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交流與合作 ——關愛他人:人與人要相互關心(2 / 3)

也許,當我們到了古稀之年,回想自己的一生,有許多人因為我們的關心而事業有成,家庭美滿,那時我們會感覺自己的存在是有價值的。

理解萬歲:人生知己最難得

我們許多人期待著身旁有個“懂我的人”,盼望著“知己”的出現。然而,有些青少年在建立這種超越普通朋友關係的同時,卻遭遇到挫折而感到沮喪和憤怒,遭到背叛,甚至再也不相信有“值得信賴的朋友”存在,馬上交友熱情大減。難道,想要一個“知己”這麼難嗎?

其實找到知己並不難,關鍵就是能夠相互理解。理解是一種高貴的語言,是心靈靜默的一種升華。或許我們做不到“海納百川,能容乃大”的寬宏,但是我們卻可以用一顆坦誠、懇切一點的心去麵對身邊的人與事,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溫暖;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感動;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美好。

親愛的朋友,我們來看一個小姑娘如何贏得母親理解的小故事吧。

冷戰大概持續了一個多星期,我媽硬是沒跟我講過一句話,這次戰爭的導火索是風靡一時的老話題:上網聊天。

那天,我背著媽媽偷偷上網,沒想到被她發現,媽媽生氣地說:“你看你,整天不是吃喝就是聊天,整個一碩鼠!你……哼!好自為之吧!”

從那句“好自為之”以後,我媽媽再沒和我說過話。

這天晚上,我把自己關在房間裏,仔細地想了想。我是不是太過分了……因為我爸悄悄告訴我,我媽常常半夜鬧胃痛,身上直冒冷汗,還不時地歎息,為我流淚……我決定給我媽寫封信,把一些口頭上說不出的話用文字告訴她。

媽媽:

我是一個叛逆的孩子,永遠長不大。請原諒我的狂妄、自大和傷人的語言,畢竟我還太年輕嘛!

……其實,我聊天隻為放鬆,我相信,我有足夠的意誌使自己安心學習,不必擔心。

希望早日停止內戰

一個不懂事的孩子

第二天,我正在猜測那封信的效果,不料,老媽板著一張臉走了過來,對我說:“快吃飯,待會寫篇文章。”

“什麼?”我差點暈倒。

“寫什麼呢?就寫寫‘我的網友吧’寫完後給我過目。”老媽臉上終於露出了微笑,她終於理解我了!

啊!理解萬歲!

理解是風,吹散戰爭前曾經硝煙彌漫的紗幕;理解是雨,點滴在受蒙蔽的心靈上,洗去塵埃。

理解就像一座橋梁,溝通彼此的心靈;理解就像一盞明燈,驅走我們心中的陰影。理解就像品茶,品出了苦盡甘來的香甜;理解就像一團火,將冰冷已久的心靈一點一點地融化。

我們每一個人都渴望得到理解,但也要學會理解別人。如果少了理解,我們就少了陽光,因為無論是親情、友情都少不了理解的“催化”。

有位哲人曾說過:善於理解別人的人,發現世界上到處都是一扇扇門;不善於理解別人的人,發現世界上到處都是一堵堵牆。

理解親情,讓我們學會感恩與回報。親情是我們麵世的第一份感情,深厚而濃鬱,傾盡了父母的一生,也蘊含了手足的同心。

父母的辛苦操勞你理解了嗎?曾經,你是否因為父母的一句嚴厲批評摔門而出?然而你又是否注意父母雙鬢那日漸增多的白發,額頭上日益凸顯的皺紋?

愛有各種各樣的表達方式,或含蓄,或直接,或溫柔,或激烈,別用你的不理解去大意地傷害、也別讓你的偏執去無端地誤解,請理解親情的無私與博大,學會在點滴中去感動,繼而感恩,隻有我們擁有一顆感恩的心的時候,我們才會用更深的愛去回報。

理解友情,讓我們執著於感動與擁有。友情是我們人生裏的一麵帆,也是我們前進路上的一盞燈,是生活曆程裏長久的一種快樂,也是坦途坎坷中融合的一種溫暖。

我們可能擁有很大的朋友圈,但患難與共的又有幾個呢?理解是維持友誼的基礎,隻有互相理解,才能共同前進,讓友誼天長地久。當你的朋友因為一句無心的話而傷了你,你會翻臉不認人嗎?當你與朋友因為一個誤會而不合時,你會理解他嗎?

理解笑容裏的坦誠,理解問候裏的關切,用寬容去包納疏忽,用熱情去化解矛盾,感動在平時生活裏的一路相伴,領略互勉互助裏的一生擁有。

理解生活,生活裏有著或平凡或熱烈或繽紛或單一的方式,隻有領悟了生活本身的真諦,才會讓我們過得輕鬆。隻要不是一事無成,隻要心中有夢,隻要心裏有愛,請不要用金錢與名利去衡量成功與失敗。

平凡不是平庸,平凡隻是淡化了困擾人的一些功名利祿的欲望;熱烈不是普通,都熱烈就無所謂普通,畢竟活得轟轟烈烈的人隻是少數;學會用一顆平常心去對待凡塵事。

試問世間,繁華散盡浮躁平伏後,權欲錢財的背後,又留下多少蒼涼,又留有多少悔悟。多少迷失在醒悟後卻發現人生已近謝幕,空留一世的遺憾與悲傷。

我們在人生之路上總會遇到一些坎坷和挫折,而這時候,我們最需要的就是別人的理解和幫助,但我們隻想到自己需要理解,而有沒有更多的考慮別人也需要理解。

當你理解別人的時候,也會得到別人的理解;你隻有去理解別人,才會得到別人更多的理解。當我們都能相互理解時,世界就將變得更加美好。我們隻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就能理解許多自認為錯誤的舉動,就能撫慰許多受傷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