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新院子(1 / 2)

蕭南但笑不語,隻是拉著崔幼伯繼續前行。

順著抄手遊廊,路過假山,穿過半月湖,越過層層疊疊的小院,一行人終於來到整修一新的辰光院。

“這是——”崔幼伯有些訝然的看著既熟悉又陌生的院落,扭頭看了看蕭南,帶著一點兒不置信,問:“這就是整修後的院子?”

說是熟悉,是因為辰光院的位置沒有改變,壺門洞朱紅大漆的院門沒有改變,還有穿過大門,迎麵而來的門屏也沒有變動。跟他最後一次來到辰光院的時候,一模一樣。

說是陌生,則是因為繞過門屏後,一切的景致都發生了堪稱翻天覆地的變化:

原本的青石地板路,換成了嬰兒拳頭大小的鵝軟石曲徑小路。

門屏之後便是中庭,但隻見道路兩側那原本的空曠庭院,如今變成了一個個種著各色花草的花壇,兩側閑置的空房,也都重新粉刷一遍,透過門窗,可以看到房間裏隨風飄揚的帷幔。

四周院牆的泥金五彩絢麗壁畫,也換成了頗具閑情的遊樂圖,圖畫上的布景和人物繪畫並不十分精致,但一幅幅壁畫看下來,竟是一組完整的遊樂小記。

穿過中庭,便是中堂,中堂是一溜三間堂屋,是崔幼伯兩口子會客的地方,東西兩側是東廳、西廳,是來客暫時休憩、更衣的地方。這一處因是對外的場所,所以變動不是很大,蕭南隻是命人換了房間裏的帷幔和屏風,使之看著更加舒適、優雅。

走過中堂是後院,後院分為正寢、東西兩廂各三間廊屋、兩側是兩處小偏院。

這裏的變動最大。

崔幼伯一路走來,一邊聽著蕭南的解說,一邊驚訝的看著四周的景致。

如果說前麵幾處的改動讓崔幼伯感到驚訝的話,那麼蕭南居住的正寢則讓他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原本金碧輝煌的泥金彩繪家具,變成了穩重大方的黑漆家具,隻是花樣不同,或鏤空、或螺鈿、或雕刻、或金平脫,讓人看了不會覺得廉價,反而平添幾分風雅。

原本緋色、金色、翠色的帷幔,如今則被藕荷色、水藍色或者淺綠色所代替,布料也由華麗的織錦變成了輕柔透氣的輕紗、薄羅。

地上原本鋪著的華麗地衣,現在也換成了竹席。這竹席可不是普通的竹席,而是用細如發絲的竹絲編製而成,柔潤細滑堪比絲緞,但卻比絲緞清爽、涼沁。赤足踩在上麵,根本感覺不到任何毛刺和不平,相反的,如果不低頭細看,還以為腳下鋪的是上好的錦緞。

崔幼伯知道,這是貢品,市麵上憑你花多少錢都買不到。說實話,也就蕭南這樣的身份能弄來。

還有屏風,崔幼伯記得以前屋子裏有一組嵌了珍珠玳瑁的連地六曲屏風,如今那個屏風不見了,取而代之的則是一架原木色邊框素絹打底的座屏,素絹上畫著魚戲蓮花圖,彩色的錦鯉、碧綠的蓮葉以及菡萏色的蓮花,給房間平添了幾分田園野趣。”

“郎君,房間布置得可還好?”蕭南見崔幼伯滿臉驚詫的在寢室裏轉來轉去,一會兒摸摸百寶閣,一會兒看看屏風上的圖畫,一會兒又停留在那張六壺門洞大床邊,臉上的表情時而詫異、時而不解、時而滿意,讓蕭南看得好不盡興。

“唔唔,還、還不錯。”

崔幼伯在祠堂的時候,蕭南就曾經命人給他送了新院子的整修圖紙,他當時也仔細看了,不看不行呀,老夫人和大夫人都有嚴令,命他必須搬回辰光院,事關自己的住所,崔幼伯頗費了些精力去研究了一番那張圖紙。

說起來,在重修院子的事情上,蕭南還是給崔幼伯留足了麵子。

先是命天天去送飯的丫頭鄭重其事的轉告他,縣主想重修院子,老夫人和大夫人也都同意了;

接著,又命人給他送去了重修圖紙,還請他務必提意見;

最後,幾經商討,夫妻兩個隔空將最終的重修圖紙定了下來,也就是現在的模樣。

期間,蕭南多次聽取了崔幼伯的意見,這讓崔幼伯對此很滿意,內心深處,隱隱的有種被娘子尊重的感覺。

這種感覺,崔幼伯很新鮮,也很享受。說心裏話,這感覺遠比木槿等人帶著討好諂媚的柔順、恭敬強多了。

是以崔幼伯看到新院子後,雖感到驚異和陌生,但卻很高興——這可是在他的數次建議下,才修建成功的呀,新宅子也有他的一份心血在裏麵。

就這樣,崔幼伯對新宅子並沒有因要搬回來而產生排斥,相反的,他甚至有種歸屬感。

這裏,辰光院,就是他崔幼伯的家園。

蕭南一直關注著崔幼伯的反應,看到他眼底湧動的滿意時,才笑盈盈的走過來,道:“對了,我還有一個驚喜要給郎君呢,走走,咱們快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