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尊重與寬容 ——重視友誼:同學朋友有不解之緣(2 / 3)

讓我們看一個不懂得尊重別人勞動成果的年輕姑娘遇到什麼尷尬事吧。

一天下午,一位穿得很時尚的年輕姑娘走進美國著名企業“亞聯集團”總部大廈樓下的花園,她一屁股坐在長椅上,對著手機說著什麼,一臉生氣的樣子。不遠處有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正在打掃垃圾。

天氣很熱,年輕姑娘從隨身挎包裏揪出一團白花花的衛生紙,擦著額頭上的汗,隨手把紙丟在地上。老人瞅了年輕姑娘一眼,她也滿不在乎地看了老人一眼,老人什麼話也沒有說,走過來撿起那團紙扔進一旁的垃圾桶內。

年輕姑娘不停地打著電話,過了一會兒,她又把擦汗的紙扔在地上。老人再次走過來把那團紙撿走,然後回到原處繼續工作。老人剛剛彎下腰準備清掃時,年輕姑娘又丟下了第三團衛生紙……就這樣,她扔了六七團紙,老人也不厭其煩地撿了六七次。

老人依舊沒有動怒,他隻是平靜地對年輕姑娘說:“小姐,這個花園是亞聯集團的內部花園,按規定隻有集團員工才能進來。”

年輕姑娘理直氣壯地說道:“那是當然,我就在這座大廈裏上班!你難道沒長眼嗎……”她頭也不抬,罵罵咧咧將一張名片丟在老人的身上。

老人從地上撿起名片,扔進了垃圾桶。並且從口袋裏掏出手機開始撥電話。年輕姑娘瞥見老人竟然看都沒有看一眼自己的名片,就丟進了垃圾箱,十分生氣,她認為這是對自己的不尊重。正要理論時,發現有一位男子匆匆走過來,恭恭敬敬地站在老人麵前。

老人對男子說:“我現在提議免去這位小姐在‘亞聯集團’的職務!”

“是,我立刻按您的指示去辦!”那人連聲應道。老人說完後對年輕姑娘說:“人不光要懂得好好學習,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尊重每一個人。”說完後,就朝大廈走去。

年輕姑娘由生氣變成了驚呆,她當然認識這個來的男子,他是亞聯集團所有分公司的總監。“你……你怎麼會對一個清潔工畢恭畢敬呢?”她驚奇地問道。

男子用同情的眼光對年輕姑娘說道:“他不是什麼清潔工,而是亞聯集團的總裁。”

年輕姑娘一下子癱坐在長椅上。

在這個故事中,年輕姑娘自始至終都沒有正眼看過老人一眼,她除了不尊重老人的勞動成果,更重要的是不尊重老人的勞動者身份和人格。在她的眼裏,這些清潔工是沒有什麼尊嚴的,是可以任意侮辱的,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勞動創造了世界,勞動使遠古走向未來,勞動使人類走向文明。

人們通過勞動,建成了今天的萬丈高樓;人們通過勞動,築就了現代化的信息高速公路;人們通過勞動,讓偌大的地球變成了一個小小的村落;人們通過勞動,使浩瀚的荒原變成了廣袤千裏的良田。勞動者用勤勞的雙手和智慧,編織了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創造和延續了人類的文明一直到今天。

所有創造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勞動者,都是國家的脊梁,他們把火紅的生命,無私地奉獻給祖國的勝利和進步,並將崇高的信仰、百倍的信心和無限的希望,一絲不苟地融入了共和國的座基。

是無數各行各業的勞動者把人類征服宇宙的願望寫進了曆史,把人類向自然挑戰的期盼變成了現實。勞動者是光榮的,勞動者是幸福的!

熱愛勞動就是熱愛生活,尊重勞動就是尊重自己!青少年朋友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尊重勞動吧!

推己及人:不斷進行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是對他人的尊重,是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的一種處理人際關係的思維方式。人與人之間要互相理解和信任,並且要學會換位思考,這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基礎。

青少年朋友們,讓我們先看一個年輕姑娘是如何用換位思考,圓滿解決了一個難題的吧。

一天,英國倫敦一家珠寶店的業務員珍妮在接待顧客時,不慎將一粒價值連城的鑽石滾落到地上。

當時,人多手雜,鑽石滾到一位男青年腳邊時就再也尋不見了。珍妮必須找回這顆鑽石,否則她不但要被“炒魷魚”,而且終生都難以賠償。無人能體會珍妮當時的心情。

憑眼力,珍妮斷定那位裝作若無其事的男青年多半是一位失業者。這就意味著,那顆鑽石足以改變他的下一段人生,這無疑增添了珍妮索回鑽石的難度。

珍妮來到他跟前,眼含淚花,輕聲地說道:“先生,在這樣艱難的時期,找一份工作真是不容易吧?這才是我上班的第三天!”

男青年怔住了。細心的珍妮看在眼裏,她於是又將這話重複了兩遍。

終於,男青年將背在後麵的手抽出來緊緊地握住了她的手,等他轉身快速奔出大門的時候,珍妮看到了自己手中的那顆鑽石。

這個故事大家看明白了嗎?故事中珍妮的要求非常簡單,就是“請把那顆鑽石還我”。但是,她卻沒有那樣直接表達。如果她那樣說,等於向公眾宣布了青年的不義行徑,很容易導致意料不到的極端事件,甚至發生不堪設想的後果。

所以,在這個時候,聰明的珍妮選擇的是站在別人的立場博取同情,從而順利地達到目的,在拯救別人的同時也拯救了自己。

一位哲人說過:人生沒有你贏我贏,隻有雙贏或雙輸。很多雙輸者的教訓都是當事人一味地打自己的算盤,寸土不讓,結果導致兩敗俱傷。

要想實現雙贏,方法其實很簡單,就是站在別人的立場想問題。這是一種逆向思維,需要拿出過人的眼光、勇氣及大度的心胸,還要做好舍己為人的準備。

很多時候,如果我們及時調整心態,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問題,就會轉被動為主動,迅速博得諒解與認同。實踐證明:對善於“投桃”的人,現實總會對他“報李”,從而化腐朽為神奇。

美國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說:人與人之間麵紅耳赤的爭吵,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其法寶就是學會換位思考,經常站在對方的角度想想。

在我們日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難免會遇到意見不統一甚至對立,雙方應本著商量討論的原則解決問題,這樣誤會甚至怨恨會更少。

當你學會換位思考的時候,就會在遇到問題時多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隻有做到這些的時候,才能夠更多地理解別人,寬容別人。

在生活中,學會換位思考,就會在與同學發生矛盾時,化幹戈為玉帛,重建良好的友誼;當遭遇挫折時,也會化消極為希望,陽光就會向我們微笑。當我們學會並做到換位思考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原來生活其實很美好,每一天的心情都是很好的。

“一千個讀者眼中便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話真是精辟。不錯,你也許會認為哈姆雷特是個隻熱衷於胡思亂想而怯於實踐的懦夫,而別人卻會認為哈姆雷特的那句“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深刻至極。

讀書如此,生活中又何嚐不是這樣呢?不同的生活,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人生觀,不同的思考方式,不同的身份決定了思考角度的不同。

或許兩個人的想法會有衝突,但設身處地地為對方想一想,湧入內心的埋怨或是憤怒便會消失。正如讀者眼中的哈姆雷特,誰能說出哪一個絕對正確?不能,所以要容納對方的觀點,就要換位思考。