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太陽係九大行星之一嗎?(1 / 3)

地球是太陽係九大行星之一嗎?

在地球上,人類已經生活了80萬年,建立起高度的文明。從微小的原子世界一直到遙遠的星空,人們已初步揭露了它的秘密。可是,人類對於自己居住的家園——地球,它的內部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卻不很清楚。

古代人認為,天在上麵,地在下麵,把“地”作為宇宙的根基。藍天是一個半球狀的圓蓋,大地是一塊四方的棋盤。其實,地球是太陽係九大行星之一,形狀像球但略扁,跟地球儀的形狀不完全一樣。地球的半徑6000多公裏,周長約40000公裏。自轉一周的時間為一個白天、一個夜晚,圍繞太陽轉一周是一年。地球是太陽的衛星,月亮是地球的衛星,也就是說,地球圍著太陽轉,月亮圍著地球轉。地球上有海洋、陸地、人、動物、植物,是宇宙間最富有的一個星球。

[我還想知道]

1522年,麥哲倫完成了人類第一次環球航行。他們從西班牙出發,一直朝西行,居然從東方回到西班牙,正好繞地球轉了一圈。

古代印度人認為,大地像一個圓盾,由3頭大象背馱著它們站在一隻能夠浮在水麵的海龜的背上,而海龜又站在眼鏡蛇身上,它是水的象征。

地球最初從“旋轉圓盤”中

獲得能量才開始旋轉嗎?

17世紀,意大利的科學家伽利略發現了慣性定律:一個運動的物體,隻要不再受到外力的作用,慣性就會使它保持著原來的速度和方向一直運動下去。

後來,物理學家牛頓利用慣性定律對行星的運動進行了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

牛頓用慣性定律解釋地球為什麼不停地旋轉是正確的,但他當時無法解釋地球最開始是怎樣旋轉起來的,隻好把功勞歸於上帝。那麼這個“上帝”是誰呢?

原來這個“上帝”就是形成太陽係的原始星雲。這塊原始星雲在剛形成時就緩慢地轉動著,在一次偶然的宇宙渦流作用下開始收縮,轉速越來越快,形成了原始太陽。原始太陽溫度下降,以驚人之勢向外噴射大量微塵。這些微塵互相碰撞,體積越來越大,在太陽周圍形成了巨大的“旋轉圓盤”。我們的地球最開始旋轉起來的能量,就是從這個“旋轉圓盤”得到的。

[我還想知道]

研究表明,地球自轉周期每世紀變長1~2毫秒,在37億年以前,地球的自轉周期為現在的十分之九,每年約有400天。

幾十億年之後,地球的自轉周期與月球繞地球的公轉周期相等,都是等於現在的43天。

地球是在慣性離心力的

作用下變扁的嗎?

如果你有機會站在人造衛星上看,就能發現地球原來是一個東西長南北短的扁球。

那麼地球為什麼是一個扁球呢?要揭開這個謎,必須知道地球是怎樣運動的。

地球一方麵繞著太陽旋轉,每轉一周,就是一年,這是地球的公轉;另一方麵,地球還繞著貫穿它南北極方向的“軸”而旋轉,每轉一周,就是一天,這是地球的自轉。

由於地球在自轉,地球上每一部分都在作圓周運動。這和汽車在轉彎時,乘客也都在沿圓周運動一樣。經驗告訴我們,汽車轉彎時,乘客有向遠離圓心方向傾倒的趨勢,這種趨勢是由於乘客受到慣性離心力的吸引。地球上每一部分都受到慣性離心力的作用,因而也都具有一種離開地軸向外跑的趨勢。

地球上各部分所受慣性離心力的大小,與它離開地軸的距離成正比,也就是說,距離地軸愈遠的地方,所受的慣性離心力愈大。赤道部分比兩極部分距離地軸遠得多,所以赤道部分所受到的慣性離心力也遠大於兩極部分。這樣,千百萬年過去以後,由於慣性離心力的差別,終於使地球的兩頭變小而肚子變大了。

[我還想知道]

地球的扁度是很小的,以前人們一直認為地球的南北直徑比東西直徑短1/297,就是短42公裏。現在,根據人造衛星偵察的資料,精確的算出南北直徑應該比東西直徑短1/298。

現在運用激光技術可以測得地球與月球之間的精確距離,其誤差僅為幾米。按照美國和法國科學家較精確的計算,現在月球對地球的軌道是:近地點為356500千米,遠地點為406800千米。

地球在宇宙中繞著固定的軌跡

轉動是由萬有引力決定的嗎?

地球在宇宙中是不會橫衝直撞的,而且還是繞著固定的軌跡轉動的。地球之所以這樣循規蹈矩,而不在宇宙中到處闖蕩,牽製它的神奇力量就是“萬有引力”。萬有引力告訴我們:宇宙中一切物體之間都是相互吸引的。人與人之間也有引力,比起地球的引力那是太微不足道了,如同空氣中的塵粒一般可以忽略不計。我們都被地球強大的引力吸引在地球上,因此就感覺不到我們之間存在引力了,地球上所有的東西都往地上掉,而不會向其它方向飛出去,這就是例證。

宇宙中比地球大的星體很多很多,太陽的質量就是地球質量的33萬多倍。如果兩個物體間距離越近,兩個物體的質量越大,萬有引力就越大,越明顯。地球在宇宙中與大的星球的距離,就數與太陽最近,太陽的質量又都是那麼龐大,因此,地球就被太陽牢牢地吸引著不能逃脫,也不能在宇宙中亂跑,所以說是“萬有引力”使地球在宇宙中“循規蹈矩”地運行著。

[我還想知道]

公元前6世紀,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最早提出大地是球形的。

以鐵鎳為主要成分的地核之中,金的平均含量高達每噸26克,是地殼平均含金量的600多倍。

地球上的能量大都是來自太陽嗎?

人類生活在地球上,時刻都離不開能量,就連我們吃東西,也是為了要給身體補充能量;熱是一種能量,電是一種能量,就連刮風,也是一種能量,叫風能。

所有這些能量都是太陽給予的,太陽發出的光和熱所產生的能量,給我們送來溫暖和光明,是生活在地球上的萬物不可缺少的生命之源。雖然這些能量隻不過是太陽發出的能量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已經足夠地球利用的了。

太陽的熱量引起空氣對流而產生風,並使水因為受熱而蒸發成雲,雲又形成雨或雪落下來再回到地上,地球上的水才能不斷循環。

地球上的植物利用太陽光的能量,用水和二氧化碳製造澱粉。這種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學反應,因為它生產的是地球上所有生物賴以生存的食物。

煤炭和石油是遠古時代深埋在地下的動植物遺體,由於壓力。地熱和細菌分解的作用而形成的,它們其實是貯存起來的太陽能。

地球上的自然能源都來自於大陽。

[我還想知道]

太陽黑子是太陽活動的主要標誌,太陽黑子的活動周期為11年。

太陽中心的溫度至少在1500萬℃~2000萬℃以上,光球層的溫度大約是5700℃,太陽表層的溫度不超過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