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裏嶗山雙花仙(1 / 3)

萬裏嶗山雙花仙

都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可是那嶗山的景色,真比蘇杭還好,要是你不信的話,聽我說說下麵這個故事:

早年間,在離嶗山很遠很遠的地方,有一個楊樹莊。在楊樹莊的大楊樹底下,住著這麼一戶人家老兩口一輩沒有三男兩女,隻有一個老生兒子,名叫楊生,長得眉黑眼亮,俊秀伶俐。人人都說珠寶貴重,鮮花好看,可老兩口子把兒子看得比珠寶還要貴重,比鮮花還要好看。那時候莊戶人家要念書真比上天摘月亮還難,可是老兩口子千辛萬苦的,也叫楊生去上學。說起這楊生也真是千裏挑一的聰明孩子,隻要他過眼的字,便沒個忘。別人念書都一行一行地念,楊生念書是一目十行。

一年又一年過去了,楊生書念好了,個子也長高啦。誰知道“養大了兒,栽大了瓜”,老兩口子還沒有嚐到甜味就都死去了。楊生真是悲痛極了,正碰清明佳節三月三,學房先生勸他道:“楊生嗬,外麵春暖花開,桃紅柳綠的,你也出去耍耍吧。”楊生說:“先生,我不在近處耍,要到遠處去,聽說那萬裏嶗山,一片山,一片水,青山連著綠水,綠水接著青山,上麵有的是奇花異草,我想到那裏去觀觀山景。”先生把眼一瞪說:“到萬裏嶗山,不知要過多少條河,不知要翻多少座山,從今以後不再這樣胡思亂想。”楊生什麼也沒說,隻是笑一笑。

第二天,天還不亮,楊生爬了起來,收拾了個小包,悄悄地離開了莊,朝那萬裏嶗山走去了。楊生跋山涉水,在路上不知走了多少天。這一天,終於到了萬裏嶗山啦。這裏果然是一片山,一片水,山連水,水接天的,樹綠花香,草青鳥叫。楊生遊逛了一天,心裏想:“這兩天,好花看見了幾百種,好草也見了萬萬千,可是那奇花異草,在什麼地方呢?”楊生向前看看:雲飄山頭,樹罩山坡,另是一樣景色,看著,看著,不覺又朝前走去,又見了不知多少條閃亮的瀑布,又爬過不知多少個山頭,走了足有幾百裏路,也沒個人煙。楊生餓了吃山果,渴了喝泉水。又走了三天,到了一個地方,隻見怪石似虎。古樹如龍,滿眼是花。再往前走,看到了一個石崖。陡得跟刀子削過一樣。抬頭望望,有幾百丈高,仔細一看,石崖上還有一溜腳蹬。楊生順著腳蹬爬了上去,上麵樹葉閃著綠光,花香撲鼻,雀鳥雙雙地飛,蜜蜂圍著花心嗡嗡轉。楊生這裏看一眼,不知不覺天快黑了,他心裏也有些慌了。這山頂風大,寒氣逼人,在這深山野林裏,不盼著有暖屋熱炕,也總是得找個遮風的地方呀。楊生想著想著,抬頭一看,啊呀,可是好了,他的眼前,花枝動,青草擺,閃出了一條白光光的小路。楊生順著小路,身不乏腿不酸地不多時就到了一個山窪。

山窪裏,翠的是草,紅的是花,迎麵卻是一條綠光光的大河。路是到了盡頭啦,怎麼辦呢?楊生正在東張西望,忽然聽到什麼咯咯地叫。回頭一看,哈,一對雪白的白鵝,浮浮搖搖,悠悠蕩蕩順水而來。楊生喜得手一拍,自言自語地說:“有鵝就有人家啊。”他連忙蹺腳向河對岸望去,果然在綠柳紅花後麵,影影綽綽地看見有一個門樓。

古語說:在家靠親,出門靠友。在這深山野林裏,能看到個門樓,也如同見了親友一樣高興啊!隻是有一樁叫楊生作難的事,他心裏犯愁,口裏說道:“一無船,二無橋,我怎麼才能過河呢?”說話工夫,隻見一隻白鵝撲拉了一下翅膀,上了河岸,在楊生的腳下安安穩穩地趴下了。

楊生看這白鵝,揚起頭,半人高,身子大得象小船。他連忙蹲下,摸著白鵝光溜溜的羽毛說:“白鵝呀,你能不能把我馱過河去?“白鵝點了點頭,象是答應他一樣。楊生騎在鵝身上,浪不起,水不響的,平平安安地來到了大河對岸。

天又黑了,路又不熟,楊生抬腳走了不多幾步,說也奇怪,那門樓已經在眼前了。月光下麵,看得清楚楚,黑漆大門,玉台石階,兩邊立著一對上馬石。他坐在上馬石上,等了一陣,不見有人出來,又等了一陣,還是不見有人出來。他站了起來,手剛觸著大門,門就吱呀一聲開了。探頭向裏望望,不見人影,隻見花影。楊生很是驚奇,試試探探走進了大門,又走進了二門,隻見正北一溜大廳,珍珠門窗,雕花窗戶,也是冷清清的沒個動靜。叫了兩聲,也沒人答應。楊生又作難了,進去呢?還是不進去呢?眼看月亮也快沒了,不進去怎麼辦呢?又一想,反正這裏門也沒關,有人也罷,沒人也罷,在屋裏的凳子頭上坐它一宿也好啊。

楊生分開了珍珠門簾,前腳才邁了進去,聽到“砰叭!”響了兩響。他剛要掉頭去看,是誰在那裏打火,一對蠟燭卻唰地一下亮了。什麼都看得明明白白的啦,大廳裏收拾得再好不過啦,牆上掛著一溜溜的字畫,桌上堆著一摞摞的古書,楠木茶幾上,堆著茶壺茶碗,黃楊牙床上,放著紅綾被褥,左看右看,一個人也沒有啊。他走到方桌前,伸手拿起一本古書,坐在椅了上翻看起來。

愛畫的人,喜見畫,愛花的人,喜見花,楊生喜見的是書,越看越迷。也不知看了多少時候,覺得口幹舌燥的,心裏想道:“要是有點熱水喝喝也好!”他剛剛這樣一想,耳朵旁邊,立刻錚錚地響了起來。他愣了一下,仔細聽聽,又聽不到什麼動靜了。自己心裏的話:“這幾天沒有吃一頓飽飯,八成是自己肚子響吧。”誰知道,他的眼剛轉到書上,耳朵旁邊又是那麼錚錚地一陣響。他也沒心思念書了,把書重又放到桌上。這時,他才看到大廳的一頭,還有一個耳屋子。許那裏麵有人吧,也許這響聲是從那裏麵發出來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