌蜘蛛無情地吃掉,雄蜘蛛是舍命求愛,雌蜘蛛是負意殺夫。
人們通過研究觀察發現了動物界這一怪異而殘酷的現象。蠅虎蜘蛛求愛時,雄蜘蛛要在未婚妻麵前表演一番舞蹈,邊舞邊向雌蜘蛛把前麵兩對足縮到胸前,輕輕抖動它的觸須,就表示接受了對方的求愛,然後雄蜘蛛邁著輕盈的步伐步入洞房,同時迎來的還有死亡的來臨。
蜘蛛的食物很廣,它編織的那張大網為它帶來了種種昆蟲,同時它們還捕食蜈蚣、蚯蚓等小昆蟲。它是生物防治的重要力量,對人類是有益的。
誰是昆蟲界的老壽星?
動物界的範圍所指很廣,也不乏長壽者。但若專指動物中的昆蟲,長壽者就很少了,然而蟬可算是昆蟲的壽星了。
有一種蟬最長可活17年,這在昆蟲中是獨一無二的。這種蟬生活在美國,生命中的17年是在地下度過的,它一旦從土裏鑽出來,享受陽光的日子隻有五個星期。這漫長的17年,是它自然發育生長的漫長過程。雌蟬把卵產在樹枝上,幼蟲從卵中孵出後,掉到地上,鑽進土裏攀附在樹根上吸食營養,沉睡17年之後鑽出地麵,皮膚裂開,蟬爬上樹梢。
昆蟲家族有多少成員?
昆蟲出現於距今約4億年前,目前全世界已確認的昆蟲約有150萬種,分類命名的約63種。要把這150萬種昆蟲都分類命名,要經過科學家多少年的努力才能做到,這誰也不能預料,也許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絕大多數昆蟲的特點是: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有感覺器官和口器;胸前有6隻足;腹部有呼吸和消化器官。它們有4片翅膀,6隻腳。當然也有例外,大部分昆蟲的體積都不大,有的昆蟲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
蝗蟲危害為什麼那麼大?
蝗蟲居住在草叢中,它們用粗壯的後腿跳躍,能張開翅膀飛翔。全世界大約有1萬多種蝗蟲,在我國約有600多種。它們多在白天活動,到了夜晚棲息在植物的莖與葉片上。
蝗蟲的危害在於群聚,飛時遮天蔽日,落下無法計數。成片的莊稼在蝗蟲過後顆粒全無,連滿塘的蘆葦也被它們一掃而光。蝗災在我國許多省份都發生過,造成了嚴重的損失。
針對蝗蟲的嚴重危害,人們想了許多辦法予以防治。如農業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和物理防治等。在遇有大片蝗蟲危害時,還采用了航空噴灑藥物的辦法。
什麼是昆蟲中的獨角大仙?
獨角仙是一種大型甲蟲。全世界大約有1400種獨角仙,從10毫米到150毫米不等,體色和角形各不相同。
獨角仙屬昆蟲類中金龜子科的甲蟲。雄性的頭部有一根長角,可當做禦敵的武器。它們經常棲息在柞樹、桴樹等雜林中,以吸食樹法為生。長戟大兜蟲是獨角仙中體型最大的,長150毫米。角長在胸甲背麵前端,長而尖,略向下彎,中部另生一向下的杈角。雌獨角仙沒有角,有一對很小的觸角,這是它們的嗅覺器官。
為什麼要保護七星瓢蟲?
七星瓢蟲就是我們俗稱的“花大姐”,顏色很鮮豔,背上有七個黑點,爬行很慢,易受傷害。為了保護自己,它會在受到威脅時口吐黃色汁液,用一種難聞的氣味驅趕敵人。
七星瓢蟲是益蟲,它專吃毀壞莊稼的蚜蟲。蚜蟲專門把嘴紮進植物表皮,吸食汁液,至使植物營養大量流失枯萎而死。而七星瓢蟲最喜歡吃蚜蟲,一隻成年七星瓢蟲一天大約能吃掉100多隻蚜蟲,蚜蟲大量被它消滅,既省去農藥又保護了環境。
七星瓢蟲既然是人類的朋友,我們就應該保護它們,以有效製止蚜蟲的危害,保護好農作物。
蝸牛是怎樣行走的?
蝸牛屬於軟體動物中的腹足類。它的外殼可以保護它不被獵食者輕易吃掉,並使柔軟濕潤的身體保持水分。它沒有彎曲自如的腳,行走靠腹部能動的肉足。
蝸牛行走時,腹部的肉足呈波浪狀蠕動,使身體慢慢地前行。腹足會分泌粘液,以減少磨擦。在它爬過的地方會出現一條亮亮的線,那是粘液幹後的痕跡。
蝸牛是雌雄同體的動物,它的舌頭像一把銼刀,上麵有15萬個細小牙齒,用來磨碎食物。蝸牛無論在寒冷的冬季還是在幹燥的季節都會躲藏起來休眠,此時,它會用一層會變幹的粘液把殼的開口處封起來。
蚯蚓有什麼用處?
全世界陸棲蚯蚓約2500多種,我國約200種。最大的蝗蚓是澳大利亞的澳洲钜蚓,體長可達120多厘米。我國的最大蚯蚓是巨環毛蚓,體長達70厘米。
蚯蚓沒有眼睛,但它體表的感光細胞能感覺到光線的明暗。蚯蚓沒有耳朵,聽不到聲音,但它的軀體能感覺到周圍的震動。
蚯蚓生活在潮濕鬆軟的土裏,主要吃含有機的腐殖土和其它雜質。蚯蚓在土壤裏鑽來鑽去,起到了疏鬆土壤的作用。它的糞裏含有豐富硝酸鹽、磷酸鹽、鉀鹽和腐殖酸,是很好的有機肥料。蚯蚓本身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氨基酸和維生素,可作為飼料使用。在我國傳統中醫藥中“地龍”就是蚯蚓,它具有清熱、利尿、定驚和降血壓功能。
蜈蚣是五毒之首嗎?
蜈蚣排在蛇、蠍、壁虎和蟾蜍之首,是針對小昆蟲而言的。蜈蚣又叫“百足”蟲,大的約15厘米長,軀體上長了許多條腿。原來蜈蚣的軀幹部分有22個節,每節有一對附肢,實際上它的腳是44隻。在進化過程中,它的第一對附足變成了一對毒顎,也叫顎足。這個顎足是口器的一部分,上麵有利爪和毒腺,這就是蜈蚣捕殺昆蟲的蜇人的武器。
蜈蚣主要吃蚯蚓、蒼蠅、蚊子、毛蟲、蜂蝓等。它所具有的毒性,對於這些小昆蟲來說是致命的。一條蚯蚓被它咬住後很快死去;一隻昆蟲被它的顎足一刺,立刻斃命。巨型蜈蚣是更可怕的獵食者,它的兩條長獨須尋找到獵物後,迅速將顎足插入獵物體內並注射毒液,接著將獵物啐碎,一塊塊送入口中。
為什麼說螳螂是益蟲?
螳螂的長相確實特別,三角形的頭,兩隻明亮的眼睛炯炯有神,像兩把大砍刀似的前腿長滿了鋒利的針刺,揮來揮去,氣勢洶洶。
螳螂隻吃昆蟲不吃植物,是專吃肉食的高手,而且隻吃活的昆蟲。它是一個殺敵能手,經常把害蟲捉住後咬死丟棄,又立刻去追殺其他害蟲。在它的一生中究竟要吃掉多少蒼蠅、蛾子和危害植物的蝗蟲無法準確統計,但它消滅了害蟲,對人類做出了貢獻,足以說明它們是益蟲。過去有人認為螳螂偶爾也吃蜻蜓和蚜獅,是害蟲,但從總體上看它是功大於過。
螳螂捕捉害蟲迅速準確,靠的是那雙三角形的具有完整跟蹤瞄準係統的複眼。依靠這套係統,從猛撲到擒獲整個過程才1/20秒,因此,百發百中。
蜘蛛都結網嗎?
我們能在房角或庭樹枝間看到形狀各異的蜘蛛網。一般常見的有三角網、圓網、漏鬥網或不規則的網,蜘蛛用這些網捕捉昆蟲。也有的蜘蛛把網結在地洞裏或牆壁上作為自己固定的住所。
是否所有的蜘蛛都結網呢?答案是否定的。有些蜘蛛到處亂爬,漫無目的到處流浪。它們用突然襲擊的辦法獲取獵物,困了累了隨便找個地方棲息,比起結網的蜘蛛倒是省了不少事。如狼蛛在田間草叢中爬行覓食;蠅虎蛛在樹幹上或稻葉上蹦跳棲息,它們都是不結網的蜘蛛。雄蠅虎蛛還會大膽地進入房間內捕捉蚊蠅。
蝴蝶對人類有害嗎?
全世界大約有15000種蝴蝶,光在我國的台灣省就有400多種。
蝴蝶喜歡群居在山穀中,因為山穀裏有充分的水和植物,是蝴蝶生長的理想場所。
蝴蝶對人類無害,它是大自然生態循環的成員,除了為人類帶來五彩繽紛的視覺美感以外,它還是植物授粉的功臣之一。
我國台灣曾擁有蝴蝶王國的美譽,各種蝴蝶遍布各地,其中以黃蝶最為普遍。但是由於環境遭到破壞,數量已大大減少。在我國雲南等地也曾經有大量蝴蝶物種,同樣由於人類活動的加劇和大量農藥使用,數量已減少許多。目前,世界上有數百種蝴蝶正處於滅絕邊緣。如果人類的破壞活動再不有所收斂,過不了多久就會再也見不到蝴蝶那美麗的身影了。
蝴蝶為什麼喜歡花?
五彩繽紛的蝴蝶在美麗的鮮花中飛來飛去,它是喜歡這豔麗紛芳的花朵嗎?是想與花比一比到底誰最漂亮嗎?都不是,它們每天不停地穿梭於花朵之間為了采集花蜜吃飽肚子。
花蜜是蝴蝶最喜愛的食物。它的嘴是一條長長的管子,不用的時候卷起來,吃花蜜的時候伸展開來,將管子一直伸到花蕊底部貯存花蜜的地方。
蝴蝶在采集花蜜的時候,也起到了傳授花粉的作用,對花的繁育生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昆蟲是傳播花粉的天使嗎?
花的繁衍需要花粉,大多數花粉的傳播要靠外界的媒介幫助才能實現。傳播花粉的媒介一般說有三種形式,一種是風媒傳粉,另一種是水媒傳粉,還有一種是蟲媒傳粉。另外,鳥類有時也充當花粉傳遞的紅娘。
風媒傳粉是花粉在風的作用下飄向四方,以此達到授粉的目的。水媒傳粉是花粉通過小溪等媒介由一地到達另一地授粉,這種傳粉方式受到的局限性比較大。蟲媒傳粉是花粉傳播的一條重要途徑,有許多花是靠昆蟲授粉的。蜜蜂,蝴蝶是最主要的花粉傳播者。他們每天飛來飛去,忙忙碌碌,在吸食花粉的同時,腳上身上粘滿了花粉,在從一棵花飛到另一棵花的時候,就將花粉傳授過去。
正是借助於昆蟲們的幫助,才促進了植物的繁殖,使大自然萬紫千紅。
你知道蚊子的幾種天敵嗎?
蝙蝠吃蚊子,一隻蝙蝠每天晚上差不多能吃掉三千隻左右的蚊子。
蜻蜓像架小飛機。一隻蜻蜓每小時大約可以殲滅八百多隻蚊子,是動物中滅蚊記錄最高者。
青蛙也特別愛吃蚊子和蚊子的幼蟲,它們常翻出寬大的舌頭,把蚊子卷入口中。
壁虎雖不討人喜歡,但吃起蚊子來既準又狠。
魚也很愛吃蚊子的幼蟲。有一種柳條魚,一條魚每天能吞吃二百個左右蚊子,形態美麗的鬥魚,由於吃蚊子著名,而被稱為“蚊子的勁敵”。
蚊子的天敵,對我們滅蚊有很大幫助,所以要加以保護。
蠶在做繭時,為什麼不吃東西也能活?
養過蠶的小朋友都知道,蠶寶寶一出世,就得喂它桑葉。它們的胃口很大,又特別貪吃,一天到晚總是在吃啊吃啊,一邊吃一邊排泄糞便。等蠶寶寶長到一定大小以後,就開始蛻皮。蛻皮後身子大了,吃的葉子就更多了。就這樣,過一段時間蠶就蛻掉一層皮,直到吐絲結繭。
有的小朋友會擔心,蠶寶寶吃進那麼多葉子,會不會被撐壞呢?不會的。原來吃進去的葉子在蠶的身體裏經過消化、吸收、轉變以後,能迅速變為有用的東西。一部分原料供給蠶寶寶長成身體各種組織;一部分原料轉化為蠶寶寶生長發育中所需要的能量;另一部分物質經過同化作用之後,能夠貯存起來,留作以後應用。蠶寶寶一開始吐絲結繭,就不再吃東西了,身體內部組織也要發生變化。這樣,從前所貯存的養分會被利用,所以蠶在做繭時,不吃東西也能照常工作。
為什麼鳥的腳形狀不同?
各種鳥在自然界所處的環境不一樣,有的在沙漠,有的在草原,還有的在森林裏;有的在熱帶,有的在寒帶;有的在樹上……生活環境的種種差別,使得它們的腳形成各種不同形狀。另外,鳥的生活習性也各不相同,對它們的腳和趾形成差別也起到重要作用。
鳥的腳是它們在自然界求生存的重要工具和武器,為了在特定環境下生存下去,它們的腳或者善於奔跑、走路、遊泳,或者善於與敵人搏鬥、捕捉食物等等,功用不同,形狀自然也會千差萬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