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倒地一滾,又變成0,小數點和小3。小3一個勁兒地嚷嚷:“可憋壞我啦!把我變到那麼點小數裏,可真受不了。”他轉身又問小數點:“你還會變更好玩的魔術嗎?”
“會啊!”小數點蹦了兩下說:“你靠我近點。”
小3剛走過去,小數點衝著小3“噗、噗、噗”一連吹了三口氣,隻見小3一個變兩,兩個變三,三個變四,出現了四個同樣的小3。
“聽我的口令,排好隊,向右看——齊!”
小數點一聲令下,4個3乖乖地排成一橫排。小數點喊了一聲:“變!”4個3立刻長高了許多,現在已經不是孤零零的小3了,而變成了一個大數——3333。
“注意,表演開始了!”小數點一邊蹦一邊唱:
小數點,本領高,
愛蹦又愛跳。
一個數中加進了我,
叫你大,你就大,
叫你小,你就小。
小數點唱著唱著,一下子跳到了最右邊的兩個3中間。怪呀,3333一下子矮了一截,變成3333;他突然躍過一個3的頭頂,向左跳了一位,3333“呼”地一下又矮了半截,變成了3333;小數點唱著唱著又向左跳了一位,出現在大家麵前的是3333,這已經比小3高不了多少啦。
小數點越唱越興奮,他一會兒往左跳,一會兒向右跳。這一下可不得了,隻見四個3組成的數,隨著他的跳躍,一會兒變高,一會變矮,就像起伏不定的波浪。隻要小數點往右跳,這個數就變大,往左跳就變小。大家被小數點的超群表演給迷住了。
突然,小數點跳到最左邊,回身踢了一腳,四個3“咕嚕、咕嚕”滾成一團,一道白光閃過,站起來的是小3。
小3擦了擦頭上的汗說:“小數點,我的好朋友,你可把我折騰苦了。”
小數點把頭一仰,神氣十足地說:“你交了我這麼個朋友,不後悔嗎?”
小3說:“什麼話?交了你這麼個朋友,使我認識了一類新數——小數。增長了我的知識,高興還來不及呢!”
魚鷹用計救小夥
有一天,鱷魚布阿亞突發奇想決定到陸地上去冒冒險。它從河裏爬出來向曠野爬去。它爬了很長時間,忽然迷失了方向,爬到了沙漠之中。沙漠上既沒有大樹,也沒有灌木叢。鱷魚爬在滾燙的沙子上,又餓又渴,已經筋疲力盡,再也爬不動了。這時有個小夥子從遠處走來,鱷魚高興得喊叫起來:“朋友,請你來一下。”
小夥子膽量很大,他走到鱷魚身邊。
“我看得出來,你是個英雄。”布阿亞竭力恭維地說,“你的腿長得勻稱粗壯,像兩根大樹幹。小夥子,我真羨慕你。你瞧瞧,我是年邁力衰,我已經迷了路。我自己怎麼也無法回到河裏去。而對於你來說,把我帶到河邊是件輕而易舉的事。勞駕,幫幫忙吧,我定有重謝,並且永世不忘你的恩情。”
小夥子心地很好。他說:“鱷魚我不要你的報酬,但我會把你帶到河邊去的。”他把沉重的鱷魚背到身上,就向河邊拖去。他用盡全力才勉強把鱷魚拖到河邊,放到岸上。
這時鱷魚布阿亞淚汪汪地說:“你瞧,你的關心使我深受感動。本來,我要吃掉你是不費吹灰之力的,可我不打算這樣做,為了報答你,我會隻吃掉你的一條腿的。”
小夥子聽了非常氣憤,大聲喊道:“什麼,我救了你,你卻恩將仇報……”
“哦,”鱷魚打斷他的話,眼睛裏又滾出眼淚說,“你怎麼不體諒我的善舉?我本來可以一口把你吞下去的。”
他們的爭吵聲驚醒了正在打盹的魚鷹。魚鷹大聲嚷道:“喂,你們做什麼!為什麼大吵大叫!”
小夥子把自己上當受騙的經過說了一遍,並請求魚鷹給評評理,魚鷹同意了。“老實說,”魚鷹開口道,“我不相信你能把這麼重的一條鱷魚背到河邊。因此你首先得給我重做一遍看看。如果你能再把它背回原處我才相信。”
小夥子隻好再次背起鱷魚,拖著它往回走去。魚鷹一本正經地跟在他們後麵。
最後小夥子終於把鱷魚背到原處,放到地上。這時魚鷹問道:“就是這個地方嗎?”鱷魚說就是。魚鷹又問:“如果沒有他的幫助,你能免於死亡嗎?布阿亞,你要說實話。”
鱷魚溫順地回答說:“不能。”於是魚鷹就作出了決定:“那好吧,現在讓小夥子自己決定,他是否願意再次拯救你。”
小夥子笑了笑說:“對於這種偽君子,我隻能對他說再見。”
賣西瓜
王大爺賣西瓜,第一天賣了一半又半個,第二天賣了餘下的一半又半個,第三天賣了餘下的一半又半個,第四天賣了餘下的一半又半個,最後隻剩下1隻西瓜,問王大爺有多少隻西瓜?
[答案:31隻。
方法:方法一:我們用的倒推的方法:因為最後隻剩下一隻西瓜了,也就是第四天的剩餘的是1;
那麼第三天的時候是幾?由題目中寫的“第四天賣了餘下的一半又半個”可知第三天剩餘的是:(1+05)2=3;
繼續推導第二天剩餘的是:(3+05)2=7;
那麼第一天剩餘的就是:(7+05)2=15;
王大爺有的西瓜數是:(15+05)2=31。
方法二:設王大爺有西瓜X隻。
按照題意咱們把題目中給的條件用式子表示出來:
{[(X÷2-05)÷2-05]÷2-05}÷2-05=1
[(X÷2-05)÷2-05]÷2-05=(1+05)2
[(X÷2-05)÷2-05]÷2-05=3
(X÷2-05)÷2-05=(3+05)2
(X÷2-05)÷2-05=7
X÷2-05=(7+05)2
X÷2-05=15
X=(15+05)2
X=31
第一種方法采用的是數學方法,可能想起來比較容易想明白,從最後一天開始按題目給出的條件把每一天賣之前的西瓜數算出來,這麼連續倒推四天,結果也就出來了。這個方法思考的思路要清晰,前後的關係一定要明白,計算起來比較方便。第二種方法是列方程的方法,把問的問題設置為未知數,按照題的條件從正方向把發生的事情用方程給大家表述出來。這個方法思路一目了然,但是對於大家來講計算一定要過關,尤其是解方程時兩邊的計算不能馬虎。]
怎樣做滾動立方體遊戲
1917年,在杜德尼出版的《數學中的娛樂》中,首次出現了滾動立方體遊戲這一概念。這一遊戲方式後來被馬丁·加德納和約翰·哈裏斯推廣。約翰·哈裏斯還發明了與棋盤有關的新型滾動立方體遊戲。
我們將在下麵這兩道題中,讓一個六麵分別畫有6個著名人物肖像的立方體在一個棋盤上滾動。
在下頁的遊戲棋盤中,開始遊戲時將立方體上畫有“愛因斯坦”的那麵朝上。
(1)立方體從左下角的棋盤格開始,你的任務就是滾動立方體,使它分別進入每一個棋盤格正好一次,最終落在指定的終點,並且在終點處“愛因斯坦”那麵仍然朝上(朝向不一定要相同)。這聽上去可能很簡單,但是還有一個條件,就是除了起點和終點以外,“愛因斯坦”在滾動的過程中都不能朝上。
(2)請你從第二行第四格開始,讓“愛因斯坦”那麵朝上,滾動立方體使它分別進入每個棋盤格正好一次,然後再回到起點。整個滾動過程中都不能出現“斯大林”那麵朝上的情況。你能做到的!
[答案:第一步向左滾動。]
寶樹上的人參果
唐僧師徒四人往西天取經,來到了鎮元子大仙的道觀裏。鎮元子大仙有事出去了,他事先留下兩個道童接待唐僧師徒四人。道觀裏種了一棵寶樹,長著人參果,吃一個人參果就能夠活一萬年。豬八戒知道後,特別想吃寶樹上的人參果。那兩個道童要考考豬八戒,要是豬八戒回答正確,才會摘一個人參果給他吃。
豬八戒在兩個道童的帶領下來到寶樹前。一個道童指著寶樹上的人參果說:“這一樹的人參果3個人分要剩2個,5個人分要剩3個,7個人分也是剩2個,豬八戒你知不知道這樹上有多少個人參果?”
豬八戒口水都流完了,依然沒有算出來。
想嚐嚐人參果是什麼味道的讀者朋友,請你不妨也算算。
[答案:23個。]
偽證
林肯是美國曆史上很有名的一位總統。這一點許多小朋友都知道。可是小朋友們是不是知道林肯在當總統之前幹過什麼呢?他曾經是一個很能幹的律師呢!
有一次,他得知自己亡友的兒子小阿姆斯特朗被控謀財害命,並已在一審中被判有罪。他就以被告的辯護律師的身份,向法院查閱了全部案卷。他看完所有的材料後就向法庭提出要求複審。
這個案子最關鍵的證詞是:原告方麵的證人福永遜提出證據說:10月18日(相當農曆九月初八、初九)晚11時,在月光下清楚地目擊了小阿姆斯特朗用槍擊斃了受害人。按照美國法庭的慣例,作為被告的辯護律師的林肯和作為原告證人的福爾遜,進行了麵對麵的對質。
林肯:“你發誓說認清了小阿姆斯特朗?”
福爾遜:“是的!”
林肯:“你當時在草堆後,小阿姆斯特朗在大樹下,兩處相距二、三十米,能認清嗎?”
福爾遜:“看得很清楚,因為月亮很亮。”
林肯:“你肯定不是從衣著方麵認清的嗎?”
福爾遜:“不是的,我肯定認清了他的臉,因為月光正照在他的臉上。”
林肯:“你能肯定時間在十一點嗎?”
福爾遜:“當然肯定。因為我回屋時看了鍾,那時是十一點一刻。”
林肯問到這裏,就轉過身,發表了辯護演說:“我不能不告訴大家,這個證人是個大騙子。”
福爾遜當然不肯承認自己是騙子,他問林肯為什麼。林肯當著眾人的麵告訴福爾遜在案發當天,月亮是上弦月,晚上十一點左右根本就看不到月光。所以福爾遜說在月光下看清人的臉是不可能的。
秀才智斷長布
石頭是一個心地善良忠厚老實的大孝子。一天,因為他老母親患病無錢醫,便向鄰居借了一匹白布,趕著毛驢進城去賣。半路上,他遇見個算命的瞎子,要求搭車進城。石頭可憐他眼瞎,就答應了。
進到城裏後,瞎子抱著布下驢就走。“喂,你為什麼拿我的布?”石頭問。
“我不過騎了一會兒你的驢,我的布怎麼竟變成了你的!”
瞎子耍起懶來。
石頭和瞎子吵吵嚷嚷,爭得不可開交,引得不少人圍觀,“那布有多寬多長?”人群中有人問道。瞎子因為存心賴布,坐在驢上的時候就把布的長度和寬寬都用手摸索著量過了,答得絲毫不差。圍觀的人見瞎子講得不差,都認為是石頭欺侮他眼瞎想占便宜。忠厚的石頭有理說不出,隻是大叫冤枉。
這時,正好和石頭同村的秀才進城辦事,看見了這情景。他深知石頭的為人,又看到這瞎子不像個本分人,決定幫石頭澄清是非。秀才眼珠一轉,扭頭問瞎子:“你說說布是什麼顏色的?”瞎子一時語塞,答不出來了。
眾人見狀,都嚴厲責問瞎子,瞎子一看露了餡,把布還給了石頭,悄悄地溜走了。
宋慈是怎樣推斷出來的
南宋嘉熙二年,宋慈到福建劍州任通判。
有一天三更時分,城外突然大火衝天,宋慈連忙帶著衙役趕到現場。隻見一幢不與別家相連的茅舍正烈火熊熊,又見數人從火光中抬出一具燒焦的屍體。
“你們可知起火的原因?”宋慈問百姓。
“怕是不慎失火。”有人答道。
“這焦屍是怎樣一個人?”宋慈又問。
“是一個泥匠。半個月前,妻小都餓死了。起火原因,可能是泥匠自尋短見。”一位老人答道。
宋慈立即叫隨來的仵作(驗屍人員)驗屍。仵作撬開焦屍的嘴巴,宋慈躬身仔細觀察,發現死者的口、鼻、咽喉部位沒有一點灰塵,便問抬屍體的鄉民:“你們抬出前,屍體倒向何處?”
鄉民答道:“屍體就在門邊,頭向裏,腳朝外。”
宋慈這時全明白了,他告訴眾鄉民說:“泥匠不是失火燒死,也不是自尋短見,而是被人謀殺。起火原因,定是凶犯為了焚屍滅跡。”宋慈還向鄉民談了他對這樁人命案的分析推斷。
後來,又經過進一步的調查,證實了宋慈的推斷是正確的。
你知道宋慈是怎樣推斷出來的嗎?
[答案:方法:宋慈這是根據多年當法官的經驗和現場調查得出的結果。當他發現死者口、鼻、咽喉部位沒有灰塵時,馬上做出第一個推斷:如果活人被火燒,必定狂呼亂叫,就是自己放火人的本能也要呼吸,那麼口、鼻、咽喉部位必會嗆入灰塵;可是這具焦屍的上述部位沒有一點灰塵,由此可知一定是先被人殺死後焚屍滅跡。接著又根據鄉民描述的屍體倒向情況,做出第二個推斷:如果活人被火燒,肯定會向外奔跑,死的時候必然是頭向外,腳朝內才符合常理,但這具屍體的位置卻是頭向裏,腳朝外,正好與常理相反。這就可知死者是被人殺後推入火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