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視同仁:平等是交往的基礎
心理學研究表明,我們每個青少年都有友愛和受尊重的欲望,而且這些欲望非常強烈。那麼,朋友,請想想,我們該如何獲得友愛,贏得尊重呢?當然,要求很多,不過平等交往是其中最重要的方麵之一。
如果我們能以平等的姿態與我們周圍的人溝通,對方會覺得受到尊重,從而對我們產生好感。相反,如果我們自覺高人一等,居高臨下,盛氣淩人地與人溝通,對方會感到自尊受到了傷害而拒絕與我們交往。
如果你不相信,讓我們來看一個戲劇家遇到的尷尬事吧。
一次,英國著名戲劇家蕭伯納訪問蘇聯。當他漫步在莫斯科街頭時,遇到一個聰明伶俐的小姑娘,便與她玩了起來。
分手時,蕭伯納對小姑娘說:“回去告訴你媽媽,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上著名的蕭伯納。”
誰知小姑娘望了蕭伯納一眼,學著大人的口氣說:“回去告訴你媽媽,今天同你玩的是蘇聯小姑娘安妮娜。”
這使蕭伯納大吃一驚,立刻意識到自己太傲慢了。事後他感慨萬分地說:“一個人不論有多大的成就,對任何人都應該平等相待,要永遠謙虛,這就是蘇聯小姑娘給我的教訓,我一輩子也忘不了啊!”
人與人都應該是平等的,偉大的戲劇家也不能不遵守這個基本原則。當然,蕭伯納可能也懂得這個道理,但是,卻在與小女孩的交往中,不自覺地流露出了不應該有的感情,讓小女孩感覺到了不平等。所以,蕭伯納的平等意識還沒有深入到自己的感情中去。不過,他的反省精神卻是我們應該學習的。
在我們平時的人際交往中,不論職務高低,不論家資貧富,人格總是平等的。我們提倡的原則是:對所有的人都應當一視同仁,平等交往。
交往絕不能嫌貧愛富。因為社會生產力發展在不同地方的發展也是不平衡的,人所遇到的環境條件的優劣狀況、客觀機遇是不同的,人與人生活履曆也有一定的差異,再加上其他種種原因,人與人之間的貧富差別總是客觀存在的。
所以我們不應當讓經濟上的貧富之別影響了人際間的交往,因為不論貧富,所有的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對於富者,我們應當保持自己的尊嚴和人格;對於貧者,我們應當尊重他們,熱情地幫助他們,關心他們,更不要在他們麵前表現自己的優越感,切勿讓自己的不當言行挫傷他們的自尊心。人與人的交往方麵,隻有輩分、長幼、主賓的不同,並無貧富之間的差別。
交往中絕不能以貌取人。有些人喜歡以貌取人,其實是不對的,這種做法是既不明智,又比較庸俗,可能還有些危險。
我們看一個人應該主要要看其人品。相貌好看與否,衣著是否華貴,並不能夠說明一個人的人品、修養、文化水平如何。相反,對那些過分講究打扮,衣著華麗,渾身珠光寶氣的人倒應當“敬而遠之”了。
交往也不能以權取人。人的地位高低實際上隻是職業的不同,所以不要對權大官高的阿諛逢迎、獻媚取寵;更不要對平民百姓趾高氣揚、不屑一顧。
不論職位高低、權力大小,每個人的人品也都是平等的。孔子曾經說過“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就是這個道理。人際交往中不能做“勢利眼”、“巴結臉”的小人,這種人往往被人所不齒。
不嫌貧愛富,不趨勢附炎,是中華民族所崇尚的一種高尚品格。從曆史到現在,這樣的人物和事跡是數不勝數的。如周恩來被人們崇敬和愛戴,其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人格魄力征服了佩服他的人,也征服了反對他的人。
在人際交往中,我們一定要把自己擺在與對方同樣的位置,不以權壓人,不以強淩弱,不拿架子,不擺資格,相互尊重,平等協商,不傷害和侵犯他人利益。
平等原則集中體現在人的自尊與相互尊重的關係上,這是正常人際關係建立的基礎之一。交往者隻有自尊才能產生提高自身修養的意向,隻有相互尊重才能有深化交往、發展關係的可能。
相互尊重給人以心理強化作用,使交往雙方因對方對自己的行為的肯定而強化了交往的需要。如果不尊重對方,使對方產生厭惡心理,就會失去交往的先決條件。這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就要尊重別人。
雖說我們都知道平等待人的重要性,但是境況比較好的朋友往往還是會時不時流露出自己的優越感,這也是需要特別避免的。
在你的身邊,不愛言語的人不一定就口才不好;不愛表現的不一定沒有成績值得炫耀,事實上,每個人都有他的長處,都有他得意的地方。
我們身邊的同學朋友也都是如此。因此,千萬不要小看他們,更不要在他們麵前表現你的優越,多多讓他人表現自己的優越是我們做人的一大智慧。
人人都希望能得到別人的認可與讚賞,都在不自覺地維護著自己的形象和尊嚴,如果某個人的談話過分地顯示出高人一等的優越感,那麼無形之中是對其他人自尊和自信的一種挑戰與輕視,排斥心理乃至敵意也就不自覺地產生了。
人性的一大弱點就是爭強好勝,人們麵對比自己優秀的人,常會增加心中的挫折感,也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反感。一個人,如果不善於隱藏自己的鋒芒,處處表現得衝勁十足、能力超強,隻能在無形中惹來嫉妒和猜忌。
因此,青少年朋友啊,讓我們經常檢查自己是不是又自負了,又驕傲了,又看不起別人了?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真正具備平等意識,而不是隻在嘴皮上說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