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堆火先滅
同樣大小的兩堆幹柴燃燒著,一人用一桶冷水去澆,另一人用一桶開水去澆,冷水和開水的用量是相同的。
你看,哪一堆火先滅?
[答案:用開水澆的一堆火先熄滅。開水碰著燃燒的物體,一下子就吸收了大量的熱。這些熱量很快就隨同蒸氣散發掉了。所以,開水很快就使火滅掉。冷水碰到燃燒的物體,先要吸收熱量使水變熱,然後才能變為氣體蒸發。所以,冷水不如開水滅火快。]
小孩救工匠
在一個風景遊覽區,有一座很高很高的實心寶塔。因年代久遠,寶塔顯得有點破舊了。園林管理處請了一隊工匠來修理。
工匠們搭起架子,一層層地修理。修到最高一層時他們就在塔頂安裝了一個滑輪,把一條大繩子套在輪上,作為升降工具,並把原來的架子拆去了。完工那天,有個工匠以為塔上沒人了,順手把那根繩子拉了下來。這下可闖禍了,因為上麵還有一個戴線織帽子的同伴沒有下來。他發現繩子被拉掉,在塔頂急得大喊。
塔下的工匠們頓時傻了眼。怎麼辦呢?把繩子扔上去吧,塔這麼高,根本不可能扔到塔頂;要是重新搭架子的話,起碼要三天,總不能讓那工匠不吃不睡地在塔頂上待幾天幾夜吧!
這件事驚動了不少遊人。大家圍在塔下,七嘴八舌地出主意。旁邊有一個小孩,開始一聲不響,隻顧仰臉看塔頂的工匠。他眼睛眨著,看了好一會兒,忽然叫起來了:“用不著搭架子,先讓上麵的工匠叔叔拆開他的線帽,放下線頭,讓塔下的人先結上一根細繩,等細繩拉到塔上,再接一根粗繩,等粗繩拉上塔後,再繞到滑輪上,他就可以抓住粗繩從塔上慢慢下來了。”
按照他的方法,果然沒用半個小時,那個工匠就下來了。
調皮的猴子
從前,有一個製帽商辛辛苦苦工作了好幾個星期,他用紅毛氈做成樣式非常美的帽子,還在寬寬的帽簷上釘上了許多五顏六色的很有趣的彩條。
這天,製帽商自己挑選了一頂漂亮的戴在頭上,然後把其餘的帽子全部裝入一個大口袋,便走上了去城裏的路,到城裏去賣帽子。
製帽商走了好長一段路,太陽毒辣辣的,他又累又熱,便坐在了一棵大地下,準備歇息歇息。一陣微風吹來,天氣變得涼快了許多,製帽商戴著帽子不知不覺睡著了。
沒想到大樹上坐著許多猴子,他們好奇地打量著製帽商。有一隻猴子發現商人身邊的口袋鼓鼓囊囊的,有幾根彩條露在外麵。這隻猴子便輕手輕腳地爬下大樹,悄悄地打開了袋子,取出一隻帽子像商人一樣戴在了頭上。這時,其餘的猴子也紛紛下樹,每一個都悄悄拿了一頂帽子戴在了頭上,然後又都迅速爬上了樹,得意地在樹枝上跳來跳去。
商人被猴子的嘈雜聲吵醒了,突然發現身邊的袋子空空的,帽子全不見了,商人自言自語說:“奇怪!我的帽子哪兒去了?誰還會在這地方偷我的帽子?”這時,他聽到了樹上的嘈雜聲,朝上一望,猴子們正拿著他的帽子耍來耍去,互相追逐歡鬧著。
商人實在氣壞了,揮著雙臂大聲叫喊道:“你們這幫賊猴,快還我的帽子!”猴子們見商人狂怒的樣子挺好玩,便尖叫著,齜牙咧嘴地扮怪臉。商人見狀更加氣憤,便把口袋狠狠地向樹上拋去,那幫猴子爭搶著,然後又像商人那樣狠狠給他扔了下來。
不管製帽商怎樣央求恐嚇或破口大罵,猴子們就是置之不理。終於,商人筋疲力盡了。便無力地從頭上抓下帽子,說著:“要是我的帽子都沒有了,還要這頂有啥用。”因此便把帽子扔在了地上。
這時,猴子們見商人把帽子扔在了地上,便學著商人的樣子,紛紛把帽子扔在了地上,製帽商見狀大喜,連忙把帽子拾起來放進口袋紮緊了口。雖然他渾身無力,可依然興奮地繼續往城裏趕路。
自鳴鍾敲響
君君家中有一座古老的自鳴鍾,這種自鳴鍾的特色是每個小時它都會依著鍾數的多少,而發出悅耳的聲音。一天,君君忽然想知道自鳴鍾敲響12下用了多長時間。
他發現當鍾敲到10下時,秒鍾上正指著27秒,那麼當敲完12下時,又會是多少秒呢?
[答案:當鍾敲到第十次時,便用去27秒。很多人便直覺地認為每打一次,鍾要用2.7秒。其實,這10次聲響之間,隻有9個空隙,因此鍾聲與鍾聲之間是相隔3秒。而12次鍾聲則11次空隙,故是33秒。]
巧調飲料
有兩個容量一樣大小的瓶子,甲瓶裏裝滿了牛奶,乙瓶裏裝滿了可可。
一位顧客要求,把兩個瓶裏的飲料,調配成牛奶和可可各一半的混合飲料。但是,旁邊隻有3個一樣大小的杯子,而且杯子的容量,恰巧是瓶子的三分之一。聰明的招待並未被難住,立刻利用這3個空杯,滿足了顧客的要求。
請問:你知道他是如何調配混合飲料的嗎?
[答案:把三個杯子分稱為A、B、C。先把牛奶(下稱甲瓶)倒滿A杯和B杯,而將可可(下稱乙瓶)倒滿C杯。跟著把C杯的可可倒入甲瓶,再把乙瓶裏的可可倒滿C杯。第三步是把A杯的牛奶倒入乙瓶,然後將乙瓶的混合飲料倒入甲瓶,這時乙瓶正好還可裝兩杯飲料,即B杯的牛奶和C杯的可可。這樣,招待員便將兩瓶飲料調配成牛奶和可可各占一半的混合飲料。]
妙懲地痞
清朝末年,富春江畔有一個地痞名叫潘九,他為人狡詐、圓滑。他巴結上了一個洋教士,於是他狐假虎威,橫行鄉裏,魚肉百姓,很快成了惡霸。
一天,劉老四孩子放的牛,吃了潘九家的麥苗。潘九一見劉老四,就虛張聲勢地大吼起來:“老四,我這塊地的麥子少說也收上三石五石的,可現在全被你兒子放的牛糟蹋了。”劉老四想想,牛是他和其他四個人合夥買的,現在出了事,得把那三個人找來商量商量。
劉老四和麻生根等四個人來到潘九家。好話講了一大籮,可潘九一口咬定非賠五石麥子不可。劉老四沒法,一拍胸脯說:“我劉老四不要這條牛腿了。”說完話就走出門去。
劉老四這一走,正中潘九下懷,他眯著賊眼說:“好,劉老四這一腿現在就歸我了。那麼,明天就請你們三位挑著籮筐來,”這三個一聽要挑籮筐來,都傻了眼,其中一個問道:“挑籮筐來做啥?”潘九說:“分牛肉啊!你們想想,我潘九一不種田,二不開作坊,養一條腿的牛作啥!牛殺不殺聽便,反正我隻有一條腿的份,我也隻要一條腿。但是,三條腿的牛恐怕也不好耕田吧!”潘九恐怕逼得太緊,可能壞事,就又說:“親幫親,鄰幫鄰,我潘某人做事從來就是有商量的。這樣吧,五塊銀洋,我這一腿就算賣給你們了。你們合計合計,吃肉還是給錢,三天以內回答”。
三個人和劉老四一合計,決定連夜去找分水縣才智過人、敢濟貧碰碰硬的濮振聲先生。
濮振聲聽了事情的經過,非常氣憤,忙把他的得意門生姚明楚和宋發擔叫來,如此這般地吩咐了一番,要他們按計行事。
第二天,姚明楚、宋發擔身背包袱雨衣,宋發擔假扮成牛販子模樣,姚明楚當個掮客,在潘九家的牛欄前對那頭大黃牛從牙齒到蹄子全麵評論了一番。直到晌午,以十二塊銀洋的高價成交。潘九歡天喜地,就吩咐家人為兩位遠路客人備飯。姚明楚、宋發擔兩人飽飽地吃了一頓,牽牛走了。
第三天一早,麻生根等三人到了潘九家。他們假裝低聲下氣,點頭哈腰。麻生根摸出五塊銀洋說:“按九爺的吩咐,我們湊了這五塊銀洋,現在來牽牛來了。”
潘九一下愣住了,他沒想到這三個窮漢子能在短短兩天中湊足五塊銀洋。現在牛已賣了,拿什麼給他們牽?他賊眼珠一轉,說:“什麼牛不牛的!我給你們個情麵,五塊銀洋拿回去,九爺我沒這分心事。走吧,走吧!”
這三個人要是在平時,也許就給潘九的這口官腔大話嚇住了,現在可不同,有濮先生在後頭撐著,怕啥?於是,他們個個大吵大鬧起來。早已候在隔壁的濮振聲聞聲趕忙趕了進來。
潘九一見濮振聲來了,情知不妙,就先軟了半截。麻生根等三個,又你一言我一語地把事情重說了一遍。濮先生聽後把臉一沉,責問道:“潘九,俗語說,老鷹不吃巢下食,你也是本地的一個平民百姓,理應和睦相處,踩折籬笆,本是常有之事,你怎麼竟敲詐起鄉鄰來了呢?”
潘九懾於濮振聲的威望,隻得承認牛已經賣了。麻生根等三個趁機發作起來,捋手捋腳地就要動武。潘九頓時變成了個可憐相,再三地向濮振聲求情,請他秉公裁斷。
濮振聲來了個順水推舟,說道:“好吧,大家都是左鄰右舍的,就容讓一點吧,按照潘九自己的估價,五塊錢一條腿,一條黃牛四條腿,那就是二十塊銀洋。就算劉老四的那一份歸了你潘九,你還得拿出十五塊銀洋來。”
潘九再三求情,最後由潘九拿出十二塊銀洋了事。
這下子,地頭蛇栽了個大跟頭。原打算敲筆竹杠的潘九,毀了一塊青苗,倒貼了“牛販子”一頓酒飯,卻一分錢也沒得到。
失去朋友
在一片茂密的樹林裏,有一隻小白兔,聽別人說:“它媽的!”它覺得很好玩,於是它看見每一種動物都說這句話。
一天,小白兔和小黑熊玩皮球,小黑熊不小心,把皮球拋在它臉上,小白兔說:“它媽的!”小黑就說:“你嘴巴不幹淨,我不跟你玩兒!”小白兔趕緊回家刷牙、漱口,心想:這下子我的嘴巴幹淨了!
後來,小白兔跟小猴子玩跳繩,小猴子不當心把它絆了一跤,小白兔說:“它媽的!”小猴子對小白兔說:“你嘴巴臭,我不跟你玩兒!”小白兔趕緊回家,戴上口罩,心想:這下子,總不會再有人說我的嘴巴臭了吧!
又有一次,小白兔跟小花貓一起劃船,小花貓不注意,把水濺到它身上,小白兔說:“它媽的!”小花貓就說:“你嘴巴髒,我不跟你玩兒!”大家都不跟小白兔玩了,小白兔難過地哭了,說:“我天天洗臉、刷牙,衣裳幹幹淨淨的,你們怎麼還嫌我髒?”朋友們說:“我們不是說你不衛生,是說你不講禮貌,愛罵人,說話不文明”。小白兔低下了頭,說:“明白啦,我以後再也不說髒話了。”
大家又和小白兔一起玩了。小白兔跑著跑著,不當心把小黑狗撞倒了,小白兔趕緊把小黑狗攙起來,說:“對不起,你跌痛了嗎?”
大家都高興地說:“小白兔是個懂禮貌的好孩子啦!”從那以的,再也沒人說小白兔的嘴巴不衛生了,它們玩得很開心。
占美追珍妮
珍妮和占美正在沙灘上做遊戲,珍妮說:“你來追追我,看你是否追得上?”
珍妮走在占美前28步,她每走2步要1秒,而占美的2步,相當於她的3步,占美要多長時間,才能追上珍妮?
[答案:28秒。]
哪種最省力
同一匹馬,上:馱著兩袋麥;中:拉著兩輪車、兩袋麥和一個人;下:拉著四輪車、兩袋麥和一個人。
請問:哪種方式馬最省力?為什麼?
[答案:馱東西是費力的,因為既要把物體舉起,又要把物體帶走。拉二輪車省力多了,可是還是抬著車子的一端。拉四輪車就省力,因為馬不用花力去舉起物體,隻要把車子拉動就行了。]
不真不假的話
古時候,有個貪婪狡詐的財主,經常耍些小聰明,來壓榨窮人的錢財。有一回,他為了達到既讓長工幹活,又不給工錢的目的,絞盡腦汁,想出了一個壞主意。他規定長工們在年底領工錢時,必須說一句不真不假的話。假如說的是真話,不但不給工錢,還得再給他白幹兩年活;要是說的是假話,就得再給他白幹一年活。這樣,長工們不論說的是真話還是假話,都拿不到工錢而且得繼續給他白幹活。有個聰明的年輕人,恨透了這個財主,決定要為窮哥們出出這口氣。他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了一句不真不假的話,並悄悄告訴給窮哥們。
這一年到年底領工錢時,財主洋洋得意地想:這幫窮人不但領不到錢而且還得給我白幹活。可是,長工們都對財主說:“我將再給你白幹一年。”財主一聽,頓時傻了眼。如果把這句話當作真話,按規定就得再白幹兩年,但這句話說的是白幹一年,那這句就不是真話了;如果這句話是假話,按規定就得白幹一年,而說的就是白幹一年,所以這句話就成了真話。因此,這句話就成了一句不真不假的話,財主無奈,隻好乖乖地把工錢付給了長工們。
牧童巧除母惡狼
北山上有一隻凶惡的大灰狼,經常在半夜跑進村裏,咬死豬仔,吃掉小羊,還傷害小孩,鬧得全村村民惶惶不安。
村裏有兩個小牧童,一個叫常智,一個叫方慧,他倆決心除掉那隻大灰狼。
一天,他們趁大灰狼出去找食的時候,悄悄地走進狼窩,突然踩到一個軟綿綿的東西,那東西發出一聲尖叫,原來是兩隻小狼崽。常智靈機一動,想起一個以狼治狼的辦法。
他倆各自抱一隻小狼崽,找了兩棵相隔十多步遠的大樹,然後爬上去,等著大灰狼回來。大灰狼回來後,發現兩隻狼崽不見了,猛地竄出洞口,瞪著凶狠的眼睛,四下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