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朱者赤(3 / 3)

勾踐武斷地說:“我已經決定了,不必再更改了。”於是發兵攻打吳國,吳國以它全部的精銳部隊抗擊越國的進攻,在夫椒大敗越軍。

勾踐和他剩下的五千兵眾退守於會稽山(在今浙江紹興東南),吳軍將它團團包圍。

越王勾踐悔恨交加,對範蠡說道:“我因為不聽您的勸阻,落到今天這步田地,不知如何是好。”

範蠡建議說:“我們派人去向吳國賠禮道歉,送去厚禮,請求講和,如果他們還是不答應,便把整個國家連同我們自己都交給吳王,讓他得到極大的好處。”

越國便派大夫文種到吳國去請和。

文種通過一番情真意切的表白,吳王有些動心,想要同意講和,但伍子胥力勸吳王不要答應,而應該一舉滅掉越國。

勾踐見求和不成,便打算豁出去,殺掉妻子,燒毀寶器,然後與吳國人以死相拚。文種阻止勾踐這樣做,並說:

“那吳國的太宰,為人貪財好色,可以用重利誘使他替我們說話。”

勾踐讓文種秘密地給太宰送去美女和寶器,太宰果然收下了,並將文種引見於吳王。雖然伍子胥一再堅持滅越的主張,但因太宰在吳王麵前多方替越國說好話,吳王終於撤兵回國。

越國雖然避免了一場滅頂之災,但越王卻受盡屈辱,整天為吳王夫差養馬。越王勾踐回國以後,日夜焦心苦想,為了磨勵自己報仇複國的意誌,他放棄了安逸的生活。據說他睡在柴草上,並“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嚐膽(在座前懸一苦膽,一起一坐都抬頭看著苦膽,一飲一食都要嚐嚐膽汁的苦味)。”每次嚐到苦味的時候,還要大聲對自己說:

“勾踐!你忘了會稽戰敗的恥辱了嗎?”

與此同時,勾踐親自種田,夫人織布,衣食極為簡樸。他禮賢下士,關心百姓疾苦。重用大夫文種,將全國政事托附給他管理,派範蠡到吳國作人質。

二年後,吳國放回了範蠡。

經過幾年的休養和整頓,勾踐見時機已經成熟,便出兵伐吳,一舉打敗吳國,報了以前的仇。

杯弓蛇影

【釋義】誤把映入酒杯中的弓影當作蛇。比喻因錯覺而疑神疑鬼,自己驚擾自己。

【出處】東漢·應劭《風俗通義》。

一年夏天,縣令應郴設宴招待主簿杜宣。

酒席設在廳堂裏,北牆上懸掛著一張紅色的弓。由於光線折射,酒杯中映入了弓的影子。杜宣看了,以為是一條蛇在酒杯中蠕動,頓時冷汗涔涔。但縣令是他的上司,又是特地請他來飲酒的,他不敢不飲,所以硬著頭皮喝了幾口。仆人再斟時,他借故推卻,起身告辭了。

回到家裏,杜宣越來越疑心,認為飲下的酒中有蛇,又感到隨酒入口的蛇在肚中蠕動,覺得胸腹部疼痛異常,難以忍受,吃飯、喝水都非常困難。

家裏人趕緊請大夫來診治。但他服了許多藥,病情還是不見好轉。

過了幾天,應郴有事到杜宣家中,問他怎麼會鬧病的,杜宣便講了那天飲酒時酒杯中有蛇的事。應郴安慰了他幾句,就回家了。他坐在廳堂裏反複回憶和思考,也弄不明白杜宣酒杯裏怎麼會有蛇。

突然,北牆上的那張紅色的弓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立即坐在那天杜宣坐的位置上,取來一杯酒,也放在原來的位置上。結果發現,酒杯中有弓的影子,不仔細看,確實像是一條蛇在蠕動。

應郴馬上命人用馬車把杜宣接來,讓他坐在原位上,叫他仔細觀看酒杯裏的影子,並說:

“你說的杯中的蛇,我現在也看到了,不過是牆上那張弓的倒影罷了,沒有其他什麼怪東西。現在你可以放心了!”

杜宣弄清事實真相後,疑慮立即消失,病也很快好了。

按圖索驥

【釋義】索:尋找;驥:好馬。按圖像尋求好馬,比喻做事拘泥於成法,不能靈活變通。現在也用於按照線索去尋找人或事物。

【出處】春秋·孫陽《相馬經》。

孫陽,春秋時秦國人,相傳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相馬專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馬的好壞。因為傳說伯樂是負責管理天上馬匹的神,因此人們都把孫陽叫做伯樂。

據說,伯樂把自己豐富的相馬經驗編寫成一本《相馬經》。在書上,他寫了各種各樣的千裏馬的特征,對它們作了詳細的描述,並畫了不少插圖,供人們作相馬的參考。

伯樂有個兒子,智力很差,他看了父親的《相馬經》,也很想出去尋找千裏馬。他看到《相馬經》上說:“千裏馬的主要特征是:高腦門,大眼睛,蹄子像摞起來的酒曲塊。”於是他拿著書,往外走去,想試試自己的眼力。

走了不遠,他看到一隻大癩蛤蟆,忙捉回去告訴他父親說:“我找到了一匹好馬,和你那本《相馬經》上說的差不多,隻是蹄子不像摞起來的酒曲塊”。

伯樂看到兒子手中的癩蛤蟆,好氣又好笑地逗他說:“放了它吧,你的馬隻能跳,不能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