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湖泊趣話(2 / 3)

南極洲凍結成冰的淡水是人類的一項寶貴財富,地球上淡水總量的70%都儲藏在這個大“冰庫”中。科學家們正在設想,如何萬裏迢迢把南極的冰山拖運過來,以解決低緯和中緯幹旱地區淡水供應嚴重不足的情況。

最高的大陸

在人們的印象中,總以為亞洲大陸是世界各大洲中最高的一個大陸。因為,這裏有平均高度在6200米以上、世界上最高的山係——喜馬拉雅山,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和所有海拔超過8000米的高峰都在亞洲大陸上。此外,還有平均高度在4000米以上、世界最雄偉的高原——青藏高原。看來,人們這種印象不是沒有根據的。

但是,也許會使你感到意外的是,世界上平均高度最高的大陸不是亞洲大陸,而是平常人們了解得極少的南極大陸。

這是因為亞洲大陸上雖然有許多高山和高峰,可是它的地形差別非常大,還有著寬廣綿亙的大平原。據統計,亞洲大陸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就占了它總麵積的25%,海拔500米以下的地麵大約占50%。這樣,亞洲大陸的平均高度就不超過1000米。而南極大陸卻不同,那裏雖然沒有象亞洲大陸那樣高插雲霄、舉世聞名的山峰和高峰,但是,它整個大陸卻是一個寬闊廣大的冰雪高原,所以它的平均高度就要超過亞洲大陸一倍多,是2400米。

造成南極大陸這樣大的平均高度,首先要歸功於冰雪。在那裏終年不化的冰川約占地球上冰川總體積的90%。

如果揭開南極大陸的冰蓋,你就會發現,南極大陸冰蓋下麵的地麵也是崎嶇不平的,有高聳的山脈、陡峭的懸崖和低於海平麵達幾千米的盆地,岩石表麵的平均高度隻有800米,而覆蓋在它上麵的冰層平均厚度卻有1700米,最厚的竟有4000米以上。所以,把岩石表麵的高度和冰層加在一起,它的平均高度就要超過其他各大洲的大陸,而成為世界上最高的一個大陸。當然,如果不算冰層的厚度,它的平均高度比亞洲大陸小,那就成為世界上第二個高的大陸了。

最大的島

世界第一大島——格陵蘭島,位於北美洲東北部,介於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間,南北長2650公裏,東西寬1200公裏,麵積達21756萬平方公裏,氣候極度嚴寒,多凜冽的風暴和雪暴,全年氣溫一般都在0℃以下,降水以冰雹和雪為主,每年約有300毫米。格陵蘭島是一片銀白色的冰雪世界,約有84%的地麵為厚厚的冰層覆蓋,冰層的平均厚度為1500米,冰的總體積約260萬立方公裏。茫茫冰原上唯一的點綴是一些高聳入雲的黑色山峰,形成所謂“冰原島峰”的景象。格陵蘭島的冰蓋與南極洲相比,自然是小巫見大巫了,但有人推算,如果格陵蘭的冰蓋全部溶化的話,也能使全球海麵升高65米。內陸冰川不時把巨大的冰塊傾瀉入海,形成座座漂浮在海上的冰山。大西洋西北部的冰山大部分來自格陵蘭島,向南漂浮最遠可達北緯42°,對北大西洋航線上的船舶威脅很大。

“格陵蘭”原是“綠色土地”的意思。這個荒涼的冰原大島為什麼得了這個名字呢?原來該島的沿海有一條狹窄的無冰區。特別是在南部和西南部沿海,無冰區寬約190公裏,氣候較為溫和濕潤,發育了苔原植被,並有矮小的樺、赤楊、榿、檜等林木和鮮綠的草甸。首批歐洲移民乘著船從海上遠遠望見這片土地時,以為將進入一個“綠色的天地”,因此給它取名“格陵蘭”,並一直沿用到現在。其實,格陵蘭島的無冰區也並非都是綠色的,最大的無冰區在東北部,寬達300多公裏,這裏氣候幹寒,風暴多,一片荒漠,有“北極撒哈拉”之稱。

格陵蘭島是丹麥的屬地,居民50643人(1981年),其中80%以上是因紐特人或與歐洲人結合的後裔。人口極大部分聚居在南部和西南沿海地區,首府戈德霍普。約三分之一居民以漁業為生。沿海漁場盛產鱈、大比目魚、蝦等。狩獵以麋牛、馴鹿、北極熊、北極狐和沿海的海豹、海象為主。地下資源很多,已發現的有煤、鐵、鉻、銅、鉛、鋅、石油等。西南部的伊維圖特附近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冰晶石(一種煉鋁原料)產地之一,經過近百年開采,現已采盡停產,依靠庫存出口。正在開采的是鉛、鋅和煤礦。

最大的湖泊

地球上最大的湖泊——裏海,位於歐亞大陸之間,它的西南麵和南麵為高加索山脈和厄爾布爾士山脈的連綿雪峰環繞,其他三麵則是坦蕩遼闊的平原。裏海是我國的稱呼,它的譯名應為卡斯皮海,得名於古代居住在高加索東部的一個部落——卡斯皮人。

人們稱裏海為“海”,不僅是由於它具有一些海的特征,如麵積大、水深、常有狂風巨浪、動植物與海洋相近等,而且也由於它過去確實是海洋的一部分。大約在幾百萬年以前,裏海是與黑海和地中海相通的,以後由於地殼運動,這裏的海陸範圍曾多次發生變化,裏海與黑海最後分離成為一個內陸湖泊,距今不過1萬1千多年。在地理學上,這一類湖泊被稱為“海邊湖”。

裏海的輪廓略呈“S”形,南北延伸,長1200公裏,平均寬320公裏,湖岸線總長7000公裏,麵積廣達371萬平方公裏,這相當於世界第二大湖——蘇必利爾湖麵積的45倍,比北美洲五大湖總麵積還大51%左右。水域的深度自北向南遞增,北部水深一般隻有4-8米,中部深至170-788米,而南部的最大深度達1025米。整個裏海的平均深度為184米,總貯水量76萬立方公裏。

裏海水位的變化無常是罕見的,有史以來,水位的升降幅度就達16米之多,從而使裏海的麵積也變化不定。造成水位變化的原因有氣候的變遷,地殼的變動,人為的破壞。近代,人們在裏海最大進水來源的伏爾加河流域修建了一係列水利工程,使得從伏爾加河流入裏海的水量每年減少50立方公裏。裏海的水量收支不平衡,每年減少231立方公裏,水麵下降6-7厘米。有人估算,若不采取措施,到2000年,裏海的水位可能要比現在下降2米,麵積縮減數萬平方公裏,這將對裏海的生態帶來嚴重問題,在經濟上造成嚴重損失。

最長的河流

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南美洲的亞馬孫河以及非洲的尼羅河先後都曾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所以發生這樣的分歧,這裏除了長度量算時的精確度外,主要是一個如何確定河源的問題。

目前,一般公認尼羅河是世界第一長河。它發源於非洲的布隆迪,上源叫卡格臘河,注入東非高原上巨大的維多利亞湖,然後從湖的北口流出,途經烏幹達、蘇丹和埃及,最後流入地中海。全長6671公裏,從維多利亞湖口算起,則為5588公裏。尼羅河的形成至今不過隻有二三萬年的曆史,因此說,它還是一條非常年輕的河流。它的流域麵積居世界第四位,而流量僅居第35位,為我國長江的十三分之一。

尼羅河從上遊到下遊,自然特點有很大的變化。它的上遊段奔騰在熱帶高原上,水流湍急,水量豐富,具有山地河流特性;中遊段則緩慢地迂回在蘇丹廣闊的平原上,由於沼澤密布,加上水生植物叢集壅塞,使尼羅河在這裏分汊漫流,在強烈的蒸發下水量損失很大;在蘇丹首都喀士穆城下,尼羅河接納了它的最大支流青尼羅河,聲勢大振,然後在撒哈拉大沙漠無垠的黃沙中浩浩蕩蕩地奔流了3000多公裏,沿途衝下6道瀑布,最後在河口衝積成麵積廣達24萬平方公裏的巨大三角洲。正是由於尼羅河提供了寶貴的水源,古代的埃及勞動人民才能在沙漠上創造出人類最古老的文明,現在埃及和蘇丹又在尼羅河上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加以利用。

海拔最高的國家

萊索托是南部非洲的一個山川秀麗、風物獨特的小國。全國的每寸土地都在海拔1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國家。因而以“空中王國”而著稱於世。一座座鋸齒形的山峰和一片片綠蔭蔭的草地使萊索托贏得了“非洲瑞士”的美稱。

萊索托是一個麵積不過3萬平方公裏,人口不滿130萬的小國。而且它整個國土都坐落在南非境內,所以遭受了南非白人種族主義者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麵的重重包圍和封鎖,是一個類似於梵蒂岡的“國中之國”。

一頂草帽與一件披毯是萊索托人的“國服”。在萊索托的國旗上就畫著這樣一頂草帽。萊索托人在出席正式場合必須戴著它。每個人根據各自的地位、身份不同,戴各種形狀的草帽。國王、首相、部長、酋長以及平民所戴的草帽形狀有嚴格的區別。

使萊索托人引以為自豪的是他們的教育事業與旅遊業。它是南部非洲教育事業辦得最好的國家。人民文化水平較高,全國實行7年製免費教育,學齡兒童入學率達95%。全國10個行政區還設(5年製)高中、大學以及職業和業餘教育。由於萊索托的風景如畫,氣候宜人,有壯麗的瀑布、深澗,有雄偉的山峰、古堡,有令人賞心悅目的丁香花,還有當地人用的奇異的草帽和豔麗的披毯……所有一切使萊索托成為一個別有一番情趣的旅遊勝地,加之人民的文化素質普遍提高,所以萊索托的旅遊業發展得很快,旅遊業的收入約占財政收入的12%。

萊索托不僅是個旅遊勝地,而且還有著豐富的水利、礦產資源,地下蘊藏著鑽石、陶土和鈾礦。萊索托的冬季寒冷,最低氣溫達零下10℃,春、夏、秋季差別不大,空氣新鮮而濕潤,年降雨量700-800毫米。

最寬的瀑布

南美洲不僅擁有世界最高的安赫爾瀑布,還有一個世界最寬的伊瓜蘇瀑布,它雄踞在作為巴西和阿根廷國界的伊瓜蘇河下遊河段上,其地理坐標為南緯25°41′,西經54°27′。伊瓜蘇河是南美第二大河——巴拉那河左岸的支流,水量很大,全長700公裏,自東向西奔流在巴西高原南部的巴拉那熔岩高原上。當它流至距河口23公裏處,突然躍入一段深邃的峽穀中,洶湧的河水呈半環狀,從高原邊緣的陡峭岩壁上飛瀉而下,落差82米。由於河心岩石和小島的分隔,幹季時形成275股飛流;一到汛季,水量大增,彙成一道寬達4000米的巨大水幕,水霧迷漫,聲震數裏,蔚為瀑布奇觀。非洲著名的莫西奧圖尼亞瀑布,寬度僅及它的二分之一。瀑布的年平均流量為1755立方米/秒,汛季最大流量可達12743立方米/秒,也稱得上是世界之最。巴西和阿根廷兩國在伊瓜蘇瀑布地區建立了國家公園,每年吸引著成千上萬的國內外遊客前來觀光。瀑布蘊藏的巨大水力資源,也正在計劃開發利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