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坎坷,一半是生活 挖的坑,一半是自己的棱角刺的洞。我們行路那麼艱難,往往不是欠缺努力,而是渾身長滿了我們喜歡,生活卻不喜歡的刺。為了前行,隻好忍痛揮刀。久了,我們圓了。人生,隻有扔掉大多數自己喜歡的,才能讓自己最喜歡的長得豐滿。
人生,該說的要說,該啞的要啞,是一種聰明;人生,該幹的要幹,該退的要退;是一種睿智;人生,該顯的要顯,該藏的要藏;是一種境界。
最深的孤獨不是一片黑暗,而是你隻能看到自己
人的兩隻眼睛,全是平行的,但卻不平等看人。人的兩隻耳朵是分在兩邊,卻總好偏聽一麵之詞。人隻有一張嘴,卻總能說出兩麵話。
複雜的事情要簡單做。簡單的事情要認真做。認真的事情要重複作。重複的事情要創造性地做。
給人留情,是給自己留路
一單身女子搬了家,晚上忽然停電,她趕緊點起蠟燭。忽聽有人敲門。原來是隔壁的小孩子,她緊張地問:“阿姨,你家有蠟燭嗎?”女子想:天哪,剛來就借東西,以後更沒完沒了了。於是她冷冰冰地說:“沒有!”小孩笑了,還帶著一絲得意:“我就知道你家沒有,媽媽怕你害怕,讓我給你送蠟燭來了。”(相信人、幫助人,才能讓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更加親近)
漆黑的夜晚,一個瞎子打著燈籠走在路上。禪師便上前問道:“你是盲人,為何還要打燈籠呢?”盲人說:“夜晚沒有燈光,怕互相碰撞,所以打著燈籠。”禪師感歎:“原來你所做的一切是為了別人!”盲人答:“不,為我自己!”——點燈照亮別人的同時,更照亮了自己。幫助別人就等於幫助自己。
驢子在一次長途旅行中幫主人背行李。由於行李較多,驢子請求同行的馬替它分擔一些,但是馬怎麼也不肯幫忙。不久,驢子就因為筋疲力盡死去,主人便把驢子背的東西全搬到馬的背上。馬此時後悔莫及,痛苦地呻吟道:“我竟然做了這麼愚蠢的事,當初我要是稍微幫助驢子一下,現在也不會馱著全部的負擔。”
一隻腳踩扁了紫羅蘭,紫羅蘭卻把香味留在那腳上,這就是寬恕。
人不講理,是一個缺點;人硬講理,是一個盲點。
有時候,讓別人在乎你的最好辦法,就是不那麼在乎他。
談論別人的缺點,你是小人;談論人類的缺點,你別成哲人。
對人恭敬,就是在莊嚴你自己。
寧可自己去原諒別人,莫讓別人來原諒你。
在人之上,要把人當人;在人之下,要把自己當人。
你有權發怒,但不應踐踏別人的尊嚴;你有權失敗,但不應自暴自棄;你有權爭取成功,但不應以犧牲他人為代價;你有權要求爭議,但不應以複仇為手段。你有權要求生活得更美好,但不應以今天的欺騙來撿取明天的快樂。
得意時應善待他人,因為你失意時需要他們。
一把堅實的大鎖掛在門上,鐵杆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也無法將它撬開,而鑰匙鑽進鎖孔一轉,大鎖“啪”一聲就打開了。鐵杆很奇怪:“你怎麼這樣輕易就把鎖打開了呢?”鑰匙說:“因為我最了解它的心。”——善於進入對方的心,是人際溝通的金鑰匙。
妻子在炒菜,丈夫一直在旁邊嘮叨:“慢些!小心!火太大了!快把魚翻過來!油放太多了!把豆腐平一下!”“哎吆”妻子脫口而出:“我懂得怎樣炒菜。”丈夫答道:“你當然懂,我隻是想讓你體會一下,我辦公時你在旁邊喋喋不休的感覺如何。”——學會體諒他人,要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和立場看問題。
有一次,牧人捉住小豬,它大聲號叫,猛烈地抗拒。綿羊和乳牛討厭它的號叫,便說:“他常常捉我們,我們並不大呼小叫。”小豬聽了回答道:“捉你們和捉我完全是兩回事,他捉你們,隻是要你們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卻是要我的命呢!”——不要用自己的立場來理解他人的感受
一味忍讓不可取。一味忍讓,意味著喪失原則;一味忍讓,意味著沒有人格;一味忍讓,意味著軟弱可欺;一味忍讓,意味著麵臨步步進逼的危險;一味忍讓,意味著將走入絕路。
有時候挺身而起、奮力反抗效果更好,得寸進尺是愚人常采用的計策,一再忍讓反而助長其囂張氣焰。該出手時就出手,給點厲害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對得寸進尺者該迎頭痛擊,忍讓不一定是好事。
當你勸告別人時,若不顧及別人的自尊心,那麼再好的言語都沒有用的。
不要同一個傻瓜爭辯,否則別人會搞不清到底誰是傻瓜。
是非窩裏,人用口,我用耳;熱鬧場中,人向前,我落後。
沉默是金,固然不錯;會哭的孩子多吃糖,也是事實。
不必一味討好別人。討好每一個人是不可能的,也是沒有必要的。討好每一個人,等於得罪每一個人。刻意去討好別人,隻會使別人產生厭惡。親近別人要自然,“投機”心態要改變。有時間討好,不如踏踏實實做事,討好別人總是靠不住,自己努力才實實在在。
當別人罵你太過分的時候,要毫不拖泥帶水的賞他一個響亮的耳光(這和成熟不成熟沒關係)。
有人在你麵前說某人的壞話時,你隻微笑。
所謂糊塗:孔子發現了,取名中庸;老子發現了,取名無為;莊子發現了,取名逍遙;墨子發現了,取名非攻;板橋發現了,取名糊塗;當代精英發現了,取名和諧。糊塗之難得,在於明白太難。和諧之難得,在於實現太難。所以,有一種明白叫糊塗,有一種糊塗叫明白。
見人說人話需要學術,見人說神話需要藝術;見人說鬼話叫做“城府”,見鬼說人話叫做“迂腐”
經營人脈的十定律:1、想釣魚,就要像魚那樣思考;2、不要總顯示比別人聰明;3、讓對方做主角,自己甘願做配角;4、目中無人,讓你一敗塗地;5、常與人爭辯,你永難贏;6、鋒芒太露,下場不好;7、刺蝟原則,保持適當距離;8、樹一個敵,等於立一堵牆;9、謙虛不虛偽,不苛求完美;10、失言不如無言。
以己度人雖然看似簡單,但要在生活 中運用好卻有一定的難度,因為你要時刻反省自己的行為是否違背了推己及人的原則,是否因為自私而忘記了體會別人的感受。不過,隻要你用真誠之心作為說話的靈魂,“以己度人”就都不是難事。
與人相處,隻要對方無害你之心,你就該知足,不應有更多奢求。有時我們會悲傷,認為那些原本親密的人應該待我們好些,心涼過後,就想想他們大概是沒有半點害我的心,隻是人與人之間本就自然的淡漠,所以我們依舊該保留和感激這份純良無害的情感。
要有本事,別有脾氣
世上有一種永遠虧本的事,那就是發脾氣。
頭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氣;末等人,沒本事,大脾氣。
成功的人,一般不是才華橫溢的人,而是最能以親切和藹的態度,給人以好感的人。一個人不能改變自己的形象,卻能改變自己的氣質;一個人不能達到理想的高度,卻能提高自己的水平。人際交往中,善良熱情更容易給人以好感。發自內心的微笑,比禮貌更親切,會給人陽光般的溫暖。
無論是雞蛋碰石頭,還是石頭碰雞蛋,碎掉的一定是雞蛋。
私下提意見叫補台,當眾提意見叫拆台。
人們常犯最大的錯誤,是對陌生人太客氣,而對親密的人太苛刻,把這個壞習慣改過來,天下太平。
遠遠地看見一條瘋狗,雄獅趕緊躲開了。小獅子說:“爸爸,你敢於和老虎拚鬥,與獵豹爭雄,如今卻躲避一條瘋狗,多丟人啊!”雄獅說:“孩子,我問你,打敗一條瘋狗光榮不光榮?”小獅子搖搖頭。“讓瘋狗咬一口倒黴不倒黴?”小獅子點點頭。“既然如此,咱們幹嗎要去招惹一條瘋狗呢?”
一位禪師在旅途中,碰到一個不喜歡他的人。連續好幾天,那人用盡各種方法汙蔑他。最後,禪師轉身問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禮物,但你拒絕接受,那麼這份禮物屬於誰呢?”那人回答:“屬於原本送禮的那個人。”禪師笑著說:“沒錯。若我不接受你的謾罵,那你就是在罵自己。”
寒山與拾得二位大師不為世事纏縛,灑脫自在。一日寒山問:“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厭我,騙我,如何處之乎?”拾得答:“隻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懂得寬容,才能放下,懂得放下,才能擺脫萬千煩惱!
有頭公牛被獅子追趕,逃進了一個山洞,洞裏住著一群野山羊。盡管野山羊朝他又踢又頂,公牛還是忍著痛對他們說:“我在這裏忍辱負重,並不是害怕你們,而是害怕那站在洞口的獅子。”——為了逃避大災難,必須忍受小痛苦。俗話說小不忍,則亂大謀。
清朝年間有個宰相叫張英,他的老家人與鄰居吳家在宅基的問題上發生了爭執,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也不肯相讓一絲一毫。後來張家人隻好飛書京城向張英告狀。張英的回信上寫了一首詩:千裏修書隻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裏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我們常常原諒那些使我們討厭的人,但不能原諒討厭我們的人。
不敢生氣的是懦夫,不去生氣的才是智者。
某日,張三在山間小路開車,正當他悠哉地欣賞美麗風景時,突然迎麵開來一輛貨車,而且滿囗黑牙的司機還搖下窗戶對他大罵一聲:“豬!”張三越想越納悶,也越想越氣,於是他也搖下車窗回頭大罵:“你才是豬!”才剛罵完,他便迎頭撞上一群過馬路的豬。——在不明所以之前,先學會按捺情緒。
杜月笙說:頭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氣;末等人,沒本事,大脾氣。這麼看來,社會還是以末等人居多。
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修養不夠。人憤怒的那一個瞬間,智商是零,過一分鍾後恢複正常。人的優雅關鍵在於控製自己的情緒,用嘴傷害人,是最愚蠢的一種行為。我們的不自由,通常是因為來自內心的不良情緒左右了我們。一個能控製住不良情緒的人,比一個能拿下一座城池的人強大。
生如棋,有時候也是“一步錯,滿盤皆輸”,所以每走一步,請深思熟慮!衝動的代價往往是無法估計的,好好麵對自己的每一次抉擇,因為那是老天給你的機會,也許其中的一個選擇會讓你戰勝命運,從此擺脫過去開始你不一樣的人生。
有些缺陷放在別人身上看起來微不足道,不值得一提;但是,這些缺陷若放在自己身上,則很難輕鬆看待,甚至一生都不能釋懷。
自己說過、做過傷害別人心靈的事,有可能轉眼間就忘得一幹二淨;而別人說過或做過的傷害自己的事往往一輩子都能記得清清楚楚,且無法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