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最多的城市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在哪兒?本世紀初,這一“最”屬於倫敦。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紐約居上。進入60年代,東京又躍居首位。近10年來,發達國家大城市人口增長非常緩慢,有的甚至趨於減少,而許多發展中國家,城市規模卻迅速擴大,聖保羅、裏約熱內盧、布宜諾斯艾利斯、開羅、雅加達、德黑蘭等都進入了世界第一流大城市的行列,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
根據聯合國的統計並參照英國、日本等國發表的資料,墨西哥城市區人口在70年代中期已經超過東京,而成為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
墨西哥城的曆史很悠久,它最初建於公元1325年,是墨西哥的前身阿茲台克帝國的首都,至今城市周圍還保留著許多文物古跡,其中雄偉的太陽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更是馳名世界。1821年墨西哥獨立後,墨西哥城被定為大眾國的首都,一直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的中心,在本世紀發展尤其迅速。1910年人口僅57萬,1940年為144萬,到80年代初市區麵積擴大到380平方公裏,人口已接近1000萬,而包括郊區在內的“大墨西哥城”到1984年人口達1700餘萬,占全國總人口的22%。目前,該市人口規模還在不斷膨脹,僅從全國各地遷入的新戶口平均每天即有1000人之多,預計到本世紀末人口總數將突破2600萬。
最大的金字塔
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是古埃及奴隸製時代法老(即國王)的陵墓,到目前為止尚存70餘座,是“世界七大奇跡”唯一僅存的實體。最大的一座就是聳立在開羅附近尼羅河兩岸吉薩的“胡夫”大金字塔。塔高13718米(原高1466米),底部四邊每邊長23038米(原為23077米),體積252萬1千立方米,整個占地麵積達56900平方米,估計是由230萬塊、每塊平均重25噸的石灰岩堆砌而成。最大的一塊重約160噸。有人估計,如將這座金字塔的石塊鋪成一條1/3米寬的道路,可繞地球一周。
奇怪的是,這些石頭之間並沒有諸如水泥之類的粘著物,僅僅是拚合在一起,而它的表麵接縫處緊密得連一張薄紙也塞不進去。把幾十萬塊石塊堆成象40層大樓那麼高的角椎體,如果在動工前沒有精密的測量,事先對角度、線條、壓力、沉降等方麵進行精密的計算,大金字塔是很難建成的。而且,那時不可能有什麼先進的測量技術和精密的量具。於是,產生了一些大膽的猜想:大金字塔是由“天外來客”建築的,這些“宇宙人”不但有激光測距儀,而且有電子計算機和起重機械;大金字塔並非胡夫之墓,而是天外來客留在地球上的“裏程碑”……等等。
但關於這座金字塔是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胡夫之墓,這一點是確鑿無疑的,可惜的是金字塔墓室中胡夫的木乃伊已不知去向,隻存下一隻沒有蓋的石棺。根據這點可以確證,金字塔為古埃及所建,而問題是如何建成的呢?1978年春,日本早稻田大學古代埃及調查室的一支考古實驗隊伍來到了吉薩胡夫大金字塔前,他們用了兩個月的時間,探索采用古代的方法,成功地建起了一座模擬金字塔。考古實驗的主要內容有測繪、采石、運輸、堆砌等過程。通過這次考古實驗,初步揭示了謎一樣的胡夫大金字塔的建築問題。可以這樣說,日本早稻田大學考古實驗隊所采用的一些方法,在當時已具有高度文明的古埃及人也一定會想到的。
最大的宮殿
坐落在北京中心的故宮,舊稱“紫禁城”,始建於明永樂四年至十八年(公元1406—1420年),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封建皇朝的統治中心。老百姓不要說進入紫禁城,就是靠近城腳望望宮牆殿角,也是犯禁的。
故宮呈長方形,麵積約72萬平方米,建築麵積近16萬平方米,由大小數十個院落組成,房屋多達9000多間。如果讓一個剛出生的小孩在每一間房住一晝夜的話,等住過一遍,他就是27歲的青年了。紫禁城周長3400餘米,城牆高10米,城牆下寬86米,上寬666米,城牆四角各有1座玲瓏精巧的角樓,俗稱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成為我國古建築中特有的形式。城外有一條寬52米、長3800米的護城河。
故宮的主要建築分前朝和內廷兩大部分。前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為中心;三大殿之後為內廷,有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以及東西六宮。乾清宮是皇帝的寢宮,其後的坤寧宮是皇後的寢宮。兩宮之間的小方殿名交泰殿。這三殿總稱“後三宮”。故宮後麵的禦花園內,樓台亭閣,翠柳蒼鬆,點綴著奇花異石,趣味盎然,在一片宮廷森嚴的氣氛中另有一番生機和樂趣。整個建築群按中軸線對稱布局,層次分明,主體突出。遠遠望去,一重重黃色的琉璃瓦,一道道深紅色的圍牆,加上精雕細刻的漢白玉欄杆和五彩繽紛的梁柱裝飾,令人感到規模宏偉,氣象萬千。
故宮建築中所有的石料,由遠處運來,大石塊往往重達萬斤,甚至數十萬斤。據說民工們從采石場到工地的道路上,每隔數百米掘一口井,利用嚴冬時節,把井水打上來潑在地上,一夜未過,已是一條長長的冰道,大石塊就乘在象平底船一樣的木橇上,從人工冰道上拖到現場,整個建築工程的艱巨可見一斑。
最大的銅佛
我國西藏日喀則的紮什倫布寺內,有一尊金光燦燦的“強巴”(藏語,即未來佛)。據史料記載,這尊未來佛統高262米,淨高224米,蓮花寶座38米。明顯超過了號稱“世界之最”的日本奈良東大寺的毗盧舍那銅佛像。當推為世界最大的銅佛像了。
日喀則紮什倫布的銅佛像不僅在統高和淨高上超過了日本奈良東大寺毗盧舍那佛,而且臉、目、手、腳、膝等各部的長、寬、厚度都大致按比例地超過30—50厘米。但兩佛嘴的長度卻一樣,都是13米,所以從比例上看,西藏的未來佛算得上是“櫻桃小口”了。據記載,當年鑄造紮什倫布寺未來佛銅像耗紫銅115萬千克,黃金279千克,珍珠300多顆,珊瑚、琥珀、鬆耳石等各種珍貴寶石1400顆。蠶豆大的鑽石就多達30顆。大佛的眉間鑲嵌著一粒罕見的特大鑽石。佛像寬約4米的麵部,被裝飾得珠光寶氣,顯得十分華貴。未來佛銅像的肩上可放一輛卡車,手心可放下兩張乒乓台。
根據資料推斷,這尊大佛以及大佛所在的大殿建於1914-1916年間,是先鑄好銅佛像,而後建大殿的。大殿長268米,寬222米,高度達50米。整個大殿鶴立於紮什倫布寺群殿之中。
最繁忙的海峽
重要的海峽往往是海運中的咽喉地帶,許多重要航線都借助它而連接起來。西歐的多佛爾海峽(也稱加來海峽)就是其中之一,它是連接北海與大西洋的通道,西北歐10多個國家與世界各地之間的海上航線幾乎全部在這裏通過;同時,它又是歐洲大陸與英倫三島之間距離最短的地方。
因此,海峽的航運十分繁忙,在任何時間裏,海峽內總有40艘左右的船舶在行駛,每年船舶通過量達12萬艘次以上(1971年曾達175萬艘次,貨運量6億多噸),遠遠超過馬六甲、直布羅陀等世界其他重要海峽。
多佛爾海峽大致作東北——西南走向,中段窄而兩頭寬,最窄處僅288公裏,晴天時,在英國東南部多佛爾港與法國北部加來港以西的灰鼻腳之間,可以清楚地隔水相望。海峽大部分水深24—50米,最深點為64米。由於地處西風帶,橫渡大西洋而至的墨西哥灣暖流(南支)從西向東進入,而海峽恰呈開口向西的喇叭形,故形成很大的海潮,最大潮差達9米多。暖流和從北冰洋南下的冷空氣在這裏相遇,還使這條海峽成為世界上最多霧的地區之一。航行於海峽的船舶穿梭不絕,本已相當擁擠,加之風大多霧且有不少礁石淺灘,所以船舶碰撞、擱淺、沉沒的事故層出不窮,世界上船舶碰撞事故幾乎有一半發生在這裏。
多佛爾海峽兩岸有4對渡口可以火車輪渡,1969年輪渡交通量已達87萬輛汽車和440萬人次,十分擁擠。1973年英、法兩國正式達成協議,決定在海峽開鑿海底隧道,並開始著手這項巨大的工程。隧道從英國多佛爾港附沂的徹利敦到法國加來港西南的聖加托,全長624公裏。工程完工後,每年將可輸送1600萬旅客和450萬噸貨物,列車通過時間可比輪渡縮短五分之四。
地球上最熱和最冷的地方
地球上最熱的地方,是非洲埃塞俄比亞的達洛爾,這裏每年平均氣溫可達34℃。但以日絕對最高氣溫來看,利比亞的阿裏延(約北緯32°),曾觀測到一次創紀錄的氣溫值:1922年9月13日,最高氣溫曾升到578℃,一躍成為世界“熱極”。同年、同月、同日,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在利比亞的一個地方——阿濟濟亞,也曾測得一個氣溫高值:58℃。但是後者沒有得到利比亞通訊部的正式承認。
地球上最冷的地方在南極洲,全洲年平均氣溫為-25℃。1967年挪威地理學家在南極點附近,測得的最低氣溫值為-945℃!其觀測地點被公認為是地球的“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