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鷹因能看清100米外的小飛蟲被稱為“千裏眼”嗎?(1 / 3)

老鷹因能看清100米外的小飛蟲被稱為“千裏眼”嗎?

人的眼睛要看清20米以外的蟲子是一件困難的事,但對老鷹來說可十分容易,鷹甚至能看得清100米外的小蟲子。這是因為鷹眼視網膜上的錐狀細胞特別多,每立方厘米大約有150萬個,可是人眼睛裏卻隻有20萬個,也就是說鷹的視力比人的眼力銳利8倍。

遠處有蝗蟲時,人眼隻能看到很模糊的形象,但一般的鳥都能看得很清楚。這是因為鳥類視網膜上的中央凹比人類多一個,專門用來看側麵的物體,使視野加寬。另外,鳥類的眼睛視網膜上有突出的像梳子一樣的東西,這種梳狀體的作用是使進到眼睛裏的影象變得更清晰。人類眼睛的視力沒辦法和鷹相比較,就是與一般鳥相比,也會自歎不如。老鷹因為眼睛有這幾大特點,雖然它不會使用望遠鏡,也真稱得上是千裏眼呢!

[我還想知道]

西非的棕櫚鷲是惟一的素食猛禽,它的主要食物是油棕櫚的果子,它也吃貝類動物和魚。

鷹類捕捉食物時,以驚人的速度府衝下來,用張開的利爪猛撲過去,獵物立刻就被抓死。

遊隼是飛速最快的鷹,可以用至少每小時180公裏的速度從空中垂直俯衝撲向獵物。

DDT汙染是白頭海雕瀕於滅絕的主要原因嗎?

白頭海雕非常受美國人的寵愛,被推崇為國鳥。然而,它雖貴為國鳥,可它在自然界裏的命運卻是岌岌可危。在全美國的48個州中,大約隻剩下了5000頭白頭海雕。為什麼它會落到這種地步呢?

據專家學者們的研究發現,DDT是造成這種美國國鳥悲慘命運的罪魁禍首。1940年左右,加拿大生物學家布勞萊就開始研究佛羅裏達州的鷹類。在繁殖季節裏,他對50個鷹巢進行觀察,統計好幼鷹的數量,並在它們的腿上套上金屬圈。10年以後,他發現幼鷹的數量急劇減少。他認為他所觀察的鷹中有80%失去了生殖能力,而DDT汙染是一個主要原因。

另一個原因就是白頭海雕的棲息地不斷被占領,使它的數量急劇減少。上個世紀末,大批森林被砍伐,鷹失去了賴以生活的森林和土地。而且政府還允許誘捕、拾鷹蛋、用槍射擊鷹。

科學家們的研究結果和呼籲引起了政府的重視,DDT已被禁用,還頒布了野生動物保護法,對鷹棲地實行圈地保護。這些措施使白頭海雕的命運開始好轉,數量也逐漸增加,生活也安全自由了許多。

[我還想知道]

白頭海雕是壽命很長但又回避人類的動物,很難人工飼養。

研究者長期以來一直認為白頭海雕有固定的配偶,可是沒有足夠的材料證實這一結論。估計隻有20%的幼雕能活到成年並繁殖下一代。

啄木鳥為樹林除害而成為“森林衛士”嗎?

森林裏有許多像天牛一類的害蟲,它們為避開人類的視線,就拚命地往樹幹裏鑽,有的一直鑽到樹幹的中心,把樹木給蛀死,人類拿它們真沒法子。

啄木鳥是消滅這些害蟲的能手,它長著又尖又硬的長嘴,像把木匠用的鑿子,經常“篤篤”地敲擊樹幹,它根據聲音能判斷出害蟲躲藏的位置。那些藏在樹幹裏麵的害蟲,被敲擊震得暈頭轉向,四處亂竄,常常自己爬出來,送到啄木鳥的嘴邊。如果害蟲不出來,或者裏麵藏的是不會動的蟲卵,啄木鳥便把舌頭沿著害蟲的隧道伸進去,將害蟲和蟲卵連鉤帶粘地拖到洞外。啄木鳥的舌頭長得也很特別,又長又細,能伸出嘴外14厘米,舌尖上生有好多倒刺,還能分泌出粘液,不管害蟲或蟲卵藏得有多深,都逃不脫這樣的舌頭。

一隻啄木鳥每天能消滅100多條藏在樹幹裏的害蟲,在育雛期間,每天還要喂給小啄木鳥上百條蟲子。一對啄木鳥可以使幾百畝的森林免遭蟲害。所以人們都說啄木鳥是“森林的衛士”呢!

[我還想知道]

在地球上,除了澳大利亞外,各地的森林中都分布有啄木鳥。

我國常見的啄木鳥有綠啄木鳥和斑啄木鳥。

杜鵑把蛋產在別的鳥巢裏借巢孵卵嗎?

杜鵑又名布穀、杜宇或子規。它特別懶,自己從來不築巢,也不會孵卵,而是偷偷地把卵產在其他鳥的巢裏,讓別的鳥替它孵卵和哺育幼鳥。

杜鵑的體型比較大,腹部長著許多條紋,樣子和雀鷹相似。杜鵑要產卵的時候,通常模仿雀鷹飛行的姿勢飛到森林中,許多鳥都被嚇得飛離巢穴。杜鵑看哪個巢裏的卵和自己的卵花紋相差不多,就吃掉一枚巢裏的卵,迅速產下一枚卵飛走了。

其他的鳥由於沒看穿杜鵑的鬼把戲,還和以前一樣盡心盡力地孵卵。杜鵑的卵孵化得特別快,隻需12天小杜鵑就出殼了。小杜鵑還未睜開眼睛,就開始做壞事:它倒退身體,把巢裏的卵擠到自己的後背上,然後將身體一挺,就把卵扔到巢外去了。不管巢裏有幾個卵或幼鳥,小杜鵑都會把它們一個一個地都扔出去。這樣,它才能獨自享受養父母找到的食物。

雖然杜鵑產卵的方法很自私,但它是益鳥,因為它最愛吃鬆林中的害蟲——鬆毛蟲,這種毛毛蟲是其他鳥類都不大吃的食物。

[我還想知道]

雄性杜鵑通常是灰色的,而雌性是棕色的,初夏時常晝夜不停地叫。

美洲的栗翅燕哥自己不會做巢,常偷別的鳥類的巢,把巢中的鳥蛋扔出去,而自己鑽進去生兒育女。

賊鷗愛搶奪別人的食物而被譽為“空中強盜”嗎?

在地球的南極和北極沿海地區,生活著一種叫賊歐的鳥類,它大約有半米多長,嘴的前端是尖鉤形的,十分凶猛。

賊歐喜歡吃魚,偶爾也吃各種鼠類,襲擊並捕捉企鵝和鰹鳥的幼雛;有時趁著大海豹不在,還會襲擊小海豹,它用翅膀撲打,用鉤子一樣的尖嘴猛啄小海豹,等大海豹回來時,小海豹早已經被它吃得血肉模糊了。

賊歐之所以被譽為是“空中強盜”,主要就是因為它搶奪其他鳥類捕到的食物。當看到其他海鳥捕到魚時,它就進行突然襲擊,咬住人家的尾巴或翅膀,要不然就用身體衝撞,其他海鳥被它突如其來的行為嚇得扔掉魚逃跑以後,賊鷗會在魚掉落到海裏之前迅速接住,自己吞食掉。有時,鰹鳥把捕到的魚藏在嗉囔裏帶回去哺育幼雛,賊鷗就在半路截住鰹鳥撕打,直到鰹鳥迫不得已將嗉囔裏的魚吐出來才肯罷休,而後,得逞的賊鷗會毫不客氣地將搶來的魚吞個精光。

[我還想知道]

金雕是世界上最大、最凶猛的猛禽之一。它的翼展開可以達到23米。

軍艦鳥也像賊歐一樣是海盜,它們欺負鰹鳥,從空中猛撲下來搶奪食物。

世界上最大的歐是大黑背歐,最小的是小歐。

燕子遷移是為了捕食嗎?

燕子的種類很多,有家燕、雨燕、金腰燕、沙燕等,我們這裏說的是家燕,是最常見的一種燕子。家燕喜歡和人類生活在一起,經常把巢築在屋簷下或天花板上。它們銜來濕泥、草莖和羽毛,混上自己的唾液,堆砌起碗形的巢,在裏麵生兒育女。夏天,北方的昆蟲很多,剛出生的小燕子食量特別大,一天到晚總是張著嘴討食吃,每天吃掉的昆蟲幾乎等於自己身體的重量。這可把它們的爸爸媽媽累壞了,它們除了夜晚休息外,整天都不停地穿梭著飛行,到處捕捉昆蟲。據說,一窩燕子一年能吃掉50萬~100萬隻害蟲,所以,它們是最著名的益鳥。

秋天一過,北方的天氣開始變冷,昆蟲們都躲起來過冬了,食物越來越短缺,家燕總是成群結隊,飛向氣候溫暖、食物充足的南方過冬。家燕喜歡在夜裏飛行,並且飛得又高又快,所以我們一般看不到它們遷移。家燕不肯在南方育雛,因為那裏的夏天太熱,到了春天就又飛回北方。家燕的記憶力非常驚人,不論遷飛多遠,第二年都能回到自己的故居。

[我還想知道]

古代的中國人把燕子叫做“玄鳥”,認為它們在自己家的屋簷下築巢是吉祥的象征。

1979年,一隻遷徙的阿留申燕歐由於走錯了路線飛到了英國,其實它應該飛到8000公裏以外的美國阿拉斯加。這隻燕歐在越冬之後沒有朝北飛往阿拉斯加,而是向東飛行,越過了大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