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

在海洋裏有這樣一種非常漂亮的水生動物。它們雖然沒有脊椎,但身體卻非常龐大;它們沒有固定的形狀,有些像一把撐開的雨傘,有些像一枚銀幣;它們常常成群出沒,閃耀著微弱的淡綠色或藍紫色光芒,有的還帶有彩虹般的光暈……它們緊密地生活在一起,像一個整體似的漂浮在蔚藍的海麵上,而它就是水母。

水母身體的主要成分是水,並由內外兩胚層所組成,兩層間有一個很厚的中膠層,不但透明,而且有漂浮作用。它們在運動之時,利用體內噴水反射前進,遠遠望去,就好像一頂圓傘在水中迅速漂遊。傘狀體直徑有大有小,大水母的傘狀體直徑可達2米。當水母在海上成群出沒的時候,緊密地生活在一起像一個整體似的漂浮在海麵上,顯得十分壯觀。

許多水母都能發光。它們細長的觸手向四周伸展開來,跟著海水一起漂動,色彩和遊泳姿態美麗極了。水母的傘狀體內有一種特別的腺,可以發出一氧化碳,使傘狀體膨脹。而當水母遇到敵害或者在遇到大風暴的時候,就會自動將氣放掉,沉入海底。海麵平靜後,它隻需幾分鍾就可以生產出氣體讓自己膨脹並漂浮起來。櫛水母在海中遊動時,8條子午管可以發射出藍色的光,發光時櫛水母就變成了一個光彩奪目的彩球。水母發光靠的是一種叫埃奎明的奇妙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和鈣離子相混合的時候,就會發出強藍光束。目前新加坡的生物學家正在進行一種實驗,把水母身上的發光基因移植到其他魚類的體內。

別看水母在水裏非常美麗、自在,可是沒有水它就無法生存。水母身體含水量達98%,它進食、消化、排泄都必須在水中才能完成。沒有水,水母的身體就會變小且變得很難看,因此,可以說水母是“水做的動物”。

水母雖然長相美麗溫順,其實卻十分凶猛。在傘狀體的下麵,那些細長的觸手是它的消化器官,也是它的武器。它的觸手上布滿刺細胞,像粘在觸手上的一顆顆小豆。這種刺細胞能射出有毒的絲,當遇到“敵人”或獵物時,就會射出毒絲,把“敵人”嚇跑或將其毒死。

幾年前,美國《世界野生生物》雜誌綜合各國學者的意見,列舉了全球最毒的10種動物,名列榜首的是生活在海洋中的箱水母。箱水母又叫海黃蜂,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亞東北沿海水域。一個成年的箱水母,觸須上有幾十億個毒囊和毒針,足夠用來殺死20個人。

就像犀牛和為它清理寄生蟲的小鳥共存一樣,水母也有自己的共生夥伴。那是一種小牧魚,體長不過7厘米,可以隨意遊弋在水母的觸須之間,吞掉棲身在水母身上的小生物。

軟體動物

海洋中的軟體動物,俗稱海貝。海貝不僅種類繁多,而且分布極廣,寒、溫、熱三個海域,上、中、下三層水深,都有它們的蹤跡。盡管海貝的形狀各不相同,色彩各異,生活習慣不一,但總的來說,它們的共性是身體柔軟不分節,由頭、足、內髒、外套膜和貝殼五部分組成。

海螺、扇貝、牡蠣、珍珠貝等等,這些生活在海中的貝類,都長著色彩紛呈、形狀各異的殼,看上去非常堅硬,事實上,它們都屬於軟體動物。它們柔軟的身體表麵有一層外套膜,能產生富含鈣質的液體,貝類的外殼就是這樣形成的。由於絕大部分海貝都不會遊泳,所以它們便經常會攀附在海邊的岩石、珊瑚礁上,或是將身體埋進沙中棲息。還有很多貝類貼在海龜、海蟹的殼上,或是貼在海船壁上,隨著它們四處漂泊。

五彩繽紛、千姿百態的海貝世界是那麼地令人向往。例如,形如扇麵的扇貝;素有“貝王”之稱的硨磲貝;世上稀有之寶瑪瑙貝;潔白如玉蘭的白玉貝;雪白似銀的日月貝;還有珍珠母貝和珠耳貝、貽貝、沙蛤、花蛤、西施舌、蚶、蠣、米螺、角螺、傘螺等等,不下十餘萬種。光聽這些別致的名字,你就知道它們有多麼漂亮。

這其中的扇貝是海中唯一會“遊泳”的貝類。遇到敵人時,它會迅速從殼中噴出一股強勁水流,借助水流的反作用力,扇貝能在瞬間逃離危險。過去常常傳說有潛水者被巨硨磲蛤捉住的故事,這真是天大的冤枉。盡管巨硨磲蛤強而有力的肌肉將雙殼完全合住時,幾乎沒有人可以將它分開,但是因為它的邊緣總是覆蓋了厚厚的一層藻類,所以根本無法完全閉合。而且它關閉時的速度非常慢,即使不小心把腳放了進去,也完全來得及從容抽出。此外,還有一種海貝以氣體為食,它是生活在墨西哥灣中的貽貝。在貽貝棲息的海底,有大量的油性沉積物,甲烷從這裏冒出來。貽貝體內的一種細菌能將甲烷變成能量,貽貝就以此為生,它也因此而被叫作“甲烷貽貝”。

除了海貝以外,還有一種名為海兔的軟體動物。海兔是一種與陸地上的兔子相去甚遠的海洋軟體動物,它們的色彩十分豔麗,身體柔軟,軟體部分肥厚而扁平。它們能分泌出一種劇毒的化學物質,危急時刻釋放出這種帶酸味的乳狀液體,麻痹天敵的神經係統。當海兔遇見天敵時,還會釋放出紫紅色的煙幕,迷惑對手,讓自己安全逃逸。

現在,你該知道海洋裏的軟體動物是多麼的豐富多彩了吧!

頭足類動物

在無脊椎動物裏,體型最大的、遊得最快的和頭最大的都是頭足類動物。遠古頭足類動物的殼是凸出的,現在縮小了很多。這種海洋動物的共同特點,是由一個管子(體管)連在一起的多室外殼,並且都生活在海洋中。除此以外,頭足類動物可用身體和腕的移動,以及身體顏色的變化來互相溝通。它們的皮膚下有很多色素細胞,而色素的分量及分布則由滿布於四周的肌肉細胞所控製,使頭足動物身體的顏色可以在數秒間變化。

鸚鵡螺是現存最古老、最低等的頭足類動物,頭足類動物在古生代誌留紀地層中的種類特別繁多,達3500餘種,它們都有著不同形狀的貝殼,但絕大多數種類都已經滅絕了,生存至今的隻有鸚鵡螺、大臍鸚鵡螺和闊臍鸚鵡螺3種,所以人們稱之為“活化石”。

章魚也是頭足類動物。它生活在海底或者藏在岩石的縫隙裏,通過8隻條腕(觸角)爬行或者遊泳,也可以借助於身體前方的漏鬥噴水時的推動力在海底任意行動。此外,章魚還是一種很聰明的動物。它能在為它專門設置的曲折迷宮裏,迅速摸清路徑,找到藏著的食物。有人做過試驗,把大龍蝦放在玻璃瓶中,瓶口用軟木塞緊緊塞住。章魚幾經試探,就用觸手拔出軟木塞,享受新鮮的大龍蝦肉。

烏賊又叫墨魚,是生活在遠洋深海裏的頭足類動物。它的頭部有一個漏鬥,不僅是生殖、排泄和墨汁的出口,還是重要的運動器官。當它緊縮身體時,口袋狀身體裏的水就能從漏鬥中急速噴出,借助反作用力迅速前進。由於漏鬥平時總是指向前方,所以烏賊後退就是前進。除了這些,它還有一套釋放煙幕的絕技。烏賊的體內有一個墨囊,其中的墨腺能夠分泌墨汁。遇到危險,墨囊收縮,放出墨汁是它欺騙敵人,自己趁機溜之大吉的法寶。還有一些烏賊是動物裏最會變色的,通過變色來偽裝自己,或者吸引配偶,或者嚇退競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