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斬國舅(2 / 2)

“混蛋,怎麼把包大人拉來背纖!”

隨即親手拿下纖繩扔掉。家人包興幫老包穿上袍服,他狗顛屁股似地忙著。老包說:

“國舅,這次為皇上采辦銀魚辛苦了!‘曰忠,曰孝,口口聲聲敬皇上’!”

“哪裏,哪裏。”

“‘又搶,又奪,樁樁件件害百姓’!”

“包大人,你說的我不懂。”

“嘿嘿,不懂?你‘豬鼻子插蔥——裝象’!我問你,李秀才在哪兒?”

“我不認得他!”

“昨日船上跳水的那少婦是誰?”

“是丫環!”

“哼哼!王朝,把羅帕包當國舅麵解開。”

“是——”

王朝解開羅帕包,包裏是李秀才妻子的一張狀子,還有李秀才寫的對聯和李秀才被殺的肉泥,血跡斑斑。龐國舅不敢瞧看,曉得事情不妙,雙膝跪在地上,叩頭如小雞吃米,口口聲聲哀求道:

“包大人,請看皇上的麵子,饒了我這一遭吧!下次再也不敢了。”

老包說:

“呸!升——堂!”

“喳——”

老包提筆判道:

“龐氏父子,榮膺顯爵,身受皇恩,豺狠狼貪,殘害百姓,雖皇親國戚,亦罪不容赦,虎頭鍘且把威使。知縣身為百姓父母之官,助紂為虐,狡而多詐,是宜刀割首級,示眾三日,立即押赴瓦埠湖畔執行!”

“喳!”

一聲鑼響,龐氏父子和知縣就一命嗚乎!

鄭成功在台灣

鄭成功收複台灣後,派何廷斌前往高山族聚居的山村了解情況,並向當地民眾說明義軍來此是為了趕走荷夷,收複國土,拯救人民的。

原來,荷夷利用傳教士散布謠言,說“國姓爺”打來,為的是搶奪財物,見土番就殺,見番舍就燒。嚇得高山族同胞人心惶惶,把糧食都藏起來,把壯丁送往深山石洞裏躲避,不敢呆在村社裏。

何廷斌回來把詳情報告以後,鄭成功屈指一數,登陸已經十二天,該到高山族同胞那裏走走看看了。於是就攜帶煙、布,由何廷斌帶路,往新港、目加留灣、蕭壟和麻豆四大社去了。

一路上,何廷斌向鄭成功介紹當地的風土人情、物產資源。高山族的酋長,召集全村同胞,載歌載舞,歡迎鄭成功到來。酋長恭恭敬敬地獻上了四項禮品:黃金、白銀、稻草、泥土。

鄭成功收下泥土,高興地說:“我們都愛土地,這是祖先開拓的土地,聞到泥土的香味,我們的心就貼在一起了。”

酋長問:“四項禮品,黃金為先,怎麼不收金,隻收土?”

鄭成功滿臉笑容,回答說:“土地裏麵出黃金嗬!”

酋長說:“那麼就請再選一項禮品,作成雙吧!”

鄭成功就又收下稻草,激動地說:“我們一起在土地上耕種收獲,年年五穀豐登,人民安居樂業,該多好呀!”

酋長明白了鄭成功的心意,再也不勸他收金銀了。另外,民間還流傳著鄭成功幫助當地同胞發展生產的故事。

相傳,鄭成功收複台灣,常常帶楊英他們在高山族聚居的山林察訪。一路上,他隻見刀耕火種,農作活兒未免吃力費事,心裏惴惴不安,說道:“應該幫他們改進農技!”

楊英提出了倡議,給高山族村社每處送去一副鐵犁鐵耙,一頭耕牛;同時選派一些熟悉農耕的士兵,趕牛犁田耙地,好讓高山族兄弟看得懂,學得來,推廣農耕操作技術。

水虞厝是最早學會使用耕牛犁田、深耕細作的地方,這裏年年農業豐收,糧食成倍地增加,日子好比芝麻開花節節高。

喝水不忘掘井人,農業收成好,當然忘不了鄭成功的恩德。因為水虞厝和虞溪兩岸,住了一些來自晉江、泉州的居民,開拓荒地。鄭成功特地送來了八頭水牛,鼓勵發展農耕。這八頭水牛越繁越多,替附近的高山族兄弟耕田犁地,處處生產都有了好收成。不久,當地人募錢蓋了座大廟,要給鄭成功塑像。可是長輩們說:“鄭成功再三囑咐,開發祖祖輩輩的土地,是中華民族的大事,決不能把功勞歸給他一個人。”

為了尊重鄭成功的叮囑,水虞厝的大廟就塑了一頭大水牛,讓人們祭祀。不過每當人們朝拜大水牛的時候,都會記起鄭成功贈牛送犁耙的功績,都會講述鄭成功造福於台灣人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